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記者 周月桂
清明時節的山野,春天的最深處,所有生機都在充分釋放。
桐花是「清明之花」,《周書》稱:「清明之日桐始華」, 一般認為,清明時節的桐花所指是泡桐花,高樹繁花,淺紫柔白,深具清明節悲欣交集的氣質,熱烈而沉靜。
清明一候,桐花始華
4日清明節氣至,省森林植物園裡,盈盈的染井吉野櫻開過,單瓣的櫻花便很難看到了,繁複的重瓣晚櫻已經熱烈登場。
長沙城裡也到處是濃粉的關山櫻和粉白的普賢象櫻,脂正濃粉正香,開得密密匝匝、繁繁複復、春色無邊,像是過於熱烈的情懷、不容分辯的表白,讓園林中的春意粘得像蜜糖一樣。
清明的春色自然不會全是如此甜膩而興高採烈的。
清明的情緒是「復調」的。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有遊春的佳興,有追思的哀愁。清明時節春天正當盛年,熱烈大氣,是春景的「高點」;清明又是暮春之初,物壯則老,盛極而衰,是傷春的起點。清明一候桐花,這樣複雜的意象,便由高大素雅、熱烈又沉靜的桐花承載著。
不過,古人對植物的分類向來很不講究,將不同科屬的梧桐、泡桐、油桐等都統稱為「桐」,而在現代植物分類學中,油桐來自大戟科,泡桐來自玄參科,梧桐來自梧桐科。
油桐開白花,泡桐開紫白二色花,梧桐則花小不足觀,且在夏天開花。唐白居易《寒食江畔》中寫道:「忽見紫桐花悵望,下邽明日是清明。」紫桐花,無疑是泡桐花。泡桐花廣布山野,與大塊綠色一起,中和掉盛春的脂粉氣,讓清明節氣美得大氣清朗。
自在山野,大氣春景
省森林植物園科普中心曾桂梅說,長沙油桐花很少見,泡桐則很常見,花大型,有紫、白兩色,在湖南多為紫色。眼下,泡桐正開出淡紫色的花,應著清明的物候,至於油桐開花還要稍晚。
泡桐樹在湖南鄉下很常見,又被稱作水桐樹,易栽易活,生長迅速,枝葉卻不夠豐美,一年中最賞心悅目的時候便是清明時節,滿樹素雅紫花,花香微苦,也許是走出鄉村的孩子一縷鄉愁所系吧。
然而,泡桐樹又是不大讓鄉下人尊重的,「泡」字有「虛而鬆軟、不堅硬」之意,泡桐即取名於此。作為一種速生樹,泡桐很難見到百年以上的老樹,所謂「桐無老才」,泡桐木生長很快,木質卻疏鬆,講究的人家並不用它做家具。假如一個鄉下孩子,長得又高又胖,便極有可能得到「泡桐」這樣一個綽號,取笑他身材高大而不結實。
不過,泡桐自古便是制琴的良材,因內部纖維結構鬆散,有利於發聲和震動,板胡、揚琴、古箏的共鳴板大多是用泡桐木製成。
泡桐如今在園林裡應用不多,城市園林裡多的是脂濃粉香、樹小花密的小喬木與灌木,只有山野裡,才可望見高大粗壯的泡桐樹盛放的「清明之花」,才有「桐花萬裡路」的大氣春景。
【生物小名片】
泡桐,玄參科中的「巨人」
泡桐屬於玄參科泡桐屬,玄參科共有200屬、3000種植物,絕大多數都是草本灌木,如眼下正開花的婆婆納、通泉草等常見草花,泡桐屬有7個種,都是高大喬木,且都產自我國,在玄參科中獨樹一幟,因此又被稱為玄參科中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