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生活,吃得最多的主食恐怕就是米飯了,雖然說"南米北面",但是出去飯店吃飯、下館子,店家提供的還是米飯。可以說,米飯在中國是最受歡迎的主食了。中國人吃米飯的歷史悠久,放眼到整個亞洲也是如此,亞洲人愛吃米飯,是由於亞洲的地理、氣候等因素,最適合、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就是稻米,所以亞洲人多以米飯作為主食。歐美地區的人們也吃米飯,但很少以白米飯的形式來吃,所以很多歐美人都不怎麼會煮米飯。
最近,有個脫口秀演員就因為在表演中透露了亞洲人煮米飯的訣竅,而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這是一位菲律賓裔的喜劇演員,名叫Jo Koy,他說,現在家裡要煮米飯,用的都是小袋的米,他讓兒子去拿米,兒子輕輕鬆鬆就拿來了。在Jo Koy小時候,家裡都是幾十斤的大米袋,袋子裡放著一個斷了把手的馬克杯,媽媽叫它量杯。教煮米飯的時候,Jo Koy不知道該放多少水,媽媽就告訴他,把手指伸進水裡,指尖抵著米,然後放水,水線到達第一根指節線的時候,就表示水量夠了。
這種判斷水量夠不夠的方法,其實我們小時候也被媽媽這麼教過,直到現在,恐怕很多人還在用這種傳統的方法來煮米飯。但是外國人對這種方法就感到非常神奇,他們是怎麼煮米飯的呢?用量杯,嚴格計算水和米的比例,放多少米,就得放對應比例的水,整不好還得拿出計算器來算一下,否則這個米飯怕是煮不成了。
所以他們在看到我們用手指來判斷水量時,都驚呆了,這種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煮米飯訣竅,讓我們煮米飯又快又好吃。怪不得英國電視的美食欄目,還會專門找人來教做米飯,在煮米飯這件事上,看來還是我們亞洲人略勝一籌。
在煮米飯的工具上,外國人和我們也有差別,我們通常都是用電飯煲,而外國人都是用鍋。在英國人的節目中,介紹的煮米飯方法,首先就是要一個厚底的煮鍋,米和水的比例是1:2,開火煮10分鐘之後,再燜5分鐘,就能煮出粒粒分明的米飯。
為什麼要找人來專門教煮米飯呢?因為外國人平常在家煮米飯的時候,從淘米的次數到煮製的時間都控制不好,煮出來的米飯好不好吃要看運氣,很多時候煮出的都是表面看起來黏黏糊糊,像是熟透了,其實吃一口就知道裡面還是夾生的。
在這個教煮米飯的過程中,小編還發現,中外淘米的方法也是有區別的。從小時候我們幫媽媽淘米,媽媽就在說,淘米不要淘太多次,否則就會洗掉米中的營養物質,做出來的米飯就不香了。而外國人是怎麼淘米的呢?他們淘米的時候,洗米的水一定要完全乾淨了才行,這也跟他們吃米飯的習慣有關係,粒粒分明、清爽解膩的米飯是他們最愛吃的。中國人則喜歡吃充滿著大米香氣的米飯,如果等淘米水完全乾淨了再做成米飯,這種香氣就沒有了。其實,這也是一個中外飲食習慣的問題。
很多網友在看了外國人是怎麼評價亞洲人煮米飯的方法之後,都表示我們煮米飯都是靠經驗,從小到大都是這麼做米飯的,做飯還要拿量杯也太麻煩了吧。要不,我們送你個電飯煲啊?
讀完這篇文章的你們,家鄉有什麼關於煮米飯的訣竅呢?在評論裡分享你的想法,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