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丨情感美文系列小潘談情說愛 籤約作者原創
「不在家看孩子,學別人去旅遊?媽您怎麼想的,我都不想說您什麼了,孫子,孫女都得您看,您這一走可瀟灑了,我們怎麼辦?您的責任心去哪了,別怪我語氣不好,媽您要是這次真的出去旅遊了,別怪我不讓你見孫子孫女。」
秀英聽完兒媳婦的話,心裡一陣難受。她今年60歲了,同齡的五個姐妹裡有兩個已經去世了,剩下她們三個,就想趁著現在還能出得去,走得動去聚一聚,結果惹來媳婦兒的一頓數落。她的委屈無人訴說,但她還是鼓起勇氣跟兒媳婦說:
「兒媳婦,我本沒有義務幫你們小兩口看孩子。現在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5歲,這五年我像個保姆一樣,看著你們的臉色,聽著你們的埋怨把孩子拉扯大,你們從不感恩,從不給錢也就罷了,畢竟壓力也大,可如今我只是要跟姐妹們出去聚三天你就這樣不顧面子的指責我,你難道心裡沒有絲毫愧疚嗎?
今天不管你怎麼說,我一定會去旅遊,如果這樣,你就不讓我見孫子孫女,那我接受,請你以後也別找我,花錢僱保姆去吧。」
說完這些話,秀英心裡舒服了太多。這麼多年,她始終憋屈著,看著兒媳婦的臉色,忍受著兒子的嫌棄,還往裡搭著錢。這樣的生活她真的過夠了,如果不是看著活潑可愛的孫子孫女的面子上,她何苦老了老了還要忍受這些,在老家雖然自己一個人有點孤單,可也比現在這種生活舒服。
秀英50歲那年就沒了丈夫,她除了自己還沒有退休的那份工作之外,又選擇晚上到處打工賺錢,好不容易攢夠了兒子的彩禮錢,兒子也爭氣,工作幾年自己付了首付,買了房子,談了戀愛。這一切也是順風順水,親家要了十萬彩禮,又添了兩萬給了小兩口,生活倒是也過得去。
可結婚不久,兒媳婦她爸就得了癌症,不過是癌症前期,這對於一家人來說是幸運又是不幸,幸運的是還有治療的機會,還有活下去的希望;不幸的是做手術的錢對於一家人來說是一筆巨款。
但眼前是活生生的生命,誰又能真的忍心看著人就這麼沒了,秀英兒媳和兒子咬咬牙一定要給爸爸治病,那十二萬彩禮就拿了出來,不過也是杯水車薪,親家把房子賣了,湊夠了錢。
病治好了,可家裡卻一貧如洗。親家還得靜養,也得需要人照顧,於是秀英兒子兒媳給老兩口租了房子,每個月月底都給他們一千五百塊錢生活費,生活這樣也倒是過得去。
不久之後,秀英兒媳就懷孕了,她親媽還得照顧她爸,每個月開支又那麼大也請不起保姆,秀英就想著要不然她去伺候兒媳婦得了。要不然,還有什麼辦法?
其實秀英也很打怵,這麼多年她也很累,一個是怕自己體力不支,另一個也害怕跟兒媳婦朝夕相處產生什麼矛盾,但現實情況不容得她猶豫,在兒子和兒媳的強烈要求下,秀英住到了兒子兒媳家。
兒媳婦頭一胎是個兒子,本來就想要這一個,可沒想到第二年又不小心懷上了,醫生檢查說非常健康,一家人都捨不得這個跟家裡有緣的孩子,於是決定留下了。孩子生出來是個女兒,把秀英高興得不行,這下兒子兒媳也算是兒女雙全,看著他們一家四口,秀英也跟著開心。
在那一年,秀英把給自己攢的養老錢也拿了出來,一共有五萬。這五萬,秀英讓兒媳婦買了車,這麼多年家裡條件一直不是很好,所以兒子兒媳一直沒買車,但如今有了兩個孩子,沒有車出門也不方便,她考慮到這才把這些錢拿了出來。
另外,兩個孩子不比一個孩子的時候,如今花錢更大了。所以再次做出了一個決定,兩個孩子長到五歲,所有的開銷都是她出的,她那一個月四千多塊錢的退休金,全花在了兩個孩子身上。
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每天天不亮就去買菜,回來給一家人做飯,等兒子兒媳上班去,她要收拾衛生,看著孩子,說實話,這些年她一個人當兩個人甚至是三個人用,身體透支嚴重,腰一疼起來就要命,還有那一雙腿,好像灌了鉛似的,以前走到菜市場不費勁,現在走到菜市場得休息兩三次。
兒子兒媳從未對她有過關心,誰也不曾因為她拿出這些錢和這麼多年的付出而感恩,反而很多時候,兒媳婦會嫌她不會科學餵養,不會教孩子看書,兒子這些年好像也習慣了被別人伺候,一回到家什麼都不管,先玩兩把遊戲,然後就去睡覺。讓做點家務,就說第二天還要早起,要麼就是說工作壓力大,沒有心情幹。
這些年,秀英覺得自己還不如一個保姆。保姆起碼有工資拿著,可她不僅搭著錢,還要賣力為這個家服務。很多時候她都覺得人活著怎麼這麼累。
之前跟她關係一直挺好的五個姐妹,如今有兩個已經去世了,剩下他們三個,如今兒女也都成家了,所以,很早就商量著要一起出來聚一聚。活到這個年紀,將來也不知道還能見幾面,如今有機會,就見一面將來沒了也不後悔。
她願意為兒子兒媳會同意,可沒想到,她一說出這句話,就遭到了兒媳婦的強烈反對。兒媳婦的每一句話都像一把刀子一樣插進自己的心裡,她突然覺得自己這幾年的付出真的不值得。
其實,身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兒媳婦覺得婆婆就應該給這個家看孩子,其實他們都錯了,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才是正理,當婆婆把兒子拉扯大,她當母親的責任已經完成,至於孫子孫女,他們原本沒有義務照顧。
所以,年輕一代的我們,千萬不要覺得老人給帶孩子是理所應當,他們這輩子過得不容易。小時候他們養我們小,長大了也應該養他們老。我們也有責任,給父母們一個幸福的晚年,而不是一味地透支他們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