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臺灣寫真: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2016-02-11 18:31: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2月11日電 題:當今僅存閩南式碉堡城門全貌重現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陳悅

  隨著一段橋梁的高架引橋拆除工程走向尾聲,具132年歷史的古蹟臺北北門——「承恩門」11日全貌重現於城市西區的天際線。

  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的「承恩門」,原為臺北府城正門,是臺北府城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建城原貌者,也被列為世界僅存的閩南式碉堡城門。清代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都由此門進入臺北城。歷史上,這裡也是老城區通往臺北盆地商貿中心「大稻埕」的主要交通孔道。

  11日,臺北市政府專門為北門全貌重現舉行一場記者會,彰顯交通工程與文化保存兩方面可取得共榮共生。

  不過,臺北府城正門得以原貌保存至今,過程頗曲折。1970年代,計劃興建在忠孝西路上的高架道路將通過北門所在位置,臺北市政府預定直接予以拆除,而不像其他三座城門進行改建;因學者極力爭取,才同意以彎道繞過北門,此後城門北面在視覺上被遮蔽,且未受足夠保護,常被用作慶典或政治宣傳時搭建牌樓、油漆標語的場所。

  在現任臺北市長柯文哲所力推的龐大的「西區門戶計劃」中,恢復北門景觀、拆除忠孝橋引道僅是第一步。規劃中,他還將整合臺北郵局、日據時代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鐵道工場等8座文化資產。另外,聯繫桃園機場的輕軌將直達毗鄰北門的交通樞紐——臺北車站,市政當局希望旅客一踏入臺北,就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美好和進步」。

  對於自己生活的城市常予人老舊無序的感受,臺北人頗為在意。忠孝橋引橋,是39年前為解決鐵路未地下化、北門所在城區交通瓶頸所建,如今已到「功成身退」時。柯文哲將其拆除的決定得到市民認同。以先人留下的紅牆飛簷的古城門作為構建公共景觀的地標性建築物,正可凸顯城市的歷史積澱。

  但柯文哲近期在城市各區推動大規模建設、帶來頻繁的交通擁堵,也讓臺北人十分在乎。北門重現之後,周邊交通將於兩天後(2月13日)全線開通;農曆春節前已經出現的交通大堵塞,節後會否因為北門施工、減少兩個匝道而雪上加霜?延續至今年11月底的交通「陣痛期」將考驗臺北市、新北市「上班族」的耐心。

  但不論後續發展如何,引橋拆除、北門重現的第一步順利踏出。在介紹拆除工程的展板上,不少參觀者寫下「加油!把美的事物還給市民」等感受。

  歷史上,北門外側原本還建有甕城,臺北市規劃中包括未來將進行重建。但若這一設想付諸實施,將衝擊相鄰的「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

  這是另一段的故事。日本殖民者甲午之戰後從北門侵入臺北,此後經營臺灣的過程中扶持特定財閥,壟斷茶、樟腦、鴉片、糖業經營權的三井,即其中佼佼者。

  臺灣大學社會所博士生林傳凱去年撰文指,三井的壟斷以殖民者暴力為後盾。如,日本人1903年與桃園縣山區的泰雅人開戰後將其驅離,在當地經營茶與樟腦。三井舊倉庫不僅僅是建物,更隱含諸多殖民血淚史。

相關焦點

  • 屹立光緒年間興建四座城門 見證臺北市發展史
    記者邱淑玲/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走在臺北街頭,不難見到當年臺北城留下的北門、東門、南門和小南門等建築遺蹟。你可知道?清朝時臺北曾經建城,臺北府城不僅是中國、也是臺灣最晚興建的城池,日治時期臺北城便遭拆除,僅留下四座城門,見證臺北發展史。    清光緒初年興建的臺北府城,就在臺北大稻埕與艋舺兩地間,面積1.4平方公裡。
  • 臺北「府城北門」的曲折命運,臺北僅存的清代城門遺蹟
    臺北府城一共有五座城門,北門是正門,從前還有甕城。現在的臺北府城早已經消失在歷史當中了,五座城門中的四座已經不知去向,僅僅在地圖上留下了相應的地名,如:西門、東門、小南門等。坐落於臺北市忠孝西路、博愛路、延平南北路交會處的北門,是清代臺北府城唯一被完整保留至今的城門遺蹟;百餘年來,府城幾經都市更新與街道拓建,早被拆除無蹤,如今僅剩北門夾處在繁忙的現代高架道路之間,標示著臺北城走過的歷史歲月。
  • 臺灣屏東恆春古城門,墾丁海灣逐浪
    導語:臺灣屏東恆春古城門,墾丁海灣逐浪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鹹鹹的風,蔚藍的海,我在墾丁天氣晴。但在前往墾丁的小灣之前,我們先拜訪了恆春鎮市區,走訪一趟海角七號拍攝景的阿嘉的家與城門。雖然屏鵝公路就一條直直通到恆春,但第一次騎車到恆春市區,其實路況並不熟。問了許多路人後才找到我們想看的恆春古城門。
  • 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
    原標題:臺灣寫真: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新北7月5日電 題:九份古鎮的戲夢人生:隨礦興衰浮沉 緣影重拾芳華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上世紀90年代,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讓臺灣九份這座因礦產耗盡而頹廢的古鎮再度被重識。
  • 全臺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恆春古城,小夥伴們都有去過嗎
    恆春鎮舊名琅嶠,為臺灣最南端的鄉鎮,亦為枋寮以南唯一的平原,古城就座居鎮中央,其周遭丘巒環繞,早年也是南疆上的國防重鎮;不論就歷史、建築而言,恆春城都有其特出之處,尤其難得的是其形制保存完整,為全臺僅見,今已列為二級古蹟。
  • 頭社 臺灣最美的壁畫村
    頭社,一個小小的南投農村聚落,卻因為出了個大大的政治人物林洋港,而廣為人們知曉。現在頭社有另一個封號,它是臺灣最美的壁畫彩繪村,走進頭社就像走進古早的臺灣農村,重現田園、牛車、稻米收割與雞犬相聞的農村風光。
  • 上海城區裡的這座碉堡,到底經歷了什麼?
    反抗建碉堡地下黨暗中掀起抵制熱潮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在即,國民黨上海守軍為固守上海,於近郊修築碉堡防禦體系,橋北側構建了一座三層鋼筋水泥碉堡,並以其為母堡,沿七寶一線,利用自然地形構築了數十個呈立體層次的鋼筋水泥作為子堡
  • 恆春古城牆,全臺灣僅存的一座完整古城
    提起寶島臺灣的墾丁,喜歡旅遊的都知道,那是一處熱門的旅遊點。如果要說起恆春,恐怕熟悉的人就少了。若干年前,有一部臺灣的愛情電影叫《海角七號》,取景地之一就是恆春。現今的恆春古城裡,還有一棟當年拍攝電影用的白房子,門口擺著一隻綠色的郵筒。
  • 臺灣鹿港小鎮的龍山寺,清代閩南式建築,建材和工匠皆來自閩粵
    臺灣寶島算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大家一定聽說過「鹿港小鎮」把吧,大家對鹿港的認識,大多來自羅大佑那首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是臺灣傳統工藝師承最多的特色小鎮,這個靠海的地方,漁村遍布,民風古樸,密集的寺廟古蹟和傳統建築,至今仍散發著濃厚的臺灣本土風。來到臺灣省,你會被這裡濃厚的宗教氛圍所驚嘆。大街小巷裡,有太多大大小小的寺廟,甚至是紅火的煙霧繚繞的夜市,都可以在寺廟旁,或直接佔據寺廟的地盤,寺廟和老百姓的生活「溫柔」地融為一體,毫無違和感,感覺很舒服。
  • 臺灣寫真 會講故事的澎湖
    臺灣寫真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發布時間:2019-04-25 17:46:09 【編輯:李駿】 臺灣寫真 會講故事的澎湖
  •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正文】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的飛牛牧場,坐落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野中,歷經了40多年的經營發展,如今,這裡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  臺灣寫真:探訪臺灣苗慄休閒農場  【正文】位於臺中苗慄縣通霄鎮的飛牛牧場,坐落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山野中,歷經了40多年的經營發展,如今,這裡已成為臺灣休閒農業的「明星」
  • 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臺灣寫真:一家烤肉萬家香 2016-09-17 21:15:0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寫真
  • 省圖搜回128釐米巨幅全景照 重現老長沙城全貌
    128釐米巨照重現老長沙城全貌  尋霖告訴記者,巨幅老長沙全景照,長128釐米,寬19.5釐米,由於被折成5部分,年久出現了深深的摺痕。從畫面判斷,是站在天心閣往東北不遠的城牆基址上,面向西北方向拍攝的。黑白照片中,老長沙城的全貌盡收眼底,大量民居彰顯古城魅力。
  • 土司的碉堡簡直是降維打擊
    最讓清軍難受的是大小金川建的碉堡群。由於當初的碉堡大多讓清軍給炸的和拆的差不多了,我們從僅存的丹巴碉樓群還是能目睹當時碉堡的構造。這種長的像煙囪一樣的土樓,如果放在熱兵器時代,基本上一炮就能給掀翻了。在乾隆時代,雖然火炮威力不巨大且發展緩慢,但是就這麼平放在地上讓清軍轟,還是會被轟塌。之所以造成這麼大的威脅,就是碉堡與地形的完美結合。
  • 北京青龍橋火車站重現初時風貌
    原標題:北京青龍橋火車站重現初時風貌 經過一年多的修繕,北京市延慶區青龍橋火車站水塔、抗戰文物保護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近日整體竣工,此次修繕參照民國時期老照片進行景觀恢復,水塔與詹天佑紀念碑、老站房渾然一體,這座建於清末民初的百年老站重現初時風貌。
  • 在路上|百年風雲響馬寨,歷史鐵證碉堡群,迪山雲頂品歷史風雲
    鳥瞰碉堡群明版「水滸傳奇」明人張燕德戰雙狼的故事,很像施耐庵《水滸傳》裡武松、李逵單人過山崗的翻版。英雄制服雙狼的雕塑就在迪山雲頂。迪山雲頂,海拔1200米,建有一個簡易茶攤。傳說後來為張燕德所建,他派專人把守,防止野狼出沒,便於周圍山民過崗。張燕德是響馬寨景區的靈魂人物。
  • 「變性美女」椿姬彩菜發行寫真 驚曝愛上臺灣男
    「變性美女」椿姬彩菜發行寫真 驚曝愛上臺灣男 時間:2009.04.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