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地方在新冠肺炎確診過程中出現「假陰性」情況。這類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報告陰性。有的患者有明顯肺部感染症狀,有的患者多次檢驗才檢出陽性結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可能只有30%到50%,通過採集咽拭子方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假陰性」病例的存在為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不小挑戰。此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科學網》採訪時表示,未來,還可以通過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隨著人們對病毒認識的加深,包括上海芯超生物、濰坊康華生物、達安基因等一批企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快檢抗體試劑盒將在未來應用到一線醫院。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時久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上海芯超生物研製的快檢試劑盒正在走國家藥監局的應急審批通道,可進行15分鐘內初篩。不久,效率更高,檢測更加便捷的快檢試劑,將提高病例初篩的效率,為病例確診增加一個維度,從而提高精準度,降低「假陰性」率。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難題』
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30%至50%
2月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通報了一例51歲男性,1月27日、28日、30日的四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3日,該病人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組評估,確認為確診病例。
此前,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收治一位武漢來京的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而該患者在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直到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並且,天津等地也曾出現過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才「轉陽」的確診病例。
此前逝世的李文亮醫生在1月11、12日就有發熱症狀住院,之後住進重症監護室,但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一次未明確,一次為陰性,直到2月1日核酸檢測結果才顯示陽性。
這些病例為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曾在微信朋友圈提示,「別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主要依據,只要CT陽性就應該集中隔離」,並稱這是「一個一線影像醫生的大聲疾呼!」
2月5日,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並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對於真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也不過只有30%至50%的陽性率。通過採集疑似病例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真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核酸檢測會是「陰性」。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 圖據央視網
同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規定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只限於湖北省內)。2月9日,有專家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都不可能是100%陽性。
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也向媒體表示,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有較高特異性,但採樣方法、試劑等都可能影響結果,陽性率低,平均只有20%-30%,且不穩定,好醫院能達到50%左右,一些醫院只有百分之十幾,這個特點帶來了「假陰性」的問題,表現為很多疑似病例得不到確診。
『解析』
採樣、檢驗各個環節可能導致「假陰性」
「假陰性」的出現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型冠狀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保存、檢測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曾在發布會上表示:「從呼吸道標本來講,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於痰的結果,痰的結果又高於咽部的。所以越是危重病人診斷率越高,是因為能採到肺泡灌洗液。接下來,更好的辦法是普通病人更多用痰做檢測,這樣可能會把陽性率進一步提高。規範化的標本各個環節都需要注意。」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 圖據中國政府網
新冠病毒試劑盒生產企業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元生物)的一位技術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曾表示,目前的檢測模式包括手工檢測和全自動儀器檢測兩種。其中,手工檢測要求檢測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操作還要熟練化。
2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高佔成在會上稱,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檢出率的結果和患者本身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取樣採樣的方式方法和實驗室自身的檢測條件等等多種因素相關。
『應對』
研製多種類型試劑 提高檢出率
如何應對「假陰性」?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規定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只限於湖北省內)。也有專家提出了降低隔離收治門檻,延遲出院時間等方法應對「假陰性」。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科學網》採訪時表示,未來,還可以通過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高福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診斷試劑可以有核酸、抗原和抗體診斷等多種類型。目前抗體診斷試劑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IgM(免疫球蛋白M)抗體試劑有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已經接近臨床試驗完成階段,希望很快應用到檢測中;IgG(免疫球蛋白G)抗體試劑也在研發中。」
2月9日,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時久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該公司研製的POCT快檢試劑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應急審批,近幾日也將會投放到一線醫院。
時久定介紹,核酸檢驗試劑是根據基因測序結果,測定標誌位,然後做出核酸PCR試劑。這種試劑對檢測的條件要求較高,需要P3實驗室,檢測速度最快也需要4到6小時。而且對試劑的保存也有特殊的要求。疫情爆發初期檢驗尚可應對,隨著疫情的發展,病毒檢驗工作很快應付不過來。因此檢驗效率和準確性都亟待提高。而隨著對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化,根據新確定的IgM和IgG兩個標誌,一些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始積極開發抗原和抗體試劑。
目前不少企業都開發出了15分鐘快檢試劑。以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時久定說,他們研製的快檢試劑可以很高效地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初篩,對於一些症狀較輕的疑似患者,通過抗原抗體試劑的快速篩查,如果是陽性就可以直接確診。如果是陰性,就可以再用核酸試劑等其他方法進行進一步篩查。
↑上海芯超生物宣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可15分鐘出結果 圖據上海芯超生物官網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山東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也成功研製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該產品於2020年1月31日首個通過國家註冊檢驗,目前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應急審批,待取得註冊證後,就能投入市場銷售。該試劑量產後可達每天50萬人份。
2月9日,達安基因也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研發出「膠體金法」及「酶聯免疫法」新型冠狀病毒IgG抗體、IgM抗體檢驗試劑盒。
「等於多了一個檢測維度,以降低『假陰性』率。」時久定說,而且快檢試劑對檢測人員和檢測環境要求較低,醫生和患者可以很方便的採血檢測。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吳陽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