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性、婆婆帶娃,如何平衡教育孩子和與婆婆的分歧

2020-09-03 猶放棄兮說生活

現在城市生活壓力大,女性也能撐起一片的大環境裡,越來越多女性選擇讓婆婆幫忙照看孩子,自己出去上班。那麼當教育孩子時與婆婆發生分歧時該怎麼辦呢?

part1 與婆婆發生分歧怎麼辦?

小明今年五歲了,到了吃晚飯的時候,吃到一般覺得沒胃口不想吃了。奶奶一邊哄著小明是乖寶寶要好好吃飯,一邊拿起飯碗給他餵飯。媽媽說不想吃就別吃了,小明都五歲了,還要餵飯,早就應該培養他獨立吃飯的習慣。如果不願意自己吃就讓他餓著。奶奶不高興的反駁「這麼小怎麼能餓著?萬一餓壞了怎麼辦?」

從這個案例,作為旁觀者,我們可以看到,老人心疼孫子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問題,媽媽想給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也沒有問題。誰的想法都沒有錯,只是她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一致,所以造成意見分歧。那都是好心的情況下我們還要不要去解決這個問題呢?當然要!

首先,我們要明白,孩子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對孩子教育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們不妨礙老人可以寵愛孩子,但是如果老人在寵愛孩子的時候妨礙到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決不妥協。

其次,我們也要讓長輩明白,孩子的教育是我們的義務,所以理所當然我們說了算。如果擔心我們是新手爸媽教育不好,可以給予好的教育方法和意見,但是最終決定如何教育孩子還是在於我們。

再者,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婆婆和媳婦都想掙得孩子教育權,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很迷茫的。其實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遇到同一件事婆媳產生矛盾時,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所以,在孩子教育上面,我們要抓住主動權,做最終決定的權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加上時代變化太快,老一輩人的育兒方法很多都不太適合現在的孩子。同一件事大家都想按照自己的來,據理力爭就容易引發矛盾。

part2我們上班,如何管教孩子呢?

1、牢牢抓住孩子對自己依戀你就成功了一半。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依戀母親。我家二寶自出生後產假期間任何事我都親力親為,和他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休完產假後,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關懷寶寶,陪他玩耍,堅持每晚幫他洗澡。不要小看洗澡這件事,通過洗澡寶寶能感受到你對他的照顧與關懷,對於一歲前的寶寶而言,誰照顧他吃喝拉撒他就依戀誰。

其次,育兒專家說「寶寶和誰睡就和誰親」,這話非常有道理。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的,孩子從小跟誰睡,暗示誰是第一撫養人,孩子自然跟第一撫養人最親。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要不怕辛苦堅持自己帶睡,牢牢抓住寶寶對你的依戀。即使加班到很晚,都要堅持自己帶睡,寶寶雖然睡著了,但是依然能感受到在媽媽身邊。

充分利用寶寶對媽媽的依戀期,積極參與他的成長,合適的時候建立規則,讓他按照規則行事。

2、與婆婆分工合作,讓婆婆認可我們教育孩子的方法

  • 分工明確,抓大放小

分工的好處在於能讓婆婆體現自己在家庭裡面的價值。和婆婆表達出孩子飲食、接送由她幫忙負責。教育孩子問題上你來抓。比如你白天上班,婆婆在家照顧孩子飲食起居,那麼我們對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毛病就睜隻眼閉隻眼,不反對不幹涉她的行為。在原則性問題上才提出反對意見。讓她明白你是為孩子好,不是針對她。

比如,我家孩子我婆婆每天給她做什麼吃的我從來不提出質疑,她愛搞什麼搞什麼,哪怕有時心情不好隨便湊合一下我都不說,看到了我就自己動手,沒看到就算了。但是孩子如果不愛吃飯酷愛零食,我會告訴她,一定要控制零食。

  • 學習權威的育兒知識,讓婆婆相信你是可以教育好孩子

她們那個年代信息匱乏,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們要讓婆婆明白那是時代的錯,不是她的錯。現在時代進步了,我們這代人很幸運,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那麼,為了教育好孩子,與婆婆相比,我們在學習能力上有很大的優勢。

通過學習權威的育兒知識,吸收到育兒方便的知識,和婆婆分享,讓她了解你對孩子實施教育時的原因,讓她看到效果。不斷學習和實踐,看著孩子按照你的方法成長的越來越好,她就會認可你的付出和能力。

3、讓婆婆成為我們方法的執行者

  • 明確原則問題,讓婆婆執行

在婆婆認可我們的方法和能力之後,告訴她在孩子成長階段幾個注意的原則性問題。比如,你很看重孩子個人衛生,那麼首先要讓婆婆明白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其次,讓她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督促和約束。原則性問題的落實,需分階段性進行,不可一次灌輸太多。需要像一個小目標一樣逐個落實進行。

  • 婆婆執行不到位不可追責

比如你一再強調衛生的重要性,但是還是發現孩子依然邋遢不注意衛生。此時不可像一把手似的去責備二把手執行不到位,日常行為也不能表現出都怪婆婆沒有教好的行為。教導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行為本就不是易事,我們要認可婆婆的付出和努力,同時繼續尋找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 多多肯定婆婆的付出,周末在家能幫則幫,建立良好的婆媳關係

我們在職場拼搏不易,婆婆為我們掌管後方同樣不容易。家裡有日常家務需要做,還要按照我們的一些意願去教育孩子,其實是很辛苦的。周末放假有機會在家時,儘量參與家務,減輕婆婆的負擔,讓婆婆看到你對她的關心,從而形成良好的婆媳關係。

良好的關係是溝通的基礎。讓孩子健康成長的目標,是整個家庭一起努力的方向。

對於一個正常的家庭而言,大家都是希望整個家庭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婆婆願意幫你孩子,說明她是希望來給你們減輕負擔的。那麼我們通過抓住孩子教育主動權、讓孩子認定我們是第一撫養人和與婆婆保持良好的溝通,職場與教育孩子是可以實現同時走向美好的。

我是 職場女性,兩娃,通過5年的磨合,作為普通人,我實現了兩娃兩房,在家庭擁有主導地位的人。歡迎大家和我討論婆媳與育兒經驗!

相關焦點

  • 新手帶娃之三:育兒意見有分歧,如何與婆婆和諧相處
    很多新手爸媽要一邊工作養家,一邊學著帶娃,兩個人根本忙不過來。於是就需要婆婆幫忙帶娃。 由於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很大。在很多問題上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新手媽媽多多少少在這些問題上和婆婆存在分歧。在存有分歧的情況下,如何與婆婆和諧相處呢?
  • 婆婆在家帶娃,給我女兒喝她的奶
    每個寶寶都是長輩的心頭肉,爺爺奶奶帶娃時,更是願意給予更多寵溺。但在育兒這件事上,年輕父母經常與長輩發生意見分歧。年輕父母想要的是科學養娃,而長輩卻總喜歡用自己的經驗、土方法。在這件事上,雙方又會如何鬥智鬥勇呢?今天故事的女主是一位年輕媽媽,產後因為工作,需要婆婆幫忙戒奶、帶娃,但婆婆卻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帶娃。
  • 帶孩子方面,當你和婆婆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都是怎麼辦的?
    最好的解決方法有兩點:第一,自己帶孩子。嶽母不能干預,自己帶孩子做主。他人的意見要採納就用它,不要採納就選它。這樣做最不費力。不要想自己受委屈,少和老公吵點架,就只能自己累一點,然後再選擇自己的路帶娃。嶽母也有錯,你也有錯,你還沒說話,嶽母就生氣了,你就自己動手吧。
  • 「婆婆願意帶娃,但我怕她帶歪孩子」:隔代養育到底聽誰的?
    麥迪娜和孩子正在用一隻拖鞋玩「寶寶逃學」的親子遊戲,婆婆卻一個箭步衝過來阻止。 不管婆婆帶娃有多少弊端,我們當媽的也得摸著良心承認:婆婆帶娃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這幾年來,通過和孩子奶奶的帶娃磨合中,我明白了這樣一個扎心大道理: 媽媽說一百遍,不如孩子說一遍
  • 雙標的寶媽:婆婆給自己帶娃應該的,親媽給自己帶娃應該給工資
    我婆婆給我帶孩子。嗯,那是她應該做的。畢竟孩子隨她家姓呀。但是,如果是我媽媽帶。對不起,要工資。現在就是我媽媽幫著我帶孩子,一個月3000的工資。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想法的姐妹?此留言獲得了很多點讚和評論,很多寶媽和女性對此觀點都表示強烈贊同,也都承認自己就是如此雙標。婆婆給自己帶娃就是應該的,親媽給自己帶娃應該給工資。
  • 婆婆帶孩子VS媽媽帶孩子,真相面前網友感慨:沒對比就沒傷害
    這看起來是最為默契的家庭組合,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兩代人的認知差異註定會在育兒理念的分歧上有所展現。婆婆帶娃VS媽媽帶娃,究竟有什麼區別,網友:差距太明顯前幾天看到網上一篇關於媽媽帶娃和婆婆帶娃的對比帖,網友們對此熱議不斷。寶媽亮亮在順產的前一天還在上班,可謂是妥妥的拼命三娘。
  • 月子裡婆婆不幫忙帶娃,老公站在親媽一邊,情分和義務如何區分
    >,在養娃的路上,女性往往承擔了很多的壓力與誤解。,但發現是女孩,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在月子裡,婆婆也不願意幫忙帶娃,莉莉越想越氣,便和老公抱怨。情分和義務如何區分◆ 情分公婆如果願意幫忙帶娃,也是情分上的幫助,可能是心疼自己的兒子兒媳,或者是想自己親手帶孩子,但是否幫忙,也都是公婆的選擇。
  • 婆婆帶娃三個月,娃把英語忘光了……
    三個月前,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把娃送去位於市郊的爺爺家,一來是因為那邊沒有報告病例,孩子每天可以出去玩耍,不至於憋出毛病來。二來也是讓孩子爺爺奶奶跟大孫子親近親近。補充一下背景,娃從出生到如今四歲,一直是我自己帶,在我的全程悉心陪護下,孩子懂禮貌,講衛生,通過讀繪本,玩貓博士英語app等方式,他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和基本句型。沒想到只是婆婆帶了三個月不到,娃就徹底變成了土味寶寶。把這個事情在媽媽群裡吐槽了一下,沒想到引起了大討論。
  • 婆婆帶娃三個月,娃把英語忘光了
    補充一下背景,娃從出生到如今四歲,一直是我自己帶,在我的全程悉心陪護下,孩子懂禮貌,講衛生,通過讀繪本,玩貓博士英語app等方式,他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和基本句型。沒想到只是婆婆帶了三個月不到,娃就徹底變成了土味寶寶。把這個事情在媽媽群裡吐槽了一下,沒想到引起了大討論。
  • 如何才能和婆婆相處好
    2,關於帶孩子是個最大的矛盾和問題,每個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生孩子前應該一家人坐下討論好關於如何帶孩子,現在不是過去,帶孩子的方法和以前大不相同,心平氣和在生產之前學習好如何帶孩子,首先這個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做媽媽,不懂可以自己學習,然後教會家人,這一點我的婆婆做的還不錯,如果覺得會引起矛盾可以讓老公去說,如何科學帶孩子。
  • 「婆婆很好願意帶娃,但我怕她一些壞習慣,會帶歪孩子。」
    那麼這時孩子該怎麼辦?沒有時間管孩子,自然就會請家中的長輩來幫忙照顧。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簡單十個字,卻道出了古人在養育孩子上的智慧。道理都懂了,為何還是在育兒上有那麼大分歧?
  • 婆婆帶娃和自己帶娃的差別很大,這幾個方面很明顯
    我們經常會看到奶奶帶孩子和媽媽帶孩子的對比照片,那個差距經常會讓我們捧腹大笑,那麼兩者帶孩子的區別為什麼會那麼大呢? 從孩子出生到養成,婆婆與兒媳好像一直在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爭吵不休。新媽媽根據書上的育兒理念去教育孩子,婆婆則是用自己的經驗去教育孩子。 下面這些婆婆帶娃和自己帶娃的區別,你中了幾個?
  • 婆婆若有這4個現象,真不適合帶娃,媽媽別大意,否則會害了孩子
    ,所以現在老人就成為了帶娃的主力軍,而老人帶娃真的就萬無一失了嗎?雖然小李將這件事攔了下來,但是沒想到的是到了深夜,婆婆和孩子一起發燒了,小李連忙著急的將孩子和婆婆就送去了醫院,不過好在婆婆和孩子的病情並不嚴重,第二天就出院了,不過這件事還是給婆婆上了一課。
  • 不讓婆婆帶娃的五大理由,越是注重教育,越是要自己帶娃
    在我們身邊大多數有兩類媽媽,第一類媽媽她們想要陪伴孩子成長,於是衡量利弊放棄了工作選擇了在家做全職媽媽;第二類媽媽生完孩子快速奔入職場,孩子丟給了婆婆媽媽。當然還有很少數和我一樣的第三類媽媽,既要工作又要帶娃,從娃出生,自己帶到一歲,然後找了一份兼職,每天下午去上三小時的班,這三小時孩子由家裡唯一退休人員婆婆照看,其餘時間我和全職媽媽沒兩樣。
  • 婆婆帶娃我們應該給婆婆錢嗎?婆婆帶娃受傷你們會如何處理呢?
    這幾天我看到最多的消息就是該不該給婆婆生活費,婆婆帶娃期間如果寶貝受傷該如何面對與處理。安媽來說說我跟婆婆帶娃期間的事吧!分兩個小故事繼續往下看哦。,最後我媽媽知道這個事跟我談心,第一婆婆年齡也大了第二幫我看孩子也能要我緩解帶安寶的辛苦,最後我同意了。
  • 經常說這幾句話的婆婆,不適合帶孩子,寶媽再難也要自己帶
    在我國,老人幫忙帶娃似乎是一件很常見事兒。可事實上,寶寶的養育和成長最好還是父母來負責。 當然,若工作忙不開,婆婆有空且願意幫忙帶孩子,那是最好不過的。但若婆婆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下面幾句話,那寶媽再辛苦也要自己帶孩子!
  • 「我不給你帶娃了,有本事讓你親媽帶」,兒媳反懟讓婆婆沉默
    文\好孕姐人們經常強調媽媽要如何如何照顧孩子,卻經常忽略性寬容爸爸。伊伊年初生的孩子,孩子出生之後,她和老公什麼都不懂。看著孩子的細胳膊細腿,連給娃穿衣服的勇氣都沒有,唯恐把娃胳膊給弄斷。所以只能讓婆婆來照顧孩子,婆婆來之後,老公倒是輕鬆了,可她還是跟之前一樣。被婆婆教著,如何帶孩子,還有一些育兒知識啥的。
  • 「婆婆該要帶娃費嗎」「帶娃還敢要錢怎麼可能?」網友:給她臉了
    雖說「不幫是本分,幫是情分」,可如果父母真的一點兒都不幫,還是會引來子女的不滿,而有的父母帶孩子是要報酬的,也一樣會造成不可調和的家庭矛盾。還需不需要給婆婆「帶娃費」?於是大家議論紛紛,都說起了自己的經驗。趙女士,30歲,跟公婆同住我是那種必須要上班的職業女性,工作是肯定不能放棄的,因為是遠嫁,只能叫公婆過來幫忙了。
  • 決定讓婆婆幫忙帶娃前,寶媽要先明確這幾件事,以後能省心不少
    文|文兒因種種原因,現在不少家庭都存在著讓老人過來幫忙帶娃的情況。不過老人過來幫忙來說,很多時候是帶孩子的問題解決了,往往又會增添另外一些難題,類似如婆媳相處矛盾、關於孩子的教育分歧等等。①雖說婆婆也是媽,不過婆婆和親媽之間永遠是有區別的。
  • 「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文/秘籍君現在寶媽生完孩子,大多會選擇出去上班,那麼帶娃的事自然就落在老人身上。有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年輕人可以出去上班,家庭經濟壓力就會小一點。但是,老人帶娃也會有弊端,而且後續解決起來還很麻煩。堂妹雯雯,孩子1歲多了,平時白天婆婆帶,晚上她回去自己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