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另註:文章與圖片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錯誤,請聯繫更正,謝謝。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沁園春·長沙》
1938年11月13日,文夕大火,因國民黨當局焦土政策的失誤,最終導致長沙30000多人喪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幾乎所有的地上歷史文物都被燒光。三次長沙會戰,更是讓長沙飽受戰火摧殘!那麼現在的長沙人基本是來自哪裡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長沙的歷史發展軌跡來了解一下現在的長沙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楚漢名城、屈賈之鄉、瀟湘洙泗——長沙,它是中國為數不多的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的歷史名城(小編印象當中還有邯鄲)。秦始皇設長沙郡,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隋文帝楊堅至明太祖朱元璋初期,長沙地區曾設潭州府管轄,五代十國時期,潭州是楚國的都城,故別名潭州。又因傳說長沙的名字來自二十八星宿,故也稱星城。
(一)最早的長沙人
在楚國「南平蠻越」之前,長沙居民屬「蠻越」族中的楊越。楊越是漢族先民之一,是百越眾支系下的一支部落 ,即居於九州揚州地域的越人部落。
關於長沙名字的傳說當中也有越人的影子,在古蠻越語中,「長」是「祭壇」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長沙」在蠻越中的含義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壯、侗諸民族聚居區還有女神崇拜的風俗,他們的成語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長沙」之語。
另外在夏、商、西周時期,長沙地區也屬於三苗部落先民的活動範圍。這裡其實會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四羊方尊。我們大家的普遍認知是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出土於湖南長沙寧鄉縣,但這裡當時這並不屬於商朝的疆域,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四羊方尊應該是出土於河北省廣宗縣。
姜謐榮,湖南長沙寧鄉縣黃材區月山鄉龍泉村左家灘人,1931年曾任廣宗縣長,因為當時處於戰亂,所以可能是在四羊方尊出土後被其帶回了寧鄉保護起來了。這只是一種猜測,因為寧鄉炭河裡遺址周圍也有發現7座西周貴族大墓,都有出土大量青銅器出土,所以四羊方尊在寧鄉也不是唯一出土的青銅器。(爭議話題,僅供參考,個人認為是就是寧鄉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