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課堂】夏海芹: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花源記》課堂實錄

2021-02-19 語文溼地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花源記》課堂實錄

文/夏海芹

一、導語

師:同學們,又到了桃花盛開的時節,你能說出有關桃花的詩句嗎?

生: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生: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生: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師:桃花這一意象在中國文學中,是美好事物的象徵。今天,我們來學習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一篇以「桃花」命名的文章——《桃花源記》。

二、教學過程

1.認識「記」

【屏顯】

「記」是一種文體,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2.認識作者

師:在八上我們學過陶淵明的《飲酒》,說說你知道的陶淵明。

生:陶淵明,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東晉詩人;

生: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

師:進入課堂第一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行行復行行

師:本文以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表明其行蹤的句字,然後講講本文發生的故事。

1.讀文章,行蹤

【屏顯】

讀出長句的節奏:

(1)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4)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生:(展示)漁人行蹤的句子:

緣溪行——復前行——從口入——復行數十步——便要還家——餘人各復延至其家——辭去——及郡下——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2.依行蹤,說故事

師:請同學們依據漁人行蹤,講述本文故事。

(生講述故事。)

師:行行復行行,以漁人 「迷路」始,又以「迷路」終。

第二環節:世外與世內

師:成語「世外桃源」就源自這篇文章,用來比喻與世隔絕、幽靜美好的地方。「與世隔絕」,是桃花源的重要特徵,即文中的「絕境」。

【屏顯】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1.抓「絕境」,說桃源世界之「美」

師:也就是說,文中有兩個世界,一個是漁人生活的世內,一個是桃花源的世外。請以漁人的視角,結合課文內容,說說桃源之境。

【屏顯】

句式:桃源世界有            

示例:桃源世界有優美環境。體現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一句中,意思是,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子一類。土地肥沃,池塘粼粼、桑樹高大、竹子青翠,環境十分優美。

生:桃源世界有穩定保障。體現在「土地平曠,屋舍儼然」一句中,意思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屋住,有田耕,生活就有了保障。

師:這桃花源的布局,就像現在的「新農村」一樣,整齊有序。

生:桃源世界有寧靜氛圍。體現在「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一句中,意思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這句是以聽覺寫桃花源寧靜的。

師:你讀一讀這種寧靜呢?

(生讀。)

師:你把重音放在「聞」字上了,試著把重音放在「相」字上讀讀。

(生變換重音讀。)

師:感覺有什麼不同?

生:重讀「相」字,互相能聽見聲音,更表現出寧靜。

師:這是「以聲寫靜」的方法,古詩文裡經常用到,大家批註在書上。

師:這句話中的「交通」一詞,是需要格外關注的。這是一個古今異義詞。我們來做一個填表歸類。

古今異義詞

古義

今義

交通

交錯相通

各種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

鮮美

鮮豔而美麗

食物味道好

開朗

開闊明朗

樂觀

妻子

妻子和兒女

對男子的配偶的稱呼,指妻子

生:桃源世界有安閒快樂。體現在「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一句中,意思是,老人和小孩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這句是寫出了桃花源人精神的快樂。

師:你是說所有桃源人都精神快樂?

生:是的。老人和孩子一般是弱勢群體,連他們都快樂,那麼其他人可想而知了。

生:桃源世界有淳樸民風。體現在「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一句中,意思是,就邀請漁人去他們家,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便」,表立即,馬上,寫出村中人的熱情好客。

師:設酒殺雞作食,此句能不能改為「設酒、殺雞、作食」?

【屏顯】

(1)設酒殺雞作食。

(2)設酒、殺雞、作食。

生:不能,頓號有稍加停頓的意思,這裡不能停頓。

師:此處不僅不能停,反而應該快,一氣呵成,才能顯出桃源人的熱情。大家來讀一讀。

(生讀,體會熱情。)

生:桃源世界有淳樸民風。還體現在「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一句,意思是,其餘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他們家做客,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皆」字,寫出桃源家家戶戶都熱情。

生:桃源世界有富足生活。體現在「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這兩句上,正因為家家酒肉充裕,菜蔬充足,才能快速拿出食物款待漁人,所以,村中人物質上很富足。

師:絕境一詞,在現代漢語中,還指風景絕佳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說,桃花源是與世隔絕之絕境,也是風景絕佳之絕境。絕境真乃絕境也!

2.抓「留白」,說漁人世界之亂

師:如果把桃花源稱為「世外」的話,漁人所處的世界就是「世內」了,請同學們再讀這個句子——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師:桃源人為什麼要與世隔絕?

生: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師:再簡潔點呢?

生:避秦時亂。

師:更簡潔點?

生:避亂。

師:幾百年過去了,桃源外的世界還「亂」嗎?那是怎樣一個社會呢?你能在文中發現一點線索,破解一些密碼嗎?

【屏顯】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生:我從「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一句中,看出漁人所處的社會並不好,如果好的話,村中人就不會「皆嘆惋」,而是「皆驚嘆」了。

師:此句運用了 「留白」的表現手法。

【屏顯】

留白:是我國傳統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之一,是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間。文學作品中的留白,還能夠使文章更簡略。

【屏顯】

東晉太元年間(公元376-396年),政治極度腐敗,賦稅徭役繁重,戰爭頻發,短短21年就爆發大小戰爭60場。

其結果是: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曹操《蒿裡行》)

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師:同學們依據背景材料和課文內容,試著彌補文章留白處,用下面句式說話。

句式:漁人世界有            

生:漁人世界有嚴苛的捐稅。

生:漁人世界有頻繁的戰爭。

生:漁人世界有困頓的生活。

生:漁人世界有離散的親人

……

師:桃源內外,兩重天地。一個是不知有漢何論魏晉的現世安穩,

——一個是政權更迭民生凋敝的亂世離散;

師:一個是「皆出酒食」的熱情好客,

——一個是「處處志之」的背信棄義;

師:一個是歲月靜好,

——一個人是負重前行。

師:一個世界很精彩,

——一個世界很無奈。

師:這就是桃源世界與漁人世界。

三、尋尋又覓覓

師:桃花是美好的象徵,桃花源也是美好的存在,漁人世界對桃源世界開始了一遍遍地尋覓。請大家齊讀課文後兩段,請從字數變化、用詞鍊字等方面對尋覓桃源進行賞析。

【屏顯】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生:從字數上看,文章語言由之前的以四字為主,轉為三字、甚至出現二字。字數少,表明節奏快,簡潔乾脆。

生:由句式的簡短,可以讀出漁人從桃花源出來後行動的迅速,很急切。

生:從用詞看,「及郡下」「 詣太守」「說如此」,連用三個動詞,表明一刻不停、心情急迫。

師:這裡有兩個有意思的詞,我們來學習一下,「既」和「即」。

這兩個字,左邊一樣,都是盛放食物的容器,「既」字的甲骨文是一個人背對著食物,表明吃完飯,是「已經」的意思;而「即」字是一個人面對著食物,有「靠近」「馬上」的意思。本文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字,寫出太守得知此事後反映的迅速。

師:尋尋覓覓,卻冷冷清清。武陵漁人一次隨意的自駕遊偶然發現了桃花源,此後眾人多次刻意地尋覓,卻再也找不到了。再讀下面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屏顯】

1.遂迷,復得路。

2.果,尋病終。

3.後遂問津者。

(生反覆讀)

生:失落、遺憾、濃濃的惆悵。

【屏顯】

桃花源永久地消失於被重新尋找的可能性之外。

——餘秋雨

師: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陶淵明已經57歲了,他描寫一個亦真實幻的桃花源,想要表達什麼呢?

生:對心中理想社會的追求。

生:對當時東晉社會的不滿。

生: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寧靜的嚮往。

師:《桃花源記》裡的人們不再尋覓桃花源了,可是文章外的人卻一直在尋尋覓覓。

【屏顯】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唐·王維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宋·謝枋得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佛語

師:桃花源在現實層面上永遠尋不到,在精神層面上卻永遠存在著。它是美好社會的象徵,是種在中國人心田的夢,其實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請以《我心中的桃花源》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描寫桃花的詩詞30句,全是經典,值得收藏!
    ____元稹《連昌宮詞》3、兩岸桃花烘日出,四圍高柳到天垂。____姜彧《浣溪沙·山滴嵐光水拍堤》4、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____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5、石門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 桃花詩詞48首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唐·周樸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唐·張旭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 桃源行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 48首桃花詩詞,桃之夭夭,許你十裡桃花
    夾岸桃花蘸水開。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桃花》唐·周樸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可惜狂風吹落後,殷紅片片點莓苔。《桃花》唐·齊己千株含露態,何處照人紅。風暖仙源裡,春和水國中。流鶯應見落,舞蝶未知空。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
  • 詩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花」字飛花令開滿人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桃源行/王維7.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再遊玄都寺/劉禹錫8.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桃源行/王維9.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
  • 春天桃花美的古詩句,寫桃花最出名的古詩詞名句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唐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在山溪潺潺聲中傳來了狗叫聲,桃花帶著新的雨露,顯得分外豔麗。05.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隨著流水流向遠處,那是非凡的另一新境地。今多以後句喻指藝術作品的最新境界。
  • 從宜室宜家到美好象徵到世外桃源,桃花被安排的人設不是一般的多
    2020年的春天來的有些遲,像一份延遲許久卻又被催促多次的快遞,不過終於還是來了,雖然踏著姍姍來遲的步子,但春天總算還是來了。說起春天的風景就必須講到桃花。桃紅柳綠,是春天的標配,也是春天這幅活色生香的油畫裡一定要有的東西。
  • 鹽城龍岡鎮桃花園笑迎八方客 依然十裡桃花紅
    &nbsp&nbsp&nbsp&nbsp新華網南京4月1日電(王登科 石弘如 儲啟廣 顧仁洋 王成)春來三月好風光,今日上午,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第四屆桃花節開幕式在桃園區內隆重舉行。2萬多名遊客「慕花」而來,一睹萬畝絢麗多彩的桃花和梨花美景。
  •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桃花源記》是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作者是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陶淵明。比如,反覆誦讀,熟悉文章內容;根據課下注釋和參考書翻譯全文,把有難度的句子翻譯和詞語解釋批註在相應的詞句旁邊;看課下注釋和參考書也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在課本上做標記;要學會分類整理詞語和特殊句式等。有了充分的自學預習,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課堂學習時,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始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學習模式。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 微課堂|統編語文四年級下冊第4課《三月桃花水》圖文解讀+課文朗讀+知識點+同步練習
    課文通過詩化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讚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讓人沉醉。這篇散文由7個或長或短的段落錯落成章,卻又「形散而神不散」。開篇由兩個比喻精巧的疑問句引領全文,接下來,用「是春天的豎琴」「是春天的明鏡」充分展現三月桃花水的美麗,它的美,美在「有聲」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跡地回應了開篇的問題。結尾是作者由衷的讚美,直抒胸臆,這三月桃花水,已經流進了愛它的人們的心中,已經為它深深著迷、沉醉。課文結構清晰,線索明朗,文字優美,韻味無窮。三月桃花水的美是與淳樸、恬靜的鄉村生活緊緊相連的。
  • 【微課堂】部編語文四年級下冊第4課《三月桃花水》知識要點+圖文講解+同步練習
    鐺(      )綺(      )談(      )瓣(      )  擋(      )倚(      )淡(      )辨(      )二、多音字組詞。運用了疑問的設問的修辭手法(   )2.文中用一萬個小酒窩來比喻朵朵桃花(   )3.三月桃花水的意思是三月的河水像桃花一樣美(    )五、理解短文內容填空。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比作了鈴鐺、絲綢,寫出了河水_____的情景。2.「三月的桃花水,舞動著綺麗的朝霞,向前流淌。」
  • 六首描寫桃花的詩詞,春意正濃,花開正盛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一座高高的橋在野外的霧氣中隱隱現出,在石頭的西邊詢問漁船(上的人)。桃花整天順著水流飄蕩,通向桃花源(指的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世外仙境)的洞口在溪流的哪一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