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線城市回到五線家鄉城市,相對於職業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優勢。
首先來簡單介紹下這個五線家鄉小城市:像每個五線的小城市一樣,家鄉發展緩慢,物價消費不低,工資普遍不高,樓價從沒降過,事業單位才是人們的主要選擇。
除開疫情來說,這個城市的主要工作類型不多,基本情況如下:
沒有科技類以及工業類公司,旅遊城市為了保持環境,是不允許工業類的公司及工廠建立的,所以這一塊工種類的人找工作基本是沒啥希望了;比較前沿的科技類,網絡類公司也是沒有的,從業人員更少。
網絡類的就只有兩種:小團隊遊戲開發工作室,旅遊網站運營工作室。還有就是淘寶類的客服,運營。
服務類工作:各種酒店,飯店,小商店或者超市,茶樓等常年招服務人員,工資基本在2800元左右,沒有什麼年齡限制,只有在KTV或者茶樓分前廳服務和保潔服務,前廳服務有年齡要求,後一類服務員的截止年齡在50歲左右。
保姆保潔類:住家保姆有人招聘,但是比較少,要求比較高(相對於保潔來說),要求一般有:會做飯,會帶孩子或者會輔導課程,年齡不限。
保潔類主要在衛生方面,有些地方也招做飯工,有時效性,工地招的多。
銷售類工作:各個類型類別,只要是做產品的都招銷售,廣告,建築類,建材類,小店或者商店,銷售工作最多最廣,底薪1500-3000之間加提成,年齡要求不超過35歲。
技術類:電工,電梯,各種需要一點技能的工種,工資底薪相對來說高一些,要求技術對口,有經驗。
管理類:必須同類管理經驗。
旅遊類:各個環節都招聘,從導遊到網絡客服,從地接到特產商品銷售,因為家鄉是一個旅遊城市,所以旅遊方面的工作算是開發的比較普遍的。
與房地產相關的工作:各個環節的工作類型,銷售和物業,以及工地招聘比較多。
觀察了大半年,家鄉的基本工作類型也了解了大概,對我在某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來說,沒什麼優勢。
本人沒回到家鄉之前主要做網路遊戲方面的工作,回到家鄉之後,很遺憾的發現,幾乎沒有這個行業,相關類型的都沒有,要有都是幾個年輕人的小工作遊戲團隊,平均年齡小,35歲進去有點兒格格不入,詳情可以關注我前面發的微頭條。
對口工作是不可能了,後面還找過物業,淘寶客服和淘寶運營類的工作,但是物業要求基本一年工作經驗。
淘寶類的工作只有淘寶運營,淘寶客服,淘寶打包發貨類的,其中打包發貨和淘寶客服是一起的,本人做過一天,客服還能能勝任,打包發貨有點兒累,下班回到家都沒時間陪小娃兒了,逐放棄了這份工作。
住家保姆和育嬰師有找,工資不錯,但是第一:需要住家;第二:帶的小娃娃只有半歲,我剛帶完我家那位,不想再帶了;輔導教師類的工作?嘿嘿,別人不會的我也難,英語?數學?早還給老師啦。
公眾號網站運營?也了解過面試過,不好意思,公眾號要求你入職後每個月至少三篇5萬+的爆文,工資2000+爆文100元一篇,雖然他的公眾號粉絲還不足200個。我要是能一個月寫三篇爆文還會去給別人做公眾號嗎?
網站運營?在這個五線小城市有網站運營的工作嗎?
旅遊類的工作?因為疫情,今年這個旅遊小城市都還沒有緩解過來,招聘的並不多,要求專業對口的導遊地接啥的我就不問了,做啥特產售賣類的對於我這個社交不靈活患者來說,不是這一行就別硬湊了。
雖然這個小城市招的都是這些工作,但是幾乎每個都要求有經驗,經驗比學歷在小城市好用,但是如果你的工作經驗不對口,或者是行業沒什麼發展,假如再加上年齡,其實是沒什麼優勢的。
我承認自己只是千萬人中間的一員,讀了一個一般的本科,在一線城市找了一份一般的工作,可能是選對了行業還能在一線城市有一萬多點的收入,但是當你回到家鄉以後,不對口沒發展的行業,經驗是沒什麼用的。難道真的如同別的網友說的那樣,自己做個什麼事情嗎?
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安慰不了靈魂。可能到最後,小城市個體工商戶就是我們的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