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破解新冠病毒「假陰性」難題 多家企業宣稱研製出快檢試劑

2020-12-11 紅星深度

近日,一些地方在新冠肺炎確診過程中出現「假陰性」情況。這類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報告陰性。有的患者有明顯肺部感染症狀,有的患者多次檢驗才檢出陽性結果。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可能只有30%到50%,通過採集咽拭子方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假陰性」病例的存在為疫情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不小挑戰。此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科學網》採訪時表示,未來,還可以通過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隨著人們對病毒認識的加深,包括上海芯超生物、濰坊康華生物、達安基因等一批企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快檢抗體試劑盒將在未來應用到一線醫院。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時久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上海芯超生物研製的快檢試劑盒正在走國家藥監局的應急審批通道,可進行15分鐘內初篩。不久,效率更高,檢測更加便捷的快檢試劑,將提高病例初篩的效率,為病例確診增加一個維度,從而提高精準度,降低「假陰性」率。

↑資料圖 圖據IC photo

『難題』

真實病例核酸檢測陽性率30%至50%

2月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通報了一例51歲男性,1月27日、28日、30日的四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3日,該病人核酸檢測為陽性,經專家組評估,確認為確診病例。

此前,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收治一位武漢來京的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而該患者在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直到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並且,天津等地也曾出現過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後才「轉陽」的確診病例。

此前逝世的李文亮醫生在1月11、12日就有發熱症狀住院,之後住進重症監護室,但兩次核酸檢測結果顯示,一次未明確,一次為陰性,直到2月1日核酸檢測結果才顯示陽性。

這些病例為早發現、早隔離、早確診、早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曾在微信朋友圈提示,「別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CT影像作為目前2019-nCov肺炎主要依據,只要CT陽性就應該集中隔離」,並稱這是「一個一線影像醫生的大聲疾呼!」

2月5日,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並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檢測出核酸陽性,對於真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病人,也不過只有30%至50%的陽性率。通過採集疑似病例咽拭子的辦法,還是有很多假陰性。」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真正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核酸檢測會是「陰性」。

↑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 圖據央視網

同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規定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只限於湖北省內)。2月9日,有專家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表示,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都不可能是100%陽性。

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也向媒體表示,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有較高特異性,但採樣方法、試劑等都可能影響結果,陽性率低,平均只有20%-30%,且不穩定,好醫院能達到50%左右,一些醫院只有百分之十幾,這個特點帶來了「假陰性」的問題,表現為很多疑似病例得不到確診。

『解析』

採樣、檢驗各個環節可能導致「假陰性」

「假陰性」的出現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型冠狀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保存、檢測條件等多方面因素有關。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曾在發布會上表示:「從呼吸道標本來講,肺泡灌洗液敏感性要高於痰的結果,痰的結果又高於咽部的。所以越是危重病人診斷率越高,是因為能採到肺泡灌洗液。接下來,更好的辦法是普通病人更多用痰做檢測,這樣可能會把陽性率進一步提高。規範化的標本各個環節都需要注意。」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 圖據中國政府網

新冠病毒試劑盒生產企業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元生物)的一位技術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曾表示,目前的檢測模式包括手工檢測和全自動儀器檢測兩種。其中,手工檢測要求檢測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操作還要熟練化。

2月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高佔成在會上稱,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檢出率的結果和患者本身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取樣採樣的方式方法和實驗室自身的檢測條件等等多種因素相關。

『應對』

研製多種類型試劑 提高檢出率

如何應對「假陰性」?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規定將CT影像結果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診斷標準(只限於湖北省內)。也有專家提出了降低隔離收治門檻,延遲出院時間等方法應對「假陰性」。

此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接受《科學網》採訪時表示,未來,還可以通過幾種類型試劑結合,取長補短,提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檢出率。高福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診斷試劑可以有核酸、抗原和抗體診斷等多種類型。目前抗體診斷試劑正在緊鑼密鼓研發中。「IgM(免疫球蛋白M)抗體試劑有多家研究機構和企業已經接近臨床試驗完成階段,希望很快應用到檢測中;IgG(免疫球蛋白G)抗體試劑也在研發中。」

2月9日,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時久定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目前該公司研製的POCT快檢試劑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應急審批,近幾日也將會投放到一線醫院。

時久定介紹,核酸檢驗試劑是根據基因測序結果,測定標誌位,然後做出核酸PCR試劑。這種試劑對檢測的條件要求較高,需要P3實驗室,檢測速度最快也需要4到6小時。而且對試劑的保存也有特殊的要求。疫情爆發初期檢驗尚可應對,隨著疫情的發展,病毒檢驗工作很快應付不過來。因此檢驗效率和準確性都亟待提高。而隨著對病毒的認識不斷深化,根據新確定的IgM和IgG兩個標誌,一些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始積極開發抗原和抗體試劑。

目前不少企業都開發出了15分鐘快檢試劑。以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例,時久定說,他們研製的快檢試劑可以很高效地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初篩,對於一些症狀較輕的疑似患者,通過抗原抗體試劑的快速篩查,如果是陽性就可以直接確診。如果是陰性,就可以再用核酸試劑等其他方法進行進一步篩查。

↑上海芯超生物宣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抗體檢測試劑盒研製成功,可15分鐘出結果 圖據上海芯超生物官網

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山東濰坊市康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也成功研製出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法)和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抗體檢測試劑盒(免疫層析法)。該產品於2020年1月31日首個通過國家註冊檢驗,目前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請應急審批,待取得註冊證後,就能投入市場銷售。該試劑量產後可達每天50萬人份。

2月9日,達安基因也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研發出「膠體金法」及「酶聯免疫法」新型冠狀病毒IgG抗體、IgM抗體檢驗試劑盒。

「等於多了一個檢測維度,以降低『假陰性』率。」時久定說,而且快檢試劑對檢測人員和檢測環境要求較低,醫生和患者可以很方便的採血檢測。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吳陽

編輯 於曼歌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網站顯示,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目前已有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經過應急審批。近日,有報導稱,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 新冠病毒「假陰性」之惑
    病毒核酸檢測中,疑似新冠患者在前幾次檢測中呈陰性,但在多次檢測後最終呈陽性確診——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出現「假陰性」的情況,成為公眾關注焦點。隨著疫情發展,各方應對也在升級。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疫情初期試劑盒產能恢復有限、運輸困難、檢測效率跟不上等問題,均已得到解決或緩解。
  • 新冠免疫診斷領域最新進展:4款試劑獲批,20多家企業發布產品
    在疫情出現後,多家體外診斷公司聲明研發出了用於新冠疫情診斷的試劑盒。在疫情爆發的初期,由於PCR檢測試劑盒供應不足、檢驗能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湖北仍存在有疑似病例但難確診的現象,有患者被告知暫時無法進行病毒檢測,回家自行隔離。隨著越來越多體外診斷公司開始供應核酸試劑盒,大量疑似病例得到確診,但同時,關於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問題開始引發討論。
  • ...降低「假陰性」出現概率!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核酸標準物質...
    如果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比作一把秤,經常用砝碼校準,是確保其精準的關鍵。市市場監管局說,近日,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
  • 新冠病毒快檢技術還能更快嗎?
    3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3家企業4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包括2個化學發光法抗體檢測試劑、2個螢光PCR法核酸檢測試劑。至此,國家藥監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10個,抗體檢測試劑4個。
  • 新冠病毒檢測出現假陰性?與試劑盒有關的所有問題這裡都說清楚了
    為何試劑盒檢測會頻頻出現假陰性?就此問題,多位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由多種原因構成,非常複雜,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與這次病毒的特殊性有關。
  • 破解「假陽性、假陰性」,科技部部署「診斷試劑靈敏度超過去3倍...
    在新冠肺炎診療戰場上,時常出現試劑診斷假陰性、假陽性的困擾。這不僅困擾著診斷環節,也存在於康復環節。沒有精準的診斷難以有精準的治療,再次突顯重要性。圖片來源:中國網一個多月前的2月5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並不是所有患病的人都能夠檢測出核酸呈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這一信息讓傳統方法的PCR為主的核酸診斷試劑存在的弊端暴露出來。
  • 5分鐘出結果!新冠病毒檢測越快越好嗎?
    2、為什麼有的檢測需要1天,有的最快2分鐘出結果? 目前,市面上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主要有兩種:1、核酸檢測試劑;2、抗體檢測試劑。分別屬於體外診斷市場中的分子診斷和免疫診斷。
  • 清華官宣新冠快速檢測試劑盒:30分鐘出結果,克服假陰性問題
    曉查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目前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如何快速高效地檢測出新冠患者,是每個國家都頭疼的問題。但現在,清華團隊帶來了好消息。他們開發出了一種操作簡便的自動化病毒檢測盒,只需推動兩根撥杆,自己在家裡30分鐘就能出結果。以前去醫院檢測等待隔天才能出檢測結果,而且這種方法最低只需樣本中有4個病毒就能測出陽性,大大降低了假陰性的可能性,減少了漏測、多次檢測的煩惱。
  • 為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不斷出現假陰性?丨追問新冠肺炎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1月3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再次批准1家企業1個新冠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螢光PCR法)產品。截至目前,已應急審批7個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2月7日,有報導稱,中日友好醫院出現一名三次咽拭子檢測均為陰性、通過檢測下呼吸道樣本才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目前的試劑盒數量,究竟能否滿足需求?
  • 最快10分鐘篩查出新冠病毒!美康生物完成快速檢測試劑研製,節後...
    SZ)在此形勢下卻逆勢上漲9.98%,或受其今日發布的關於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研製的公告利好影響。最快10分鐘篩查出新冠病毒《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美康生物此次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盒包括核酸檢測和蛋白檢測兩種,分別採用實時螢光定量 PCR 技術和用免疫層析法。
  • 新冠病毒檢測試劑跌破低價,如何減價不減質?
    浙江新冠試劑集採儼然開啟了一場大甩賣。 10月16日,浙江省藥械採購中心發布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集中採購擬中標結果,絕大多數中標企業的定價僅為個位數,如北京金豪8.88元,聖湘生物9.10元,而諾唯贊公司的抗體檢測(單項)僅需3.67元。
  • 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降低「假陰性」概率
    新京報訊(記者 倪兆中 俞金旻)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今日(3月25日),新京報記者前往其實驗室探訪,研發人員介紹,該標準物質能有效評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準確性,大大降低「假陰性」的出現概率。
  • 西班牙買到中國新冠「假試紙」?真相反轉
    西班牙一家試驗室稱其購買的中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有效有效率僅為30%,跟宣稱的所謂的80%不符合。3月23日,西班牙「國家報」刊發的這則所謂「西班牙衛生部購買了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假試紙」的新聞,立即登上西班牙與中國國內的各種熱搜。
  • 國產新冠檢測試劑真的「不行」嗎?
    截止4月25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達到2790986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病例高達89萬、義大利19萬、西班牙22萬、德國15萬……一串串數字觸目驚心! 面對迅速增長的病例,世界範圍內診斷測試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市面上關於新冠病毒檢測產品層出不窮,國內外的眾多廠商都相繼推出了新冠病毒檢測試劑。
  • 成功研發新冠變異病毒檢測試劑 聖湘生物再次展示科研實力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何文英針對複雜多變的新冠疫情,抗疫先鋒聖湘生物再次展現出世界領先的科研實力。1月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聖湘生物了解到,公司目前已成功研發出用於鑑別B.1.1.7新冠病毒株的核酸檢測試劑,新試劑可以實現1小時內鑑別區分新突變毒株B.1.1.7和非突變毒株。
  • medRxiv:評價九種新冠病毒免疫檢測試劑,國產勝出
    文中展示了丹麥國立血清研究所對丹麥市場上的包括萬泰在內的9種商用的新冠病毒抗體試劑的評價結果,包括3種酶聯免疫法和6種膠體金法的檢測試劑。數據顯示,萬泰新冠病毒總抗體(Total Ab)檢測試劑的靈敏度(93%)、特異性(100%)、陽性預測值(100%)、陰性預測值(98%)均為最高,整體檢測性能優於其他被評估試劑,且無交叉反應。
  • 新冠檢測試劑何以「牆內開花牆外香」
    來源:證券時報作者:顧惠忠央視消息,截至9月25日晚,青島港(港股06198)按照「應檢盡檢」工作安排對全部職工進行核酸檢測,累計檢測職工12492人,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集團剩餘人員的檢測工作於9月26日完成。
  • 科技部急徵快速試劑盒,15分鐘檢出新冠病毒可靠嗎?
    一位專門從事核酸檢測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核酸現場快速檢測和實時PCR的技術原理是相同的,也就是基因擴增,先將新冠病毒的一段RNA片段逆轉錄成雙鏈DNA,再通過DNA聚合酶進行擴增,將攜帶病毒的基因片段不斷放大,然後通過一種螢光探針來捕捉,當擴增後的病毒濃度達到一個臨界值時,就會產生螢光信號,意味著樣本中被檢測出攜帶新冠病毒。
  • 我校研製出「面向新冠病毒公共場所消殺需求的消毒劑」
    ,研製出「面向新冠病毒公共場所消殺需求的消毒劑」。該成果具有不腐蝕、不刺激、不燃爆、不氧化等優點,噴抹安全、使用方便,實驗條件下病毒殺滅率99.99%,細菌殺滅率99.9999%,為科技戰疫貢獻了西工大力量。單雙鏈復配,消殺效果加倍新冠肺炎病毒堪稱「史上最狡猾」,傳播途徑多、體外存活時間久、潛伏期長,使得消殺產品的研發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