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疫情肆虐的時候,我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把娃送去位於市郊的爺爺家,一來是因為那邊沒有報告病例,孩子每天可以出去玩耍,不至於憋出毛病來。二來也是讓孩子爺爺奶奶跟大孫子親近親近。
如今,疫情緩解了,前幾天,我把兒子接了回來,可是娃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穿衣服邋邋遢遢去,晚上不刷牙洗澡,早上不洗臉,問他英語問題,完全是懵逼的狀態,我真的差點崩潰了。
補充一下背景,娃從出生到如今四歲,一直是我自己帶,在我的全程悉心陪護下,孩子懂禮貌,講衛生,通過讀繪本,玩貓博士英語app等方式,他已經會說很多英語單詞和基本句型。沒想到只是婆婆帶了三個月不到,娃就徹底變成了土味寶寶。把這個事情在媽媽群裡吐槽了一下,沒想到引起了大討論。
我總結了一下,婆婆帶娃大家吐槽比較多的有幾個大問題,全是完全無法妥協的大問題:
第一,不注重科學。
婆婆帶娃的奇葩問題非常多,不過不注重科學育兒是媽媽們吐槽最多的。
比如群裡一位媽媽講,她婆婆一直亂給孩子零食吃,孩子兩歲就給吃奶糖,重口味的薯片,被她發現勸阻後,居然轉入了「地下活動」,偷偷的給孩子吃。而且,他家寶寶都四歲了,她婆婆還餵孩子吃飯。這位寶媽說,為此沒少跟老公吵架。
還有一個奇葩婆婆,孩子只要稍微有一點著涼咳嗽,就給上抗生素,阿奇黴素、頭孢輪番轟炸,因為這個事,她差點兒離婚了。
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就是娃把英語全忘了。送到奶奶家的時候還特別叮囑,只要每天固定時段給他打開貓博士英語玩,娃自己會學,不需要奶奶教,沒想到三個月,一次都沒打開過,給我的理由竟然是孩子這麼小,學英語幹嘛,他能跟誰去講?
後來我才知道,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他奶奶就一天到晚給他看,他可不是沒興趣玩貓博士了麼!真的讓人無語。
第二,不講衛生。
不講衛生按說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了。但在媽媽群的吐槽裡,我發現並不少。這裡說的不講衛生,不至於是髒兮兮,指甲裡都是黑泥,實際上,婆婆們也都知道孩子需要刷牙,洗澡。但他們看到孩子不願意做這件事,大哭起來,就完全受不了了,寶寶,咱們不洗了,咱們不剪指甲了。在小孩子還在養習慣的階段,這樣的應對方式不是愛,是一種傷害啊!
第三,越俎代庖,挑撥。
前面兩種跟我下面要講的比,已經很好了。群裡有一個寶媽的婆婆,竟然故意挑撥孩子和她的親子關係。據他說,從她的寶寶出生開始,婆婆就有意無意跟她搶孩子。稍微矯正下孩子的不良習慣,婆婆就說你媽不愛你了,管著咱們。孩子想找媽媽,她婆婆就會跟孩子說:你找她幹嘛,奶奶這有好吃的!
可以相見,長期下來,這孩子長大了能跟媽媽感情好才怪了。聽了她的吐槽,我甚至覺得我很幸運,娃是自己帶的,婆婆也沒這麼「變態」。
既然,婆婆帶娃這麼多弊端,為啥還有這麼多家庭是婆婆帶娃呢?
這個問題,其實原因很複雜,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如果總結的話,首要的有兩點:首先,是經濟限制,如今所謂的新中產,有幾個能負擔得起動輒一兩萬的看護保姆呢?其次,是中國傳統觀念的慣性,老輩人帶娃似乎是一種傳統,天經地義。那麼,已經上了「婆婆帶娃」這條船的寶媽們,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下船呢?
1. 努力賺錢或開源節流,換取陪伴孩子的時間
現在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高學歷讓很多寶媽不願意放棄自己的事業,這完全沒有問題,但孩子是必經是我們選擇生出來的,經濟條件允許,寶媽可以放棄一段事業,換取孩子童年的幸福。這需要老公更努力,寶媽更體貼。
另外,為了孩子不願意犧牲也是不行的。以前你每年年終獎獎勵自己兩個Celine,現在就不能這樣了,帆布包環保也時尚,一個Celine的包,都可以換取半年的陪伴時間了。所以,寶媽們要鼓勵老公好好掙錢,開源節流,存款!
2. 多跟婆婆溝通,不要讓問題一直存在
對於科學帶娃的問題,只要婆婆不是大字不識的人,是可以溝通和教育的。畢竟孩子是全家的明珠,對孩子有好處的事,婆婆想通了自然會去做。很多婆婆確實很固執,這也是老年人的一大特點,那麼就要想辦法不要再讓婆婆帶了。像前文提到那位挑撥母子關係的婆婆,早斷開的好。
3. 讓姥姥帶娃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有什麼區別呢?
姥姥帶更好溝通!
我們試想,姥姥是寶媽的媽媽,那麼寶媽有什麼問題大概率是可以跟自己媽媽推心置腹溝通的。婆婆則不同,婆婆是你老公的媽媽,這裡面隔著層山,而且,據我觀察,很多做老公的跟自己媽媽的溝通也是一塌糊塗,完全指望不上。所以,如果能讓姥姥來帶娃,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這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