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剛出生的小寶寶們是不會立刻說話的,只會大聲哭鬧或者支支吾吾的表達,當寶寶到四至五個月的時候,他們有時就會發出尖叫,其實這是一種寶寶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但是寶寶的尖叫聲通常都是在一些特定的情景環境中,或許在大多數寶爸媽的耳中聽到的尖叫聲都是相同的,可有些特別細心的寶爸媽就能發現,其實他們的尖叫聲還是存在著區別的,因為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不同的,寶爸媽們要細心的去讀懂寶寶們的尖叫聲。
快滿1周歲的小瑩,可謂是長得白白胖胖的,那是人見人愛,可她卻存在一點讓人感到很不討喜的地方,就是小瑩十分愛發出尖叫聲。
小瑩的媽媽經常會被小瑩的尖叫聲弄得頭疼不已,動不動就會發出尖叫的聲音,有時媽媽還以為小瑩發生了什麼,可當趕到小瑩身邊時,卻發現小瑩正在玩耍。
某天小瑩的奶奶在廚房中做飯,或許是過於專注,卻沒發現小瑩偷偷的跑到廚房中,拿起放在地上的西紅柿開始玩耍。小瑩玩著玩著突然間失控的尖叫出聲,奶奶聽見小瑩的尖叫,猛地回頭間,看見滿臉沾著西紅柿的小瑩,還以為那些是血,差點被小瑩嚇得背過了氣。
媽媽在聽到小瑩的尖叫聲,也是立馬趕了過來,剛開始也是嚇了一跳,但認真觀察後卻發現,小瑩身上的那些東西不是血,而是西紅柿,就提醒奶奶。奶奶聽完媽媽的提醒,也就放下了提著的心,故作嚴肅地摸著小瑩的小臉蛋說:「小祖宗,你這一聲叫,差點被你嚇的背過氣了。」小瑩媽被奶奶逗笑了,不過她內心中卻充滿了疑惑,小瑩為啥這麼喜歡尖叫啊?
孩子們發出尖叫,寶爸媽們要用平常心去對待,寶寶是存在有尖叫期的,每個寶寶在開聲的時候,是不能將自己的聲帶功能控制好的,他們在這個時候只能用尖叫來表達自己的一些情感內容。
寶寶的尖叫期:在4-5個月的時候出現,這個尖叫的過程是每一位寶寶都要經歷的,可以說是學習說話的預備期。
當寶爸媽們發現寶寶愛尖叫的時候,要學會正確的給寶寶進行引導協調,對寶寶要耐心的教導,寶爸媽輕聲細語的溝通可以幫助寶寶改善尖叫的習慣。
1、尖叫是宣洩憤怒
跟寶寶的哭鬧相似,尖叫是寶寶的一種情感流露,當寶寶極度的憤怒時,會以大聲發出尖叫的方式來宣洩。
例如自己的領域被侵犯,自己喜歡的東西被拿走,被小朋友欺負等等,寶寶們通常就會以尖叫來表達。
2、無聊求關注
其實寶寶發出尖叫,很多時候是在向寶爸媽,或者身邊的人發出一種信號,表達自己孤獨無聊了,希望有人陪陪我。
當寶寶感到無聊與不滿,被忽視的時候,也是會以發出尖叫聲來打發時間,但很多情況下發出尖叫都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
3、興奮的表達
寶寶在非常開心的時候,或在遇到一些興奮的事情時就會發出尖叫,這是寶寶的語言正在發展過程中,寶爸媽不要去阻止。
例如寶寶看到一些奇怪的食物,或是動畫片中,出現了自己喜歡的卡通角色,也是會大聲地尖叫,這時寶爸媽們不要去過度斥責寶寶。
4、模仿
寶寶們一起聚集玩耍時,通常都是會大呼小叫的,一些寶寶在聽見別的寶寶喊叫,也會跟隨著尖叫,去模仿他們。
這是寶寶們的一種娛樂的方式,寶爸媽們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寶寶的吵鬧,就開始批評他們,讓寶寶通過遊戲去釋放自己情緒,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其次寶爸媽們也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孩子在有些時候是通過模仿家長的,他們會學習大分貝的說話聲音,結果因為還說不清楚,就只能以尖叫來表現了。
1、保護孩子的嗓子
其實寶寶們的尖叫並不能算是一件壞事,但不能讓他們過度頻繁地尖叫,不然會破壞到寶寶的嗓子,且寶爸媽們還應該讓寶寶們多喝些水。
最重要的是,寶爸媽要弄清寶寶是因什麼發出尖叫,然後再去對症下藥,不能一聽到寶寶尖叫,就開始大吼,千萬不能進行那種家庭中的「二重唱」。
家長們再利用寶寶語言發育期的過程多和寶寶做交流,促進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增加寶寶詞彙代替尖叫。
2、情緒安撫
寶爸媽們要學會怎麼去安撫寶寶的情緒,多多陪伴關注孩子,不要總是忽略寶寶的感受。
若寶寶是因憤怒的情緒而發出尖叫,寶爸媽們可以將寶寶的注意力轉移,且還要幫助寶寶去排除那些負面情緒的導火索。
另外寶爸媽們還要多一些耐心,不要寶寶一發出尖叫,就立刻進行強制的幹預,有時候寶爸媽的強制制止反倒會引起寶寶的逆反情緒,造成愈喊愈烈趨勢。
溫馨提示:
寶爸媽們要學會去多揣測寶寶的尖叫想法,學會讀懂寶寶尖叫背後的語言,不要因為寶寶尖叫就直接給其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寶寶尖叫也是會有衰落期的,寶爸媽們要抓準這個時機,讓寶寶尖叫的頻率降低,對於寶寶今後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