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人,不管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工作上,壓力都非常大,結婚之後不但要還房子的房貸,還要養育孩子,自然不能賦閒在家了。
我們看到寶媽們在休完產假之後,一個個都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那麼這時孩子該怎麼辦?沒有時間管孩子,自然就會請家中的長輩來幫忙照顧。
中國民間有句諺語:「若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簡單十個字,卻道出了古人在養育孩子上的智慧。道理都懂了,為何還是在育兒上有那麼大分歧?
01
一位寶媽忍不住來給小伴訴苦:她本來是專職帶娃,但公公婆婆認為她太年輕,根本帶不好小孩,所以,老兩口從老家跑過來幫她帶小孩。
每到吃飯的時候,兩位老人怕孩子吃不飽,追著餵飯,飯量往往都要多過朋友以前餵的。&34;一直追到他們認為夠了,才肯罷手。
追著餵飯,反讓孩子失去自主吃飯的能力,同上還容易脹氣,消化不良。
還有就是小孩因為末梢血液循環差,出現手腳涼的現象這也正常,不是因為他冷!
如果給他們穿得太多,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皮膚血管擴張,衣服還浸溼不及時擦乾,反而更容易&34;感冒。
這種隔代育兒矛盾的情況,不止這位媽媽,大部分媽媽都遇到過。
兩代人之間的生活習慣、觀念衝突,肯定會發生各種摩擦。
02
由芒果TV播出的真人秀《婆婆和媽媽》節目用鏡頭聚焦在嘉賓真實的生活環境,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向觀眾展現他們的家庭交流互動狀態和相處之道。
尤其婆媳關係多次上熱搜,引得網友議論無數。
在節目中,麥迪娜就和婆婆發生了育兒方面的矛盾。
麥迪娜和孩子正用一隻拖鞋玩「寶寶逃學」的親子遊戲,婆婆卻一個箭步衝過來防止。
孩子能不能在地上爬著玩?
引起了婆媳之間的分歧。
麥迪娜認為這樣可以解放孩子的天性,婆婆覺得這樣是不衛生,亂玩。
婆媳關係本來就是微妙,尤其在育兒方面,雙方都認為是為孩子好,往往各抒己見,不肯讓步。
但婆婆有些「壞」習慣或者思維方式,真的怎麼說也改變不了的。
這讓很多媽媽就陷入了糾結中:
「婆婆很好願意帶孩子,但我真的擔心她會帶歪孩子!」
究竟應該怎麼?
03
閨蜜在生大寶後就跟公婆一起住,剛開始真的是火星撞地球,矛盾重重,很誇張的,大吵過,閨蜜甚至離家出走,後來慢慢磨合,有了緩和。
婆婆典型的農村婦女,但是她確實一心為了這個家,而閨蜜的脾氣不好,慢慢也有在改,現在除了真的原則上的東西,很少去要求婆婆怎麼怎麼帶,兒子五歲了,很乖也很聽話,並沒有養成什麼壞習慣,有空就儘量自己帶。
現在二寶出生了,心也大了很多,婆婆也有經驗了,一地雞毛的日子熬著熬著也就過去了!
有時候改變不了父母,那就改變孩子吧。
有段時間我下班回家帶孩子的時候就會問她今天幹什麼了,有沒有好好自己吃飯洗手,如果沒做到,問她為什麼,再教育她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真的就每天都會問。
到現在如果看到不好的事情她會主動指出來。比如吃飯告訴我們不能玩手機,吃完飯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碗,並且擦桌子。
記得一次坐公交她就讓奶奶給另一位年紀更大的爺爺讓座,我就覺得與其糾結現狀不如自己多想想辦法去改變。
不要強行老人改變,正如老人想改變你。你應該是教育好孩子。畫筆在別人手。不可能畫出你要的顏色。
畢竟養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累很煩瑣,也要體貼老人家。她願意來幫你們帶,就要多感恩。
年輕的夫妻與老人們之間的溝通方式,是多體諒她愛護孩子的這種心態,我們儘量要以平和的心理將兩代人的矛盾淡化處理。
老人們雖然在育兒方面的觀念有點落後,但是他們畢竟經驗豐富,如果實在和科學知識有所衝突的話,大家也應該耐心地坐下去說服他們,並且採取一個比較折中的方法行了。
育兒路上,多一個同心協力的戰友,好過多一個爭鋒相對的對手。用心看見孩子,一切好的教育才會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