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文夕大火的遺珠,藏著長沙最早的西式旅館和電影院,但很多人還不知道…

2021-01-21 瀟湘晨報

來源 | 瀟湘晨報(xxcbwx)

記者 | 伍婷婷 實習生 韓昱瑞 胡思佳


2019年端午節過後,長沙市開福區吉祥巷片區有機更新啟動。這個跟繁華一街之隔的地方,即將迎來新模樣。


吉祥巷片區的街巷示意圖


作為「文夕大火」的幸運兒,這裡有很多建築和裡巷留存下來。它們有著長沙百年前的模樣。那些納入有機更新範圍的街巷、裡弄雖然像極了「迷宮」,但漫長時間沉澱下來的老城肌理仍清晰可辨。在這裡,有著長沙第一家西式旅社、電影院,它們是昔日長沙繁華景象的縮影。


小巷錯綜複雜,宛如「迷宮」。雖然它保留著鄰裡街坊最真實的生活場景,但原本尺度宜人的空間早已擁擠不堪,街巷作為傳統公共空間的功能正在式微,或許,重生才是它的未來。


7月中旬,趁著該片區街巷還是老樣子時,我們記錄了它「最後的倔強」。


在錯綜複雜的窄巷子裡,人們幾乎沒有太多公共空間,這些電纜線成了他們晾曬物品的場所。  



01

迷宮般的街巷錯綜複雜

    

從黃興中路走進吉祥巷像是玩了一次穿越。一邊是耳熟能詳的大型商場、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一邊則是鮮有人留意的錯綜複雜的街巷,歪七扭八生長著的老舊建築。它緊鄰潮宗街片區,曾是長沙縣治和長沙府署所輻射的中心地帶,而今,大部分被菜市場佔領。


吉祥巷片區有機更新的範圍,東至黃興北路、南至五一路、西至湘江中路、北至中山西路。


按照更新節奏,6月啟動茶館巷、史家巷、軒轅殿巷、永興街、堤下街、楊家巷;7月中旬啟動吉祥巷、燎原巷、紫荊街、西長街、如意街、石欄杆巷、明月池巷;9月啟動李公廟巷、一路吉祥巷、倉后街、春風街及其餘各小街巷和西長街沿線支巷、鹽道坪巷及其餘各小街巷。接貴街、藩城堤歷史步道將在年底前基本完成。


我們從各個街巷的橫幅標語裡得知,這裡的更新將保持舊街巷格局不變、空間尺度不變、文化記憶不變。


7月16日清早,在一片嘈雜聲中,進入吉祥巷。此時街巷被買菜的市民圍得水洩不通,挑著各種時令蔬菜的菜販開始沿街叫賣。清同治《長沙縣誌》省城圖上即有吉祥巷,劉權之宅第位於此街之北,相傳主人為圖吉利,將它命名為「吉祥巷」。這條300米的巷子裡還有一所以它為名的小學,奧運冠軍劉璇曾在此就讀。恰逢暑假,小學門前就成了晾曬場,各種藥材和被褥佔據著有限的公共空間,街道顯得更為逼仄。


吉祥巷跟很多小巷相連,一路走過去,有吉祥巷橫街、一路吉祥巷、如意街、接貴街、藩城堤,名字都很吉利。而吉祥巷橫街又與正在施工改造的史家巷呈T字形相接。這裡的街巷布局似乎並無規律可言,蜿蜒的長街、斷頭路、褲襠路等錯綜複雜,若不開導航,真會困在這「迷宮」裡。「這裡也遭受過文夕大火,但是留存了很多裡巷和建築。」湖南文史館館員、本欄目顧問陳先樞介紹。


循著這些街道走過去,一路都是爛菜葉和魚腥味,街道溼滑,稍不慎就被路過的電動車濺一身水。我們逃離菜市場,走到一路吉祥巷。這條不足百米的小巷較為安靜,它除了有個特別的名字外,還有長沙最早的電影院之一——燎原電影院。雖然影院已經變成遊泳館,但在對面擺油餅小攤的黃先生仍然回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繁華,「每到新電影上映,好多人」。繁華不再,巷子裡沉寂下來。這裡沒有多餘的公共空間,只見小孩們把電線桿上的登杆架當作籃球框,反覆用橙色皮球練習投籃。球取不出來時,著藍碎花睡裙的女人用透明膠粘著的兩根撐衣杆撬出。


再往前走,紫荊巷、倉后街、軒轅殿巷、燎原巷等多個巷子交織。正愁不知道走哪條巷子時,軒轅殿巷傳出了歌聲。這條蜿蜒的巷子分出很多岔路,隔音較差的歌舞廳沿街分布。但這裡似乎又是個「大雜燴」,時尚的酒館、創意小鋪和修鞋鋪、舊式賣香菸肥皂的雜貨店在一起毫不違和。從窗戶探出頭的老奶奶正在縫補衣物,聽到對面跑調的歌聲嘟噥著:「這麼難聽就不要唱了。」


七拐八拐我們到達藩城堤。這裡街道很窄,但人來車往,只能側著身子前行。沿它分布的還有小喻家巷、福興巷這種只容一人通過的胡同,這些麻石板鋪就的小巷幽深可怖,鮮少有人出入。這裡曾是明潭王(朱梓)府的所在地,後改為萬壽宮,旁邊建倉,外邊為民居,民國時期藩城堤一帶為荒貨(廢舊物資)、山貨、估衣、木器和古玩集中經營區。此時的藩城堤雖然沿街店鋪密布,低矮潮溼的房屋密集,居民們的衣物、被褥、鞋子、安全帽等通通掛在上空的電線上。夏日從這裡經過,有種窒息感。


倉后街破舊的騎樓。


再往前又回到吉祥巷和如意街交會處,這次選擇往西長街方向走去,沿途經過如意街、永興街、鹽道坪等。氣味就可以識別到了哪一條街,如意街賣水產,到處都是溼漉漉的,現殺活魚的血跡隨處可見,閃閃發亮的魚鱗透出腥臭味;而轉入永興街,這是乾貨一條街,調料的香味撲面而來,久久不散。



02

長沙第一家西式旅社大吉祥旅社

似乎在長沙再難看到同仁裡那樣的巷子,六棟對稱的老公館在麻石街兩邊排開,有種遺世獨立之感。


同仁裡並不好找,隱在吉祥巷的一條小巷裡。要穿過約兩米寬的麻石小徑,右拐才能看到真正的同仁裡公館藏身之地。沿途的高牆和高高的居民樓將這裡團團圍住,隔斷了外面的喧囂。這是大吉祥旅社的部分遺蹟。1898年,湖北人範錦堂開設長沙第一家西式旅社——大吉祥旅社。他租佃了提督熊鐵生的公館,從武漢高薪聘請兩名茶房在此經營。旅社由一幢幢家庭公寓式的房屋組成,佔了半條吉祥巷。當時內設套間、單室,配有廚房、澡堂和廁所,頗為奢華。120年過去,歷經風雲變幻,它還頑強地提醒人們它的存在。


走進同仁裡,一陣涼風襲來。六棟老式公館沿著麻石路對稱分布,斑駁的厚木門,幽深的天井,鏽跡斑斑的鐵環,暗紅的窗欞,歲月的痕跡到處都是。這六棟公館現在還有五棟住人,其中一棟門口已經被水泥封住。公館是清一色的青磚清水牆,屋簷上的荒草肆意瘋長,窗欞上隱約透著天光,有些落寞。但住戶們在麻石小巷裡擺放了很多綠植,這些鬱鬱蔥蔥的植物給這裡平添幾分生氣。


中國近代史上,許多著名的人和事與大吉祥旅社有關,同仁裡名氣很大。清末,黃興等革命黨人聚集大吉祥旅社開會,謀劃推翻清政府;「二次革命」失敗後,革命黨人龔鐵錚、楊王鵬、王道等寄居長沙大吉祥旅社,開展反袁世凱鬥爭;「五四」運動時,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等曾在大吉祥旅社開會,探討中國革命的前途和命運,並策劃組織學生運動;郭沫若與田漢、夏衍等左翼文化名人領導的文藝團體,集體落腳大吉祥,在長沙掀起一個又一個抗日救亡高潮……


1938年「文夕大火」把大吉祥旅社燒掉大半,留下部分房屋。現在的同仁裡8—13號公館,有一棟就是大火後復建的,但都保留著原有格局。公館大多是寬大天井和堂屋,扶梯、欄杆、走廊均為木製,內飾不盡相同。它們有平面布局對稱式,前後天井式,非對稱布局,敞口堂屋,還有結合中庭式和天井式的上下兩層貫通的布局。


茶館巷躲過文夕大火留存的公館模樣,院牆上構樹,蕨類不少。

    

如今,這些公館基本都是用來出租,其中13號公館現在上下兩層住著十來戶人家。走進其中,上下兩層貫通格局未變,可二樓漂亮的木質走廊似乎已經不堪重負,走動時嘎吱作響。但這並不妨礙住戶,他們覺得這房子冬暖夏涼,舒服。如今,這裡早沒之前那般講究了,地面髒兮兮,垃圾隨處堆放,稍微站一會兒就被蚊子咬。


已到晚飯時間,忙碌一天的租戶陸續回來,他們推開厚木門,辣椒炒肉的香味傳出來。

    

7月16日,長沙西長街上,以前的旅館留下的「住宿」手繪。組圖/記者伍婷婷

    

03

茶館巷有著民國時的長沙模樣

斑駁的青磚外牆,脫相的石庫門,已經破損的坡屋頂,還有被野蠻生長的構樹、薴麻佔領的封火牆……在「文夕大火」中留存下來的茶館巷還保持著最後的尊嚴。任300米外的世界紛紛擾擾,它依舊守住那份難得的安寧。


長約200米的茶館巷,一頭連著如意街,一頭是中山路,它在喧囂之地逶迤。這裡留存了老式公館群,但居住者名氣不大,甚少有詳細的資料記載。「民國時期這裡很多茶館,消費比較平民化,是老百姓很喜歡去喝茶的地方。」陳先樞說,抗戰之後,茶館巷的生意淡了下來,後來巷子以民居為主。


我們從如意街進入茶館巷時,這裡正在施工改造。因臨近水產市場,巷口溼漉漉的,居民為了方便過路,在巷子裡墊上簡易木板。在巷子拐彎處,我們見到了還未改造的公館。這是棟漂亮的老建築,磚木小青瓦結構,進門處就是院落,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圓弧形的拐角。這樣的設計在留存的老建築中極為少見,它或許是專門為了避開拐角順勢而為。


再繼續沿麻石路往前,老式公館一座連一座。單從外觀看,很難分辨它們的不同,但步入其中,這些公館的造型千差萬別。我們在15號公館門前駐足停留,它的外殼還是老樣子,但推開門後,裡邊的格局已被打破了。


「裡邊都不像樣子了。」70歲的易中興嘆氣。1954年,他嶽父買了這房子,那時已是第三任主人了,房子的原主是誰,沒人能說清。他從老一輩人那裡得知,這房子的構造很講究,兩層磚木結構,平面是梯形,主體建築呈「L」形,尤其徽派風格的封火牆很結實,「這房子在『文夕大火』中保留下來,多虧了這道封火牆」。他搬進來時,只住了三戶人家,正方形天井、花臺、照壁都還在,但後來,一棟房子住了七八戶人家,房屋內部慢慢改變成現在雜亂無章的樣子。現在房子出租,女租戶說這樣的房子也要500元一月。「太擁擠了,晾衣服只能晾外面電纜線上。」


跟它緊鄰的還有20、22號公館,它們同為不可移動文物。可走進任何一棟,裡邊的構造都破壞了,只有立柱、欄杆、樓梯、院落的原貌還在,但要真正恢復原來的格局難度頗大。「再現以前的光景很難,那時住這裡的人非富即貴,我奶奶說家家戶戶門口停著黃包車。」住在8號建築的鄒先生說,他家的房子也是同時期的老建築,但他做了修繕。


茶館巷如今空有其名,喝茶的習慣並未在這裡延續。易中興說,老伴還未癱瘓前,他喝茶是去附近茶館,點兩個包子就著一杯濃茶下肚。而今,這裡大多是周邊做生意的商戶租住,大家天未亮就出門,更難看到茶館巷的愜意模樣。但老住戶是愜意的,他們現在每天坐在屋門口看工程進度,打聽著是否通天然氣,還要防範這條從未積水的麻石路被破壞。



04

燒辣椒、刀豆花、紫蘇根……雕琢的老長沙味道

行走在吉祥巷片區,就像進入老長沙味道博物館。除開菜市場特有的氣味外,在這裡,幾乎每一條小巷都能找到老長沙人用心雕琢的「味道」。


吉祥巷片區裡,晾曬的辣椒,街巷裡散發著老長沙市井的味道。

    

在這些街巷裡穿行,四處都能發現老長沙各式各樣的食物。這些食物帶著長沙的地域特色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它們的出現,留住了街巷難得的煙火。


在吉祥巷,賣米粉的小販從透明的袋子裡取出碼得整整齊齊的米粉塊,用刀切成寬窄相同的細條,扁粉就這樣進入早餐店。街巷裡有最新的時令菜品,60元一斤的樅菌草菌在圓形塑料筐裡排開,肥厚的菇片帶有點點嫩綠,饞的不止是路上的行人。擺在塑料盆子裡,烤得外焦裡嫩的燒辣椒,是炎熱夏季可口的涼拌美食。用清水洗淨炭火烤黑的外皮,捏著指頭把辣椒撕成長條,加入蒜末、鹽、少許蔥花香菜,再調製香油拌勻,放在冰箱裡冷藏片刻,就是夏天的開胃菜了。


剛入初伏,永興街和接貴街的菜攤上就出現了類似紫蘇根、路邊荊、車前草等只有長沙本地人才懂的燉補食材。擺攤的老奶奶耐心地教著如何將這些輔料燉伏雞:「紫蘇根要洗乾淨,先煮水,用湯水小火慢燉伏雞,這樣才有效果。」她這邊還未說完,對面小攤上就開始吆喝:「蓮蓬10塊錢4個。」老闆精心挑選剛摘下來的蓮蓬,叮囑道:「這是夏日清火佳品,直接吃,或者搭配百合、銀耳做蓮子羹。」


除了這些,白辣椒、卜豆角在巷子裡也隨處可見。這裡的居民不放棄任何一個空處,製作美食。辣椒焯水後,利用大太陽反覆漂曬製成的白辣椒是長沙人的特色菜。它可以和各種肉類曝炒,吃起來沒有新鮮辣椒的辛辣,但保留了辣椒的味道,是「下飯利器」。卜豆角的製作也跟白辣椒類似,它可以燉排骨,也可以跟白辣椒混搭。此外,在小巷裡的車前蓋、廢棄的風扇蓋上,我們還看到了幹紫蘇、幹苦瓜片、幹黃瓜皮等。


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刀豆花。狹長的綠色豆莢,被一雙雙巧手切成不同弧度和形狀,放在太陽底下晾曬時,像藝術品。如此講究的刀工,非得耐著性子待上半天細雕慢琢不可。傍晚,水果出街。剛切好的紅色西瓜,泡在鹽水裡的黃色菠蘿,冒著冰霧的紫色葡萄,飽滿多汁的粉色水蜜桃,五顏六色的水果也成了這裡獨特的風景。


小巷這些食物的出現,也正是老街巷人們對待生活的精細態度的體現。走出這些街巷,快節奏便迅速將這平凡的煙火淹沒。







更 | 多 | 新 | 聞

長沙女子搖呼啦圈減肥竟致卵巢扭轉6圈,痛到崩潰;不想升官,兩名黨幹部被嚴肅處理|早安湖南

相關焦點

  • 這裡是文夕大火的遺珠,藏著長沙最早的西式旅館和電影院,但很多人...
    吉祥巷片區的街巷示意圖作為「文夕大火」的幸運兒,這裡有很多建築和裡巷留存下來。它們有著長沙百年前的模樣。那些納入有機更新範圍的街巷、裡弄雖然像極了「迷宮」,但漫長時間沉澱下來的老城肌理仍清晰可辨。在這裡,有著長沙第一家西式旅社、電影院,它們是昔日長沙繁華景象的縮影。
  • 老人創作兒童繪本 7年繪出文夕大火時長沙城(圖)
    老人創作兒童繪本 7年繪出文夕大火時長沙城(圖) 2015-02-03 08:10:24長沙晚報記者 賀文兵 攝  雖然頭髮有些花白,穿著樸素,人卻顯得特別精神,文藝範兒十足……今年68歲的蔡皋住在東二環湖南美術出版社宿舍,育有一兒一女的她早在10多年前就當上了奶奶,可認識她的人都一直稱她為「蔡大姐」。「叫我『大姐』,說明我還年輕。」
  • 你知道現在的長沙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長沙大火是什麼時候?(上)
    《沁園春·長沙》1938年11月13日,文夕大火,因國民黨當局焦土政策的失誤,最終導致長沙30000多人喪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燒毀,長沙城自春秋戰國以來幾乎所有的地上歷史文物都被燒光。三次長沙會戰,更是讓長沙飽受戰火摧殘!那麼現在的長沙人基本是來自哪裡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長沙的歷史發展軌跡來了解一下現在的長沙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黃埔女兵周玉雲,因為「文夕大火」離家80年,99歲才回到家鄉
    男兵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女兵也想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也想衝在前線,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比如周玉雲就是一位經歷坎坷的抗日女兵,她的家鄉被大火侵蝕,晚年才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回到家鄉。周玉雲是湖南長沙人,出生於1919年,那時雖然是動蕩的年代,但是周玉雲的家庭狀況比較好,所以小時候的她生活還算是穩定又幸福的。
  • 省圖搜回128釐米巨幅全景照 重現老長沙城全貌
    記者採訪該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和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陳先樞後得知,這張珍貴的照片,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文夕大火」前長沙全景照片。同時搜集而來的還有同時期拍攝的湘春門、嶽麓書院文廟兩張黑白照,及長沙天心閣、曾國藩祠、嶽州城全景、嶽陽樓遠望等4幅彩色照。
  • 長沙潮宗街區,你是否了解這片被視作長沙最有故事的老街區
    不知道潮宗街在長沙當地的知名度,但外地人知道潮宗街的,應該很少吧。因為偶然看到了潮宗街區楠木廳的圖片,感覺是很有故事的老街區。短暫的長沙兩日行,潮宗街是我們唯一到達的文化景點。之所以選擇它,也是想看看舊麻石路邊保留下的老長沙記憶。
  • 探訪長沙中山路,尋找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城市記憶
    它是不幸的,經歷了文夕大火、抗日戰爭、「文革」等歲月的磨難。它也是幸運的,它曾長期享有「湖南第一街」的美譽,90年代中期以前,它的繁華與熱鬧從未退卻。抗日戰爭「文夕大火」中,時務學堂舊址全部被毀。1945年陳雲章(曾任湖南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長)買下此地,並興建了三棟紅磚洋樓。今天時務學堂舊址上的建築是陳雲章的私宅和其他一些建築。
  • 長沙有條千年老街,張藝興曾強烈推薦,長沙各大美食這裡全都有
    每個人的心中,總會有一座城市讓你魂牽夢縈。這座城市,或許是時尚魔都上海,或許是六朝古都南京,又或許只是一座默默無聞但是承載了你無數美好願望和記憶的小縣城。對於我而言,這座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城市是長沙。來到長沙,自然是不可不看湘江的。聽著張藝興的《湘江水》,我加深了對這座區號為「0731」城市的喜愛。「還是這裡韻味雖然嶽麓山它真不高,還是剁辣椒拌的飯就是隨什麼都不挑」,湖南長沙的風韻就這樣被生動地描繪了出來。去橘子洲頭看煙花,去嶽麓書院體會千年學府的文化內涵,而長沙最吸引我的地方,卻是一條有著1200年歷史的坡子街。
  • 來長沙旅遊必去的10大景點,一個比一個精彩,你知道幾個?
    穿過山頂的走廊後,你會到達山頂的休息區,這裡可以一覽長沙高處風景,還可以拍很多美照,然後坐纜車下山,纜車速度不快,整個過程非常安靜,既可以從遠處觀看橘子洲,也適合冥想放鬆,周末約上朋友登高望遠,空氣很新鮮,心情也舒暢啦!
  • 長沙火宮殿:從一座火神廟演變為湖南風味小吃市場
    根據長沙地方志記載「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始建於清乾隆十二年(即公元1747年)」迄今260多年了。然而,這之前民間不可能不祭祀火神,只是可能不叫火宮殿,但火神廟卻肯定是存在的,這有明朝萬曆五年(即公元1577年)鑄造且一直擺放在火宮殿廟門前的鐵香爐為證,儘管這隻鐵香爐丟失於1938年的「文夕大火」。從萬曆五年迄今430多年了。那麼再之前呢?至少可以追溯到「以火德王」的炎帝,我們都是他老人家的子孫。
  • 我國傳統節日,大家都知道七夕、除夕,還有個帶「夕」、少人知道
    這裡有個問題,除夕、七夕、月夕,其中的夕、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一下《說文解字》是如何解釋的吧。《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古代傳下來的一部以分析漢字字形、考究字源為主的,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的典籍,也可稱是中國的第一部字典。該書的【卷七】【夕部】中這樣說:夕。祥易切。莫也。從月半見。
  • 嘉定教文館西部最早的西式印刷廠
    (原標題:嘉定教文館西部最早的西式印刷廠) 在樂山中心城區海棠廣場
  • 「年」是冤枉的 從「年」和「夕」的字義看,到底哪個是吃人怪獸
    民間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常常跑到村子裡吃人、吃牲口;民間為了不讓它擾民,就點爆竹、貼紅對聯來嚇唬它。此後,怪獸看到這般景象,果然就不再敢肇事了。這個怪獸,在年父小時候聽說的故事裡是叫做「夕」。怪獸那麼,到底那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 這十條長沙老街值得慢慢逛,每一條都經歷了數百年風雨
    1938年,文夕大火後,藥王街被燒得斷壁殘垣,但任然可以看到西方文化曾進駐這條繁華的街道。3 藩后街藩后街被稱為「三湘第一官巷」。藩后街及其周邊街道目前的格局,是明代以後形成的。說藩后街是「三湘第一官巷」,一點也不過分。
  • 海南最早的旅遊景點原來是這裡,很多人都不知道!
    如果說海南島是我國南海之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那麼三亞就是鑲嵌在這顆明珠上的翡翠了,三亞位於海南島的最南端,這裡遠離內陸,自古就被人稱為天之涯,海之角。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成為了很多國內外遊客鍾愛的旅遊勝地。在三亞玩的地方和景點非常多,而要說三亞甚至海南最早的旅遊景點那就是自古以來號稱「瓊崖第一山水名勝」的南山「大小洞天」景區了。
  • 關於電影院「movie和cinema」,你不知道的一點
    與之前的數年相比,今年可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因為疫情爆發了,也正是因為疫情的爆發,我們春節被困在了老家,無法走親戚串門玩耍,更不要說和幾個很長時間都沒有見到的朋友一起看電影、聚餐聊天了,即使是春節過去了,我國對疫情的防控還是沒有放鬆下來,復工之後還要隔離7-15天,才能正式復工,上下班的時候也要戴上那口罩,也不能去到人流量大的場合,尤其是電影院,真是讓很多人都很苦惱,但也無可奈何。
  • 長沙地名「二裡半」「五裡牌」,是以什麼為參照物的?
    數字地名半湘街、一倉裡、二裡半、三王街、四方坪、五裡牌、六堆子、七裡廟、八角亭、九尾衝、十間頭、千總巷、萬壽街,扳著指頭數,一個數字也不落。裡面可藏著不少城市的奧秘。這些有趣的數字地名串起了長沙的記憶,除了「指路」,更多地留下了時代的印記。
  • 長沙老地圖及其故事
    上一篇推文請戳這裡美國史密森學會所藏長沙出土珠飾器物與子彈庫《楚帛書》的孽緣 根據前面引用地圖的那份文獻《The Early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Changsha YMCA, 1937-41》的引用來看,這份地圖是當時湖南聖經學校所繪製的。
  • 趙又廷金馬落選不失望 稱不知「遺珠」為何意
    ,還稱不知道「遺珠之憾」的「遺珠」是什麼意思。
  • 長沙五一吃喝玩樂去哪?最全的壓馬路撩街大全
    1938年,文夕大火後,藥王街被燒得斷壁殘垣,但任然可以看到西方文化曾進駐這條繁華的街道。這裡曾經是老長沙的一條繁華商業街,同時還流傳著小鐵匠夫婦為拯救長沙城、捨身消滅惡龍的美麗傳說。近年來,化龍池逐步形成為長沙市較為有名的清吧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