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圖搜回128釐米巨幅全景照 重現老長沙城全貌

2020-12-17 湖南在線

  老長沙湘春門黑白照片。照片拍攝於上世紀初。

  上世紀初拍攝的嶽麓書院文廟。

  「文夕大火」後的照片。

  ▲1911年日本攝影家山根倬三拍攝的巨幅長沙全景照片。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郭立亮 翻拍

  「文夕大火」前的老長沙是什麼樣?湖南圖書館文獻研究所最近從民間藏家手中搜集到的一張巨幅長沙城黑白全景照片,拍攝於上世紀初,這張照片解答了這個問題。

  記者採訪該館文獻研究所所長尋霖和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陳先樞後得知,這張珍貴的照片,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張「文夕大火」前長沙全景照片。同時搜集而來的還有同時期拍攝的湘春門、嶽麓書院文廟兩張黑白照,及長沙天心閣、曾國藩祠、嶽州城全景、嶽陽樓遠望等4幅彩色照。省圖將在該館舉辦的「歷史上的長沙」專題照片展上,將「文夕大火」前長沙全景照連同此前搜集到的其它反映長沙歷史的老照片一道,展現給廣大讀者。

   128釐米巨照重現老長沙城全貌

  尋霖告訴記者,巨幅老長沙全景照,長128釐米,寬19.5釐米,由於被折成5部分,年久出現了深深的摺痕。從畫面判斷,是站在天心閣往東北不遠的城牆基址上,面向西北方向拍攝的。黑白照片中,老長沙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大量民居彰顯古城魅力。城中的長沙老電廠的煙囪、文廟等標誌性建築,都可清楚辨認,遠處的嶽麓山也輪廓清晰。

  省歷史學會常務理事陳先樞看過照片後說,這張照片是由日本攝影家山根倬三1911年拍攝的。後來這張照片最早出現在1916年日本出版的一本介紹中國的書《長江大觀》中,《長江大觀》 一書內收集了日本攝影家拍攝的中國多座城市的照片共計130餘幅。

  「大概是1929年,我外婆懷著我母親和外公就在這個午炮前拍了一張照片,我現在還保存著。」湖南圖書館副研究館員沈小丁,指著照片中天心閣邊的午炮興奮地說。古時的午炮,是用來報時的工具,在中午12時朝天打一炮,全城百姓就知道了時間。照片上的老長沙,生活氣息濃鬱,在城牆內坡上,有居民在聊天、趕豬、挑肥。

  青瓦白牆是當時典型的民居風格

  沈小丁對長沙老建築、老地名頗有研究。他說,照片裡的建築反映了當時長沙建築的風格,青瓦白牆是當時典型的長沙民居建築風格。「當時南門到北門,7裡3分。」記者在民國二十七年三月四版的《新長沙市實測詳圖》上看到,老長沙城以城牆為界,北到現在的湘春路,南到現在的城南路,西到湘江邊,東到現在的建湘路。

  不幸的是,1938年的長沙「文夕大火」,導致長沙城毀壞殆盡。當時《中央日報》在社論中評價:「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6張小照片極為少見

  陳先樞說,湖南圖書館此前搜集了不少長沙老照片,但是湘春門和嶽麓書院文廟的照片非常少見。湘春門就在現在的興漢門附近,是老長沙城北門的重要樞紐,人來人往,極盡繁華。嶽麓書院文廟照片中的「道冠古今」牌樓,是倖存的為數不多的文物。沈小丁說,「文夕大火」後陸續建了很多民房,把牌樓夾在了房子中間,在文化大革命中未被紅衛兵發現,否則恐怕也毀了。

  另外有4張彩色小幅照片,拍攝了長沙天心閣、曾國藩祠、嶽州城全景、嶽陽樓遠望。每幅照片底部書寫有「揚子江上遊」和照片名,另外還有一行日文小字。尋霖說,中山路附近的曾國藩祠,也毀於「文夕大火」,其拍攝時間與巨幅長沙全景照基本屬於同時期。在上世紀初,照相機還很少見,彩色照片就更顯得珍貴。

  談判數月終於購回罕見照片

  去年夏天,尋霖無意中看到有人在網上出售上世紀初長沙城全景的黑白照片,隨後又看到另一賣家在網上出售同時期拍攝的湘春門、嶽麓書院文廟兩張黑白照,及長沙天心閣、曾國藩祠、嶽州城全景、嶽陽樓遠望等4幅彩色照。為了不讓這些反映湖南歷史的寶貴舊照片流失,省圖書館領導指派尋霖與兩個賣家通過網聊反覆談判,歷時數月,最終說服他們將這些珍貴歷史照片賣給省圖書館。當記者詢問賣家的詳細情況時,尋霖只說兩個賣家都是外省的,沒有透露賣家的具體身份,以及支付給賣家多少費用。

  (王先生提供線索, 獎勵50元)  

相關焦點

  •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時間:2019-01-11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背面全景圖 80張照片拼接360展示月背全貌 月球背面全景圖。
  • 臺灣寫真: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臺灣寫真: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2016-02-11 18:31:55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2月11日電 題: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 發現湖南丨老司城的動物遺存:重現人類生活圖景
    動物骨骼出土照。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供圖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陳琳玲 時間是宇宙的主宰,萬物各有期限,唯有時間永存。但各種物體總會留下自己的印記。 在廣袤的地球上,充滿活力的動物是不著書立傳的魔法師。它們知道,皮肉難以抵擋時光的侵蝕,便以骨骼為魔法棒,藏下它們與世界的種種關聯。誰能破解「咒語」,就能施展魔法,重現當時人類的生活圖景。
  • 迎向巨幅照片的時代
    © 王慶松例如王慶松的著名作品《跟我學》,在這幅高130釐米、寬300釐米的作品中,上百句寫作在巨幅黑板上的文字成為了觀念表達的關鍵。然而,這樣一種觀看在面對巨幅照片時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觀看發生了兩點變化,其一,因為尺寸巨大,我們需要移步到一定遠的距離才能觀看到照片的全貌,同時我們也需要移步到一定近的距離才能觀看到照片的局部,為了看清照片的整體和局部,觀看者需要不斷變換遠近動態地觀看巨幅照片。對於同一影像來說,動態的觀看不僅帶來的是視覺上的差異。運動的過程同樣意味著觀看坐標體系的變化,這可能直接導致不同的觀看結果。
  • 在老地圖中品讀長沙的歷史文化
    《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新書近日出版面市,18幅老地圖解讀長沙城的前世今生。從老地圖記者發現,自古以來,長沙城市中心始終在五一廣場及其周邊區域—— 在老地圖中品讀長沙的歷史文化 「這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古老的手繪地圖,也是現存最早的以長沙命名的地圖。」 沈小丁向記者介紹。 作為現存最早的長沙城地圖,沈小丁把這幅圖放在了序列的第一位,全書正文也由對此圖的解讀開始。《長沙國南部地勢圖》呈正方形,邊長96釐米,圖上雖未標明比例尺,但是推算可知該圖採用的實際比例尺大約為1:180000。
  • 高清多圖!臺北故宮藏巨幅書畫換展了!
    2011年,完工於1965年,經過5次擴建的臺北故宮博物院,仍然無法呈現院藏巨幅書畫掛軸、長卷、巨幅地圖等作品,直至臺北故宮啟動「大故宮」計劃。經過多年擴建,臺北故宮的展示空間大增,並專為那些因超大尺幅平日無法在一般展櫃中陳列的展品修建了專用展廳,長期陳列巨幅書畫作品,這就是臺北故宮的202陳列室。
  • 文和友:記憶中的那座城是老長沙的味道
    今年五一,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的火爆程度,再一次刷新了記錄。 說起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不僅在長沙人盡皆知,也是外地遊客來長沙必去的網紅打卡點,也是長沙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回到老長沙的時光隧道】除了帶著老長沙味的美食,老長沙味的建築設計風格更為人津津樂道。 在湘江邊的海信廣場,「文和友」用近五千平米的場地,造出一座回憶之城。來到這兒,就像走進了時空隧道。
  • <長沙最牛地下迷宮通道>續 將設置全景平面圖
    續 將設置全景平面圖 2009-08-12 10:13:23 [來源:湖南在線-三湘都市報] [作者:實習生 向佳明 王思思 記者 鄒麗娜] [編輯:劉樂]     本報8月11日訊 本報曾連續報導了長沙地下通道的各種問題,在本報的推動下,長沙市城管部門已經在一些地下通道設置了提示牌
  • 曠世宏篇 經典巨獻:羅興華巨幅工筆人物畫
    有作品被國家學術機構與團體收藏,2012年完成了重大歷史美術創作題材作品《華夏曆代帝王圖卷》(又稱為《365位皇帝圖卷》);針對羅興華《華夏曆代帝王圖卷》曾有專家評論說:「……廣西有兩幅畫;一幅是黃格勝的《灕江百裡圖》,另一幅就是羅興華的《華夏曆代帝王圖》,兩幅作品雖然表現的題材不同,但藝術效果是一樣的。
  • 「80後」遊戲重現長沙幼兒園親子運動會(圖)
    「80後」遊戲重現長沙幼兒園親子運動會(圖) 來源:紅網 作者:陳宗昊 編輯:陶園 2015-12-07 15:11:31
  • 360度航拍 全球城市3D效果全景圖
    360度航拍 全球城市3D效果全景圖"← →"翻頁 中國 香港 圖片來源:環球網AirPano是一個能讓客戶以360度視角觀看全球著名景點和城市的服務,它運用3D技術展示從空中看到的高解析度景點全貌
  • NASA公布數字版銀河系360度全景圖
    (原標題:NASA繪出首張銀河系全景圖 200萬張照片拼接成)據參考消息23日報導 西班牙《阿貝賽報》3月21日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公布了數字版銀河系360度全景圖
  • 百度地圖全景地圖使用說明書:想看哪裡點哪裡,景區全貌提前欣賞
    有沒有因為景區裡錯綜複雜的布局迷失過、又或是因為行程匆忙錯過了最美的風景,如果不想讓假期留下太多遺憾,百度地圖豐富的AR功能和獨家的全景地圖這時候就可以派上用場了,今天就教你如何藉助它們來優化你的旅遊體驗。
  • 最早的廈門全景照:攝於1936年 由9張照片拼接而成
    全景照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 記者 林曉雲 圖/紫日提供)日光巖是鼓浪嶼的制高點,也是眺望廈鼓全景的最佳地點。近日,老照片收藏者紫日向本報記者展示了一幅從日光巖拍攝的360度廈門全景照片,拍攝時間是1936年。他介紹,在傳統膠片時代,要拍攝360度全景照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此前看到的從日光巖拍攝的廈門老照片通常都是局部的,這張全景照片極為罕見,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廈門全景照,記錄了廈門昔日的繁華景象。
  • 《西湖繁勝全景圖》為南宋院畫而非「清代偽作」
    原標題:《西湖繁勝全景圖》為南宋院畫而非「清代偽作」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  可知蘇堤與六橋均完成於蘇軾守杭時,而且明確是「北山始與南屏通」。另外,本人再提供《南宋鹹淳臨安志·西湖圖》與傳李嵩畫的《南宋西湖圖》。  這是南宋西湖研究者都非常熟悉的南宋畫,畫面中蘇堤都在孤山之西,而未經孤山。從該文作者的「立論」及「關鍵證據」來看,恰恰是屬於「可立判為偽作」的!可見此「立論」及「關鍵證據」的站不住腳。
  • 「稀奇好白相」:立足於非遺傳承,百年哈哈鏡重現上海大世界
    「稀奇好白相」:立足於非遺傳承,百年哈哈鏡重現上海大世界 澎湃新聞記者 賈茹 2016-12-29 08:52 來源:
  • 古長沙小西門有望恢復(組圖)
    ,如今只剩一張舊照為證。圖為南燻門。〔照片由《長沙老建築》提供〕重建的小西門將再現明清時的風情。圖為小西門規劃設計效果圖。  本報訊 (記者 舒薇實習生成琴之)「小西門、大西門、潮宗門、通泰門……」這些記錄著老長沙歷史的9座古城門,如今都已隨歲月變遷成為了地域文字符號。
  • 新華財經|《中國政府收入全景圖解(2020)》發布 聚焦數字財政建設...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10日在京發布《中國政府收入全景圖解(2020)》,在完整歸集各類財政數據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挖掘利用,以期從更多維度反映我國財政運行過程和財政治理的變遷。圖為《中國政府收入全景圖解(2020)》發布會現場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季介紹,目前我國地方財政數據散落於各級政府財政網站,尚未有反映各級政府收入全貌的數據統計資料。該報告通過展現2017-2019年我國政府收入全貌,實現了對中央、省、市、區縣四級政府的全覆蓋。
  • 「閨蜜照」在長沙漸漸流行,記錄一起走過的青春歲月
    陳澤峰 攝  記者 陳暄  藝術照、情侶照、婚紗照、親子照、家庭照……打開我們的電腦,幾乎每個人都會留下這些照片中的一種或幾種,保留回憶、記錄成長。而最近,一種名為「閨蜜照」的拍攝方式開始在長沙流行起來,「潮女」們不再局限於單個人的「自拍照」,轉而熱衷於雙人、甚至是三五好友一起拍攝「閨蜜照」,原本小眾的閨蜜攝影正在悄然增加。
  • 長沙加加大街13層樓高違章廣告牌被強制拆除(圖)
    (8月4日上午,韶山南路加加大商業街,13層樓高的巨幅違章廣告牌被天心區城管執法大隊進行了強制拆除。圖/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沈榮華)紅網長沙8月4日訊(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 龍源 通訊員 杜治銳 張智)「請讓開,這裡正在拆除廣告牌。」一幅高達13層樓的巨幅廣告牌,安設在長沙韶山南路加加大商業街的大樓上,這幅巨幅廣告牌既沒有經過審批,又影響市容,更嚴重的是,安裝廣告牌使用膨脹螺絲,每逢下雨都會造成居民家的牆壁浸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