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昨天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自己的故事,她說:「懷胎10月不是最痛苦的,鬼門關走一遭也不算什麼,影響生孩子最大的因素是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帶孩子,也沒人幫忙帶。」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房貸,車貸,各種生活開銷加起來,夫妻一人的工資根本負擔不起,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一個人的工資很難滿足一家人的開銷,因此,生完孩子後,很多寶媽會選擇重回職場,上班給孩子賺奶粉錢,然後把孩子交給老一輩照顧。
如果家裡老人開明,身體給力,願意給自己帶孩子還好,如果老人刁鑽,難說話那就很容易引發家庭矛盾,嚴重的還會把家裡搞得四分五裂。
「我憑什麼給你帶孩子,誰生誰帶!」幾年後,兒媳的做法讓婆婆後悔不已。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一種比較微妙的關係,處理得好,家庭和諧,處理不好,影響兩代人的幸福。
由於生活的時代和環境不一樣,兩者之間會存在很多摩擦和差異,這也是婆媳經常鬧矛盾的原因。
上面那位寶媽因為婆婆不幫自己帶娃跟婆婆鬧翻了,她說沒人幫忙帶娃,她被逼辭職回家帶娃。她和老公雖然結婚早,但兩人事業心比較強,結婚後一直沒要孩子。這可把婆婆急壞了,想盡一切辦法催他們生孩子,甚至放狠話:孩子生下來我負責帶,你負責生就可以了。
後面實在受不了婆婆的催促,再加上婆婆答應幫自己帶娃,於是,夫妻倆把造人計劃提上日程。不久後,成功懷上了。然而,寶寶滿月後,婆婆就找藉口回老家了,留下手忙腳亂的她和嗷嗷待哺的孩子。
三個月後,她的產假休完了,必須得回去上班,讓婆婆過來幫忙帶娃,婆婆不耐煩地說:「我憑什麼給你帶娃,誰生誰帶!」這差點讓寶媽當場崩潰,當初給她的承諾只是為了讓她生孩子。
遭到婆婆無情的拒絕後,她決定以後不再過問婆婆的事,也不對婆婆的贍養問題負責。三年後,孩子上幼兒園了,她選擇重回職場,上班賺錢。
這時,老家的婆婆突然生病了,打電話給他們夫妻倆,說自己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要麼就把自己接到城裡生活,要麼就派個人回來照顧自己。
聽到這話,寶媽氣不打一處來,毫不客氣地懟回去:「誰生誰帶!你應該找你父母呀!這可是你教我的,現在同樣的話送回給你。」婆婆聽了無話可說,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決絕。
看完她的故事,有的網友感慨萬千,說這位寶媽的做法太解氣了,對待這樣的婆婆,就得用這樣的手段,態度必須強硬。
有的網友則是感覺這樣的做法有點過分,婆婆確實沒有義務幫子女帶孩子,而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定的義務,每個人都必須遵守。
至於這個問題,到底誰對誰錯,已經不重要,一家人相處和睦,互相包容才是最重要。你不願意為我付出,我也不想對你負責,這樣的家庭關係是不牢固的,是沒有凝聚力的。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
那麼,婆媳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
不管什麼時候,這都是婆媳相處的準則,也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斤斤計較,彼此算計,只會加劇矛盾,導致婆媳關係緊張。
不住一起是減少矛盾最直接的方法,這可以最大程度上減少婆媳鬧矛盾的概率。但平時最起碼的問候和交流不能少,節假日最好還是主動上門探望,給婆婆送禮物,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
婆媳難相處,但出現問題時,一定要積極想辦法解決,不要消極應對或者逃避,這樣家庭才能更和睦。
【今日話題】你是如何解決婆媳矛盾的?
(圖片源自網絡,侵聯刪)
關注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內容喲,感謝您的點讚,轉發和收藏,與你攜手同行育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