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 平 夢 君 衛 和 金 輝
清溪流過山幾重,空水澄鮮一色冬。1月4日,筆者來到嶽陽市「六建六擴」教育工程項目的代表學校,走進一個個校園,只見雄偉高大的教學樓一座連著一座,高度科技化的多媒體教室一間連著一間,樓與樓之間廊道暢通,花壇牆角整潔乾淨。學生們在偌大的操場上奔跑,在直播教室內與萬裡之遙的美國學生交談,朗朗讀書聲在校園上空飄蕩……此情此景,讓人覺得雖然身處深冬,卻感受到了春天一般的明媚。
近年來,隨著嶽陽市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區入學難問題日益凸顯。如何緩解教育資源緊張的困境?嶽陽市委、市政府苦心孤詣。「要根據城區新的拓展態勢,調整優化中心城區教育布局規劃,加快重點片區、重點學校建設,統籌抓好大班額化解,切實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及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與新增長極建設相匹配、與人民群眾期盼相呼應。」嶽陽市委書記劉和生說。
風乍起,吹動一池春水。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嶽陽市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學校「六建六擴」(新建6所學校、擴建6所學校),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嶽陽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愛武說:「學校建設對於破解中心城區入學難問題十分重要,要科學布局、抓緊推進,建成高品質學校,滿足群眾對教育資源的需求。」2016年,該市便開始在位於中心城區的嶽陽樓區、嶽陽經開區、南湖新區等地實施「六建六擴」工程。
蜜成又帶百花香。截至目前,嶽陽樓區新建成了白楊坡小學,擴建了花板橋小學、奇家小學;嶽陽經開區新建了嶽陽市第十九中、北港小學,擴建了大橋河小學、八字門小學、通海路中學;南湖新區實現了畔湖灣小學的整體搬遷,改建了八仙臺學校。「六建六擴」不僅緩解了嶽陽市城區入學難問題,還有效化解了大班額難題,擴大了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增強了其輻射帶動能力。
美輪美奐 此地春風吹白楊
「我們的演播廳能同時容納1000多人呢!」筆者來到白楊坡小學時,正值該校舉行元旦匯演,演播廳內熱鬧非凡。演播廳所在的綜合樓佔地近2000平方米,集食堂、報告廳、辦公室、室內運動場於一身,功能齊備。校長盧波說:「有這麼寬敞的演播廳,以後不怕文藝演出沒場地了。」
2016年10月,嶽陽樓區決定新建一所高規格、高標準的小學,即白楊坡小學。前期,區委、區政府廣泛調研、論證,2018年3月,正式啟動建設。區裡成立建設指揮部,抽調業務骨幹,對接市規劃、國土、園林等部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全力推進工程建設。8月30日,主體工程完成,9月1日,學校投入使用。盧波告訴筆者,白楊坡小學總投資約1.75億元,淨用地面積達到23000多平方米,增加了學位約3000個,目前在校學生達到1503名。
新建只是其一,擴建同樣是「剛需」。2016年11月,嶽陽樓區投入約2200萬元,擴建花板橋小學,新建了60個教學班及10個功能教室。此外,還投資約1100萬元擴建奇家小學,目前,該校完成教學樓維修改造近3000平方米,新建田徑場跑道220米、幼兒園園舍2700平方米。
今非昔比 如今風景勝往年
「我們學校以前是個村級學校,校舍破舊,設施簡陋。」嶽陽經開區北港小學是一所有著70年辦學歷史的老校,2005年12月之前,該校教學樓低矮破舊,學生宿舍陰暗潮溼,沒有專門的田徑場,更別談多媒體教室了。
星移鬥轉,世事變幻。隨著嶽陽城區不斷東擴,數年前,北港小學被納入城區範圍。學校周圍高樓林立,低矮的北港小學相形見絀,改變迫在眉睫。2008年,經開區工委、管委會對全區教育資源進行布局調整,開始建設新的北港小學。
新校投資達1億多元,佔地面積有7萬多平方米,擁有4棟教學樓、1棟綜合樓、1棟食堂兼風雨活動室、1棟教學輔助用房,多達79個教學班、3800個學位。
「硬體設施好了,教學更加便利、高效,我們老師也更有獲得感了。」北港小學體育老師李向陽臉上蕩漾著幸福的笑容。
摘星還須上層樓。此外,嶽陽經開區新建了第十九中學,擴建了大橋河小學、八字門小學、通海路中學。截至2018年底,總投資約2400萬元的八字門小學建築面積擴展到1萬多平方米,預計2019年秋季可以投入使用。
學校越來越好,自然吸引了更多生源。北港小學五(一)班丁思佳同學的家長告訴筆者:「以前我孩子在別的學校讀書,北港小學新建之後,變得很大氣很漂亮了,條件好了,我們做家長的自然更放心,所以我趕緊讓她轉學過來了。」
眾人歡喜 學童安然爽讀書
筆者走進位於嶽陽經開區的嶽陽市第十九中學時,發現教學區內溫暖如春。「現在教室裡都有了空調,暖和得我都不想出門了,這樣也好,我的學習時間就增加了。」7年級24班的劉俊蘭開心地說。環顧教室,筆者發現,為了防止班級人數過多,該校教室設計嚴格控制了面積,不允許隨意增加課桌。
新建的嶽陽市十九中擁有3棟教學樓、1棟綜合樓、1棟食堂兼風雨活動室和1棟教學輔助用房,增加了42個教學班、2200個學位,且因為學校建設項目質量很高,在全市五個迎檢項目中獲得第一名。
來到該校圖書館,但見館地寬闊,光線明亮。校長陳輝華介紹,單是購書,學校就花了200萬元。「硬體變好了,軟體也不能忽視,學校建設本質上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好學生,讓學生有豐富幸福的校園生活。」
「六建六擴」,南湖新區也不甘示弱。筆者來到該區畔湖灣小學,領略了這所學校嶄新的面貌。據悉,該校整體搬遷新建於2016年10月正式立項,現前期所有工作都已井然鋪開,2018年11月,教學樓、綜合樓和地下停車場實現了基礎開挖。
另外,南湖新區區委、管委會於2016年8月同意八仙臺學校的改建立項,預計將建成48個教學班,改建綜合樓、教學樓、學生食堂等用房。
嶽陽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德華說:「教育是長遠的、公益的、民心的公共事業,嶽陽市將繼續做好學校建設工作,按照標準化和基本功能需求,統籌規劃,全方位思考,切實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和影響力,讓校園每一處充滿靈氣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