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另註:文章與圖片均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有錯誤,請聯繫更正,謝謝。
(二)中原北方(漢族)人南下。
北方華夏族到達長沙地區,最早的一批可能是舜帝的族人。《史記·五帝本紀》載:舜「代堯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今湖南永州地區)」。跟舜帝同來的族人,有不少留在湖南長沙地區。
再到後來的楚人南下入湘,設置黔中郡管轄長沙地區;秦朝戍五嶺,設置長沙郡;漢代大一統,建立長沙國。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是最好的記載,墓主人利蒼是西漢長沙王丞相,湖北荊州人。這幾個時期都有北方中原人口南下遷入長沙地區,但多以戍邊軍士和官員以及家屬為主。
北方漢族大規模遷入長沙地區始於西晉永嘉之亂後的衣冠南渡,後來又經歷唐代安史之亂,宋代靖康之恥,大量的北方漢族人逐漸進入長沙地區,正式形成了最初以北方漢族人為主的格局。移民帶來的先進的文化和生產力,長沙以及湖南境內的少數民族或被漢化,或進入湘南湘西的深山形成了今天的苗族、瑤族、侗族等。
像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就是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現在應該屬湖南省雙峰縣了),祖籍是山東嘉祥縣,據說是曾子後裔,也是北方移民的一個很好例子。
(三)江西(老表)填湖廣
江西填湖廣,一般大家都知道是明朝洪武年間,組織江西移民從瓦屑壩等地出發,填充湖南和湖北等地,因為當時湖南、湖北兩省屬於湖廣行省,所以稱之為江西填湖廣。
其實,在南宋時期,江西往湖南的移民就形成了一個高峰期。當時主要是因為經濟原因,大家都知道宋朝是江西人的時代,江西人口居全國各省之首,人口與土地矛盾加劇,再加上當時長沙地區受到戰爭的影響較小,所以當時很多江西移民流向長沙。這一時期的移民更多是民間的自然轉移。而明朝時期的江西填湖廣是明政府主導的。
根據移民姓氏統計,江西遷入長沙等地的氏族達到146個,南宋時有9個。南宋到明初,江西移民成了今天長沙最主要的漢族群體。另外清代以後,江右邊商幫崛起,又有大量的江西人移民長沙。
再說下為什麼是江西填湖廣,而不是周邊接壤的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湖北五省呢?
其實這跟開發先後有關,古代的移民是發達地區向欠發達地區轉移,人口密集地向地廣人稀處遷徙。廣西、廣東、貴州三省開發比湖南更晚,所以往往成為湖南的人口輸入地,而不是輸出地。四川雖然開發的早,但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四川盆地很難向湖南地區移民,古語云「四川人之移入湖南,其道猶不可通也」。
在南宋以前是有不少湖北人南遷入湖南。不過,到了南宋,宋金分裂,處於宋金對峙前線的湖北田疇盡廢,開發已經不如湖南。所以,南宋以後,湖南向湖北移民的多,而湖北往湖南移民很少。現在有不少湖北人祖籍都是湖南長沙地區的。
而江西的開發,始於東晉南渡,遠遠早於湖南。北宋時,江西人口曾經居於各省之首,明朝初期,江西人口在全國居第二位。那時,湖南之於江西,是一片地廣人稀的荒蕪之地。隨著江西人口增多,江西自然向接壤的湖南移民。而長沙作為湖南的省會,自然也是接收了大量的江西移民。
整體來說,長沙人來自天下,江浙皖閩贛東方之人居其什九,江西一省又居東方之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