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5個奇妙博物館,才了解逛博物館的樂趣

2021-01-12 上遊新聞

近些年,博物館一改"死氣沉沉"的形象,竟活躍了起來。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與電影公司 20 世紀福克斯合作拍攝了《博物館奇妙夜》第一部,從此成為一個經典 IP;故宮博物院等 9 家博物館和中央電視臺合作出品了《國家寶藏》,國寶們的前世今生成為了社交媒體裡的熱門話題。

在此之前,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僅為收藏、研究和保管文物。博物館是權威的,文物是沉默的,我們與那些歷史仍然有距離。

終於,曾經只把注意力放在展品身上的博物館們意識到,自己需要開始講故事了。

最大限度地調動參觀者的所有感官,或是講好一個簡單卻動人的故事——故事怎麼講沒有定式,就如同人類發展過程中從未給自己設限一樣,我們都是未來種種可能中的一份子。

不會講好故事的博物館,不是"優秀"的博物館。

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五個很會講故事的博物館。他們根據各自的特點和使命,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敘事方式——建築設計、視覺安排、氛圍設置,或者媒介融合。

他們成功消解了我們與遙遠時光之間的距離,讓人類文明與當下生活產生美妙的連結。

弗裡達·卡羅博物館

墨西哥城

她仿佛沒有離開過藍房子 

最直接也最能共情的方式,是把聽者變成故事裡的人。弗裡達·卡羅博物館就是這麼做的。

當地人更願意叫它「藍房子」——如今已經成為墨西哥文化符號的藝術家弗裡達·卡羅(Frida Kahlo)在這裡出生、成長、死亡。

藍房子是弗裡達生命的一個橫截面。傳記電影《弗裡達》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這裡。

弗裡達 6 歲時感染小兒麻痺,導致右腿比左腿短;18 歲時坐巴士發生車禍,脊椎被折成三段,頸椎碎裂,一根金屬扶手穿透陰部,從此喪失了生育能力。臥床養傷的那幾個月裡,她開始畫畫。

短暫的一生被塞滿了苦痛,支離破碎的自畫像是她為數不多的逃脫,女性題材是她不變的專注。最終,她的畫作成為羅浮宮收藏的第一幅墨西哥畫家作品,她的形象也被印在了墨西哥 500 比索的正面上,反面是墨西哥壁畫之父,也是她的丈夫迭戈·裡維拉(Diego Rivera)。

弗裡達去世後,迭戈·裡維拉請人重新翻修了藍房子,後於 1958 年作為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進入藍房子,故事從弗裡達的作品開始。她畫筆下的家人、愛人、朋友、食物和自己,充滿野性與想像。角落裡印著一些弗裡達寫下的話,比如那句「當我已經擁有可以飛的翅膀,誰還需要雙腳」。

Marxism will give Health to the Sick,1956

My family,1949 

然後是他們夫妻二人熱衷收集的墨西哥民間藝術品,以及一些別人給弗裡達拍的照片,其中包括她的情人們。

再然後,來到她的客廳,鑽進她的廚房,穿過她的畫室,踏上樓梯進入她的臥室。注視那張懸掛著鏡子和怪異玩偶的木床,弗裡達在每一個角落裡都燃燒過:

最後,晃進她的花園。

大片豔藍色將你包圍,陽光下各種植物的影子以分秒變換,角落裡還有一個紅、黃、藍相間的小型金字塔。

她穿過的漂亮長裙,她要求朋友從異國帶回來的玩具,她在書脊上畫的小圖案,她用過的大大小小的顏料罐子——浸沒在這些細節裡,人們會自然地忘記自己在博物館裡。

四周只有弗裡達的氣息,仿佛她從未離開過,而我們就在她的故事中。

甚至不需要過多的文字說明,弗裡達的痕跡毫無保留,大方地迎接著參觀者。

曾經的真實存在跨越了線性時間,鮮活的故事和藍房子一樣難以褪色。博物館如果足夠真誠,參觀者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達,卡達

幾何也可以講故事 

對博物館來說,用視覺設計講故事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它依然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一座人造島上,由建築師貝聿銘設計,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

為了講好這個有關伊斯蘭藝術的故事,貝聿銘先生閱覽完一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大小建築。遠觀這個幾近完美的最後答卷,倒吸一口氣,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穿過兩排高大的棕櫚樹,進入到第一個展廳,是一座座精準還原的清真寺模型:

再往下走,還會看到《可蘭經》與手稿區、陶器區、珠寶區、中國區、馬來區等。

給人空曠感的內部設置,讓參觀者首先在視覺上倍感舒適。展品的取捨與擺放,燈光、字體、字距等一切細節都經過仔細考量。

參觀者在行走與站立的交替間接收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博物館的展覽空間起著塑造性的作用。

伊斯蘭建築中用來懸掛玻璃燈的圓圈支架被重塑。

屋頂的靈感借鑑了伊斯蘭建築中的 muqarnas 屋頂,這種結構在整個中東,乃至北非都十分常見。

對幾何美的運用達到極致,人們的感官在現代與伊斯蘭兩套審美中不斷碰撞。

就算是文化上的外來者身在此處,也會迫切地想要聽一聽故事的下一章。

新舊藝術博物館

霍巴特,澳大利亞

沒有說明牌的博物館 

如果博物館還沒有一個固定且具象的敘事,它要怎樣與觀眾建立連結?

那就像 MONA 一樣,乾脆邀請觀眾進入到探索過程中。

在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州,新舊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簡稱 MONA) 就坐落在德文特河的岬角上。它的所有藏品均是澳大利亞職業賭徒、收藏家兼商人大衛·瓦爾士 (David Walsh) 的個人收藏。

2011 年 1 月正式開幕前,大衛·瓦爾士和 MONA 所有工作人員都準備好了接受學界與大眾的批評或質疑。

因為 MONA 太叛逆了——他們拒絕傳統藝術博物館「白立方」式的展覽空間,不再為任何展品設置說明牌,舉辦了屬於自己的音樂節,並且還打算開酒店。

圖片來自 MONA 官方網站

出乎意料的是,人們雖然用了「古怪」「非傳統」之類的詞去形容它,MONA 收穫的喜愛遠比抨擊多。

《紐約時報》讚美它是「成年人的迪士尼樂園」,而被 MONA 帶動了旅遊業的塔斯馬尼亞,於 2015 年被孤獨星球評為「最值得前往的十個地方」之一。

MONA 的這次冒險,為什麼成功了?

首先是建築。

MONA 大部分的空間都在地下,內部沒有過多修飾,你能直接看到它的裸結構體和被切開的巖石層。

建築師詹姆斯·皮爾斯(James Pearce)認為,這種粗曠感讓空間可以抵禦時間的侵蝕,也能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藝術需求。

從進入到 MONA 的那一刻,微弱的燈光,昏暗的環境,沒有指示牌和推薦路線。一個新奇的世界對你敞開胸懷,任由你探索。

接著是展覽方式。

MONA 向每一個來訪者免費提供視聽設備 O Machine(你也可以自行在手機裡下載 O app)。自由走動,O Machine 會識別出你面前的展品,並提供不同風格的信息——

從傳統的藝術品分析,到大衛·瓦爾士和他朋友們有趣的私人點評,再到藝術家的個人獨白。

終於,就算沒有跟著博物館設置好的敘事節奏,就算不想閱讀生澀嚴肅的藝術解析,也不會悄悄感到慚愧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 MONA 的藏品。

得益於先有藏品後有館身的設計優勢,MONA 完美容納了許多大膽、奇特、富有想像力以及需要觀者參與其中的藝術品。

澳大利亞藝術家西德尼·諾蘭(Sidney Nolan)的作品《蛇》(Snake)是 MONA 的靈魂作品,大衛·瓦爾士為此修改了 MONA 的設計。

藝術家於北京旅行時看到的一副壁畫而產生靈感,回到澳大利亞之後結合了沙漠春日的意象,創作出了這個由 1620 幅小畫組成的巨型壁畫:

 

德國媒介藝術家朱利葉斯·波普(Julius Popp)的作品 BIT.FALL 被搬進 MONA。將比特(bit)與瀑布(waterfall)組合在一起。

BIT.FALL 抓取實時新聞中的關鍵詞,再滾動播放給站在巖石前的人們——或許每個人會記住不一樣的單詞。

MONA 說,「與其像其他藝術博物館那樣提供一個中立空間,我們更願意幹涉展覽過程,因為我們永遠有話可說」。

但與此同時,MONA 又不能告訴你他們想說的到底是什麼,因為「我們也想知道,究竟藝術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看待它時永遠帶著好奇」。

於是,MONA 決定將他們的思考過程表達出來——那不是一個答案,而是一個問題。觀眾被邀請到這種共通的困惑中,和博物館一起「發展、重塑和反思」。

MONA 與觀者之間由此建立了一種更平等與自由的權力關係。這也許就是 MONA 在講的故事一直那麼受歡迎的原因。

聖保羅博薩博物館 

聖保羅,巴西

和機器人聊聊藝術 

科學技術以秒為單位發展,博物館也在努力跟上節奏。

誰知道呢,換個新潮的方式講故事也許有奇效。

1952 年,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博物館語音導覽機,人們驚嘆於一個小小的設備可以極大地豐富並個性化遊覽體驗。如今,語音導覽幾乎是博物館的必備項目,一些博物館還會免費提供這項服務。

巴西聖保羅博薩博物館(Pinacoteca de São Paulo Museum)決定再往前邁一步。2017 年,他們與 IBM 公司合作,著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沃森(Watson)搖身一變成了博物館的解說員。

把沃森想成面前的這幅畫,你幾乎可以問他任何問題,無論是歷史故事,還是創作技法,甚至包括作品與當下社會之間的種種關聯。

參觀者可以更大限度地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機器人沃森進行一場沒有約束的對話。

比如,一位前來看展的女士問沃森,"你在思念著誰嗎?"

沃森回答說:"從畫的細節來判斷,這個流著眼淚在看信的女人很可能在思念一個死去的男人。"

而女士與沃森對答起來:"我覺得畫中人在思念一個人,是因為我很想念我的父親。"

其實,72% 的巴西人從沒去過任何博物館,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看不懂展品。

博物館的機構總監保羅·維切利(Paulo Vicelli)這樣說,「讓參觀者和這些藝術品直接對話是最好的互動方式,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人們在每次參觀後都能多一些收穫,其實博物館也可以很好玩」。

大英博物館

倫敦,英國

100個故事講完人類史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有多擅長講故事,似乎已經不必多說。

200 萬年的人類歷史,800 萬件文物,萬千種文明起起落落。

儘管如此,大英博物館在 2010 年定下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選出 100 個文物,用它們背後的故事去講述整個世界的歷史。

聽起來有些瘋狂,但這是一次空前成功的嘗試。

從一開始的 BBC 廣播節目,到後來出成書,再以網頁形式保留下來,並且還被做成世界巡展。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從中找到啟發,並發現自己與其他群體之間的奇妙關聯。

瀏覽這些由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團隊挑選出的 100 件文物,你會發現有些看起來實在是普通,比如這個發現於坦尚尼亞奧杜威峽谷的石質砍砸器:

但其實,這是人類最早有意識去製造的工具之一,是人之所以為人的見證。它還揭示了非洲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提醒著我們,儘管當下一些看似完全不同的群體互相競爭甚至敵對,我們在基因和文化上卻擁有共同的起點。

再比如這幅來自中國的《女史箴圖》:

包含了 3 種不同的藝術形式——詩、書、畫,講述了一種古中國對宮廷女性的行為規範。數百年間它被歷代帝王收藏並鑑賞,留下的印章與題字如今依舊清晰可見。

儘管通常西方人不習慣對藝術品進行改造,大英博物館卻覺得它十分迷人——不同的群體跨越時空因一件物品共享了喜悅。

雖然如今我們不能再留下痕跡,但得益於現代技術,我們依舊可以沉浸其中。仿佛與古人一起賞畫,你們的生命也就此建立起關聯。

以文物為點,串起歷史的線,構築文明的面。我們在其中穿梭,了解自己,理解世界,探索人類的邊界。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看完這5個奇妙博物館,才了解逛博物館的樂趣-虎嗅網
    可惜高度濃縮了人類文明的博物館們,竟是近些年才參透這個道理。逛一次博物館,苦讀文物的名字、作者、產地、年代、功能與歷史介紹,走出大門後卻沒能記住一個好故事。這其實並不是你的問題。會講故事的博物館,才是優秀的博物館。
  • 宅家逛博物館第六彈|來感受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奇妙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很多年前,好萊塢拍了一部電影----《博物館奇妙夜》,小編我一直記憶猶新。這是因為它首次以電影的形式,把自然類博物館的奇妙展現在了普通 公眾面前。養過狗的都知道,這是在邀請寵主或者同類一起玩的意思。所以,當時養了一條大狗的我哈哈大笑。好了,言歸正傳。在四川,要感受自然類博物館的魅力,近有成都博物館負一樓的動物標本展,在川內最聲名遠揚的,應該就是自貢的恐龍博物館了。很多四川人到自貢逛過燈會,但不一定去過恐龍博物館。但是,它究竟有多牛呢?
  • 迎接博物館日 看完這幾高分紀錄片仿佛逛遍世界頂級博物館
    但是沒關係,我們可以在博物館紀錄片裡一飽眼福!為了迎接博物館日,小編特別整理出這幾部優秀的國外博物館紀錄片,讓我們從電視中一窺博物館的奧秘吧!1.《博物館的秘密》「歷史是殘酷的,藝術卻是無意的。」為什麼梵蒂岡的傑作被塗鴉所覆蓋?羅浮宮如何保護名畫《蒙娜麗莎》?為什麼拿破崙請人作了一幅滿是謊言的畫像?
  • 這本「博物館奇妙夜」繪本,才是歷史啟蒙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但每次去逛館,孩子都覺得像做任務,既無趣又說不出什麼收穫。 電影《博物館奇妙夜》截圖「走馬觀花」還是「受益匪淺」?取決於孩子對博物館的好奇感,和基礎知識儲備。這兩樣都需要家長提前引導,可是該如何做? 直到最近發現了這套堪稱「博物館奇妙夜」的系列繪本——《國寶帶我看歷史》。
  • 一次頂一百次,這樣逛博物館才能變聰明
    星媽Marina 告訴我們:「和學科教育不同,這件事只有父母才會盡心為孩子去做。沒有一個機構可以代替父母做這件事。」「其實我知道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去了研學機構,這些機構也會帶孩子去逛博物館,但是大多數都是走馬觀花,給孩子念現有的資料或是博物館裡的註解。這樣逛博物館,作用微乎其微。」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這邊更推薦第二個官網的網址,製作非常精美。
  • 博物館奇妙世界
    在成都,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為自己熱愛的文創產品買單,博物館深耕的專業場景深深吸引著人們去開啟未知,去探索樂趣,進行娛樂和消費。由此,博物館也有了更具溫度的接觸方式,或許這才是真正地將藝術融入生活。 作為博物館之都,成都的博物館數量和規模在全國領先,民營博物館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 拿著手機去逛博物館,不讓拍照也有很多玩法
    文物戲精大會大多數人意識到5月18日是博物館日,是由一條叫「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的H5引起的。塵封千百年的文物們沒有安靜地待在玻璃櫃裡,反而是站在聚光燈下,伴著抖音神曲跳起了舞。這是抖音跟七家博物館合作的活動,用抖音上最流行的拍攝手法拍攝短視頻,把本來嚴肅的博物館變得好玩起來。
  • 《博物館奇妙夜3》:不費腦的合家歡喜劇
    但片中的兩對「跨物種」生物的kiss鏡頭,可能會引發觀影不適……《博物館奇妙夜》系列從2006年推出第一集,主打的是讓博物館的展覽品都活起來的idea,既有新鮮感,又有童趣,有點《玩具總動員》的真人版的意思,還融入了「好好學歷史」的教育意義。這第三部雖然來到了高大上的大英博物館,但風格還是延續「合家歡」路線,從頭到尾有如《貓和老鼠》般的單線程敘事,好笑不費腦,家長們可以放心帶娃看!
  • 自然博物館上演"奇妙夜" 26個孩子酣睡恐龍腳下
    7月12日零時許,北京自然博物館「恐龍公園」的20多頂帳篷裡傳來陣陣輕微的鼾聲。正在酣睡的不是恐龍,而是參加11日博物館奇妙夜活動的孩子和家長。在恐龍腳下睡覺是奇妙夜的最後一個環節,興奮的孩子一直到午夜時分才進入夢鄉。
  • 今晚,來廣州這10間博物館體驗「博物館奇妙夜」!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晚,廣州10家博物館將齊齊開放夜場,讓你體驗一把「博物館奇妙夜」!小布這就帶你先了解下這個「奇妙之夜」你將收穫什麼樣的奇妙體驗……「南越宮女」帶你夜遊古墓據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該館開館30年來首次在夜間開放。
  • 博物館如何開啟奇妙之夜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晝長夜短的夏季,下午不到5點,大多數博物館就開始催促你離場。從博物館無奈走出時,外面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離夜幕降臨還有扎紮實實幾個小時……這種狀況近些年有了很大改善,如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就延長了日常開館時間,夏季晚上9點半才閉館,冬季也延長至晚上8點。
  • 同樣是逛博物館,為啥孩子收穫差距這麼大?父母可能忽略這四件事
    文 | 維尼媽媽沐瀅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我想說說那些帶娃逛博物館的事。這幾年,「博物館教育」成了香餑餑,每次去逛館都會發現帶娃的家長越來越多。博物館教育之所以火爆,和近幾年教育觀念的轉變有著很大的關係。
  • 鄭州這5家冷門博物館,個性又有趣,你知道幾個?
    通常大家一直認為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了解當地的文化習俗,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和當地人民進行交流,但其實博物館也是一個迅速了解當地文化的方法之一,探索一座城市的奧秘,體會這座城市的韻味,都可以在一個博物館當中迅速找到,比漫無目的的遊逛來的真實有深度。
  • 萬聖節「博物館奇妙夜」,長沙獨此一份!
    同去福利 將轉發截屏發送至同去後臺, 並留下「姓名+電話+萬聖節」, 即有機會獲得本次博物館奇妙夜福利門票一張,共3張。 四所房間,四大主題場景,四個Hunting House,帶你解鎖藝術館新玩法。 吸血鬼、穿著官服的殭屍、惡魔...遊蕩在藝術館各個角落的「鬼魂」也要來加入,和你來玩一場場「玩心跳」的小遊戲...
  • 北京文博 | 「博物館,有範逛」,帶你逛兒童節裡的博物館
    五六月份的 「5.18 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是文博圈一年一度的「重頭戲」。在這段時間內,博物館和遺產地張開雙臂迎接新朋友、擁抱老朋友,呼籲大家一起關注文物保護與文博事業的發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北京地區將圍繞「新技術護航文化遺產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新技術如何助力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又將引領文化遺產走向怎樣的未來?
  • 怎樣逛博物館,孩子收穫最大??
    如果帶孩子去博物館,只是讓他看看幾個石塊,幾根木頭,這些知識是孤零零的,孩子無法將它與生活聯繫一起,比如,在人類歷史館,你可能能看到人類不同的祖先和近親的模型,這時候,你可以帶著問題去看,你覺得人類更像是從哪一種模型起源的?等等,帶著這些問題去博物館,孩子就能搜集到更多的相關資料。
  • 車模「進站」,出行還能逛個「博物館」
    車模「進站」,出行還能逛個「博物館」 2020-05-18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奇妙博物館|遊走在主題博物館裡的夢幻夜晚
    或許你還記得《博物館奇妙夜》中「活」過來的恐龍和盔甲,《國家寶藏》中皿方罍跨越世紀的回歸之路。博物館,從繆斯神廟演變而來,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心中的繆斯。在傳統博物館中,我們以時間和主題為線索,在眼花繚亂中穿梭。
  • 文化丨博物館奇妙夜來了!每周六,貴州省博物館延時開放到晚上9點
    文化丨博物館奇妙夜來了! 以下文章來源於貴州文藝 ,作者多彩貴州網 貴州文藝深度而有趣的文藝聚集地,與您坐看書畫文學、共賞戲曲舞藝~ 「周六晚有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