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本是滅蜀頭號功臣,為何最終慘遭身死家破之禍?

2021-01-15 美麗青春您真痘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幹翻曹爽,後小兒子司馬昭弒君殺死曹髦,立曹操之孫曹奐為傀儡皇帝,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司馬家終於如意取得了曹魏政權的實權。

為加快篡位進程,公元263年,司馬昭見蜀漢國運衰微,後主昏庸重用黃皓,姜維沓中屯田避禍,於是命諸葛緒和徵西將軍鄧艾各統兵三萬,鎮西將軍鍾會統兵十萬,衛瓘做監軍,三路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蜀國殺來。

鄧艾,字士載,魏國名將,他屯田使國家軍糧充足,因功封侯,加徵西將軍,以一己之力阻擋住姜維多次北伐。

魏軍攻下漢中後,鍾會率軍與回援的姜維在劍閣對峙,鄧艾不避艱險,親自翻越摩天嶺,偷渡陰平,迅速攻佔江油、綿竹等地,打敗諸葛亮兒子諸葛瞻等人率領的西蜀援軍,乘勝偷襲成都,蜀後主劉禪被迫出降,並命姜維就地投降。

鍾會是鍾繇之子,出身士族,根本看不起寒門出身的鄧艾,他此次與鄧艾出兵,就像同一頭槽上拴著的兩頭叫驢,誰也不服,但現在鄧艾已立奇功,鍾會心裡充斥著嫉妒羨慕恨,他伺機而動。

司馬昭命令鄧艾伐吳,鄧艾認為魏軍長途襲川蜀,現有疲憊不堪,攻吳又需要大批戰船,此時不易伐吳,這引起司馬昭的不快。

鄧艾為了儘快穩定局面,自作主張學習前賢東漢鄧禹,封劉禪行驃騎大將軍、蜀漢太子為奉車都尉、諸王為駙馬都尉,蜀中文武大臣都有封賜。

鄧艾在綿竹築臺昭示自己的不世之功,天天大擺酒席宴請蜀中官員:「如果不是我鄧某人,你們早就死在屠城中了,是我姓鄧的救了你們的小命」,眾官員一齊跪拜鄧艾說:"當誓死效忠鄧公"。

司馬昭看到鍾會、衛瓘上表後,告知鄧艾:「事當須報,不宜輒行」。司馬昭的話很明白,任何大事小情都必須經我批准,不能擅作主張,鄧艾卻認為大丈夫領兵在外,凡是有利於社稷國家的行為,專斷一些也無妨。於是一根腸子的鄧艾又上書建議將劉禪留在蜀地,封其為扶風王,賜給他財產,封其子為公侯,以顯示魏國的寬容大度,同時再留下魏軍兩萬,蜀國降兵兩萬,在蜀地打造船隻準備攻吳。

司馬昭已認定鄧艾手握重兵,留住劉禪,就是想利用劉禪的影響割據西川稱帝,於是司馬昭隨即在書信中將他比作白起、韓信、周亞夫這樣的名將,明白人聽後都會毛骨悚然趕緊表忠心,安分守己以求自保,但鄧艾竟依然我行我素。

鄧艾忘了,司老昭的老爹司馬懿裝聾賣傻多年,騙過眾人,趁曹爽外出祭祖之機發動高平陵政變,又過其兄司馬師和他多年的經營,才掌得曹魏政權,現在你鄧艾手握重兵,隨意封賞自己的手下和蜀漢的文臣武將,拉攏人心,你想幹什麼?

鍾會、衛瓘早有反魏之心,兩人添油加醋上表說鄧艾欲在蜀自立為王,同時截取鄧艾報送朝廷戰況,仿照筆跡,改寫一份言辭不恭、有威凌司馬昭的奉表。

鄧艾被押運回洛陽,他在囚車上仰天長嘆:「我鄧艾是個忠臣,想不到會落得如此下場!白起的慘死,又重見於今日了。」但他堅信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還心存幻想能見到明天的太陽。

鍾會在成都獨攬軍權,姜維看透了他的野心,於是蠱惑他起兵造反,姜維說:「現在你有20萬大軍,加上我手中10萬,你定能一統天下的!」

在權欲的驅使下,鍾會決定兵髮長安,當鍾會召集將領準備起事時,魏軍將領擔心在魏國家人的安危,將領們先舉起了大刀將姜維和鍾會砍死了。

魏軍將領決定追回原來自己的大將軍鄧艾,然後上書司馬昭訴說實情,衛瓘害怕鄧艾回來後,自己和鍾會誣陷他的事就會大白於天下,到那時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衛瓘立即派遣護軍田續,快馬加鞭追上並殺死了鄧艾父子,鄧艾死時67歲,其在洛陽的親屬或被殺,或被流放西域。

鄧艾一生為魏國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卻身死家破,這是其侏儒的政治水平決定的,曹魏朝野內外皆知其冤,但懾於司馬昭的淫威卻無人敢言。公元273年,晉武帝下詔為鄧艾平反,此時,距離鄧艾父子被殺,已經過去9年了。

兔死狗烹,歷史向來如此,鄧艾在魏國威望僅次於司馬昭,馬昭本人清楚自己是如何謀達權力巔峰的,所以不可能讓他人哪怕有一點點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故而千方百計殺死鄧艾,從此魏國再無人可比肩自己,鄧艾死的是冤,但也可以說不冤,因為巔峰的背面就是深淵。

參考資料:《三國志》、《晉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論「鄧艾之死」
    若舉世皆醉而獨醒,則清醒之人,必成秀林之木,為風所摧。魏徵西將軍鄧艾,因與鍾會、衛瓘不睦,最終含冤慘死。人所共知。諷刺之處,是逆賊鍾會「家門得全」,除置留洛陽的養子(鍾毅)被戮,其兄鍾毓一系未受牽連。冤殺鄧艾的衛瓘、則憑鎮壓鍾會的「大功」位極人臣,榮寵三朝。
  • 鄧艾和鍾會滅蜀後被殺,鄧艾餘子被殺,司馬昭卻赦免鍾會一家
    鄧艾被打進囚車,押送洛陽,走到半路上,鍾會作亂被殺,鄧艾的部下,準備追上囚車,放鄧艾出來,監軍衛瓘因為參與誣告鄧艾謀反,鍾會死了,他肯定要背鍋,於是,心裡害怕被追責,便故意借刀殺人,派和鄧艾有仇的將軍田續,帶兵追上鄧艾,將鄧艾父子斬殺。鄧艾被殺後,他在洛陽的兒子也被殺光,妻子和孫子被流放到西域,非常悽慘。
  • 魏滅蜀之戰,姜維鍾會鄧艾等都有出色表現,不料最後卻被此人團滅
    於是,在司馬昭的精心籌劃之下,魏滅蜀之戰正式爆發。後來的這場戰爭有一點讓人印象比較深刻,那就是交戰雙方的名將比如說姜維鄧艾鍾會等人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可最終他們卻都被一位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監軍——衛瓘(guàn)所團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衛瓘這位三國後期的神奇人物。
  • 古代開國之君為何偏愛屠殺功臣,真實原因令人抓狂
    細觀中國歷史,就會發現,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大多有一個嗜好——屠殺功臣。開國之君一般都是智謀超群、雄才大略的明君雄主,為何卻偏愛屠殺功臣,落得薄情寡義、忘恩負義的惡名呢?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開國之君對待功臣的一些軼事。
  • 鍾會滅蜀後叛亂,是因為野心膨脹,還是忠於曹魏?
    ,退也能佔據蜀漢,遂陷害鄧艾,並且在姜維的幫助下圖謀反叛。最終,鄧艾被殺,叛亂也因為鍾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鍾會、姜維都死在亂軍之中。歷來都認為鍾會叛亂,就是因為滅蜀後野心膨脹,想要除掉司馬昭,自己掌握權力。
  • 「李靖」:唐朝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唐太宗說他比之韓信綽綽有餘
    隋末唐初時期傑出軍事家 、名將,封衛國公。李靖儀表魁偉,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馬邑郡丞。李淵晉陽起兵後,開始效力唐朝。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著有《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作。
  • 三國地理眼|姜維為何慘遭鄧艾完爆?段谷之戰蜀漢遇重創!
    原來,姜維在洮西之戰退兵後,魏將大多認為蜀軍短時間內不會再度發起進攻,鄧艾卻不以為然,他認為:「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勝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復,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
  • 衛瓘早期能幹掉三國三員名將,最後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衛瓘這輩子最出彩的時刻就是代表司馬昭入蜀善後,先後誅殺鍾會和鄧艾兩員曹魏滅蜀主帥,以及蜀漢軍方主將姜維。穩定了陷入動亂的成都,讓司馬昭與司馬炎父子十分高興。這也是日後司馬炎為何讓衛瓘當託孤大臣的原因之一。
  • 後主劉禪有多少子女,最終結局究竟如何?沒有一人能夠安享餘生
    ▲蜀漢後主劉禪劇照劉禪長子名叫劉璿,字文衡,出生於蜀漢建興二年(公元224年),十四歲時被冊封為太子,四十歲時死於亂軍中。劉璿秉性優良,時任秘書郎的郤正對他讚不絕口,誇他對待親人孝順,對待臣下仁慈,頗有古人所說的君子之風。蜀漢滅亡後,姜維仍想復興蜀漢,於是假意投靠魏國司徒鍾會,背地裡支持他割據益州,並設計害死攻滅蜀國的第一功臣鄧艾。此後姜維還想除掉鍾會,不料被部下出賣,最終以意圖謀反而處死。
  • 武動乾坤:王氏宗族為何會被滅,全都是王炎惹的禍
    文/武動乾坤:王氏宗族為何會被滅,全都是王炎惹的禍 大家好呀,今天小編又來為大家講解歷史啦,歡迎各位的觀看~ 武動乾坤動畫,大炎王朝有四大宗族其中皇室的實力最強,莫驚天已經達到了一元涅槃境。
  • 姜維是魏國降將,為何最終他願意為光復漢室獻出生命?
    鄧艾偷渡陰平,破綿竹,兵臨成都,漢後主劉禪驚慌失措。儘管都城還有數萬部隊可以調動,但劉禪「力排眾議」,選擇了投降。鄧艾可謂是「兵不血刃」便搶了鍾會的頭功,延續四十三年的蜀漢政權在經歷了兩代皇帝後,終於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
  • 鄧艾從陰平古道長驅南下直抵成都滅了蜀國,而今古棧道如何?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裡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蹟。
  • 「巫蠱之禍」後的天子之怒,是漢武帝的真情流露,還是欲蓋彌彰?
    今天給大家講一件出自《資治通鑑》的著名歷史事件「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後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幾乎動搖了國本,因這起事件牽扯而死的人多達幾萬人。還以構陷儲君,大逆不道的名義將江充誅滅三族,之後將蘇文在橫橋上活活燒死。以及當時追殺劉據的人和任何舉報劉據關於巫蠱的人都被屠殺殆盡。但凡是牽扯到太子劉據之死的人都被漢武帝給清算了。之後還建立了「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來寄託悔恨和哀思。後來漢宣帝劉詢繼位,為祖父劉據追加諡號曰「戾」,然而這個諡號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 名人故事鑑賞:三國演義中的鄧艾的成長給我們的啟發
    在三國演義裡面,鄧艾是一個比較傳奇的歷史人物,他本身的先天起步條件一般,但是後來他卻取得伐蜀滅蜀的不世之功,最後的下場卻又很悲慘。我們從他的成長故事能夠學到哪些呢?2鄧艾做官期間,向司馬懿提出了兩項重要建議:開挖河渠興修水利,以便灌溉農田疏通漕運,另一個則是在淮北淮南實行大規模的軍屯。從而使得曹魏實力大增,鄧艾也由此收到領導重視。啟發:自己有了金剛鑽,才能攬到瓷器活,有真才實學,不愁不能得到領導的器重。
  • 司馬師與髮妻孕育5女,為何最終卻毒害妻子滅其三族?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司馬師與髮妻孕育5女,為何最終卻毒害妻子滅其三族?《詩經·小雅》中記錄:「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說的就是古代夫妻之間相處的狀態,古人的愛情尤為忠貞,多半是一輩子的託付,古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情深似海。雖然古人允許三妻四妾,但是對待髮妻的重視,對嫡庶的概念,不比現在輕。
  • 秦國先滅東周,為何還再滅西周?
    而《大秦賦》主要講述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如何攻滅六國,又是如何建立統一政權,成為就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不過有些小夥伴們就產生疑惑,為何電視劇開始,先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按照咱們歷史上所學,明明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明明《大秦賦》發生在東周,西周早就滅亡許久,為何秦國先滅東周,後來再滅西周呢?
  • 劉恆雖開創文景之治,帝位得來卻有失法理及公允,為何會這樣說?
    漢文帝劉恆是漢朝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即文景之治!但是,劉恆當上皇帝的過程並不是合法的,至少按照當時的傳承制度,不應該是他來當大漢的皇帝。為何這樣說呢?大家都知道,劉邦有八個兒子,劉恆是皇四子。
  • 山西挖出一墓,關羽身世浮現,龐會滅關羽滿門是真是假?
    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關羽和關平被殺40多年後,關羽家族便遭受了滅族之禍。魏軍鄧艾攻蜀奪下成都,魏將龐德的兒子龐會盡滅關羽滿門。南朝劉宋裴松之引用《蜀記》:「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龐德的兒子龐會為什麼要滅關羽滿門,有什麼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