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積電可繼續出貨給華為?揭開中美貿易戰「神秘數字」

2020-12-22 集微網

為什麼臺積電可繼續出貨給華為?揭開中美貿易戰「神秘數字」

川普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的黑名單,企業在還沒獲得許可前,不能銷售或轉移美國技術給華為。包括美、日、德廠在內的華為供應商,紛紛傳出暫停與華為業務往來。

臺灣科技業最關心的自然是臺積電,川普發出命令後第一時間,臺積電便公開表達對大客戶的支持,表示將繼續出貨華為。為什麼臺積電可以不受川普出口管制令的影響?最後該由誰說了算?

美國總統川普迅雷不及掩耳的將華為及其70家相關事業,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實體清單(entity list),這表示,任何要銷售或轉移技術給華為的供應商,都必須得到美國商務部的許可。在沒有獲得許可前,必須停止出貨給華為。因此美國半導體大廠英特爾、高通、博通,美光,即刻發出聲明,凍結出貨給華為。

川普敲的這一聲巨雷,幾乎零時差的傳過隔著太平洋的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等地區。

韓國三星也在川普發布命令後緊急開會。「因為假如存儲器大廠美光不能出貨給華為,這或許是三星的機會啊,」一名三星員工原本正在和一名臺灣科技技師通電話,當場被公司急call回去開會。

同一時間,在深圳華為,一名負責華為筆電的臺廠產品經理緊張的打聽,到底美國禁售華為,有沒有涵蓋到美廠的晶片。在得知確定包括美國晶片、存儲器公司都被下禁令後,他無奈地說,「我筆電大受影響啊,CPU用英特爾的啊。」

科技業一陣雞飛狗跳之中,最引人側目的,卻是一家又一家美國以外的半導體相關廠商,包括日商、德商,竟然也傳出對華為執行禁運。前身是西門子半導體部門的德商英飛凌,也被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暫時先「取消部分」對華為的出貨。

總部位在英國的arm,也在川普宣告對華為禁運之後,傳出立刻切斷與華為的往來。

一位外資分析師告訴《天下雜誌》,arm員工表示,公司內部命令一發之後,禁止所有業務、工程師與華為員工見面,連打來的電話都不能接,「統統都斷掉了,因為見面也算是給技術啊。」

川普大打貿易戰,全球科技業一陣兵荒馬亂

美國商務部頒布的「實體清單」果真威力強大,一旦名列其中,不但美國公司得立即與其斷絕來往,連外國公司都在其輻射範圍內。

根據轄區涵蓋日本、泰國、菲律賓與臺、港、澳地區的美國商務部區域出口管制官員John Haberstock的一份報告指出,BIS主要在管制可同時用於民用與軍用的「雙重用途」的物品,例如碳纖、工具機、半導體。

而當華為被該單位列入「實體清單」,必須對華為施行「出口管制」(EAR)的貨品、軟體與科技分為三種:第一,位在美國;第二,源自美國(U.S-origin);以及最關鍵,也最讓臺灣科技業關心的是第三種,「外國製造,但是其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上限」。

而這個「上限」,如果是伊朗、朝鮮、蘇丹、敘利亞,就是10%;這「四大國」之外的國家,例如華為所在的中國,就是25%。

也就是說,只要你賣給華為的產品,其中「源自美國」的部分超過25%。那抱歉了,貴公司也被視為美國公司,得一起聽命於美國政府,對華為實施禁運。

因此,當川普將華為及其各國分公司都列入「實體清單」時,了解其嚴重性的歐、亞相關科技大廠,頓時一陣兵荒馬亂。

例如,幾天前,英飛凌便展開供應鏈調查,包括要求一家臺灣封裝廠提出報告,說明有多少用於英飛凌產品的封裝材料來自美國廠商。完成初步統計後,英飛凌並隨後在21日發表官方聲明,表示「不受美國出口法令限制」,將持續供應「絕大部分的產品」給華為。

而arm,則選擇乖乖就範。英國BBC取得該公司的發給員工的備忘錄,要求員工暫停與華為的生意,包括「進行中的合約、技術支持,以及任何持續的往來。」

但這家「英國之光」,怎麼會觸犯「25%」限制呢?BBC取得的備忘錄寫著,arm授權給華為的運算核心,含有「源自美國」的技術。一位外資分析師解釋,原因是arm授權給華為的其中一個或幾個核心,研發中心正好設在美國。

被歸入「華為概念股」的臺積電 該怎麼算?

此時此刻,最受矚目,最讓整個臺灣科技業議論紛紛的便是臺積電。因為該公司近年已成為指標性的「華為概念股」,華為旗下的海思,已是僅次於蘋果的臺積第二大客戶,佔去年臺積營收的8%,今年第一、二季更達到11%的驚人水準。

「我華為的朋友老神在在的說,料都備好了,短期內沒有問題啦,」一名臺灣科技產業分析師說。他透露,今年上半年海思狂下臺積16nm訂單,幾乎救了臺積今年第一、第二季業績。

由於上半年是智慧型手機淡季,蘋果、小米紛紛下修出貨目標,百分之百供應華為手機的海思,卻提出「超級樂觀」的出貨預測。

「華為是有表現得比別人好沒錯,但分析師圈都在討論是有賣得那麼好?備那麼多料不會變庫存嗎?」但這名分析師回想當時情境,現在突然一切豁然開朗。「備貨是有原因的,就像珍珠港事件之前一樣,」他形容。

海思向來是最捧場先進位程的臺積客戶,臺積剛量產的第二代7nm製程,首度導入昂貴的EUV技術的7+,海思就搶著當「第一隻白老鼠」。相形之下,最大客戶蘋果就保守多了,要等到明年量產、大量導入EUV的5nm,才會進場。

法規留下模糊地帶,科技大廠有了操作空間

臺積也在川普宣告後的第一時間,公開表達對大客戶的支持,表示「經初步評估後,應可符合出口管制規範,決定不改變對華為的出貨計劃,將繼續出貨華為。」

當《天下雜誌》向臺積查詢,是否表示內部已完成精算,確認臺積出貨給海思的產品,源自美國的技術低於25%。

臺積公司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表示,「(出口貿易管制)不只這個25%規則,還有其他規則,我們有內部外銷管理系統追蹤與監測所有出貨,來確保我們符合規則。」

但問題是,這25%的「源自美國」技術,究竟該怎麼算?誰說了算?因為商務部公開文件並未有詳細規定,因此眾說紛紜。

一位前聯電主管便認為,臺積很難過「25%」這關。理由是,晶圓廠內的生產機臺,諸如蝕刻、CMP(平坦化)製程多半來自美國設備大廠應用材料,「光設備至少有六成來自應材,很難不超過25%,」他說。

但外資分析師則表示,若認真的精算一顆晶片的成本結構,還包含研發投入、管理人力成本,但因為臺積研發團隊、主要管理人力全數在臺灣。因此最後算起來,「美國成分」的確很可能低於25%。

但他也表示,「這個法規留下了模糊地帶,到底美國成分怎麼算?也讓這些公司有了決定親美還是親中的操作空間。」

海思對美國企業的未來威脅,將不亞於5G

不少臺灣半導體廠商都認為,儘管包括arm、美國EDA廠商等半導體關鍵廠商,暫停對海思的技術支持,讓海思元氣大傷。

但不排除,美國政府會進一步下重手打擊華為與海思,因為海思對美國企業的未來威脅,可能不亞於外界熟知的5G領域。

華為旗下的海思,已是僅次於蘋果的臺積第二大客戶,佔去年臺積營收的8%,今年第一、二季更達到11%的驚人水準。

美商伯恩斯坦證券曾今年1月罕見的針對海思這家未上市公司,發表18頁的研究報告「你沒聽過的另一個國家冠軍」,詳細介紹這家在中美貿易戰之前,一直躲在華為之後的IC設計新星。

伯恩斯坦證券估計,海思2018年營收高達76億美元,僅略低於該年微幅衰退的聯發科。伯恩斯坦證券並預期,每年保持平均20~30%成長率的海思將在今年超過聯發科,成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五大IC設計公司。

該報告更揭露一項臺灣業界過去不太有人知道的事實。

原來華為近年在雲端市場大有斬獲,在伺服器、存儲器市場,已分別在中國高居第二、第一名。

其中部分產品,安裝的竟是海思自行開發的arm核心伺服器處理器,而且今年推出的最新的第三代產品,已採用臺積的7nm製程,直接挑戰美國大廠英特爾最核心的業務。


相關焦點

  • 臺積電為何赴美亞利桑那州設廠 美媒指避免在貿易戰中犧牲
    半導體龍頭臺積電(TSMC)5月15日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晶圓廠,斥資約120億美元,美國媒體認為,臺積電此舉是避免成為貿易戰中犧牲的棋子。至於為何選址亞利桑那州,專家估計與該州供應鏈完備、氣候優勢等有關。
  • 臺積電要斷其半導體供應鏈,張忠謀剛剛公布一重要信息
    中國雖然進行了適當反擊,但並沒有涉及美國的核心高科技領域,美國制裁中興、華為,中國還是針對性的制裁美國的蘋果跟高通等高科技企業。今日早上9點,根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首度談論中美貿易戰,並直指將衝擊蘋果供應鏈,張忠謀表示,中美貿易戰可能危及到蘋果供應鏈。
  • 2018臺積電的驚與喜|盤點2018 ⑤
    有中美貿易戰爆發的震驚和思考,也有AI和5G等推進的振奮和憧憬;有晶片業的緊迫和焦灼,也有社會力量和資本的關注和熱捧……告別2018,迎來2019,集微網特推出「盤點2018」和「展望2019」兩大系列專題,將圍繞技術、投資、產業(包含臺灣IC)等多個維度展開。
  • 論Guts,臺當局真不如臺積電
    白明說,美國打貿易戰違背世界貿易規則,造成全球產業鏈的混亂。但是需求仍在,美國所需要的產品若無法從中國大陸進口,第三方勢必組織生產,就有可能向中國大陸採購零部件。「他們的生產行為,中國大陸無法直接幹涉,錯在美國擅自加徵關稅。」白明認為,臺當局立刻澄清也表明臺灣懼怕得罪美國,急於表明立場。
  • ...美國商務部申請出貨華為;傳海思將從臺灣運回所有麒麟等相關晶片
    中國臺灣地區方面,臺積電每年對華為的銷售額超過50億美元,聯發科和華為相關的業績一年也有將近5億美元。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也是華為的重要供應商。另外這種影響也可能波及到電池和電路板等其他零部件的供應商。美國商務部表示,將允許豁免華為禁令。三星、SK海力士、索尼、聯發科等廠商近日已向美國商務部提出了出貨給華為的申請。
  • 臺積電斷供!華為mate40將成最具歷史意義手機,數量稀少
    儘管臺積電使用了「前往美國建廠」等諸多討好美國的舉措,但這些絲毫沒有讓美國在「臺積電繼續給華為供貨」這件事上網開一面。在7月16日的臺積電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自5月15日起,已經不再接受華為新訂單。
  • 華為5G業務順利開展 背後有中芯國際與臺積電的力挺
    摘要:華為晶片的核心製造商是臺積電和中芯國際,在關鍵的時候,支持了華為。6月29日,G20大會在日本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在大阪舉行會晤,川普表示,美方希望通過協商,妥善解決兩國貿易平衡,為兩國企業提供公正待遇。
  • 被視為華為「生存戰關鍵一環」,臺積電:目前供貨可以維持
    【環球時報-環球網 記者 李炫旻】美商務部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惡劣影響波及國際企業和市場。被視為華為「生存戰關鍵一環」的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下稱臺積電)23日向環球時報英文版記者就此發來了一份聲明。
  • 臺積電罕見開放交流:看清臺積電,才能看清華為的實力
    尤其在當下中美貿易持續摩擦的特殊階段,半導體製造巨頭臺積電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因為它牽動著產業鏈上下遊的命脈。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臺積電在製造領域一騎絕塵。他說的這家臺灣公司正是臺積電。不論是蘋果A系列晶片,還是華為麒麟980、高通驍龍855等晶片平臺,都離不開臺積電的製造工藝。因此,華為事件一出,臺積電產業地位的重要性更為人熟知,其名號也進一步在國內普及。參加研討會的不少業內人士向21Tech記者感慨,近期臺積電頻頻見諸報端,以前都很少見到。
  • 華為全線產品遭停賣,川普點燃中美貿易戰!
    美國時間周四下午,美國總統川普於白宮召開記者會,以「中美貿易赤字已經失控」為理由,宣布根據美國貿易總署(USTR)所制訂的301條款,對超過百項的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以此要求中國減少對美國高達1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
  • 貿易戰衝擊波:中美航線爆倉、甩櫃明顯增多
    【財新網】(見習記者 賈天瓊)8月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7月中美貿易統計數據,總體來看,中美貿易額保持平穩,中國向美國出口貿易額相較上月增長5.6%,進口增長4.3%。中美互相加徵關稅影響還未顯現。但在貿易戰陰雲籠罩下,中美航線已經出現加緊出貨的緊迫情緒。
  • 三大EDA 軟體公司相繼斷供華為,臺積電是否能挺住壓力?
    就因為,表態支持華為。臺積電就遭遇美國突然調查。川普政府真是無恥至極?   臺積電屬於臺灣企業,屬於中國企業,美國有何權力來調查臺積電?   但臺積電通過紮實的盡職調查系統,向商務部代表證實出貨華為符合美方規範,商務部相關人士只能悻悻然離開。
  • 臺積電一旦斷供華為,等於是砸自己的飯碗,三星或成背後大贏家!
    近日有消息稱,臺積電已經向美國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針對華為的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後,繼續為華為提供晶片。 今年5月的時候,美國加大了對華為的打壓發布禁令,任何公司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的同意,該禁令公布後有120天的緩衝期。
  • 這時候無懼老美,臺積電有GUTS!
    華為也在官方推特上證實:臺積電不會停止供貨。美商務部把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造成惡劣影響波及美國企業和市場,部分臺灣電信運營商跟也著「放槍」。但被視為華為「生存戰關鍵一環」的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下稱臺積電)向多家臺媒表示,將持續對華為出貨。華為也在官方推特上證實:臺積電不會停止供貨。
  • 臺積電,好樣的!敢為華為與美國據理力爭
    在這樣的情況,臺積電為了華為,開始與美國據理力爭。之所以說臺積電,好樣的!敢為華為與美國據理力爭,也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首先,降低美國技術佔比,繼續代工生產華為晶片。據了解,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部分企業一刀切,直接就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而臺積電不同,其分析美國禁令,降低美國技術佔比,繼續代工生產華為晶片。例如,美國規定,使用美國技術佔比超過30%,就不能與華為合作生產晶片,而臺積電以14nm以下晶片中的美國技術佔比低於30%為由,繼續代工生產華為晶片。
  • 美擬禁聯發科向華為供貨:第三方晶片也需美國批准,即日生效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項限制是「該修正案進一步限制了華為獲得使用美國軟體或者技術開發或者生產的同等晶片。」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表示,自5月份對華為設計的晶片實施限制以來,「促使他們通過第三方採取一些迴避措施。」羅斯說。「新規則明確規定,禁止使用美國軟體或美國製造設備,否則需要獲得許可。」
  • 晶圓代工爭霸戰:臺積電VS三星
    本篇文晶圓代工爭霸戰系列的第二集。推薦讀者先讀完前一集晶圓代工爭霸戰:臺積電VS聯電,再回過來看本篇。很多人都說三星的轉向,與臺積電叛逃的技術戰將梁孟松很有關係… 真的是這樣嗎?看完本篇文章,您將獲知:文、圖: 寫點科普,請給指教 臺積電和聯電拉開分水嶺的關鍵,在於2000 那年聯電採信了IBM… 等等!
  • 失去華為而陷入窘境?臺積電申請出口豁免懸而未決
    2020年6月9日,臺積電股東大會如期舉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會上稱,是否為華為申請出口豁免還是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 2020年6月9日,臺積電股東大會如期舉行。 而5月15日的美國禁令,讓這家成立了三十餘年的晶片老牌公司的處境舉步維艱。
  • 是什麼原因促使臺積電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
    YYgednc中美「隔空交火」下的臺積電中美貿易戰火持續延燒並演變成科技戰,客戶遍及全球的臺積電原本能不受限制為海思供應晶片,卻「掃到颱風尾」。而不只是Thurston,其他人也認為臺積電的美國新晶圓廠是用來向美國政府交換優惠待遇的一個籌碼,讓他們能被允許繼續為海思生產晶片。
  • 「老外談」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看外國專家怎麼說
    15日,美商務部宣布將對華為公司實施出口管制。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升級。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外國專家有什麼看法呢?1、《亞洲銀行家》雜誌主席伊曼紐爾·丹尼爾(Emmanuel Daniel):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美國政府封鎖華為,同時也會阻礙美國企業對中國的晶片出口,這反過來會壓低晶片的價格。所以,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場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