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美》唐·艾裡姆
孩子在和媽媽交流
大家都知道,寶寶的學習和模仿能力是特別強的。如果家長在言傳身教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的幾種行為,很容易就被寶寶下意識的學會,並去刻意的模仿。會影響寶寶心理健康的成長。給大家舉個例子說一下。
鄰居家的小美(化名)今年30歲了,生了一個男寶,家裡人都很高興。尤其是對獨生子家庭,小美的老公是家裡唯一的男娃,小美的寶寶也就成了家裡老人關注的焦點。在小美懷孕的那段時間裡,家裡的婆婆更是「悉心」照顧,各種吃的都做了一遍。大家都知道,孕婦吃的太多也不好,很多都讓寶媽自己吸收成了脂肪,堆積在了寶媽的身上。從小美懷孕就能看出來家裡對這個孩子的期待,這讓小美自己也變得很緊張。
婆婆在給小美說孩子看護的事情
終於,寶寶順利的出生了,因為婆婆的堅持,要自己帶寶寶。小美便放開手把孩子給了婆婆帶,現在孩子2歲了,發現寶寶身上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小美想管教下孩子,總被婆婆說,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事了。婆婆會特別容易寵溺孩子,但是大家都知道,孩子的習慣就是從小養成的,小美一直擔心自己的寶寶長大後這些壞習慣也很難改,這讓小美陷入了沉思。考慮把孩子要過來自己帶,又怕婆婆不高興,還擔心寶寶身上的壞習慣會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越來越多。相信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個家長都會感到擔心。
老人在給孩子做吃的食物
想把孩子自己接過來看護,又怕婆婆多想,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怎麼辦比較好呢?
1、建議小美和婆婆先進行情感上的溝通
小美表達自己對婆婆的感激之情,也知道婆婆給自己帶孩子非常的不容易。多和婆婆進行情感的交流,把孩子自己先要過來帶一段時間,也是出於婆婆看護孩子不容易,讓婆婆休息一段時間。
對老人也要有耐心的溝通,否則家庭會不和諧
溫馨提示:在和老人溝通的時候一定多注意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這樣也能達到很好的溝通 ,讓溝通的過程變得更簡單一點。
2、讓婆婆感受到自己的良苦用心
首先不要直接說婆婆這樣教孩子不對,那樣做對孩子不好。應該去溝通自己對孩子的看法,然後告訴婆婆自己對孩子的期盼。
3、可以在把孩子接過來自己看護之前,給婆婆買點禮物表示孝心
畢竟孩子一開始是婆婆帶的,婆婆和孩子之間也是有感情的,猛的一下接過來,婆婆也會覺得不適應。尤其是家裡是獨生子,對這個寶寶就會變的更看重。在接孩子過來之前,給老人家買點禮物表達下自己的意願。
給老人買一些禮物,表達心意
4、多誇誇婆婆對孩子的愛
婆婆帶孩子一般還是愛的比較多,當然也不排除有些懶婆婆就是應付性的幫忙帶下孩子。不管是哪種情況,作為懂事的子女,平時也多誇誇婆婆對寶寶的愛,老人家聽起來也會感覺舒服。這樣把孩子接過來自己看護也會變得容易點。
要對老人表示肯定的態度
總之:不管是自己帶孩子還是家人幫忙帶,都希望孩子好,能從小養成好的習慣。都相互多點體諒和關懷也是有很必要的。
【溫暖寄語】:
在看護孩子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很多難辦或者讓自己糾結的事情,對於孩子從小的教養畢竟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家庭的和諧也是很重要的,儘量在不衝突的情況下,做到和諧相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可聯繫刪除。
今日話題:你們家寶寶給婆婆看護的過程中有哪些不好的習慣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