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第17艘瀕海戰鬥艦命名 美軍懷疑其缺乏重要作戰能力

2020-12-1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導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4月18日報導稱,美國海軍4月14日在威斯康星州的馬裡內特海事公司造船廠將其最新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命名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美國海軍推出的第17艘瀕海戰鬥艦,也是第9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包括「獨立」級和「自由」級兩種型號。「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是單體船設計,而「獨立」級擁有獨特的三體船船體和更大的飛行甲板。「自由」級由美國防務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而「獨立」級則由美國奧斯達公司建造。

圖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美國海軍宣傳說瀕海戰鬥艦是一種多用途水面平臺。其在4月12日的一份聲明中說:「未來的『印第安納波利斯』號是一款快速、靈活、有專注任務的平臺,主要用於近海環境下作戰,但也能夠在公海上使用。」「它的主要用途是擊退不對稱的『反介入』威脅,如水雷、聲音小的柴油潛艇和快速水面艦船。」

兩種瀕海戰鬥艦都採用開放式的結構設計,都可以配備可更換的任務模塊,為近海區域的水面戰、反潛戰和掃雷任務提供具體的能力。根據任務模塊的不同,瀕海戰鬥艦還可以配備額外的武器系統。

戰鬥艦上的標準武器配置包括一套雷神RIM-116B「海拉姆」飛彈防禦系統、一門57毫米艦炮,而且根據任務模塊的不同,還包括AGM-114「獄火」飛彈等。

然而,正如五角大樓作戰測試和評估辦公室在2018年1月的報告中證實的那樣,瀕海戰鬥艦的這兩種型號並非是為高強度戰鬥設計的,而且缺乏至關重要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詳解獨立級瀕海戰鬥艦,美軍21世紀艦艇計劃的產物,又一科幻戰艦
    在2005年5月,洛克西德·馬丁公司建造的瀕海戰鬥艦被命名為自由級瀕海戰鬥艦,首艦自由號編號為LCS-1於次年開始建造,並在2008年11月8日服役。而由通用動力公司設計的三體船瀕海戰鬥艦首艦LCS-2,也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同時建造,被命名為獨立級瀕海戰鬥艦,首級艦為獨立號,這就是美國瀕海戰鬥艦LCS計劃的兩款戰艦。
  • 美國瀕海戰鬥艦這麼差勁,為何還在造?
    (側滑下水簡單粗暴)3月3日環球網引述美國媒體的報導稱美國海軍第23艘瀕海戰鬥艦"庫珀斯頓"號在位於威斯康星州的造船廠正式下水。美國海軍的瀕海戰鬥艦依照其艦型被分為獨立級和自由級兩種,其中自由級為傳統單體艦船,而獨立級則為新式的三體艦。
  • 美國海軍「堪薩斯城」號瀕海戰鬥艦下水
    新華社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劉陽)美國海軍22日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為「堪薩斯城」號瀕海戰鬥艦舉行下水儀式。  據美國媒體報導,「堪薩斯城」號造價約5億美元,艦艇全長約129米,最高航速約40節,載員約40人。「堪薩斯城」號舷號「LCS-22」,是美海軍第11艘「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 外媒猜中國056輕護將與美瀕海戰鬥艦對峙南海
    美聯社則表示,中國總共將建造20艘056型護衛艦以取代老式戰艦,在南海和東海水域加強巡邏和護航能力。報導說,「海軍司令吳勝利出席交艦儀式,說明中國海軍對056型護衛艦的重視」。美國「戰略之頁」網站此前曾猜測,056型護衛艦將取代中國海軍現役的037型反潛護衛艇和部分老式053系列護衛艦。
  • 美海軍開始徹查瀕海戰鬥艦動力故障根源 美媒送新綽號:漂浮垃圾堆
    據美國「任務與目標」網站12月17日報導,美國海軍目前正在調查其造價高達5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潛在的設計缺陷,這是這款飽受詬病的水面戰艦遇到的最新問題。報導稱,美國海軍人員目前正在對瀕海戰鬥艦複雜的聯合傳動裝置進行研究分析,以查明其是否存在設計缺陷並導致最近兩艘瀕海戰鬥艦在海上發生一系列動力故障。
  • 美國最新瀕海戰鬥艦遇大霧不敢動彈
    文/千耳近日,美國海軍公布了其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LCS-19)在密西根湖上進行航行測試的照片。畫面中霧氣騰騰,「聖路易斯」號被「仙氣」環繞。這時如果問一句你敢動麼,「聖路易斯」號將回答:不敢動不敢動。
  • 造價5.2億美元的瀕海戰鬥艦,頻頻陷入癱瘓狀態
    近日據媒體報導稱,美國海軍開始展開對「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相關審查。今年11月份,4號艦「底特律」號因故障失去動力則被直接拖回了美國本土。而這並非是該級戰艦首次出現此類問題了。在這之前,已有數艘曾因機械故障致使其陷入癱瘓狀態。現如今,每艘造價高達約5.2億美元的「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更是被美媒稱作是「漂浮垃圾堆」。
  • 火力曾不如056的瀕海戰鬥艦,多裝24枚飛彈,伊朗直喊太毒辣
    除了每年服役約2到3艘阿里伯克級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之外,兩型瀕海戰鬥艦(LCS)勉強能算是護衛艦,自誕生以來,LCS爭議重重,其中最讓美國海軍難以忍受的是,LCS火力太弱,甚至被認為比我海軍的056輕型護衛艦還不如。現在,美國海軍計劃建造的34艘LCS,已有約20艘建成、服役。
  • 戰艦突破300艘!世界第一海軍又迎新艦,雞肋的瀕海艦還在造?
    環球網援引美國海軍官網的最新報導,6月26日阿拉巴馬州的奧斯塔美國分公司造船廠向美國海軍交付了一艘新的瀕海戰鬥艦"奧克蘭"號,算上這一艘,美國海軍已經累計裝備了22艘瀕海戰鬥艦。目前,美國海軍現役的戰艦達到了300艘,這也使得美國海軍提前半年2021年初的目標。
  • 美海軍為第二艘星座級護衛艦命名「國會」號 將取代瀕海戰艦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12月7日發表了題為《星座級:美國海軍最新型護衛艦》的報導稱,美海軍第二艘星座級新型護衛艦將被命名為「國會」號。全文摘編如下:美海軍最高官員、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最近公布了美海軍最新護衛艦的名稱。布雷思韋特說:「為尊重和認可(國會)及其職員在日常工作中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支持,我很高興宣布未來的一艘護衛艦將被命名為『國會』號。海軍部期待你們提供嚴格的監督和有力的合作。自從美國會在1794年批准建造美國最早的6艘護衛艦以來,國會一直是海軍實力的保證。」
  • 我軍兩棲艦艇近防能力嚴重不足,是缺錢,還是缺乏實戰經驗?
    近年來隨著071型船塢登陸艦、072B型坦克登陸艦以及075型兩棲攻擊艦的批量服役,我軍的兩棲登陸作戰投送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全球範圍內也僅次於號稱世界警察的美軍。但是有一個似乎美中不足的問題卻始終受到不少軍事愛好者的詬病,那就是我軍兩棲艦艇的近防能力明顯弱於同級別的美軍兩棲艦艇。例如:美軍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配備了2門30毫米艦炮和2部21聯裝拉姆近防飛彈,還預留了2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裝填64枚ESSM防空飛彈)。相比之下我軍的071型船塢登陸艦近防配置可謂寒酸,僅僅只有4門630近防炮。
  • 日本關島傳來一聲巨響,一艘美軍護衛艦被打爆,海面掀起一陣巨浪
    在海權論的指導下,美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充當世界警察到處耀武揚威,在重點區域美軍還設置了軍事基地,控制各要害通道,航道,海峽和熱點地區,可起到威懾、收集情報作用。二來為了隨時調動,打擊對手,確保美國和盟國的海外利益。
  • 軍民融合的榜樣:自由級濱海戰鬥艦的來龍去脈
    2004年5月,洛馬/馬裡內特海事公司的競標方案擊敗對手,與通用動力/奧斯塔一起贏得了「濱海戰鬥艦(LCS)」的發展訂單。洛馬/馬裡內特海事公司提出的是「先進半滑行單船體」方案,命名為「海刃」,頗有「海上利刃、劈波斬浪」之意。
  • 美軍「曼切斯特」號戰艦,最新一艘在役的LCS,母港在聖地牙哥
    眾所周知,「獨立」級瀕海戰鬥艦是美國海軍的高速網絡化水面戰鬥艦,自從「獨立」號2006年1月開工建造以來,目前已經建造了13艘,其中,2018年5月26日服役的「曼切斯特」號(LCS 14 - USS Mancheste)是最新服役的一艘。
  • 美海軍真壕 耗費20年花2000億研製戰艦 順手就送給了別人
    我們都知道美國軍費算得上全球第一了,所以美軍在更新武器裝備上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而且武器裝備的造價都是很高的。就拿瀕海戰鬥艦來說,美軍先先後後花費了20年,耗資2000億美元。但是由於這款戰艦不僅成本高,而且妥善率也是很低的。
  • 美軍的「萬能艦」,26艘聖安東尼奧級LPD,最新型號卻在退步
    美國海軍計劃在2025財年第二季度接收「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運輸艦(LPD)的首批Flight II型艦艇,目前,這種型號的艦艇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Flight II型第2艦也已經授予了建造合同。第一艦Flight II型艦命名為「哈裡斯堡」號(USS Harrisburg),編號LPD-30,2019年4月開始建造。
  • 羅斯福號、裡根號雙航母「淪陷」,美軍亞太已無一艘航母可用
    至此,美國海軍已有2艘航母、1艘兩棲攻擊艦(LHD-4「拳師」號)、1艘驅逐艦(DDG-1002「詹森」號)和1艘瀕海戰鬥艦(LCS-2「科羅拉多」號)不幸中招,受影響的水兵超過5000人,差不多相當於一整支艦隊被癱瘓。「羅斯福」號、「裡根」號兩艘航母先後「淪陷」,也就是說,如今的亞太地區,美軍已無一艘航母可值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