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美學」四大旗艦一加|華為|iPhone|三星詳細對比測評(第14季)中

2021-01-07 科技美學

以下為文字版內容,觀看本期視頻請點擊文章末尾的「閱讀原文」觀看完整視頻,還可發送彈幕參與互動哦~

本期視頻為四大旗艦對決的中篇內容,在本期視頻中你將會看到:

1.參數

2.體驗

3.盲評

4.錄像

5.特殊功能

經過一年的沉澱,智慧型手機的後置相機基本定下圍繞【超廣角~長焦】全焦段攝影,輔以深度傳感器的的基調。

其中超清主攝,這個大家應該最熟悉,上半年還覺得4800萬像素的大底傳感器已經非常誇張,結果下半年連千元機都開始普及,ISOCELL Bright GW1、IMX 686、ISOCELL Bright HMX更是刷新對智慧型手機影像傳感器極限的認知。

長焦攝像頭作為最早被引進的副攝之一,2倍變焦除了在少數機型沿用以外,其他都是3倍起步,還發展出潛望鏡組等高階功能,等效焦距達到80mm~100mm以上,這個部分的價格自然也不是所有機型都玩得轉。

於是,一些機型為了考慮成本,長焦傳感器和光學防抖往往最容易被取消。其實,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從創作的角度,長焦的用途不如超廣角,而且有了更高像素 的主攝,即使單純的數碼變焦也有質量相對不錯的效果。

而超廣角傳感器被保留下來,證明它的確實有更大的價值。不過,大部分手機超廣角傳感器絕對畫質都不如主攝,除非像華為和索尼聯合定製的IMX 608,但是整個圈子也僅此一家。

有些超廣角攝像頭支持自動對焦,兼顧微距的功能。使用固定焦距的超廣角攝像頭想要見微知著,需要一顆單獨的微距攝像頭,它和另外一顆景深攝像頭並稱湊數雙攝。

有人說,景深攝像頭比單攝算法做的虛化更好,道理是這個道理,反正旗艦機用的都是ToF傳感器。

1

參數

前置相機的變化不大,有1600萬像素以下的常規攝像頭,2000萬像素以上支持像素聚合的攝像頭,以及有深度傳感器的攝像頭,只是深度傳感器的類別有ToF和結構光。

觀察2019年生物識別的趨勢,屏下指紋快速迭代,也發展超聲波和光學不同的方向。最早被用於全面屏解決方案的結構光卻只有蘋果在堅持,2018年還有OPPO和小米,2019年華為都轉戰ToF,結構光的前景不太明朗。

ToF在近距離的精度不如結構光,所以Mate 30 Pro同樣配備屏下指紋,功耗高一些也可以通過大電量補充。另外,ToF組件在佔地面積上也更少,比如Mate 30 Pro只有點陣投影器和深度傳感器,省下的空間還可以加入姿態傳感器。

過去面部識別漏洞大,屏下指紋體驗差,結構光的起點很高,但是其他生物識別方式迅速升級換代以後,結構光卻沒有特別大的進步,iPhone 11 Pro Max的識別速度只是稍微快一點,無法橫向解鎖,Mate 30 Pro卻可以在大角度偏差下順利解鎖。

後置參數華為Mate 30 Pro的數據亮眼,Mate 30 Pro主攝像頭之一的硬體規格與去年的P30 Pro機型相同,新增1/1.54英寸,4000萬像素的超廣角主攝,選用3倍長焦傳感器以及ToF傳感器。

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影像系統和三星Galaxy Note10+大同小異,前者的超廣角攝像頭是1200萬像素,後者是1600萬像素,從超廣角端開始計算大概是4倍變焦,其中超廣角範圍、光圈大小有所不同,另外,三星Galaxy Note 10+也有用來檢測深度信息的ToF傳感器。

一加7T Pro的相機陣列,也是國產旗艦的代表性組合,主攝是4800萬像素IMX 586,以及1600萬像素的超廣角攝像頭和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最高支持3倍光學變焦。

前置相機方面,華為Mate 30 Pro使用3200萬像素傳感器,配合ToF傳感器實現面部識別。

蘋果iPhone 11 Pro Max從700萬像素升級到1200萬像素,依然是結構光為主導的原深感攝像頭。

三星Galaxy Note 10+沒有雙攝,但是1000萬像素傳感器支持雙核對焦。

一加7T Pro的升降式攝像頭在啟用時彈出,1600萬像素傳感器也是主流水平。

2

體驗

取景對焦體驗方面,在光線良好場景四臺手機不論是遠近景切換還是緩慢改變對焦點,都不會出現明顯的合焦慢或失焦;

轉到弱光環境,快速對焦華為Mate30 Pro會出現反覆拉風箱問題,iPhone 11 Pro Max、一加7T Pro取景流暢度有明顯下降。

多攝變焦應用場景,三臺安卓手機緩慢拉動變焦條帶來的體驗只能說中規中矩,三星Note10+ 5G、一加7T Pro相較流暢些,快速拖動切換超廣角時都存在明顯的頓挫感;iPhone的「流暢變焦」在之前視頻裡演示過,是現階段是所有 手機裡變焦體驗最好的,鏡頭切換還是能感知,但不明顯,妙就妙在切換間用交叉淡化做過渡,輔之三攝統一白平衡,說最好不足為過。

關於拍照色彩屏幕還原測試,我們選擇標準色板對每一臺手機拍照後進行還原對比,大家自行感受下。

3

盲評

首先強調一下測試條件,四臺機器全部重置,後置相機以1000萬~1200萬像素,自動HDR的初始化參數進行拍攝。其中,華為Mate 30 Pro、三星Galaxy Note 10+和一加7T Pro場景優化(AI)選項默認開啟。

花草

在白平衡、曝光等沒有太大差異的情況下,沒有場景識別的蘋果iPhone 11 Pro Max在色彩表現上還是有些吃虧。

嚴格來說,蘋果iPhone 11 Pro Max真實的還原深秋落葉這種淡淡的枯黃,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樣張也比較悅目,但是不如華為Mate 30 Pro有衝擊力,僅獲10%左右的投票。

當然,華為Mate 30 Pro不只在於飽和度,還有大光圈下的散景。三星Galaxy Note 10+基本是小清新一些的華為Mate 30 Pro,所以二者的成績在伯仲之間。

逆光

在全局測光時,四臺機器的側重點還是不同。

華為Mate 30 Pro還是有偏紅偏紫的情況,蘋果iPhone 11 Pro Max優先考慮天空部分的高光,但是連帶下方建築的亮度一起拉低,給人的印象分不高,穩穩的倒數。

而三星Galaxy Note 10+的明暗處理比較折中,一加7T Pro加深對比度突出動態範圍,看來還是三星Galaxy Note 10+的做法更討人喜歡。

雖然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建築亮度不高,但是放大以後卻保留不少細節,比明亮的三星Galaxy Note 10+和一加7T Pro還要豐富。

食物

一加7T Pro白平衡仍然保持中性,更高的飽和度讓色彩看起來亮麗通透,三星Galaxy Note 10+暖黃的色調也比較適合食物的表達,得票數都超過30%。

相比之下,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華為Mate 30 Pro稍顯寡淡,尤其蘋果iPhone 11 Pro Max,看起來也不太好吃的樣子

人像

這次我們提高難度,在周圍明亮的環境光下拍攝人像。

從景深的判斷來看,四臺機器沒有出現嚴重的穿幫,可以大致準確的隔離主體,同時營造景深效果。

其中,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三星Galaxy Note 10+的虛化看起來稍弱,但是漸變層次自然,前者的動態範圍也相當出色,呈碾壓的狀態。

不過,一些微小的地方,比如後景的窗簾,多少會有瑕疵。其實這種輕微的景深錯誤每臺機器或多或少都有,所以也不用太過在意。

蘋果iPhone 11 Pro Max在複雜區域的刻畫相對清晰,並且不會像三星Galaxy Note 10+有美顏的成分。

超廣角

超廣角場景中,我們將左側的建築對齊,華為Mate 30 Pro的視場比某些競品要窄很多,和一加7T Pro比尚有差距,更不用提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三星Galaxy Note 10+,後者也以超過半數得票數領跑。

除了容納景物的範圍不同,華為Mate 30 Pro和一加7T Pro都有相應的畸變校正,蘋果和三星傾向於保留一定的畸變,尤其樣張的邊緣。

不過,華為Mate 30 Pro的圖像質量比較高,廣場上的細節勾勒更好。

長焦&超長焦

變焦能力上,國產旗艦在傳感器選用上佔優,比如華為Mate 30 Pro和一加7T Pro都是3倍光學變焦,中距離上有良好的效果,Mate 30 Pro甚至可以看清建築牆面的痕跡,但是得票數略低於一加7T Pro。

當畫面被再次拉近,一加7T Pro的解析力大幅下降,僅有個位數的投票佔比,Mate 30 Pro卻維持在非常高的水準。

說明它在5倍~10倍的中遠距離上,越遠優勢越大,以55%以上的支持率勝出。

遠景

三星Galaxy Note 10+的得票數最高,蘋果iPhone 11 Pro Max在高動態範圍下得色彩鮮明,但是雲彩部分的過度還是不夠平滑,一加7T Pro過高的對比度導致整體偏向暗淡。

建築

到了建築樣張,華為Mate 30 Pro憑藉飽和度更高的色彩,和在極其精準的白平衡下,動態範圍依然出類拔萃的蘋果iPhone 11 Pro Max並列,它們的成績也非常接近。

話說回來,其它機器的表現也沒有太大的紕漏,畢竟這組樣張的考驗等級不是很高,精細程度相差無幾,只是三星Galaxy Note 10+的色溫略有偏向。

夜景1

接下來是夜景樣張,為了盲評的一致性,蘋果iPhone 11 Pro Max拍攝普通樣張時手動關閉超級夜景,拍攝超級夜景時選擇自動模式。

平均來說,四臺機器的在亮度尚可的標準夜景中的發揮穩定,除了蘋果iPhone 11 Pro Max輕微欠飽和、一加7T Pro燈光處過曝,總體的曝光和寬容度都達到頂級旗艦應有的標準。

這就給了華為Mate 30 Pro和三星Galaxy Note 10+趕超的機會,更濃鬱的色彩有助於突出主體,華為Mate 30 Pro也收穫半數的支持,三星Galaxy Note 10+緊隨其後。

不過,蘋果iPhone 11 Pro Max對比度低,噪點也多一些,細節方面卻沒有受到過多的影響。

超級夜景1

開啟超級夜景以後,亮度以可見的程度提升。

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曝光時間普遍比較短,加上飽和度偏低、不刻意降噪,會給人一種模糊的錯覺。

蘋果iPhone 11 Pro Max前後風格同步,似乎完全是針對不足之處在做增強。

華為Mate 30 Pro和三星Galaxy Note 10+的成片類似,其中三星Galaxy Note 10+很難找到不足之處,在超級夜景模式中超越華為Mate 30 Pro,一加7T Pro也把高光部分做出壓制,不過畫面還是不夠乾淨。

夜景2

極限弱光下,有大底傳感器的華為Mate 30 Pro和一加7T Pro在亮度上稍佔上風,但是二者都有色偏,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三星Galaxy Note 10+的曝光偏低,不過精細程度卻尚可。

這種情況下,看的見顯然比看的清更重要,華為Mate 30 Pro和一加7T Pro分列一二名不無道理。

超級夜景2

開啟超級夜景以後,三星Galaxy Note 10+的曝光、紋理直追華為Mate 30 Pro,還有過之,而且色偏相對較弱,很難想像這是冬天晚上八點的景象,60%以上的網友都將票數給了它。

一加7T Pro的塗抹感很強,地面和涼亭座椅都有「磨皮」的既視感,蘋果iPhone 11 Pro Max的亮度還差一截,但是在可視範圍內的細節出色。

微距

在主攝像頭下,三星Galaxy Note 10+的對焦距離確實更拉的更近,依然大幅超越對手。其他幾臺機器大致相當。

不過一加7T Pro支持超微距模式,啟用超廣角鏡頭後可以再近一步,而其他三臺機器的超廣角攝像頭沒有集成超級微距模式。

自拍

沐浴在陽光下,蘋果iPhone 11 Pro Max落於下風,背後大面積的過曝。

三星Galaxy Note 10+哪裡都好,就是強制使用美顏,還關不掉,粉嫩的膚色給女生加分,和優質的中年人氣偶像還是不太搭配。一加7T Pro的均衡性更好,寬容度不錯,也沒有華為Mate 30 Pro偏黃的膚色。

小結

簡單聊聊盲評的統計結果,三星Galaxy Note 10+無論在得票數還是優勝場景都在首位,有超廣角、超級夜景、逆光、微距、遠景等六項第一,不乏佔比過半的得票數,還有5個第二,證明這代產品的影像性能確實出類拔萃。

華為Mate 30 Pro落於第二,優勢範圍不像過去那麼多,並且在某些場景中出現明顯的瑕疵,比如逆光和人像。好在華為推送更新的速度很快,希望早些進行修正。最終獲得了5個第一,僅次於三星。

一加7T Pro是今年非常火爆的機型,也可以代表國產旗艦的主流水平,大多數情況下發揮穩定,在長焦、食物和自拍中成績優異,而且是四大旗艦中只有它支持超微距模式,但是存在超長焦和超級夜景的畫質降幅過大的問題。最終3個第一,3個第二,5個第三。4個第四,在旗艦機型當中表現還算均衡。

不出意外,蘋果iPhone 11 Pro Max最終墊底,15組僅人像獲得第一,避免了橫掃的尷尬。不過,蘋果iPhone 11 Pro Max並沒有投票反映的那麼差勁。

相反,如果仔細對比,蘋果iPhone 11 Pro Max有相當多的樣張在動態範圍和細節上不輸競品,只是它的樣張確實不夠好看,至少第一印象不夠深刻。

總票數方面,三星以76587票大比分擊敗華為,時隔兩季重奪總冠軍,華為58205票衛冕失敗,第三的一加和第四的蘋果票數相差不大。

最初,蘋果和三星的頂級旗艦在影像系統上的越級領先,除了定製的相機組件,還有深厚的技術積累。這幾年國產廠商的追趕速度日新月異,不僅有IMX 600、IMX 608等殺手級的傳感器,「公版」元器件的能力也不落下風,在ToF景深虛化、中遠距離變焦等玩法深耕細作,算法層面的AI、HDR、超級夜景甚至早於蘋果和三星提出,一定程度上引領智慧型手機攝影的發展,特別是上兩季四大旗艦盲評都是堆料最猛的華為獲得冠軍。

但是,我們觀察華為Mate 30 Pro和一加7T Pro勝出的場景——長焦、花草、食物除了自拍,幾乎都是在條件理想的環境中,而且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三星Galaxy Note 10+的硬實力同樣不俗,不僅補足全焦段相機,前者還拓展更寬廣的動態範圍,色彩的表現力大幅增強,後者迎頭趕上的超級夜景還將華為Mate 30 Pro拉下神壇。

這說明巨頭一旦參與到某些領域的競爭,可能會給到其它品牌很大的壓力。不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我們相信這對整個行業產生促進的作用。誠然蘋果iPhone 11 Pro Max和三星Galaxy Note 10+在依賴硬體的中遠距離變焦等環節落後,不過這些只有通過單獨的傳感器實現,期待蘋果和三星後續的動作。

4

錄像

防抖方面,在主攝表現上既然都是旗艦,穩定性上已經不分伯仲,堪比「神仙打架」,當然了三星各方面稍微出色些,夜間錄像電子防抖的動態模糊無法避免,華為更嚴重;另外三星和一加支持通過超廣角鏡頭裁切實現的超級防抖模式,比iPhone、華為的超廣角視頻擁有更強的穩定效果。

發色傾向以及動態範圍,華為的樓宇色彩不是很濃豔,天空確是最藍的;iPhone動態範圍最廣這點毋容置疑,三星、一加發揮穩定,但華為這邊白平衡飄忽不定,夜間一加白平衡偏暖,極限弱光三星會有明顯發紅現象。

無人機飛行中產生的高頻率震動對手機錄製畫面必定有劣化,在防抖上全員翻車。

可以看到華為到後面的果凍效應非常嚴重了,甚至還出現對焦問題,綜合來看一加畫面觀感最優秀。

這只是我們在特殊環境下的測試結果,不排除也存在低溫幹預,並不列入我們常規使用範圍內。

夜晚多攝變焦測試中,超廣角端畫質相較主攝都存在細節損失,華為憑藉先天硬體優勢並不會那麼糟糕,不過在長焦端反而開倒車,還會出現失焦問題,不敵蘋果、三星。

極限弱光場景,華為的大底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不論是主攝還是超廣角,肉眼幾乎看不到的手機都能幫你看清,一加在這個環節表現一般。

關於前置錄像,僅有三星支持自動對焦,相較其它三臺非自動對焦鏡頭畫面肯定是更清晰些的,日常使用我們手臂的距離範圍內自拍或者錄像都沒有任何問題;

人物膚色上三星和一加更容易讓用戶接受,華為不支持電子防抖,錄製Vlog需要外掛穩定了,最後是收音,聽感上一加沒有前三者那麼通透清晰。

5G時代,短視頻絕對是最先受益的,拍視頻從上萬元的相機再到人手一部的手機,這個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我們都可以成為生活記錄者,相機創新或許要突破瓶頸,手機影像發展快到無法想像。

假設把時間退回到兩三年前,我們不知道手機錄像能通過多鏡頭切換實現變焦,不知道4K HDR視頻機器竟是我們手裡的這臺,不知道拋去又大又重的穩定器僅憑手持也有如此穩定的畫面。這本次評測的機型代表了現階段手機視頻錄製的最高水準,但最高水準遠不止於此,讓我們期待2020短視頻爆發元年的到來,屆時一定會非常精彩。

5

特殊功能

超廣角鏡頭已然成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iPhone可以說是最後一批上車,但它的取景範圍卻是四臺手機裡最廣的,等效13mm並沒有畸變矯正;

三星這邊同樣為13mm等效焦距,開啟矯正後取景範圍小一些;

華為這顆4000w電影鏡頭,18毫米等效焦距,硬體素質一流,焦距稍微差那麼點意思;

一加是常見的117°超廣角,等效17mm,還兼顧2.5cm微距鏡頭,能拍到不易察覺的細節。

蘋果、三星主攝是1200w像素,默認模式成片解析度不是華為、一加的像素四合一聚合技術,我們將後兩者相機開啟完整解析度再拍攝樣張進行對比,解析力上一加稍微領先,動態範圍華為要廣一些,當然單從解析力來說對比小米CC9 Pro,還是小巫見大巫了。

慢動作視頻錄製體驗上,這裡華為的可玩性最高,相機默認幀率是960fps,當我們在選擇速率時會給出對應的錄製建議,比如默認的960fps可以拍雪花、水滴。

7680fps更適合射擊、爆炸場景,具體表現可以翻看往期的華為Mate30系列深度測評;回到四臺手機對比,蘋果、三星、一加手動調節最高幀率,就慢動作的核心——視覺衝擊力來講,華為、三星有明顯優勢,並且還是全高清視頻,不過顏色卻沒有一加討喜。

最後是喜聞樂見拍月亮環節,蘋果、三星、一加最大數碼變焦數都是10倍,AI場景識別也沒有專門設定的模式,華為這邊在之前的P30 Pro已經見識到強大的變焦實力,Mate30 Pro雖說沒有50倍變焦,但在30倍下結合場景識別拍出來的月亮表現差強人意,照片實用性比其它手機高很多。

6

總結

上半年四大旗艦影像對比中,拍照環節華為P30 Pro以絕對優勢爭得頭牌,本季對比當我們認為Mate30 Pro依舊能穩坐寶座時,沒想到三星Note10+ 5G半路截胡,2萬多總票數再次奪回第一。新傳感器的硬體優勢毋庸置疑,但更成熟的軟體優化也能絕地反擊,不是說華為拍照能力下降了,而是三星對自家硬體的調教更成熟了。

相關焦點

  • 「科技美學」四大旗艦一加|華為|iPhone|三星詳細對比測評(第14季)下
    iOS13在iPhone 11 Pro Max上的體驗相較上半年四大旗艦測評中沒有明顯差異,比如呼聲很高的深色模式,鍵盤滑動輸入、相冊編輯功能等在上季視頻裡有詳細講到,一些新特性還是基於iPhone 11 Pro Max實現的。相機的夜景模式、流暢變焦,圖像處理系統Deep Fusion,很遺憾這些在舊機型上無法實現。
  • 「科技美學」「四大旗艦」第十五季(上)小米|華為|一加|三星 對比...
    本季四大旗艦經線上投票,選出小米10 Pro、一加8 Pro、華為P40 Pro+和三星S20 Ultra,大體上看似不是很驚喜,在分析過程中,願我們能對比和推敲出一些有趣的東西,與屏幕面前的你分享。前後雙曲面玻璃延伸到機身中框,握持手機會帶來薄的錯覺,當然實際厚度已經超過9mm,這個巧妙的設計在一加8詳細談到過。作為數字正代旗艦內部堆料太猛,211g並不是很友好,鏡頭突出平面操作也會有「蹺蹺板」現象。
  • 旗艦相機PK戰!華為、iPhone、谷歌和三星四款旗艦相機對比測評
    旗艦機市場的競爭可以說是相當的激烈,除了規格是市場上的頂尖之外,各品牌旗下的各種最新科技以及最新軟體功能也幾乎都會從旗艦機型開始,而不同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各有不同的擁護者,每一款不同型號的手機也會有不同的特色,而這其中到底那一支是你的羅密歐或茱麗葉呢?假如在預算沒有太大負擔的狀況下,那支手機的功能符合你的需求?
  • iPhone SE,華為P40和三星Galaxy S20,三款小屏手機測評!
    不過,小屏手機可不只有 iPhone 這一個選擇,其實華為和三星也推出了自家的小屏旗艦手機,它們分別是華為 P40 和三星 Galaxy S20。正好編輯部這三款手機都齊了,那託尼就給大家來一個難得的小屏手機對比測試吧!
  • 華為P20 Pro對比三星S9+,都是頂級旗艦,差距在哪?
    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華為與三星這兩個世界前二的智慧型手機品牌。那麼,我們今天來一次華為P20 Pro全面對比三星S9+,看看兩款都是頂級旗艦手機,差距在哪?其實華為P20Pro與三星S9+都是在今年的年初發布的,在最近年末的時候也是進入了降價的範疇當中,很多人就會想考慮這些比較便宜一點的老旗艦。那麼,究竟誰又更值得買呢?
  • 一加7T Pro與三星 Note10+ 5G對比測試
    在今年之前,如果說到「安卓機皇」這個稱號,大家可能想到的是三星 Note 系列旗艦,畢竟是非定製版安卓機中最貴的手機。但是來到 2019 年,一加推出了 Pro 旗艦產品。2K 解析度 90Hz 曲面 AMOLED ,這塊定製費用高達 1 億人民幣的屏幕成功讓一加7 Pro 成為消費者眼中的「新晉安卓機皇」,然而售價卻比三星 Note 系列便宜得多。
  • 為什麼臺積電可繼續出貨給華為?揭開中美貿易戰「神秘數字」
    韓國三星也在川普發布命令後緊急開會。「因為假如存儲器大廠美光不能出貨給華為,這或許是三星的機會啊,」一名三星員工原本正在和一名臺灣科技技師通電話,當場被公司急call回去開會。同一時間,在深圳華為,一名負責華為筆電的臺廠產品經理緊張的打聽,到底美國禁售華為,有沒有涵蓋到美廠的晶片。
  • iphone11pro和華為p40pro+哪個好?參數配置對比
    iphone11pro和華為p40pro+哪個更值得入手?iphone11pro和華為p40pro+哪個好?小編為大家帶來這兩款手機的詳細參數配置對比,不管是拍照還是電池續航,以及性能實力這兩款都是非常頂級的旗艦手機,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 華為P30Pro和三星Note20Ultra拍照對比:去年旗艦還能再戰三年
    三星Note20Ultra是三星今年新發布的旗艦手機,這款旗艦手機是目前三星當中最貴的,而且硬體配置方面也是最強的旗艦手機。而華為P30Pro則是去年華為上半年發布的拍照旗艦手機,那麼三星Note20Ultra和華為P30Pro之間發布時間間隔了一年,那麼在拍照方面,這兩部頂級旗艦手機之間,拍照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小米10和一加9參數對比-小米10和一加9測評
    最近有小夥伴們想入手一款手機,對於小米10和一加9這兩款手機究竟該如何選擇?小米10和一加9有什麼區別?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關於小米10和一加9的詳細對比測評,對小米10和一加9感興趣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了哦。
  • 極限畫質《原神》實測:一加8T對比蘋果華為三星,到底誰最強
    很多網友詢問科技犬,高通驍龍865、高通驍龍865+、蘋果A14、麒麟9000,目前頂級手機處理器玩極限畫質下玩《原神》到底誰最流暢,今天科技犬就給大家帶來這款遊戲的對比實測,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究竟誰最強?首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款手機,《原神》是由米哈遊自研的一款全新開放世界冒險RPG。
  • 高端旗艦手機中的佼佼者,2020年蘋果三星華為最強的全面屏手機
    2020馬上就過完了,2019年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一個月了,看看今年實現蘋果華為最好的旗艦手機蘋果目前最漂亮的旗艦手機就是 iPhone 12 Pro MAXiPhone 12 Pro Max是史上最大的蘋果手機
  • 拍照最好的4部旗艦:第一華為,第二三星,第四才是小米,第三?
    近日,科技美學進行了一項相機盲評,得分與DXO的結果並不一致,具體的排名如下。第一名:華為P40 Pro+華為P40 Pro+沒有送到DXO測試,或者說分數到現在還沒有公布。作為P40系列的超大杯,得分肯定要比P40 Pro更高。P40 Pro在DXO的得分為128分,排名第一。
  • 一加7 Pro配置逆天,2K AMOLED屏+UFS3.0,劍指安卓機皇三星S10+
    就在今天 ,一加手機官方發布消息,一加7 Pro 現已開啟預約,該機將於5月16日在北京正式發布。一加手機,每年的新手機都是旗艦中的佼佼者,今年的一加7自然也不例外。既然是旗艦,配置也當然是十分彪悍了。
  • 高通驍龍820/三星獵戶座8890/華為麒麟955基帶對比
    高通在2016年大量出貨驍龍820;聯發科也祭出了Helio X20旗艦晶片;三星藉助Galaxy S7系列帶出了自家的Exynos 8890;伴隨華為P9的推出,華為也發布了麒麟950家族的新一代旗艦CPU:麒麟955。
  • 手機屏幕排行榜:華為全軍覆沒,一加8Pro第二,榜首名至實歸
    那麼,在當前智慧型手機市場,到底哪一款手機的屏幕最好?近日,世界知名評測機構DXO給出了答案。10月21日,DXOMARK公布首個屏幕測試榜單,據悉,首批參與測試的共有9款,包括三星、一加、小米、蘋果等眾多品牌的熱門機型,但華為卻不見蹤影。
  • 國產全面屏 一加5T/榮耀V10/堅果Pro2/努比亞Z17s 對比測評...
    、有旗艦,照理是沒法在一起對比,不過它們的高配都在3000以上,屬於國產主力攻堅的價位,這樣來看,似乎也是可以一較高下。的確,堅果Pro 2單開孔的Almost全面屏是4臺機器中完整性最高的,應該是錘子科技追求的基本價值觀。無論廠商怎麼定義產品,一句「正面幾乎全是屏幕,仿佛握著一塊透明的玻璃」都可以套用。既然這樣,產品的開孔還這麼肆無忌憚,誰家透明的玻璃有這麼多開孔呢,即使無法避免傳感器、聽筒、前置相機等元器件的安放,把它們藏起來的難度要低的多。
  • 華為nova7Pro和一加oneplus8哪個好 區別對比評測
    華為nova7Pro和一加oneplus8哪個好 區別對比評測  一加8和華為nova7Pro都是兩款價位詳情的手機,那麼這兩手機哪款更好呢,小編這就為大家帶來了一加8和華為nova7Pro兩手機的對比測評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了哦。
  • 三星note7手機多少錢 三星note7價格與測評介紹
    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不僅可以發信息,打電話,還可以轉帳,開店,視頻,好的手機不僅可以讓你用的舒心,還不容易損壞。現在市場上,各種各樣的手機比比皆是,價格也都高低不一,iPhone,索尼,華為, 小米 ,三星都是消費者求追的對象,那麼,三星note7最近上市的手機,它的價格,性能究竟又究竟怎麼呢?
  • 同樣是中杯、大杯、超大杯,蘋果、華為和三星有啥不同?
    ▲圖片來自:《幸福 59 釐米之小馬》因為從現售的旗艦機型來看,今年蘋果、華為、三星不約而同都採用了「中杯、大杯、超大杯」的命名策略。從「標準閹割版」升級到「標準版」回顧一下各家歷年的發布機型,其實蘋果、華為、三星這三家頭部手機廠商並非第一次嘗試在同一個系列當中推出三種不同機型。但今年他們所推出的新品(蘋果是去年)才真正稱得上是「中杯、大杯、超大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