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你現在還相信這句話嗎?

2021-12-12 遇見小mi

你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一句話,叫做:知識改變命運。

你好,我是孫圈圈,一位創業者,我做的是在線教育,是「圈外同學」的創始人,我現在的工作就是幫助職場白領快速成長,取得成功,換句話說就是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

▲孫圈圈演講現場

我的故事呢,要從十幾年前大學畢業的時候開始說起,因為那時的我差點失業。

當時我放棄了保研的資格,然後信心滿滿開始找工作,結果我投了一兩百封簡歷,結果連一個offer都沒有拿到。

我還記得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面試,是一家我非常想去的公司。

但我的表現非常糟糕,應該是搞砸了,就在我萬分沮喪轉身離開的時候,又聽到兩個面試官小聲議論:

中國的大學教育簡直太失敗了,一個南京大學的畢業生的,成績這麼好還有保研的資格,盡然連自我介紹都做不好。

但這麼重要的面試我是經過充分準備的,我準備了很多的標準答案,就像對待一次重要考試一樣。但當我去面試的時候,他們問我的問題,恰恰都在我的準備範圍之外。

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些問題:

這些問題,我一個都沒有思考過。

所以那一瞬間,我對教育的信仰全部崩塌。

我出生在江蘇南通的一個縣級市,我們那裡非常重視教育,所以高考競爭非常激烈。

所有的小孩從小都被植入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去大城市,就能改變命運。

 

就因為這樣的氛圍,我們那裡對教育充滿了敬畏的。不同的地方對成功有不同的定義。

有的地方覺得當商人很好,有的地方覺得當個匠人很好,但在我們那個地方,最嚮往的職業叫做老師。

 

我從小就是一個學霸,一路考上了南京大學,然後又拿到了保研資格。

所以我對「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深信不疑,它幾乎成了我的信仰,因為我從中收穫了太多。

直到我聽到那兩個面試官的話開始,我開始對自己過去相信的東西產生了懷疑。

 

我真的可以靠教育改變命運嗎?

離開學校之後,我好像從一個教育的受益者,變成了一個教育的犧牲者。

 

最後我終於找到了一家諮詢公司的工作,在那裡待了8年多時間。

這家公司主要的工作是研究人才管理方面,研究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這份工作給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我可以不斷反思:人才究竟是什麼?大學教育有什麼問題?我的職業發展在剛開始為什麼這麼順利?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到30歲時,我成為了公司晉升最快的諮詢顧問,而且如果繼續待下去,很可能成為最年輕的合伙人。

 

但是,突然某一天,我又陷入了一種迷茫。你們可能知道,大公司的工作就像是在爬梯子,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每往上爬一格,就會有人給你鼓掌,你繼續往上爬就好了。

可是,當我突然快爬到頂的時候,我看到了梯子最頂端的風景,我突然不想爬了,因為我發現那不是我想要的。

但是我想要什麼呢?我不知道。

那段時間,每天睡覺前,我都會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看很久,甚至會失眠。

我不斷的在想我接下來要幹點啥?

我甚至每天都會在「知乎」上搜索「人生目標」,可是那麼多條回答裡,沒有一條是我想要的答案。

 

為了讓自己擺脫這種迷茫的狀態,我找了很多我認為很厲害的過來人,我跟他們交流,想知道他們是如何擺脫這種迷茫的。

然後把跟他們的談話的內容記錄在我的公眾號裡,這個公眾號叫「圈外」

本來這是我自己的療愈方式,結果沒想到引來很多人圍觀,還出現了10W+的爆款,居然還有人不斷催更。

我這時才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迷茫的人這麼多。

還有很多年輕人來跟我交流,問的都是一些職業晉升的問題。

比如:

這些都是我很擅長回答的問題。

 

有一天我在翻看後臺留言的時候,又看到大量相同的問題,那時候我突然想:要不去做職業教育吧? 

 

我一路摸爬滾打到了現在,然後就我的經驗和專業,應該能夠幫幫到他們少走彎路。

 

但我被這個念頭嚇到了,因為我一度對「教育」充滿了懷疑,更何況,而且他們不是小孩子了,都是成年人。

要重新塑造一個成年人,教育的作用能有多大。

 

所以在之後的1年裡面,我還是在做諮詢,但那個聲音,一直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要不去做教育吧?

那我到底要不要去呢?這可能是我30多年來,耗時最長的一個決策。

 

後來我找到一個方法,它不僅在那個時候幫到了我,之後我還分享給了很多人,也幫到了他們。

所以今天我在這裡也把這個方法分享給你,希望也能幫助到你。

 

這個方法一個共分三步。

首先,第一步叫做:尋找巔峰體驗。

什麼意思呢,就是梳理自己過往人生當中特別開心有成就感以及哪些時刻讓你特別挫敗和沮喪的。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角色、比如「父母」,比如「員工」,它們會告訴我「我應該做什麼」,而「我想做什麼」卻被掩蓋了。

而尋找巔峰體驗,恰恰是用你自己的感受作為尺度去衡量你到底想要什麼?

 

第二步叫做,求助外部視角。

就是你去找10個親近的朋友,詢問他們我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專注、最熱情,是兩眼放光的。

為什麼要找朋友呢?

因為我們自己看自己是看不清的,朋友們卻會更加理性客觀,他們會看到你看不清的東西,只要他們願意跟你說實話,你就能在他們的眼中看到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這兩步做完之後,第三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痛苦的叫做:面壁自我拷問。

什麼意思呢?我找了一個周末的下午,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拿出一整打A4紙面,開始一個個寫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為之興奮的事,就這樣寫了100多個。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這麼貪心,想要得這麼多。

這一步可能是讓你很興奮的,但接下來是你最痛苦的,你就要開始做減法了。

一開始很簡單,很多事情你知道這輩子都是不會去做的。

但只剩下大概有五六條的時候,是最痛苦的。因為你知道:刪掉,就意味著我這輩子不可能實現它了。

這個過程中,我從剛才的極度興奮變成極度崩潰。

我記得我當時刪掉了,「財富自由」 「陪伴家人」以及「健康」,

最後,我留在紙上的那條是:影響並幫助他人成長。

 

做完這個練習的第二天,我就辭職去做教育了。

 

從那天到現在已經4年時間,期間我也走過很多彎路。一開始創業我也很幼稚嘛,就覺得給我一個程式設計師,老娘就要改變世界了。

過程中踩了無數的坑,摔了很多很多跤,但唯一沒有變的是我寫在紙上的那句話:影響並幫助他人成長。

今天,「圈外」已經有200多萬學員了。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是沒有懷疑過:到底教育能夠改變什麼、改變多少?

恰恰是我們的學員給了我信心和勇氣。

 

這裡我特別想跟你分享一個學員真實的故事。

他也是一個80後,在一家五百強公司,是個技術男做。有兩個孩子。這個年紀,你懂得的,家庭壓力有多大。

我從來沒想過我可以幫到他。我對他有印象,是我們在上海做過一次學員聚會,來了幾百人,他自告奮勇要當攝影師,當時他和我說:

感謝圈外,他是個特別內向的人,一直做技術,發展遇到很大的瓶頸,但是在圈外認識了很多各行各業有意思的人,幫他看到很多可能性,自己通過圈外課程也知道如何從技術轉型到管理。

再後來,他參加了我們的戈壁徒步活動,作為領隊和攝影師,還代表圈外,跟其他商學院的隊伍競爭。

結果第二年參賽出發之前,他突然生病了,你可能看過《我不是藥神》,是的,就是電影裡演的那個病,慢性白血病。

別說上賽場了,他幾乎都下不了床。

我們去看他的時候,大家都哭了。然後所有的隊員們製作了一件隊服,一路上由不同的隊員背著替他走完了100多公裡的比賽,穿過戈壁,拿了冠軍,回來的時候每個人籤上名字送給他。

通過圈外的學習和學員們的鼓勵,他又重新站起來,他開始跑步,甚至帶著父母包括兩個小孩子,堅持跑步。

通過跑步這件事他想表達的是,他對生活依然充滿著希望。

在那一刻,我充分理解了一件事:所謂教育,就是讓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強調,要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或許,我現在所做的成人教育,才能真正實現這樣的目的。

更需要幫助的,是我們這些已經長大了的孩子。

想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我便不再猶豫,不再彷徨,不再懷疑。在我後來的創業道路上,我再也沒有質疑過這一點。

 

在我的這段經歷中,我重啟的最重要的東西叫做:信念。

知識改變命運就是一種信念。

它曾經在我面前坍塌過,但如今我重啟了它。

 

如果你足夠幸運的話,在35歲之前,你大概率會經歷至少一次信仰的坍塌。

 

因為我們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從小就被植入很多信念比如:

「失敗是成功之母」

「知識改變命運」

我們朗讀它們,背誦它們,卻很少去認真思考這些被前人寫下的信念,對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與我們而言,它們就像一段經文、一句口號。

但念多了,我們也就默認它們是正確的了。

可等到真的踏上了社會,會發現這些原來我們在心目中已經等同於默認真理的信念,其實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比如父母從小告訴我,要好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可智商、出身、資源甚至運氣,哪個不比後天努力更重要,更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就像我,寒窗苦讀了這麼多年,卻連一次小小的面試都能把我打的一敗塗地。

 

這些曾經別人灌輸給我們的信念,就像空中樓閣一樣,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在我們面前轟然垮塌,變成一片廢墟。

 

面對這片廢墟,我們可以選擇轉身離開,說一句「這個世界把我騙得好苦」,然後在我們的餘生中再也沒有任何信念。

也有人選擇,留在原地,認真思考:為什麼這些信念會這麼脆弱,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用自己的雙手踐行過它們。

 

於是留下的人,選擇從廢墟裡撿起一塊塊的碎磚,重新鋪就出一條通往前方的道路。

哪怕,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我就是那個留下的人,我通過創業,重啟了兒時的信念。

 

還記得我一開始問你的那個問題嗎?

知識改變命運。

你還相信這句話嗎?

 

如今的我,再次讓這句話成為了自己的信念,我堅信知識會改變命運,不只是我的,還有我學員的,我公司員工的,還有千千萬萬其他人的。

 

我是孫圈圈,一個重拾了信念的創業者,願你也有自己的信念,不管是一直深信不疑的,還是經過了曲折重新獲得的。

 

因為信念,是通往黎明的道路,哪怕是一條少有人走的的路。

▲關注馬徐駿視頻號,了解更多內容

Ps:也可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馬徐駿,獲得更多演講方面的乾貨。

相關焦點

  • 你相信命運嗎?你相信命運能改變嗎?
    你相信命運嗎?你相信命運能改變嗎?
  • 泉州學子的勵志成才故事,你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嗎?
    近期,泉州安溪縣桃舟鄉有一個偏遠山村的高考學子張鎮生被閩南師範錄取了,沒錯,又是一個家境平寒的學子在自己的努力下勵志成才,希望讀書能改變命運。paperfree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他的故事。一次變故,父親在周末接張鎮生放學時,被貨車撞倒了,雖然迅速就醫了,但是父親右手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這件事猶如給並不怎麼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了,因為家中的頂梁柱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的生計都落在了張鎮生的母親身上。但是張鎮生並沒有被命運打敗,雖然說很內疚和自責,但是他卻早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從父母手中接過生活的重擔。
  • 「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改變命運的是,人類的智慧和能力
    知識改變命運是我們從小到大都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都深信不疑,因為這句話確實是改變人生的一個道理,而且也誕生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很多人都在疑問,我擁有了很多的知識但為什麼不能獲得成功呢?首先我們要把知識和智慧分開,你得到了知識但不一定能夠得到智慧,你所擁有的知識到底算不算一種能力,這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在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知識的獲取方法變得更加快捷,你所想要解決的事情都能夠從網絡上尋求答案,解決問題。你覺得你自己得到了答案,獲得了知識,但是你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能力,只是一味地尋求結果,那麼到最後你獲得的只有那些知識,而沒有得到智慧。
  • 是知識改變命運?還是現實改變命運?
    看到這個新聞著實大吃一驚,簡直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嗎?趕緊上網一搜,哇,真的!相信這是大家普遍感興趣的問題,也是大家最疑惑的問題。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兩位曾在網絡中很是火爆的典型真實例子,也許能從中尋找到答案。
  • 高考改變命運?錯!改變命運的是一本
    但考上大學,人生就圓滿了嗎?但其實,很多人大學畢業後明白的很:還遠遠沒完!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叫做「高考改變命運」。不論什麼樣的家庭都把這句話奉為信仰:農村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上大學,將來有知識有文化能成為人上人,城市的孩子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原生家庭的固有階層,將來成為行業精英待在社會中上層,有錢人的孩子當然不止高考一條路走,他們有錢,可以很小就出國,可以曲線考名校,沒錢的大多數人的命運都指望在高考這件神器中變魔法。
  • 學歷真的能改變你的命運嗎?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剛結束不到兩周的時間,我周邊也有考研考生:大四學生、二戰考生、辭職備考、哺乳期母親,這四類也基本可以囊括所有考生種類。今年報考人數達到了377萬,較2020年漲幅為10.56%,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一頭扎進考研大軍?
  • 知識改變命運.
    人類開始吃熟食之後,平均壽命幾乎增加了30年。就是這麼大的區別。因為吃生肉不易消化,容易感染細菌等等。。。光是細菌,在石器時代就可以直接KO大量的人類。關鍵火還可以驅走大型野獸,把威脅掐滅在搖籃之中。人類與其它野獸的競爭,直接開始了不公平局面,沒法打。
  • 你相信命運的安排嗎?
    某天,我在微信上問好朋友:「你相信命運嗎?」他說:「信,非常信!」我接著問:「為什麼信?」「因為不管我怎麼努力都逃不過命運,我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你相信嗎?」他反問道。「我相信,但我更相信一個人不能任由命運擺布自己,我要努力去改變命運。」一分鐘過後,他發來一句話:如果你信命,一切的偶然都是註定,如果你不信命,一切的註定都是偶然。
  • 高考結束了,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的嗎?
    有一天,你回頭發現,漸漸已經走了很遠很遠,你走過的那些地方,慢慢變成了一條路。相對一個大學所處的城市、學校而言,恰巧是分數越高,城市越大,出路也越大。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大部分布衣之家出身的孩子,誰不希望自己能進入「上層」社會,至少是不再像父母一代那樣窘迫或者沒知識、沒錢吧。
  • 知識改變命運,從命運說起!
    就拿創業來說,只有中國這樣的國家才有草根逆襲這一說。也正是因為中國人太有人權了,所以凝聚力根本就不夠。就舉個例子:跟中國人說新冠是美國實驗室出來的,中國人大多都不相信,因為中國人本身是善良的,我們根本不相信會有種族滅絕論這種歪理邪說,而川普說新冠來源於中國實驗室,美國人卻是相信的。我們說比爾蓋茨是陰謀家,在搞種族侵襲,所有的美國人都會相信,只有中國人不相信。
  • 知識改變命運
    兩個孩子青梅竹馬,淼哥經常打趣,這兩個小傢伙,長大了直接結婚,親上加親。某年某月某日,隔壁老王突然遞給他兒子一件舊衣服。 「這件衣服能值多少錢?」「大概五塊錢。」兒子回答。「你能將它賣到十塊錢嗎?」隔壁老王用探詢的目光看著他。「傻子才會買!」兒子賭著氣說。隔壁老王的目光真誠中透著渴求:「你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 清華寒門女孩畢業典禮上的發言,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完美詮釋!
    針對這位清華寒門女孩畢業典禮上的發言,發起了「你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嗎?」的投票,近19萬的投票基數,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的,居然達到了92%!那知識真的能改變命運嗎?又是如何改變命運的?恐怕大多數人都會直觀地給出答案,某某某學歷高,工作好,收入有保障,日子也過得更舒適。
  • 30歲以後,你還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
    30歲以後,你還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嗎?《如何提升段子的「笑」果》《如何準備一場自然真實的表演》《如何提升現場表演技巧》《如何成為一名脫口秀老手》11.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簡單的邏輯學》《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 你還相信這句話嗎?
    在這裡我就不明白了,可能正如網友所說的現在不是過去了,因為現在是新時代,很多古老的思想我們都必須的改變,不要在沉默在過去,因為沉默了只會讓人慢慢的思想變得腐朽,變得已經不能在理解到新時代的人們了,記得老師還有爸爸媽媽以及網絡都會流行的著那句話:「都說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差」、你還相信這句話嗎?開始否定了吧!最近有一檔節目確實是很火了,相信大家已經不會陌生了吧。
  • 靈性成長 |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你怎麼想,怎麼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 畢淑敏: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
    「我不相信命運,我只相信我的手。也不相信手掌的紋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董卿的《朗讀者》中,當時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仿佛有一道光閃現而出!於是乎,我就去讀了畢淑敏的《握緊你的右手》。
  • 知識改變命運隨談
    同理,知識就一定能改變命運?恐怕也有幾種形式。1、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想當年,範進大人中舉,不僅自己手足舞蹈的,連向來對他粗言粗語的老丈人胡屠戶也對他刮目相看,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親自登門祝賀。知識成功改變命運的事例比比皆是,毋庸置疑也是絕大多數家庭的信奉,高考也好,國考也罷,都在向莘莘學子傳遞著一個信號:考試是公平的,寒門學子也有翻身機會,所以,家長寧願砸鍋賣鐵 ,擠得頭破血流也要把孩子送進名校也就不足為奇了。2、知識沒有大的改變命運。
  • 顧城:人生該知道的5句話,「你相信命運,我相信生活」
    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找到了顧城作品中的五句話,希望大家能夠從中看到一個詩人的世界。一、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詩的名字叫做《一代人》,哪一代人我就不為大家詳細的解釋了。其實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完全看不出來其中含義的,直到後來開始對歷史有一些了解,才漸漸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我是個俗人,所表達的思想與其中的韻味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在我的腦海中出現,而是想到了顧城的結局。站在道德的高處去看別人相當有趣,詩人們似乎更願意去說,而不是去做。顧城並沒有找到他的光明。
  • 《了凡四訓》六句話,改變你的命運
    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訓》。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和真善美中華文化,所以數百年曆久不衰,為各界人士欣然傳誦,時至今日,仍然是膾炙人口、滋育身心的傑作。以下是由《了凡四訓》裡精選的改命警句,還望各位讀者細細品讀,立命改過,從而改變命運。
  • 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是你的核心素養
    真正能改變你命運的,是你的核心素養——高考不能改變你的命運作者|馮學榮1、八年前,我揣著大陸本科學歷證書,來到香港找工作,競爭同一職位的,都是碩士以上,大多數都是海歸,只有我一個「大陸仔」,而且還只是個本科,然而,最終老闆錄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