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很少見到女性的身影,雖然在影視劇中能夠見到一些女兵,但卻很少有家喻戶曉的女兵。男兵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女兵也想巾幗不讓鬚眉,她們也想衝在前線,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比如周玉雲就是一位經歷坎坷的抗日女兵,她的家鄉被大火侵蝕,晚年才在志願者的幫助下回到家鄉。
周玉雲是湖南長沙人,出生於1919年,那時雖然是動蕩的年代,但是周玉雲的家庭狀況比較好,所以小時候的她生活還算是穩定又幸福的。不過,人生無定數,周玉雲的父母過世早,只剩下了周玉雲和二姐相依為命,周家也逐漸開始沒落。
周玉雲高中畢業後,她曾經打算報考北平師範大學,但是那一年恰好是1938年,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年。由於國內形勢的變化,周玉雲放棄了求學的想法,同年11月,長沙會戰讓她的故鄉遭受了極大的火災,文夕大火讓她失去了家。為了能夠找到一個生活的地方,1939年春天,周玉雲報考了軍校,成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瑞金分校的一名女學生(隸屬於黃埔軍校第16期)。
不過,她和其他學生不同,周玉雲報考黃埔軍校只是因為無奈,她沒有了家又碰上了戰亂,要想安穩點,軍校是最好的選擇。周玉雲曾經說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原本打算等日軍離開中國就回家種地。可是事與願違,這一戰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快速。
周玉雲也沒有偷懶,日軍侵佔了她的家園,因此她痛恨日本侵略者,她只能更加發奮學習。周玉雲在學校中學到了很多軍事理論知識,是一名出色的學生。1939年11月,周玉雲從軍校畢業,畢業後的她被分配到了上饒第三戰區,在那裡她遇見了賀鎖慶。最開始的時候,周玉雲對於賀鎖慶並沒有感覺,只是像對待同事一樣對待賀鎖慶。久而久之,她發現了賀鎖慶身上的閃光點,開始喜歡上賀鎖慶了,於是兩個人順利地結婚。
在她結婚不久後,抗日戰爭也結束了,本來以為和平即將到來,但是國內的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因為出身於黃埔軍校,所以周玉雲和賀鎖慶都處於國民黨的軍隊中,而當時兩黨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夫妻倆不願意參加內戰,不願意和自己的同胞們相互廝殺,於是周玉雲和丈夫商議著,回到了農村生活。
在農村生活期間,只有丈夫和自己作伴,偶爾也會有當年的校友來看望她,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她的丈夫也先她一步走了,當年的同學也都離開了人世,陪伴她的只剩下了孤獨和悽涼。孤獨的生活讓周玉雲更加思念家鄉,自從文夕大火後,她便再也沒有見過家鄉。
2018年,在周玉雲九十九歲那年,志願者幫助她一起回到了長沙,從1938年文夕大火,到2018年回到家鄉,周玉雲已經80年沒有回到家鄉了。可惜的是,2018年7月4日,周玉雲去世,終年99歲。
客觀來說,周玉雲只是抗日戰爭期間一名普通的女兵,不過,正是因為這些普普通通的士兵的無私貢獻,我們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我們才能迎來今天的和平生活。和平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忘記像周玉雲這樣普通英雄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