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讀者留言、或作者身邊故事改編,所涉及到的人物名字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插圖與文章無關,侵權聯繫刪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陸一
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都很大,背著房貸、車貸,若是生下孩子,還要有一筆巨大的教育金。這樣的幾筆開銷,就算是居住在城市的一般家庭,也要夫妻兩人都有工作才能負擔得起。
可是,如果年輕夫妻兩人都出去工作,那麼誰來照顧孩子?吃飯、午睡、玩耍、接送幼兒園,圍繞著孩子的一切活動,都是在成年人上班期間完成的。
現在大多數夫妻在生下孩子後,都會和家裡的長輩商量,由長輩來幫忙帶孩子。
大部分長輩因為心疼子女,都會幫忙。可也有些婆婆。因為結婚前就對兒媳不滿,根本不願幫忙。
宋婷的婆婆便是如此,她與丈夫結婚時婆婆根本不同意,甚至放出話來,如果兒子堅持要娶宋婷,以後他們夫妻的任何事都別去麻煩她,她什麼都不會幫忙。
後來,宋婷懷孕了,婆婆沒來看過她,等她生了一個健康的兒子,婆婆也只是到醫院看了一眼孫子。宋婷的月子是娘家媽媽伺候的,婆婆就像自己說過的那樣,真的不管他們。
婆婆不喜歡宋婷是因為她家境不好,覺得她會拖累丈夫,但經過大學畢業後幾年奮鬥,宋婷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即便如此,婆婆依舊沒有改變看法。
宋婷知道婆婆不喜歡自己,也很少抱怨,只要他們夫妻過好自己的日子便好。
出了月子,休完產假,宋婷決定去上班,宋婷還有一個哥哥,母親歲數也大了,知道婆婆不會幫忙,宋婷想請個保姆讓照顧孩子。
可是,算算僱保姆的支出實在有些大,丈夫便提出讓孩子的奶奶幫忙。他想,就算當時百般不同意這個婚事,時間也過去那麼久,現在連孩子也有了,作為奶奶,不至於不管親孫子吧?
可是,聽了兒子的要求,宋婷的婆婆直接說:
「我憑什麼要幫你媳婦帶孩子?我又沒那個義務,你不是說宋婷很好很優秀嗎?她自己怎麼不想辦法呢?當初你不聽我的非要娶她,現在她又讓你回來求我幫忙?我憑什麼幫她?」
丈夫幾年來的不滿一下子爆發了:「媽,你來帶孩子,不是幫她你是在幫我。你以前總瞧不起宋婷家,覺得是宋婷高攀我們家,媽你不知道,現在宋婷的哥哥比我爸生意做得還大,宋婷的工資比我高得多,是因為我工資太低請不起保姆,我才來求你的。你說這種話,只會讓我寒心。」
婆婆這才意識到,自己一直針對兒媳,其實為難的都是自己兒子,思來想去,她答應去幫忙帶孫子。
反觀宋婷,她沒有追究過往的不快,婆婆能來幫忙她很感激,有時下班之後還會和婆婆一起做家務,自己帶孩子,周末出去逛街也會帶著婆婆一起購物。
婆婆這時才覺得愧疚,是她一直以來,錯誤地對待了自己的兒媳。
現代婆媳關係的矛盾多種多樣,但說到底,其實是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和兩個家庭之間的差異形成的。
你可能看不慣兒媳總是買衣服買化妝品,太不節儉,卻不知道你悄悄撿回來縫補好的絲襪讓她在客戶面前丟了面子。
你可能看不慣兒媳把面膜和精華放進冰箱,但你不知道你拿出來放在她梳妝檯上的昂貴的精華液,因為日照壞掉了。
你認為合適的疊衣服方式,雖然整齊,但很可能將兒媳的衣服疊出褶皺,因為如今的衣料和之前不同。
你認為早起早睡才是健康的生活作息,可是現在年輕人每每加班到深夜,缺少了早睡這個條件,又怎麼能早起?
很多事,時代變化了,社會現狀變化了,如果仍然按照之前的想法要求年輕人,矛盾只會越來越激烈。
無論因為什麼原因,讓你覺得自己的兒媳不夠好,但作為婆婆,有一點是一定的。
再不喜歡兒媳,也要心疼兒子。
就算不喜歡自己的兒媳,只要兒子喜歡,那你們還是一家人。
不善待自己的兒媳,其實是不善待兒子。
你與兒媳出現矛盾,兒媳覺得受了委屈找丈夫哭訴,你兒子就會很為難。
你是他的母親,他不願意和你對立,但又心疼妻子,最後兩難又狼狽。
至於幫忙帶孩子,作為婆婆的確沒有這樣的義務,可是大部分老人,都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孩子,才會任勞任怨地幫忙操心。
如果婆婆不願意幫忙,作為兒子兒媳其實沒有立場去責怪她們,因為她們沒有義務。
可是,親情中的義務真的能分得那麼清楚嗎?家庭裡最好不要事事都談義務,因為,婆婆雖然沒有義務幫忙照顧孫子和孫女,兒媳們也沒有義務贍養公婆,這才是義務的真相。
在現在的社會中,就算年輕夫妻兩個人都有工作,也不一定能有多餘的錢去請保姆照顧孩子。如果此時婆婆願意幫忙帶一下孩子,緩解一下年輕夫妻的壓力,兒媳會感念你的好。
一家人也可以有矛盾,可以相互有意見,但因為是一家人,所以要多溝通、多體諒、多理解。
沒有人是天生合適的,更沒有人完美而沒有任何缺點。
現代年輕夫妻的壓力很大,回到家難得放鬆一下,沒人希望吵架。
若是能多些理解和溝通,家裡才會變得更溫暖,他們也更願意回家。
於情於理,彼此之間多些體諒和包容,多些相互幫襯,親人之間的親情才會更加濃鬱。
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兒媳,請你回想一下,自己也曾經是未出嫁的女兒。
將心比心,你的兒媳可能沒有讓你特別滿意,但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你不滿意她,可能並不只是她一個人的問題。
切勿讓偏見蒙了雙眼,也切勿讓挑剔傷了家庭的和睦,以及兩代人之間的親情。
#婚姻##婚姻家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