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盼著女兒早日回家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女兒離家出走的這些天裡,任玉萍(化名)寢食難安,度日如年。
初春的天氣忽冷忽熱,她會不會生病?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晚上住在哪裡,會不會遇上壞人?一連串的問題每天纏繞在她的心頭,讓她憂心忡忡。
雖然女兒是她撿來的,但母女兩人相依為命了16年,早已變成了骨肉至親的一家人。「無論如何我也要把她找回來。」這是任玉萍目前最大的心願。
老人撿到棄嬰 收養近17年
離家出走的女孩名叫任馨怡。2001年7月15日,家住西安市碑林區大話南門小區的任玉萍在離家不遠處的一個菜市場裡撿到了她。
至今,73歲的任玉萍還能完整的複述當時的情景。「那天我跟幾個鄰居去買菜,突然發現路邊有個包著被子的孩子,她的小胳膊一直動啊動啊,我看著心疼得很,就去辦了手續把她收養了。」
這個女嬰有一隻腳先天性外翻,當時,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勸她別養這個孩子,但任玉萍還是狠不下心來。
老人告訴記者,自己結婚第二年,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她一個人將兒子拉扯大,兒子又去了外地工作。收養個孩子既能多個人陪伴自己,自己又能給這個可憐的娃提供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是一件好事。
「反正我當時就覺得能跟這娃遇上就是緣分,我得給她一個溫暖的家。」彼時,已經57歲的任玉萍還在一家印刷廠裡打著零工,要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何嘗是一件易事,可她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要給孩子攢錢做手術,這樣沒白沒黑的日子任玉萍一直堅持到了退休。她說,那些年光給孩子做手術就做了好幾次,還好苦心沒有白費,孩子的腳如今已經恢復的跟正常人沒有什麼兩樣。
孩子叛逆 曾多次離家出走
日子有苦有甜,閨女慢慢長大了。
「都說女兒是媽的小棉襖,娃確實心疼我,知道我有腦血管病,每次出門前都會提醒我記得按時吃藥,回到家裡也是力所能及的活搶著幹。」說起日常生活的點滴,老人疲憊的臉上多了些神採。
但青春期女孩的叛逆,在任馨怡身上比較明顯。談到這次離家出走,老人告訴記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現在發展到根本不敢管教她。」
去年6月,任馨怡中考不理想,任玉萍給她報了個職高讀幼師,結果一學期裡,她從學校跑了三次。
「每次都會從家裡拿一些錢走,回來跟她溝通她就說,這種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她要出去打工。可她還未滿18歲,我咋能放心她到社會上去闖。」
任玉萍說,孩子小時候就有偷偷拿她錢的壞習慣,初中時為了這事,孩子也離家出走過好幾次。每次女兒出走,任玉萍都會費盡周折的去找她。2月26日,她又一次離家出走了。「出走頭一天下午還說第二天陪我出去轉轉,等我第二天中午回到家,她已經不見了,到現在也沒一點消息。」
女兒留下一張紙條不見人了
女兒離家出走前,任玉萍並不是沒有一點察覺。
「那天早上不到7點,我要出門時她跟我說,媽,你再給我梳一次頭吧。」這個「再」字讓任玉萍心裡咯噔了一下,但她也沒多想,給女兒仔仔細細的梳了個頭髮。沒料想,等她再回來,迎接她的是一張冷冰冰的留言條。
記者看到,任馨怡在這張留言條上寫道,「媽,我走了,不要再找我,因為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有時候你對我越好,我越想逃離這個家。」
字條裡她還叮囑母親,「注意身體,按時吃藥。不要傷心,不要生氣。」
這張紙條讓任玉萍覺得,其實自己一直都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她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含辛茹苦把她養大,她卻執意要離開這個家。「這些天裡為了找她,我能想的辦法都想了,希望女兒看到報導後能回家,我們母女倆好好溝通一下,爭取解開心結,也希望有好心人如果得知任馨怡的下落,儘快跟我聯繫。」
任馨怡,女,16歲,身高160左右,體重80斤,扎馬尾辮,戴牙齒矯正器,左手戴手錶,右手戴綠色手鐲,離家時上身穿綠色羽絨服,下身穿黑色運動褲,白色運動鞋,背著黑色雙肩包。親愛的讀者,如果您曾見到她,請撥打三秦都市報熱線電話965369與本報聯繫。
首席記者張晴悅
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