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老地圖及其故事

2021-02-15 大都不會博物館

上一個發的文,大家對珠子古董不怎麼感興趣,倒是有不少讀者對裡面的那張長沙老地圖很有興趣,因為我本來是學地質的,所以除了找珠子,找地圖更在行。這個要求必須安排上。

上一篇推文請戳這裡

美國史密森學會所藏長沙出土珠飾器物與子彈庫《楚帛書》的孽緣

 

根據前面引用地圖的那份文獻《The Early War of Resistance and the Changsha YMCA, 1937-41》的引用來看,這份地圖是當時湖南聖經學校所繪製的。根據這個線索,先是在挪威的一個教會學校的網站上下載到一份1M的低解析度版本的完整地圖,而後根據更詳細的信息,在洛杉磯聖經學校大學(the Bible Institute of Los Angeles (BIOLA).)的在線資料庫中找到了更高清的地圖,並了解了「湖南聖經學校」的前世今生。

 

地圖下載地址:https://digitalcommons.biola.edu/hbi-photos/60/

 

這份地圖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是長沙文夕大火毀城之前所留下的可能是唯一一份相對詳盡的長沙城市地圖,相對於後來20世紀40年代戰後武漢新亞地學社出版的《新長沙市實測詳圖》來說,這張由湖南聖經學校繪製的地圖則更忠實的記錄了文夕大火之前長沙城區的基本面貌。

 

這張地圖其實也曾在別的出版物中有過引用,比如說由沈小丁編著的《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一書中就收錄過這張地圖。、

 ————————————

首先介紹一下這張地圖的繪製者—湖南聖經學校。

湖南聖經學校的前身是美國傳教士葛陰華(Frank A. Keller)在1909年於湖南傳教的時候突發奇想,租用一條大船搭載有教士、學員等人員沿著湘江兩岸傳教,從1911年到1916年,他們共走訪了總計363767戶人家,並贈予了17837本《新約全書》。

圖片引自©️BIOLA 

 

到了1917年,葛陰華決定在長沙成立湖南聖經學校(當時的名字就叫Hunan Bible School)培養中國教士。同年,湖南聖經學校受到美國洛杉磯聖經學校共同創始人Lyman Stewart的資助。到了1922年,湖南聖經學校已經有117名學生。1927年,美國人Milton Stewart,也就是Lyman Steart的哥哥贊助了湖南聖經學校美金$355000元用於擴大校舍面積和建設校舍。

相對於前面殘破的民房,遠方的湖南聖經學院顯得格外壯觀,圖片引自©️BIOLA 

湖南聖經學校(HBI)主樓 圖片引自©️BIOLA 

湖南聖經學院正門 圖片引自©️BIOLA 


經過遭遇了1929年開始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洛杉磯聖經學院無法按時資助湖南聖經學校,但後者依然堅持下來。

經濟蕭條中HBI的傳教活動,圖片引自©️BIOLA 

 

到了1933年,湖南聖經學校的英文名稱,由Hunan Bible School易名為Hunan Bible Institute,並附註「Bible Institute of Los Angeles in China」即「洛杉磯聖經學校中國分部」,而湖南聖經學校的中文名字,雖然沒有正式更改,但是後面的一些文檔中已經稱為「湖南聖經學院」。彼時由耶魯贊助的雅禮大學英文名也稱為Yale In China,原來20世紀30年代的長沙人在家門口就能讀耶魯了。

圖片引自©️BIOLA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湖南聖經學院成為了臨時的難民營和醫院,而學校的主體建築在空襲中盡數損毀。

圖片引自©️BIOLA 

抗戰結束9年後,湖南聖經學院復學,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新政權沒有立刻停止湖南聖經學校的運作,最後一批學生於1950年6月30日畢業。到1951年,湖南聖經學院結束辦學,原先的工作人員遷移至香港。

圖片引自©️BIOLA 

 

相應的圖片、影像和文檔資料,可以瀏覽洛杉磯聖經學校大學的在線資料庫:https://digitalcommons.biola.edu/hunan-bible-institute/

 

再回到這張地圖,地圖上左上角和右上角均以英文標註領事館、各宗教場所等地,所以這張地圖應是當時湖南聖經學校主要提供給當時來長沙各路外國人士以及商賈紳士之用,藉以同時宣傳湖南聖經學校。由於這張地圖繪製於文夕大火之前,所以其中很多細節非常有意思。

————————————

首先就是上一篇公眾號裡面寫到的,關於柯強1935年-1937年間盜掘長沙古墓的位置,之前的地圖清晰度不高,我誤認為所謂的「長沙北門」外,很可能就是興漢門和湘春門之間,當時雅禮協會、湘雅醫學院和醫院的一片地方。但是現在獲得了高清的地圖,赫然發現有「市政公所」的標記,這與英文Changsha Municipal Center應該是對應的。所以,根據柯強的回憶,他當年在「長沙北門」外盜掘古墓的地點應該就是這一片地方,現在這裡大約對應的是長沙芙蓉中路「華遠華時代」樓盤或者更遠一點的某個附近。

為什麼要死摳這個地方呢?因為如果柯強沒有胡說的話,長沙北門外的漢代墓地出土過和合浦一模一樣的玻璃碗,這個信息應該是相當重要的。

柯強在「長沙北門」外漢墓盜掘得玻璃碗 圖片引自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民國時期湘春門舊照

湖南聖經學院的地址,現在應該是在韭菜園的南面不遠處,韭菜園是湖南文物一條街,湖南文物商店和眾多古玩城的聚集地,也是不少朋友經常去混的地方,那麼對應現在的位置,就是韭菜園省政府機關二院三辦公樓(長沙市芙蓉區五一大道351號)。我曾經在那附近住了一年半。

湖南聖經學院舊址

在不遠處的粵漢鐵路長沙火車站舊址

從韭菜園和天心閣的相對位置,可以大致推斷出湖南聖經學院的位置。

長沙天星閣舊照

瀏陽門、瀏城橋以及定王臺一帶。

瀏陽門舊影

瀏陽門為長沙古城東門之一,始建於五代時期,因出城便為往瀏陽縣驛道故名。城牆與城門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修築環城馬路時拆除。原瀏陽門外護城河上有便橋,名瀏城橋。清末修築粵漢鐵路,便河填塞,一九一零年,便橋改建為大石橋。一九三五年,長沙市首任市長何元文為瀏城橋題寫碑額。一九九零年修建芙蓉路,石橋和碑額被拆除。

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KKHWwBmyVoG_1ZOLgu.html

1904年定王臺就建立了湖南圖書館,時至今日定王臺依然是長沙最大的圖書批發集散地。

有意思的是,定王臺南面有一條路叫做「平地一聲雷」,平地一聲雷位於長沙市芙蓉區,西起古家巷,東至建湘南路,原在定王臺後面,1997年拆建為住宅區和解放中路立交橋。清光緒《善化縣誌》載:高井,城東牆根,定王臺左,井可見底,水注旁穴,投甕入汲,滃然有聲,俗稱平地一聲雷。」所以所謂的平地一聲雷,應該就是一個很淺的井,每次打水的時候把水罈子丟進去,都會驚起咚的一聲,聲大如雷,故得名。

平地一聲雷拆除前的舊景。

此外還有不少地名奇奇怪怪

羊風拐角

廢病院

粑粑街,看這個名字我都快聞到味道了。旁邊還有個牛皮巷

另外就是外地的遊客到長沙一定不會錯過的地方

大名鼎鼎的化龍池

還有坡子街的火宮殿 吃吃吃

一些現在已經消失的地名在老照片裡面也還能找到痕跡

紅牌樓附近的商業街區

喜歡看老地圖是一種病,而我無藥可救。

在這份老地圖中,我非常意外的發現了一個熟悉的地名——「古稻田」

古稻田位於桂花井和桃花井之間,靠近都正街北側,現在都正街已經被打造為一個旅遊打卡地,桃花井被放在靠近人民西路的路邊,其實查看老地圖以及查閱資料就能知道,真正的桃花井原址已經被人民西路的高架橋所遮蓋,現在的桃花井假景點比真的桃花井可能差了至少得有100米,很可能就在我經常停車的人民西路停車場下面。不過這並不影響遊客在人造景點打卡。

自從建湘路和人民西路之間的高架橋通車以後,曾經的「古稻田」就變成了現在的「古稻田巷」,而由於城市建設,以前的古稻田的東側部分,也成了現在四喜富橋的大樓。而古稻田則向西縮短了一定距離。馬王街還是那條馬王街,都正街還是都正街,只是桃花井沒有井,古稻田沒有田。

但是好消息是,得益於古稻田裡一家新開的叫做「發寶氣」的酒吧,感謝兩位老闆能借出寶貴面積,「大都不會博物館」在長沙終於有一個線下能搞事情的地方拉!!

這家酒吧叫做「發寶氣 Von Buchi」在百度地圖上都能搜到,我知道發寶氣的意思就是發神經。Von Buchi是啥意思也不明白,可能就是個音譯。

以後長沙本地的朋友,就有線下搞事情的地方了,再次感謝酒吧的兩位老闆大恩大德提供的寶貴場地。但是要來找我的話,必需提前預約我要不然我是不會在店裡的。當然平時各位也可以到店裡喝一杯,據我所知這家酒吧的消費不高,但質量不低,100塊錢就可以喝醉。熱烈歡迎大家來搞事情。

為了感謝酒吧老闆的關照,大都不會博物館在過了農曆新年以後,準備把湖南聖經學院的這份地圖,重新加高像素,並ps掉摺痕,按照原比例印刷10份作為禮品送出。

如果想要這份地圖複製品的小夥伴可以在本公眾號裡回復「我要地圖」,我會聯繫你,數量有限 ,先到先得

因為現在快過年了,印刷廠都快要停工了,所以這事肯定是過了年以後跟我約時間來店裡取地圖,在下還請你喝一杯酒,當然,拿到地圖的小夥伴是需要在大眾點評或者小紅書上給這家酒吧寫評價的。

所以,不能親自到長沙,不能親自來拿地圖的小夥伴就不要回復了,直接按照開頭的地址下載高清掃描件就行了,一定要到店約了本人的小夥伴才能拿到地圖高清複製品,加一杯酒,可能還會加一塊化石。

所以快快回復起來吧!!!!大都不會等你來,也歡迎各位平時到店幹酒。我不在,酒在

短短窄窄的古稻田巷,已經不是100年前的古稻田了,因為沒有田

看見兩根電線桿就到了「發寶氣」酒吧,記住不要從水泥階梯上去,因為這邊不是門,再往前面走一點才是真正的大門。

相關焦點

  • 在老地圖中品讀長沙的歷史文化
    《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新書近日出版面市,18幅老地圖解讀長沙城的前世今生。從老地圖記者發現,自古以來,長沙城市中心始終在五一廣場及其周邊區域—— 在老地圖中品讀長沙的歷史文化 也許在近日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以下簡稱《老地圖中的長沙》)裡,你都能找到答案。 《老地圖中的長沙》由沈小丁先生編著,沈小丁是湖南圖書館研究館員,多年來致力於研究長沙歷史和城市的變遷。2015年他退休後, 數年堅持,集腋成裘,從浩渺的史料中,搜集整理出上自秦漢下到民國、難得一見的長沙老地圖和歷史沿革,孜孜不倦地編著了這本書。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8年前,愛好收藏的市民成洋先生在一家古玩市場淘得30張侵華日軍長沙地區地圖。  涉及戰略要地的地圖都有編號並特別註明「軍事機密」字樣  30張發黃的老地圖上大多有些水漬的痕跡。說起這30張地圖的由來,成洋告訴記者,8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一家古玩市場轉悠時,看到一位老人在兜售侵華日軍使用的軍用地圖。
  • 一群臭味相投的人的創業故事---文和友老長沙臭豆腐創業記
    此次文和友老長沙臭豆腐是受湖南省旅遊局「錦繡瀟湘」的邀請,作為一張文化名片來參加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日報社、湖南省商務廳、湖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湘菜報、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美國湖南商會承辦的「湘菜香飄聯合國」推廣活動。此次活動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吳桂英、聯合國有關的官員出席,各國駐聯合國使節,中國駐美國使館人員,中資機構,留學生代表及其他人士共同赴宴,共享美食。
  • 嶽麓山老故事:長沙馬王堆與落星田名字的由來
    本號為長沙本地城市故事號。本故事收集長沙本地民間傳說創作而成。馬王堆:長沙東郊的瀏陽河畔,地勢平坦,風景宜人。在這開闊的碧野中,突兀著兩個相連的黃色大土堆,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馬王堆。他就是上仙長興張果老。張果老領了玉帝要他把太行、王屋二山扔進南海的旨意後,脫下紫袍金帶,取下頂冠佩劍,一身農夫打扮,挑擔斃鎮飄下凡間,檢著黑夜,悄悄將兩座大山移進了結算,然後大步流星,直朝南海飛奔。張果老擔著二山越山壁水,穿溝過澗,不一會就來到了長沙的瀏陽河邊。
  • 人文藝術類童書《地圖》新版長沙首發 帶你在閱讀中旅行遊戲
    10月28日,「帶本《地圖》·肯德基伴你遊世界」活動在長沙舉行,知名課程規劃師徐莉與小朋友們分享《地圖》書中的知識和趣聞。   紅網時刻10月28日訊(記者 秦芳)10月28日,「帶本《地圖》·肯德基伴你遊世界」活動在長沙舉行,首發人文藝術類童書《地圖》新版。知名課程規劃師徐莉來到現場,和小朋友們轉動地球儀,分享《地圖》書中多個國家的知識和趣聞。   什麼動物是印度人的聖獸?聖誕樹的裝飾習俗來自哪個國家?世界上最長最古老的運河是哪條?
  • 湖南師大學生手繪長沙地圖 風景名勝栩栩如生
    在手繪長沙地圖(局部)上,長沙的風景名勝都由栩栩如生的手繪圖案來顯示,山川道路也由手繪而成,生動親切。 記者 王斌 攝  11日,長沙市第一張手繪藝術地圖正式出版發行。該地圖由湖南師大學生團隊手工繪製,由湖南地圖出版社設計和出版,在長沙市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高鐵站、報刊亭和全國各大省會新華書店公開發行,首印一萬張。  據介紹,湖南師大美術學院麥克手繪團隊歷時半年多,完成長沙市區主要景點和標誌性建築的手繪創作,由書法家譚彭劍題詞。
  • 紅星書評|陳慧芳《長沙詩歌地圖》:一部城市的活詞典
    湖南詩人陳惠芳最近出版的《長沙詩歌地圖》,也將詩歌的觸角深入長沙的大街小巷,被譽為是一部城市的活詞典,一部城市的地方志,一部城市活生生的地理版圖。周末讀什麼好書?紅星新聞《紅星書評》今日推薦陳惠芳和他的《長沙詩歌地圖》。
  • 很多長沙人都不知道的一條老街,就在太平街旁邊,地圖上也找不到
    太平街是長沙市內少有的仿古建築和古街道,如今慢慢發展成了一個擁擠的小吃街,裡面排列著各種很小的店面,臭豆腐,奶茶等各種小吃飲料店面一家挨著一家,但是如今很多本地人都不願意去那遊玩,主要原因是那邊太擁擠,沒有了那種遊玩的感覺。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太平街旁邊有一條安靜的歷史老街-馬家巷。
  • 文和友:記憶中的那座城是老長沙的味道
    今年五一,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的火爆程度,再一次刷新了記錄。 說起文和友的老長沙龍蝦館,不僅在長沙人盡皆知,也是外地遊客來長沙必去的網紅打卡點,也是長沙美食文化的一張名片。【回到老長沙的時光隧道】除了帶著老長沙味的美食,老長沙味的建築設計風格更為人津津樂道。 在湘江邊的海信廣場,「文和友」用近五千平米的場地,造出一座回憶之城。來到這兒,就像走進了時空隧道。
  • 長沙三甲醫院停車地圖(5):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長沙三甲醫院停車地圖(5):湖南省婦幼保健院 2015-02-27 14:49:57 紅網 作者:周曼
  • 從海盜藏寶圖到「大腦」的地圖:這些和地圖有關的故事必須讀
    閱讀《地圖之上》回歸到中世紀的紙質地圖,一張張翻閱瞬間感受一圖一世界,每張地圖都在訴向我說故事,每一張地圖都是那麼的有質感。《地圖之上-追溯世界的原貌》作者西蒙·加菲爾德(Simon Garfield),英國記者與非小說作家。多家報刊的職業供稿人,曾出版《字體故事》(Just My Type),頗受中外讀者好評。
  • 長沙老口子宵夜的一派~老長沙都愛吃得的老口味!
    孜然、辣椒配上韭菜才是長沙地道口味。,在夜宵攤上,口味蟹和口味蝦是長沙人必點的兩個道菜。空心菜稍稍焯水,不會燙的太老,選用最嫩的葉梗,讓這道菜十分的鮮嫩爽口。用堆姐的說法,這道菜就是她小時候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的小零食的味道,最正宗的老長沙德字三角幹
  • 長沙三甲醫院停車地圖(4):湘雅二醫院
    (湘雅二醫院周邊停車場地圖)  編者按:熬夜看電視、打麻將,兒女回家,父母辛苦操勞,頻繁聚會導致菸酒過量、飲食油膩……春節過後往往是各大醫院就醫高峰期,長沙各大三甲醫院停車位緊張的矛盾在此時也格外突出。
  • 長沙城北48條受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目錄公布
    開福區治理地名「大洋怪重」現象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昔日違建倉庫扎堆的鴨子鋪,曾是長沙城北著名的六大古驛鋪之一,你曉得啵?記者從政協開福區五屆四次會議上獲悉,該區政協委員關於加強老地名保護與傳承的提案被辦成A案,對長沙城北老地名列出48條受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目錄,嚴禁隨意撤銷或更名,以傳承保護老地名文脈。
  • 長沙潮宗街區,你是否了解這片被視作長沙最有故事的老街區
    不知道潮宗街在長沙當地的知名度,但外地人知道潮宗街的,應該很少吧。因為偶然看到了潮宗街區楠木廳的圖片,感覺是很有故事的老街區。短暫的長沙兩日行,潮宗街是我們唯一到達的文化景點。之所以選擇它,也是想看看舊麻石路邊保留下的老長沙記憶。
  • 一張北京手繪老地圖背後的浩大時代
    手繪於1936年的《老北京風俗地圖》是賣得很好的一張地圖。當年3月的《北京晚報》報導,北京琉璃廠邃雅齋書店出售這張再版地圖,每天都能賣出近百幅,它在地理上複寫了老北平城,還附了一張《北京城歷史發展簡圖》,幽默風趣地表現了北京的千年變遷。
  • 靜安故事地圖,為歷史定位
    在完成這張充滿文化意味,飽含愛校之情的地圖的一周時間裡,無論孩子還是家長,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學校的五年間,多少次從這些地點經過,我怎麼會不曾留意?我們從予路行學首席文化導航熊貓老師如何設計這個活動的過程說起:「老靜安在上海的近代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地位,在以學校為中心周邊一公裡以內的範圍裡,一定有大量的地點可以挖掘,其中必定會有大量的故事。」
  • 拯救「老廣」記憶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廣州騎樓模型吸引市民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拯救「老廣」記憶  中新社廣州10月18日電 (廖麗麗 朱海靖)廣州的古城到底有多大?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曾經蘊含著怎樣的歷史?又有哪些歷史建築仍然佇立?
  • 長沙最有代表性的飯店,開業34年,老長沙人都來這兒吃!
    咱們上次說過長沙最具有代表性的飯店有「謝光頭辣椒炒肉」,但是因為原來的老店已經不知去向,新店也不知哪家才是正宗的,很多打著「謝光頭辣椒炒肉」的招牌,但是味道卻實在不敢恭維。那麼今天咱們再來說一說,長沙最有代表性的飯店。這家飯店應該是最早曉得變通自己格局的飯店,直至今日店裡的生意都十分不錯,老長沙人也基本上都在這兒吃,它就是「天下客」飯店。天下客最早是在1986年就開始經營,最早的時候鋪面只有六張桌子,大小也就三四十平方而已。
  • 奇幻與真實:那些古代世界地圖中的傳說故事
    一些流傳很廣的故事,最終成了地圖上的組成元素。其中有兩個傳說最為著名:歌革和瑪各傳說和亞歷山大大帝的鐵門故事。 《可蘭經》中甚至也提到這些,伊德裡西的世界地圖中還突出標明了巨牆與歌革和瑪各。在阿拉伯人的故事版本中,這些野蠻部落並不是西塞亞人,而是哈扎爾人。他們是生活在黑海與裏海之間地區的突厥遊牧民族。到9世紀末,一個流言開始在阿拉伯人的敘述裡傳播:亞歷山大的巨牆其實可能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