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快節奏的社會條件下,很多年輕人生完孩子為了生活,就去上班了,孩子更多的是交給了人家來照顧。
俗話說「婆媳是千古矛盾」這是誰都沒辦法幫忙的事情,我看過太多媳婦吐槽老人帶娃,也見識過自己兒子「嫌棄」父母的。到頭來老人幫忙帶娃真的是吃力不討好,還落得一身埋怨。
那麼,帶孫子孫女到底是天倫之樂,還是無奈之舉,讓我們來看看孫阿姨的故事。
傾訴人:孫阿姨
我是電力局退休的老員工,從年輕時候就一直在電力局上班,都沒怎麼離開過縣城,每天無非就是上班,下班,跳跳舞,日子雖說過的平淡但起碼踏實舒適。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也就只生了一個孩子, 前幾年,孩子在市中心買了一套房結婚了,日子也還算過得不錯。餘下時光裡,我每天跟朋友聊聊天,打打麻將,跳跳廣場舞,日子過得比較還算有滋有味的。
兩年前,兒子打電話了來說,「媳婦懷孕了」我和老伴高興得不得了,安排好家裡的事情後就大包小包的提過去照顧兒媳婦了。
可年輕人總歸跟老人生活不到一起,所以這段時間相處下來也有著不少的隔閡。比如,老伴喜歡在吃晚飯前先喝點小酒,但兒媳婦就覺得這種行為很不好,經常擺著個臉,好幾次偷偷把老伴的酒扔掉。有的時候買了點兒媳婦不喜歡吃的菜,或者說菜煮得要是不合她胃口,她就開始甩臉子了,扔下筷子一口都不吃,還得兒子另外給她煮。
與其這樣,還不如不要在一起過,我也落得清閒,所以來了不到半個月我就跟老伴回家了。直到孫子的出生,我跟老伴才從老家來看孫子,由於,之前生活在一起有諸多不合適,這次我也請了月嫂照顧兒媳婦月子,我跟老伴看完孫子,第二天塞了個紅包就回老家去了。
接下來的小半年裡,我跟老伴隔1-2個月就來看孫子,每次都提著大包小包的,由於媳婦休產假,沒收入,每個月來我也會給她一點錢。後來,兒媳婦產假過後要去上班,實在脫不開身,想著請保姆又不放心就讓我來照顧孫子了。為了兒子,孫子我只好來了,本想著最多2年,孩子大一點可以送去幼兒園了,可來了之後才發現這一切真是我想太多了,這一呆就是四年。這四年裡,我回老家的次數屈指可數,有什麼節日都是讓老伴折騰過來。
這四年來,我任勞任怨,每天早上6點半我就要起床買菜煮飯,大的吃完飯去上班了,自己趕緊扒拉兩口,收拾收拾,小的也要起來了。我每天伺候大的,喜歡小的,洗衣,做飯,帶孩子和保姆一樣。但看到隨著那個可愛模樣我又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也不想換來兒子,兒媳婦的感激,但沒想到自己這麼辛苦,還招來他們更多怨言。
「媽,不是我說你,孩子不能帶去菜市場,那細菌很多,人又多等下磕了碰了了怎麼辦」
「媽,傍晚要是沒那麼熱孩子要帶出去轉轉,不要一天到晚都呆在家裡」
來到兒子家後,我跟老伴異地四年,多少個夜晚我偷偷抹淚過。最近一次在兒媳婦罵罵咧咧,嫌棄的語氣下我收拾了行李把孩子交給兒媳婦,就回老家了,我真的是受夠了。辛辛苦苦地照顧他們四年,不懂得感恩還對我挑三揀四的。我不想再受這氣了,回老家過幾年自己輕鬆且自由的日子,跟老伴朝夕相處,我也有退休金,不指望他們能給我養老。
小二說
老人給我們帶孩子,不管帶的怎麼樣,既然交給老人了,那我們就安安心心的上班,不要讓老人付出了辛苦又寒了心。有種,自己辭職來照顧啊!老人有義務照顧她兒子,沒義務照顧你兒子你懂嗎?老人肯幫忙是給你錦上添,讓你能夠安心工作,並不是來破壞你生活的。
即使老人哪方面做得不好,也有注意溝通的方式,不是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最基本的禮貌還是要有的。作為兒子的你,不要娶了媳婦忘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