當你說「太貴了不能買」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答案讓人心疼

2020-08-30 方圓教

今天的文章我們先從一道選擇題開始:

如果孩子非常想要一雙鞋子,但這雙鞋子比你平時給他買的鞋子貴很多,然而孩子非常想要。你會怎麼做呢?

A.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當然要給孩子買,掙錢不就是給孩子花嗎?


B.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掙錢非常辛苦,而且日常開銷已經很大了,勸他買雙便宜的。


C.孩子的想法一會兒一變,先用別的話糊弄過去,他不會在意的。


D.如果孩子想了比較久,又非常想要,還是要適當滿足的,可以跟孩子收拾一下平時穿的鞋子,商量購買計劃。


選項分析


選擇A的父母,一看就不太計較孩子花錢,但有可能過分溺愛,過度「富養」;


選擇B的父母,給孩子傳遞的是「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選擇C的父母,沒正面回應孩子的要求,但傳遞出一種負能量,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喜歡的東西,甚至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


選擇D的父母,看得到孩子內心的渴望,給予肯定,消費也比較理性,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適當滿足孩子。

有句調侃的話:「孩子就是碎鈔機」,養育孩子花錢的地方的確非常多,不可能孩子要的每一樣東西,父母都能滿足。

但當我們跟孩子說 「太貴了」、「不值得」、「不能買」時,孩子聽到的是什麼呢?


孩子其實對錢很敏感

這一代孩子,比我們之前的任何一代都更早地接觸到錢的概念,雖然大人可能從來沒有跟他們談過錢,

但他們從小通過超市購物、電視廣告、買好吃的好玩的,早就了解了錢的價值。

《少年說》中有一期,一個男孩說自己連吃飯都壓力好大,曾一度以為自己明天可能就吃不上飯了,連買一支新筆都要跟媽媽軟磨硬泡很長時間。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麼多年,全家過得最貧困潦倒的是自己。媽媽每天去做美容,而爸爸穿的衣服都是一水的名牌。男孩站在上面喊話,下面的觀眾都笑得不行。


面對兒子的吐槽,媽媽表示:錢要花在刀刃上,不能花在刀背後……就算你現在長大了也要勤儉節約。講完之後,全場為這位媽媽鼓掌。


這個男孩向媽媽提出要求,以後每周長點零花錢,媽媽聽了說好,「但是要省著花」,還不忘補一句:「想花自己掙。」最後,兒子表示很無奈,揮手說了一聲:拜拜。

很多父母對孩子哭窮,並不是真的窮,而是擔心。

擔心不向孩子哭窮,孩子花錢就會大手大腳;不懂得父母賺錢生活的不容易,不懂節儉;擔心孩子不努力進取,養成伸手要的習慣,還會跟同學攀比炫富。

教育孩子節儉不浪費、懂得感恩珍惜沒錯,但以哭窮的方式,凡事苛刻要求,顯然讓教育變了味。

微博上有個話題,網友作出了回答:


吃5塊錢的冰淇淋都是三思再三思,最後與一頓飯比較後,還是默默放棄;



買東西時,腦子裡像裝了大型計算器,衣服只買打折的基本款,就算再喜歡,也暗示自己不需要;



遇到喜歡的人不敢追,認為自己配不上,最後連媽媽也看不過去了:你為什麼這麼看低自己。

父母或許不知道,在「太貴了」「窮」「買不起」「不懂事」這些話時,就像把病毒注射進了孩子的體內,日日重複,它們紮根繁殖,最後慢慢變異成:「自卑」、「愧疚」、「我不配」、「我很差」、「我不值得」……

他們默默承受著父母刻意製造出來貧窮帶來的內心匱乏,性格變得自卑敏感、膽小怕事,時時充滿著羞恥感和不安全感。


或者自己身體裡永遠「記得」那個不被滿足的需求,成年後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癖好,比如零食癖、收集癖、異裝癖……


別因為太貴,壓抑了孩子真實的渴望

知名心理學者李雪說:三代出貴族

不是說,三代的財富才夠培養出貴族,而是內心的匱乏感,經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轉變。


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的未來是否豐盛。

一位朋友,她的童年家裡並不富裕,但是媽媽總是保持著生活中的美感。她經常挑來淡雅的桌布,把舊家具變得不一樣,也會時時給自己和弟弟買回點美好的小玩意。


儘管生活艱辛,但媽媽從來沒有抱怨過金錢來之不易,也從沒跟孩子們傳達過懂得珍惜這種沉重感教育。

孩子們一直感覺內心富足流動,後來憑藉自己的能力,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而且有精神追求。

我們在跟孩子說太貴的時候,孩子接收到的其實不是物質層面的貴,而是心靈上的匱乏,而那些被「富養」的孩子,更能感受到心靈上的輕盈富足。


小時候,家裡是全村第一家買電視機的,一到晚上幾乎全村的人都來我家看電視,院子裡人們說說笑笑非常熱鬧,至今都覺得蠻自豪的。倒不是覺得自己家富有,是擁有之後的自信,覺得靠自己的能力,可以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小時候有一次過生日,媽媽帶我出去玩說:「今天你想吃什麼,就可以買什麼,媽媽都答應你。」那天,我吃了冰激凌、糖葫蘆、棉花糖、大白兔奶糖,喝了汽水,我至今都覺得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一天。


從小到大家裡都不是很富裕,但爸媽願意帶我去各地旅行,從偏遠的地方,到大都市,我的眼界寬了,說實話也激發了我內心的欲望,我一生都願意看到更高遠的東西,不被當下的生活局限。我一直告訴自己:你值得站在高處,看更美的風景。


TED有一個關於「為什麼窮人往往做出最差勁的決定」的演講,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實驗。

印度的甘蔗農民,每年60%的收入是來自甘蔗的收成。研究表明,甘蔗收割季後,農民的智商比收割後平均高了14分。



演講中同樣提到一個實驗,加拿大多芬的一個小鎮,滿足了人們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就是吃飯穿衣,孩子教育問題是不用擔憂的。



但是多年後,這個小鎮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他們的人民變得富有、聰明、健康,學生成績提高,住院率下降,連家暴事件也在下降。

數據證明,貧窮與身體所分泌的皮質醇水平密切相關,而皮質醇水平標誌著壓力大小。由壓力釋放的皮質醇,會影響大腦的認知和決策,也就是說,貧窮的人很難做出理智的決定。

我們再看這兩個實驗,人們只是滿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後,就有了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會從大人傳遞給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所以,怕的不是窮,怕的是把孩子養窮。

經濟上的窮不可怕,怕的是心也窮了,不再有追求,覺得自己不配,做不到,不值得。

當人的內心精神時時充滿困頓挫折感,再難養出如貴族一樣的精神氣質。


孩子想要的真的那麼貴嗎?

孩子喜歡奧特曼,但每次只能買一個;

孩子想在遊樂園多玩幾個項目,但要催促著回家寫作業;

去餐廳吃飯想喝一瓶可樂,都得看大人眼色……

捨得花大筆的錢給孩子報益智課程是大人想要的,而多買一個奧特曼、再坐一次過山車、偶爾喝瓶可樂,才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渴望。

大人以為放開了滿足孩子,孩子要求得會很多、很貴,事實上最能讓孩子內心滿足的,並不是花費多少,是來自於父母真實的愛。

這種愛不是「訓練」某種能力,而在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和意願範圍之內,儘量滿足孩子的真實渴望。


如果你的確沒有辦法滿足孩子,你也可以坦率地說:「媽媽現在的能力,還不能滿足你現在的要求,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


「我很擔心***對你的身體不好,所以,不敢給你買。如果你特別想要,我們可以買一點嘗嘗。」


平靜、不帶攻擊情緒地表達出你的態度,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愛,也能了解父母的擔心,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問題,自己不配擁有。

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自然綻放出更高貴的品質,更自信、更有能力去追求幸福。

相關焦點

  • 當父母說「太貴,不能買」時,娃聽到的答案卻是這樣的,令人心疼
    文|好幼師育兒與朋友劉如萍走在一起的時候,總感覺她是一個極精緻的人,姣好的面容,一頭挽發,看上去非常的幹練與精神。但我沒想生活中隨便買一整套「蘭蔻」都不眨眼的她,會對兒子說:「這個太貴了,不能買!」媽媽抬頭瞟了一眼,「太貴了,兒子,不能買,沒用!」
  • 當我們說「太貴了」,孩子聽到的是什麼?
    昨天母親節,你得了什麼禮物?昨天主編金希在一直播做了兩場母親節直播,分別連線了「槿汐姑姑」孫茜,和前鳳凰衛視主持人竹幼婷,聊到做媽媽和養孩子的諸多「為母之道」。有網友提問:「如果孩子提出要買件很貴的東西,要怎麼回答?」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答案值得深思
    或者這樣:你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有一次,我去她家裡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更令我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後,一個人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來。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她媽媽竟很自然地拿起來吃完了,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來源 信仰和相信的力量 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幫襯,並且認為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或者這樣的:你為了你的孩子付出了一切,你的孩子卻依然不懂得心疼你? 可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她放學回家後,跟媽媽吵架的聲音。 有一次,她媽媽跟我一起買菜,就在路上開始訴苦。說是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讓孩子吃少了。學業這麼重,作業那麼多,該如何是好?
  • 2歲孩子嫌太貴阻止爸爸買包:家有心疼錢的孩子,父母該慶幸嗎?
    家有心疼錢的孩子,父母會不會感到慶幸?這對父母就「遇」到了個疼錢的寶寶。在超市,爸爸打算買個小包,孩子不願意了:「不行,太貴了……」,因為「家裡掛了好多包包,走了啦,不要買了」。孩子急得跺腳哭喊,踮著腳要把車裡包包拿出來,嘴裡還叨叨:「不行,太貴了……」。
  • 常說這五句話的孩子很懂事,卻也最讓人心疼
    什麼樣的孩子最讓人心疼?答案是懂事的孩子。他們也才是小寶寶,本應該在父母的羽翼下無憂無慮的玩耍、撒嬌,有自己的任性和小脾氣,但是卻因為各種原因,隱藏了自己的天性,變得懂事、成熟,承擔起自己這個年紀不應該有的痛苦。
  • 一句「太貴了,買不起」正在毀掉了無數孩子的童年...
    不知道大家平時和孩子一起逛街,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想要買的東西嚴重超出了你的預算,但孩子又非常喜歡,你會怎麼做?上周末和朋友逛商場的時候,朋友的孩子小靜突然停住了腳步,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櫥窗。我順勢望去,發現孩子望著櫥窗裡面的芭比娃娃眼睛泛起了光。
  • 和孩子逛街時,別把「太貴買不起」掛在嘴邊,這樣表達會更好
    導讀:和孩子逛街時,別把「太貴買不起」掛在嘴邊,這樣表達會更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和孩子逛街時,別把「太貴買不起」掛在嘴邊,這樣表達會更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可是很多父母就不知不覺中溺愛,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問原則對錯。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被愛是應該的,父母就該這樣對我。
  • 和孩子逛街不要說:「太貴了,買不起!」,聰明媽媽這樣表達
    可是往往在帶孩子逛街的時候,當寶寶提出要買某些東西的時候,家長們也不能由著孩子隨心所欲地購買,往往和孩子就會產生「拉鋸戰」的出現。和娃逛街時不要說:「太貴了,買不起!」暢暢媽跟著孩子來到了玩具區域,暢暢央求媽媽給自己也買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現在都玩這個,每個人都有一個,我也想要一個。」暢暢媽拿起小小的盒子,看了下標價,一個小擺件竟然需要79元,立刻把盲盒放下告訴暢暢:「太貴了,買不起!
  • 汽車修理廠常給你說的兩句話,聽到了要當心!
    養車就像養孩子,生(買)的時候要支付一大筆錢不說,後續保險、保養、日常加油的花費更是無法估量,最悲慘的是,孩子長大成人還能回報父母,愛車只會越開越不值錢,最終走向報廢的宿命。而就像孩子經常會生病一樣,有車一族基本無法避免跟4S店和修理廠打交道,即使是號稱「開不壞的豐田」,其身影也頻頻出現在各大汽車修理廠的門店或廠房中。作為養車道路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汽修廠的修車師傅特別喜歡跟客戶說兩句話,聽到了要當心,這裡面的門道可不少。原廠還是套牌?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議所有爸爸媽媽都看看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有時候別人不懂得心疼你,不是因為你付出的太少,而是你付出過多。同樣,孩子也不是天生的「白眼狼」,而是你無限度給予的結果。
  • 「媽媽我想買這個」當孩子開口要東西時,你的回答暗藏著他的未來
    奶奶這時著急起來,說:「我說不行就是不行,你走不走......」 孩子低下頭,把手撒開擦了擦眼淚,像做錯了什麼事似的。 那位奶奶一邊訓斥,一邊扯著孩子,去找其他的遊樂設施...... 這就是大人的撒手鐧,跟孩子講一講這些道理,於是孩子懂事的「放棄」了.....
  • 東西太貴了,要不要和孩子說買不起,這樣說對自己和孩子最好
    導讀:東西太貴了,要不要和孩子說買不起,這樣說對自己和孩子最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東西太貴了,要不要和孩子說買不起,這樣說對自己和孩子最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喜歡數學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當你聽到孩子說我喜歡數學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孩子喜歡數字、喜歡算術?孩子聰明,邏輯思維強?可實際上是這樣的嗎?孩子僅僅是喜歡數學?其實是因為數學成績好能給孩子帶來成就,他真正喜歡的是這種成就感。如果你被上面這個問題搞迷糊了,就說明你還沒有了解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麼,而我現在在做的事情就是讓所有家長都知道孩子內心的操作指南,帶你一路披荊斬棘直達教育的終點,揭開孩子內心世界神秘面紗。雖然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總會說我都是為你好,可你說完孩子的反應是什麼?相信並且按你說的去做?還是一臉不信任,認為明明是你得不到的所以才會要求他去做?
  • 孩子聽習慣「太貴,賺錢難,買不起」,漸漸成為這2種人
    導讀:孩子聽習慣「太貴,賺錢難,買不起」,漸漸成為這2種人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聽習慣「太貴,賺錢難,買不起」,漸漸成為這2種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當孩子說「狼來了」,你聽到了什麼?
    第一次,孩子說狼來了,大人們信了,咔咔咔的跑上去,發現孩子撒謊。第二次,孩子說狼來了,大人們又信了,咔咔咔的跑上去,發現孩子撒謊。第三次,孩子又說狼來了,大人不再相信,於是孩子被狼吃掉了。這個故事告訴孩子,不能撒謊。於是,我們在親子閱讀過程中,也常常拿這個故事教育孩子:不能撒謊!但是這裡有一個點值得你我深思。
  • 為啥孩子被「吼」還要求抱抱?不記仇的原因讓人心疼,你還捨得嗎
    原來,是女兒看到一款漂亮的娃娃,希望媽媽買下來,但媽媽明顯是不想買的,就對女兒說:「出門前咱們不是說好了嗎?我們只是出門轉轉,不買玩具的,你在家已經答應我了。」顯然,女兒並沒有理會媽媽的話,而是繼續大哭,喊著讓「媽媽買下來吧,我就想買這一個」。
  • 「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真懂事」,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她以為是自己的"不理睬"取得了成效,於是跟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總是自豪地說:"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可懂事了,從不亂發脾氣。"直到有一次,有位家長看不過去,在萱萱媽媽炫耀的時候刺了她一句:"你女兒有你這樣的家長,真是可悲。
  • 孩子為什麼不懂得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建議所有爸媽看看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我們總是說要好好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