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谷幽蘭
很多家長在孩子遇上叛逆期時,都很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在教育不聽時,用打罵孩子的方式來強迫孩子服從。然後就進入了越打越叛逆,越叛逆越打的情況。
一時衝動離家出走
在《尋情記》節目裡,就有這樣的一個孩子,名小真。小真有三兄妹,父親早逝,母親為了養活三個孩子,帶著三個孩子南下打工。母親要去上班,家裡留著12歲的小真在家照顧弟弟妹妹。
從農村裡到城裡面來的小真,對城裡的一切都很好奇。看看別的孩子為什麼能這樣幸福,自己卻要照顧弟妹。事情做不好時,常被媽媽打罵。當時生活艱辛,母親心情也不好,因為總生活不如意,孩子也不懂事。於是常會打罵孩子,來強逼孩子懂事。但是小真正好處在叛逆期,越來越不聽話了,總是頂嘴,有自己的想法,還總是跑出去玩。
在一次的爭吵中,母親再一次動手打了小真。這一次,小真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才12歲的她,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年齡。後來,她跟了一個陌生人去了外地打工。從此以後跟母親失去了聯繫。
剛開始小真很高興,以為脫離了母親的魔掌,自由了。不久後,小真想家了,想媽媽了。她想回家,發現自己未成年,沒有身份證,回不了家。小真去了很多次火車站,因為自己沒有身份證而買不到票。
奶奶一直在家等孫女歸來
小真的家在農村,是一個舊危險土房。屬於要拆除重建的危房。小真媽媽說,這房子不能拆,拆了重建便不是原來的房子了,女兒回來怕只認得舊房子,如果回來一切變了,怕她找不到家,就無法找到媽媽了。於是,小真的奶奶一直守在危房家門口,等待著孫女的歸來。一等就12年了,望穿眼球,卻望不到孫女的歸來。
母親苦思孩子12年
自從孩子離家出走後,母親就開始夜夜思念女兒,早盼晚盼,就盼女兒能歸來,12年了,不知是死是活,母親不願銷戶,為了生活,母親另嫁他人時,還不忘把她的戶口遷過男方家裡,為的就是有一天,女兒能歸來。
最後,小真通過尋情記找回了媽媽,這時小真已經24歲了。小真終於回到了久違的家。結局是美好的。但是也是痛的教育。12年的時光啊,12年沒有了家的溫暖。
因為遇上叛逆期,一時衝動離家出走,一家人都在擔心痛苦。孩子受到了教訓,母親也受到了12年的痛苦煎熬。奶奶也在守著危險房子,等待孫女歸來。
當記者問小真:「你覺得你當初這樣做對嗎?孩子說:「當時沒有覺得哪裡不對,現在長大了,沒有了當年那份對母親的怨氣了,才覺得自己不應該這麼衝動。」
當孩子遇上叛逆期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 家長要時常反思教育方式是否合理。
對於孩子出現叛逆行為,首先家長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存問題。家長應改變一些不良的教育方法。可以從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或孩子的表情中判斷,孩子對父母的哪方面最反感,從而跟孩子進行溝通,如果孩子的要求合理,家長可以適當配合一下孩子。
二, 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
孩子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於「求異思維」,是標新立異,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的表現。這是叛逆期比較常見的心理變化,家長可以在合理的情況下適當順應一下孩子。
三, 家長要理解、尊重孩子。
不能以暴力的手段來阻止,壓服孩子遵照家長的意見行事。要跟孩子交朋友,在理解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道理,在一些經歷的過程中陪伴他成長,指導他走出情緒的誤區。
四,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強加到孩子身上。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想法,在孩子聽不進去的時候,家長不能一味指責,更不能打孩子,可以給孩子講道理。給多點時間孩子,時間長了孩子慢慢會懂事。
五, 多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也渴望溝通,但可能不太會表達。家長多鼓勵,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有把想法說出來,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對於孩子遇上叛逆期,你會怎麼做呢?歡迎留言關注,一直在陪著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