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耳
近日,美國海軍公布了其瀕海戰鬥艦「聖路易斯」號(LCS-19)在密西根湖上進行航行測試的照片。畫面中霧氣騰騰,「聖路易斯」號被「仙氣」環繞。這時如果問一句你敢動麼,「聖路易斯」號將回答:不敢動不敢動。
(來源:defense daily)
試問這「仙氣」到底是何方神聖,竟把「聖路易斯」號嚇得動彈不得。
原來這就是平流霧,當溫暖的空氣遇到溫度較低的下墊面上時,下部就會冷卻形成霧。平流霧生成迅速而且來去突然,對航空飛行和艦船航行的安全威脅極大。
平流霧消散後「聖路易斯」號繼續前進
(來源:naval technology)
自2017年以來,美國撞船事故頻發。今年上半年,美國在建的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德爾伯特布萊克」號在密西西比州被一艘半潛運輸船撞擊。而就在本月初,美國一艘特種部隊隱身艇與海警船相撞,造成至少9人受傷。
美國可能真的是撞怕了,所以平流霧一出來,為了安全起見,「聖路易斯」號只能趕緊停船等待霧散。但這也沒啥辦法,畢竟人美國海軍軍歌裡都唱了,「我們的航向永不變」,可能美國軍艦都是「奉旨」直行。
(來源:網易雲音樂)
「聖路易斯」號是美國第19艘瀕海戰鬥艦,也是美國第10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而且她還是美國海軍第七艘以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命名的軍艦。
(來源:wikipedia)
「聖路易斯」號從2017年5月17號開始在威斯康辛州馬裡內特造船廠進行設計和建造,2018年12月下水。近日,「聖路易斯」號開始在美國五大湖進行最後的驗收試驗。試驗期間,美國海軍對「聖路易斯」號進行了綜合測試,以測試推進裝置、船舶操縱和輔助系統的性能。按照計劃,「聖路易斯」號將於明年春天正式交付。
「聖路易斯」號下水
(來源:prnewswire)
瀕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縮寫:LCS),是美國海軍為取代「佩裡」級護衛艦在90年代初期進行的SC-21水面戰鬥艦艇計劃一部分,是冷戰後美國艦艇轉型的一種體現。2004年5月通用和洛馬兩家公司同時競標成功,前者研發了「獨立」級瀕海戰鬥艦,後者研發了「自由」級瀕海戰鬥艦。
「獨立」級瀕海戰鬥艦
瀕海戰鬥艦是一款專門在近海淺水作戰的戰艦,它吃水量小,噸位僅為3000噸左右,速度可達40節,具有速度快、反應靈活的優點。而且它還掃雷和反潛兩手抓,能夠對模塊化任務包進行轉換。除此之外,它還很漂亮,局座曾多次在節目裡提及瀕海戰鬥艦靚麗的外觀。
但是,我們要辨證的看問題,有優點就一定有缺點。局座在節目裡說過,這個瀕海戰鬥艦最大的缺點,就是上述的那些優點,它都很難實現……美國想把瀕海戰鬥艦設計成多功能的輕型戰艦,啥都往上堆,但效果卻並不是很好。瀕海戰鬥艦自服役以來,事故頻發。
2013年10月,「自由」號瀕海戰鬥艦進水2015年12月,「密爾沃基」號瀕海戰鬥艦因故障被拖回基地2016年8月,「科羅納多」號瀕海戰鬥艦首航期間經歷「工程損害」2019年6月,「畢林斯」號瀕海戰鬥艦和貨船相撞……(因事故太多,此處僅作列舉)
2019年6月瀕海戰鬥艦和貨船相撞現場
(來源:The Drive)
瀕海戰鬥艦可能已經快集齊了所有能出的事故。瀕海戰鬥艦連個垂髮都沒有,且經過實踐檢驗,戰鬥力弱,火控和雷達防禦系統也都不同程度的缺陷。除此之外,動力系統也不太好,頻繁出現斷電故障。可以說是要啥沒啥,用戶體驗感極差。
就這樣,瀕海戰鬥艦還大老遠的跑來南海整事。2015年5月,中國海軍丹東艦在南沙巡航時,與「航行自由」的美國「沃斯堡」號(LCS-3)瀕海戰鬥艦相遇。在喊話警告驅離無效的情況下,丹東艦徑直撞向對方。隨後,美國軍艦發出「誤入」的信號並很快駛離。
「沃斯堡」號(LCS-3)
(來源:US Navy)
而近來,美國又有新動作,宣布首次向南海地區同時部署兩艘瀕海戰鬥艦,分別是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LCS-10)和蒙哥馬利號(LCS-8)。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10月在日本關島附近海域參加聯合軍事演習,而蒙哥馬利號和澳大利亞軍艦於11月剛在南海舉行了聯合演習。
加布裡埃爾·吉福茲號(左)
蒙哥馬利號(右)
(來源:U.S. Navy)
這種雙艦部署的模式可以提高任務效率,即便有一艘瀕海戰鬥艦出現了故障,另一艘也能及時補位,不會對任務的完成產生較大影響。看來美國自己也覺得瀕海戰鬥艦太不靠譜,得給自己多上一道保險,就是不知道雙倍的部署會不會帶來雙倍的「鬧心」。
這回美國加派了一艘瀕海戰鬥艦,不知道又要整啥么蛾子。但是就瀕海戰鬥艦這小身板,小編以為還是悠著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