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興趣班成了「興趣殺手」

2020-08-26 十五筆劃生

文章選自羅玲的空間

給孩子找興趣班,似乎成了家長在「陪寫作業」之外的另一大職責。什麼都不學,好像對不起孩子。又聽說,年初很多興趣班的學費都漲價了。關於興趣發展和興趣班,這篇總結幾條我的想法,並回復家長問題。

興趣愛好的本質是——玩

興趣愛好不是興趣班,不只是學各種才藝。人與人那麼不同,興趣點怎麼可能幾個興趣班就能涵蓋到?

成人的興趣愛好,包括文學藝術體育等,所有那些不是為存活而做的事情,本質都是——玩!(玩其實也是為生存,是進化中形成的學習生存技能的途徑)那麼,有玩心、有時間玩、有沉浸地玩的體驗、有玩出花樣的能力,直到大一些了通過學習和練習,能夠有深度、有水平、持續地玩這樣東西,這些,才是發展一個人興趣愛好中更根本的內容。

所以,請您一定要保持開放的頭腦。在這個過程裡,對某樣具體技藝的學習,只是其中一部分、一小部分。

發展興趣愛好,是拓展、認識自我的過程

發展興趣愛好,就是去找那件你做起來感到很開心、也很擅長的事。

孩子好比是塊璞玉,誰都不知道他們最後會成為什麼造型。他們在長大中,和外界碰撞互動,逐漸讓自己獨有的特質顯露出來。我們家長就是一邊提供各種機會和資源,一邊觀察,順應他的特點,去輔助他長成自己。

所以,對幫孩子發展興趣愛好這件事,要有長遠的打算。這是個會持續很久、以後孩子自己接棒的事,而不是在學前跟風報班,上學後學習忙就徹底放下。

現在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真實的作用常常只是讓孩子在這些才藝方面有個初步的啟蒙。這當然挺好,但是這與一個人未來長期的興趣的發展,很可能關係不大。

那麼,我們未來特別擅長又喜歡的事情,究竟是怎樣找到的呢?可能性太多了——兒時喜歡玩的東西,青少年時期的某本書、某個比賽、接觸到的某個人物促成你有一個怎樣的夢想,偶然選的專業或工作機會,甚至是在某次挫折逆境逼迫下所發展出來的某個能力或特長……

我們家長可以積極去輔助孩子嘗試、尋找,卻不能對結果有怎樣的控制。我們沒法設計這事。

幼兒階段的「興趣」與「興趣班」

  • 五歲以下幾乎沒有什麼是必須報班學的

五歲以下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報班,但不必太較真。這個階段就是廣泛接觸體驗。家長判斷,老師有基本資質,看起來素質挺好,教學活動安排的有趣,孩子也有意願,那就可以試試,體驗體驗。但不要就指望他一定以後學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水平。在學的期間,家長不斷去觀察、和他溝通,了解孩子的狀況。

這麼大的幼兒上興趣班,積極作用可能是:

1、在輕鬆、遊戲的氛圍裡,初步接觸某項活動,開始對這個活動有一些了解和興趣;

2、稍微拓展一點這方面的能力。

可能有的負面結果是:

1、佔用了大量自由玩的時間;

2、如果教學方式不好、老師專業素養不夠好,那麼會給孩子帶來對這個領域錯誤的初步印象,或者倒了胃口。對於這個年齡的幼兒,過多的技巧練習、知識灌輸、僵化的課程設計等,可能會妨礙孩子對這個項目去自主探索,形成自己真實的感受;

3、家長容易入戲太深,開始橫向比較,對孩子過度嚴厲地要求,損害他的興趣;

4、家長覺得反正已經給他找幾個班了,所以這方面從此不用管了……這些都可能把興趣班變成「興趣殺手」。當然還有另一個負面結果是——花錢多!

所以,給五歲以下孩子找興趣班,您要考慮到上面這些,慎重選擇。比如,舞蹈,稍微學點可以,但要注意:老師別兇巴巴的,不能帶給孩子美的薰染;練習過程不要太枯燥;練習強度不能太大,別傷到……聽到音樂跳舞,這是人的一種自然反應。家長平時在家裡,如果和孩子經常聽音樂,欣賞歌舞視頻,感受節奏和旋律,有愉快的氛圍,一起起舞,用肢體表達情感,這些對於培養孩子對音樂和舞蹈的熱愛,感受身體、探索身體潛能,都很有用。

美術,鼓勵孩子嘗試各種畫法、用各種材料做實驗,讓他自由地畫並講述自己的畫,一起欣賞美術作品,觀察生活中的藝術,這樣的美術班才好。而這些也並非家長不能在家裡帶孩子做的。如果只是讓孩子照著畫出大家都差不多的畫,那麼即使作品看起來挺好,也不一定真的幫他提高了什麼,還可能破壞了他的創造力。

您要冷靜判斷,花這些錢和時間,孩子是否有真實的收穫,還是只是讓我曬娃有素材。

每個人在骨子裡,都是藝術家、科學家、體育愛好者……我們的身體裡都有舞蹈、美術等等的種子。我們所做的就是輔助他體內的這些小種子發芽、成長。

對五歲以下孩子興趣培養的真正任務是這些:

1、家長自己生活內容豐富,有熱情和樂趣,讓孩子在跟隨您的時候,自然接觸到各方面的事情。比如,您喜歡烘焙、做蛋糕,那就在您做的時候,順便給孩子講解。等他大一些帶他一起做。您喜歡爬山、釣魚,那就去,孩子跟著大人自然就接觸了。您喜歡健身、書法、讀書、電器、股票投資,都可以影響到孩子。我們就是他的環境。模仿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方式。另外家長喜歡的,孩子很有可能也會喜歡,因為有基因,有接觸的機會,有指導。當然也允許孩子對家長的事沒有興趣。

2、帶孩子參與各種活動,家長觀察、推動。帶孩子去科技館、博物館、廟會,生活中接觸各種職業,去各地旅遊,接觸有職業熱情的人……在廣泛接觸中,家長觀察,順著他的興趣點提供進一步的信息,拓展下去。

3、給他機會沉浸地玩!幼兒的第一要務就是玩!在幼兒園和興趣班,孩子常是在大人指導下玩。那麼此外,他必須得有大量時間在自由地沉浸地玩。雖然他所玩的事物不一定是未來的興趣愛好,但這種樂此不疲的感受,會一直留存下來,給他動力去嘗試、探索。

五歲以上孩子的興趣發展大致包括這幾部分:

1、繼續玩自由的自發的遊戲。他們這時更會玩了,可以玩出更多花樣來。即使是小學高年級的孩子,也需要這樣自由玩的時間。他應該在無聊時,自己去想,究竟現在想玩點什麼。這時他能傾聽內心,不斷認識自己。

2、對某個技藝性項目的學習。這不是必須的,但我覺得,五歲以上的孩子,最好有一件事情,需要他持續地付出努力,去堅持做,克服困難,不斷地提高水平加深難度。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的鍛鍊,比如在自控、自我管理、規劃等方面,對未來的學習會很有幫助。另外,很多興趣愛好,是需要你投入地學習練習,把技能提升到某個程度,然後才會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孩子們需要這種體驗,知道這種樂趣是與被動享樂很不同的。

3、更廣闊、更有深度地了解各個領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旅遊、讀書,打開了解世界的大門。他們可能對科學、建築、文史、體育、自然界、藝術等領域開始有興趣,不斷獲得新知。你不知道哪本書會讓他著迷,哪個活動會讓他有一種找到了家的感覺。

4、對某些領域進行深度探索。比如有的男孩開始喜歡軍事,家長可以引導他去深度探索這個領域。找一些書,看一些電影,參觀軍事博物館,研究古代戰爭細節。有的女孩到八九歲了開始喜歡芭比娃娃,喜歡給娃娃做衣服,家長可以提供材料,讓她動手做,給她找一些關於時裝設計的資料,鼓勵她畫時裝設計圖,想像未來的服裝是什麼樣。

孩子的興趣點是隨著年齡在變化的

孩子特別喜歡做的事情,非常可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成長特點的一種表現,是他在通過這個事來發展他某方面的能力。比如,很多男孩在幼兒時對交通工具著迷,特別喜歡玩車。這是他們空間智能在發展的表現。很多女孩喜歡玩過家家,她們是在通過情境模擬遊戲,來了解社會,鍛鍊交往,探索社會角色和身份。

所以,家長不必有這些想法:

「就知道玩車,難道長大了要去當司機嗎?」

「我兒子喜歡車,還喜歡火箭,估計以後是馬斯克同款人才!」

「別玩車了!你看人家小紅畫畫多好啊,小美都會彈琴了,你這個算啥!」

「因為你說喜歡車,我投資了這麼多錢,買了各種車的模型還有各種書,以後你要堅持下去,不許改變方向啊!」

……

孩子表現出來的這些階段性的熱情,我們要:

1、順應、支持;

2、保持靈活,允許他有變化;

3、隨時提供其他方面的資源,嘗試拓寬關注點。

想起我女兒,小時候一直說要當畫家,我們當時學畫畫,她畫的丙烯畫還不錯,有時閒來無事拿出教畫畫的書自己看。後來,大約四年級上學期,開始喜歡發明創造,說長大了想當發明家、設計師。我當然也很支持。我買了一些有關發明的書,看到新的科技資訊、獨特的設計,我都會和她分享,也鼓勵她把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其實我猜,很多孩子在小學都有喜歡發明的階段。因為發明,她又喜歡科學、樂高。最近在學校看到一些書,對天文也有興趣。這個寒假我們玩了幾次木工,她非常喜歡。最近開學了,但她心裡一直放不下的事是——建樹屋!她說建樹屋是個階段性狂熱(因為兩三年前她曾經嘗試過)。前幾天大雪後,她曾在小區裡帶領幾個孩子,去看她找到的建樹屋的秘密地點,還把別人家丟棄的木板搬去備用……

問題回復

Q:究竟是發展長項還是補短板?

A:都做。擅長的爭取發展成長項。短板,也要給孩子機會去提高,因為在兒童時期,他各方面可塑性都很強,只要努力就會有些提高,這也許是一生中幫他拓展的最好時機。比如有家長問,孩子數學方面有天分,但交往完全不開竅,那麼一方面繼續發揮數學天分,同時,也通過故事書、聊天、給自由交往機會等,幫他在交往上有進步。成年之後,我們就更多以發展優勢為主。

Q:當他說不感興趣想放棄時,何時讓堅持?何時允許放棄?

A:首先,注意這三條:1,找興趣班時,要多帶孩子一起了解信息。2,別指望他太小的時候選擇了就能堅持。5歲以下的孩子做承諾時,他還缺乏對未來想像的能力,你不能怪他說話不算數。3,對於有些項目,如果最初不想好玩的辦法,誘導他做些練習,那麼過一段幾乎註定他會選擇放棄的,因為不上個臺階就不會體驗到樂趣。

注意了這三點之後,當孩子說想放棄時,您要耐心去了解他是遇到了困難不能克服,還是通過更多了解,發現自己實在是完全不喜歡這事。後者當然可以放棄,但大部分情況是前者,家長應該幫他克服困難,繼續提高,然後再看。

Q:孩子什麼都喜歡,怎麼辦?

A:1、繼續對各個活動深入了解。2、根據時間、錢等情況酌情取捨。

多學點當然好,但有時孩子學的樣太多,結果對哪個也沒有真正投入,都是浮於表面。另外得給他留出自由玩和廣泛接觸其他方面的時間。

Q:孩子對什麼都沒興趣,怎麼辦?

A:1、繼續玩。2、繼續廣泛接觸,開闊視野。3、如果是因為畏難等而沒興趣,家長要多反思平時的教養,比如是否對孩子過度保護、包辦太多;沒給孩子自主空間;總是批評否定;一切都滿足,沒有要求,凡事以他為中心……

Q:家長的推動能否改變孩子的興趣?比如對繪畫,音樂興趣一般的孩子,是否會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後,產生內在的動力?

A:會有用,因為他很可能會感受到更多樂趣,也會在獲得好的反饋後,有一種自豪感、身份認同感。但提高不能保證他就一定更喜歡這事。很多孩子學琴,也考過了七級、八級,但是仍然不喜歡彈琴。這種情況,不僅過程裡痛苦,收穫也確實不大。任何事情,不觸及內心和情感,意義就不大。

Q:孩子都四歲了,看不出他到底喜歡什麼啊?

A:別急!

分享一條我微博粉絲的評論:「我家孩子已經16歲了,從小鋼琴、繪畫........基本都嘗試了一圈,到14歲時找到了真正自己感興趣的項目——編程,現在樂此不彼的經營著youtube上的帳號,也不錯!希望孩子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興趣愛好!」

原則上講,每個人都應該有那個自己既喜歡又擅長的事,但是現實中,真的能找到,能有機會去追尋自己的夢想,這仍然是比較幸運的事。

另外,我們家長得有這個境界——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其實養孩子,大多數事情都得這樣吧。

Q:要不要用一些測評來分析孩子可能有的興趣點?

A:確實有一些測評可以幫助人分析自己的優勢和特點,但我覺得,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一些特質,您在養育中,是完全可以看出來的。比如我女兒非常明顯的是,從小到現在,她都特別喜歡動手製作東西,她喜歡做手工、做木工、做衣服、布置房間……這一點完全不像我和她爸,我倆都比較喜歡讀書。她的閒暇時間都會用來做點什麼,每當動手做東西時,她就感到特別幸福。

未來孩子具體做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了解了他的特點,可以給他推薦與此有關的事情去嘗試。未來他的職業,必定是他把自己獨特的經歷、能力,與那時環境中的需求相結合,而生出的新事物。

真正的興趣,大概不是我們所想的興趣班,而是任憑外界怎樣、不論遇到什麼阻力、不管回報多與少,我都要去做的事情。

《月亮和六便士》裡的畫家說:「我必須畫畫!」

就是這樣。

相關焦點

  • 別讓興趣班毀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當然讓所有老母親共鳴的是:興趣班。跟小時候那些吃喝拉撒的花費比起來,上興趣班才是真正「燒錢」的開始。
  • 奮豆洗成大珍珠,毫無興趣的興趣班,精神錯亂的興趣班
    導語:本次故事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奮豆向星太奇介紹他的珍珠洗面奶,因為之前臉已經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所以奮豆拿了款新的洗面奶,但沒想到最後還是洗成了大珍珠,放學後的星太奇則要參加各種興趣班,而且種類繁多,連個兄弟踢足球的時間都沒有,之後過了幾天瘋狂興趣班後,星太奇精神愈加萎靡
  • 別讓「興趣班」抹殺了孩子的興趣
    美術、舞蹈、象棋、編程…現在,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讓家長們眼花繚亂,很多家長也被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弄得筋疲力盡。那您有沒有想過,您給孩子選擇的「興趣班」有沒有必要再讓孩子繼續學下去?孩子到底對「興趣班」感不感興趣?
  • 讓興趣班回歸興趣
    比如,像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等興趣班司空見慣了,於是一些家長就開始為孩子追捧起了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等興趣班;學西洋棋的,鄙視學中國象棋的;學中國象棋的,鄙視學軍棋、五子棋、跳棋的……興趣班「鄙視鏈」,透露出不少家長「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虛榮心理。
  • 光明時評:別讓興趣班「鄙視鏈」毀了興趣
    這樣的「攀比型」興趣培養,亟待回歸理性。所謂興趣班,原本是孩子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培養興趣的課外培訓,一切應該以興趣為基礎。如果興趣班脫離了興趣這一出發點,興趣培養也就變了味。興趣班有了「鄙視鏈」,源於家長的攀比心理。成年人的世界中充滿了攀比,現實生活中圍繞職業、收入、生活條件等也產生了各種「鄙視鏈」。
  • 當孩子對興趣班失去興趣
    每個父母或多或少有送孩子上各種興趣班每個父母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的不盡相同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為此費時費力又費錢可孩子呢?往往三分鐘熱度就想放棄。@笨笨滴青兒 說:不少人都覺得只要有興趣就能堅持,但凡不能堅持的是沒有興趣,所以「尊重」孩子要放棄,這是多大的一個誤區。單憑興趣是不能成就任何事情,因為人性是貪圖舒適。任何成就不僅僅只是完成,還需要堅持,而堅持與基本人性是相違背的。
  • 家庭之星育兒:別讓興趣班破壞了孩子的興趣!
    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孩子學習時完全被動,學習興趣不可持續。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孩子學習主動的最主要影響因素。報個興趣班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興趣,賠了夫人又折兵,讓人如何承受?因此,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報的話,報什麼比較好?令家長們更加焦慮糾結。對於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答案是肯定的。
  • 興趣班真的有趣嗎?是大人興趣還是孩子的興趣?別把孩子逼得太緊
    孩子的興趣是培養得,還是灌輸得?如果孩子沒有天賦,大人強行讓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對孩子真的有幫助嗎?是大人急於求成,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還是真的是為了孩子好?今天中午,孩子彈鋼琴,彈的不好,被老婆揍了,一個小時哭了好幾次,孩子哭得讓我聽了心煩,就和老婆吵了幾句。
  • 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
    來源:經濟日報讓興趣班回歸「興趣」本義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媒體調查發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為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興趣班成「孩子救星」?李玫瑾:不要盲目跟風,三種興趣班要遠離
    樂樂每天除了上幼兒園之外,就穿梭在各個興趣班之間,沒有一絲玩樂時間。直到有一天,樂樂情緒突然崩潰,哭著鬧著不想去上興趣班,鄰居一家也很是無奈。家長要明白,興趣班以「興趣」為主,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關鍵的考慮因素。如果孩子不感興趣,那麼在學習過程中,孩子也會很牴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就有違了報興趣班的初心。因而在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家長要提前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喜好,進而有目的地給孩子報名。
  • 又一個被興趣班整廢的孩子,簡直喪心病狂!給娃選興趣班考慮6點
    另外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是否具有學習相應興趣班的身體條件,如孩子五音不全就別學習唱歌,孩子有色盲就別學習畫畫,孩子有小兒麻痺症就別學足球等體育運動,孩子腳不太好就別學舞蹈等等。如果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整天除了上興趣班就是在去上興趣班的路上,說明孩子需要休息,應該減少興趣班。
  • 孩子的興趣班or家長的興趣班?興趣班對孩子真的有用嗎?
    昨天跟朋友聊天,說他家的孩子又報了一個興趣班:擊劍。然後問我朋友多少錢一年。朋友開心地說:5000塊一年。言下之意就是非常便宜。什麼?什麼時候5000一年的興趣班在家長眼裡都算便宜了。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跟其他的一年2、3萬的興趣班一比,5000一年的可不就是便宜了嗎!
  • 上興趣班和不上興趣班的孩子,這些差距很明顯,家長可別光心疼錢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漸激烈,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讓孩子不會從一開始就落後於人,會選擇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想要讓孩子學得一門技藝傍身,希望孩子能藉此在未來活得更好。但,很多家長卻覺得,興趣班這種東西報不報無所謂,只要孩子學習好就行了,浪費那份錢幹什麼?
  • 給孩子選擇興趣班,鋼琴居然成了墊底,排首位興趣班讓人意外
    加上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好的發展,就會給孩子選擇一些興趣班,或者是補習班,希望讓孩子能夠有過人的技能。,甚至在很多興趣班內也存在著鄙視鏈,選擇比較「低端」的興趣班也容易被別人看不起。
  • 給孩子報興趣班注意:三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費時間,得不償失
    去年看過一個教育節目——《老師請回答》,有一期來了一個家庭,3年為了孩子上興趣班賣了北京的一套房,一共花了120多萬。有一個叫晴晴的女孩,今年七歲,三年的時間家人竟給她花了120萬的課外培訓費!!!有三種興趣班儘量別給孩子報了,不僅費錢還費時間
  • 給孩子報興趣班注意:三種興趣班不僅費錢還費時間,得不償失
    看過一個教育節目——《老師請回答》,有一期來了一個家庭,3年為了孩子上興趣班賣了北京的一套房,一共花了120多萬。有一個叫晴晴的女孩,今年七歲,三年的時間家人竟給她花了120萬的課外培訓費!!!費用:跟公司籤約13.8萬,一對一聲樂表演40萬,工體演出30萬,紐約2次T臺20萬,還有各種興趣班的費用,共計120萬。
  • 興趣班還有鄙視鏈?
    如果興趣班脫離了興趣這一出發點,興趣培養也就變了味。興趣班有了「鄙視鏈」,源於家長的攀比心理。成年人的世界中充滿了攀比,現實生活中圍繞職業、收入、生活條件等也產生了各種「鄙視鏈」。但與這些「鄙視鏈」相比,興趣班「鄙視鏈」顯然是最為荒誕的——興趣班的主體應該是兒童,而不是家長,興趣班「鄙視鏈」卻是家長反客為主,這悖逆了興趣班的本義。興趣班本不該有「鄙視鏈」,興趣班一旦有了「鄙視鏈」,就會毀了興趣。興趣某種程度上取是天賦的,一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 興趣班還有鄙視鏈?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 變了味的興趣班
    記者採訪時發現,一些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興趣為參考,而是認為越貴、越冷門的興趣班,越「高大上」。  帶著6歲孩子乘坐公交車,到10公裡外老師家中學一個小時雙簧管課,成了長春市民黃卉的習慣。一對一課時500元,每周上兩次課,來迴路程要花費兩個多小時。
  • 別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班,這3種「興趣班」,不僅浪費錢對娃也不利
    其中,興趣班是家長的首選,他們對興趣班抱持著不小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能言善道,優秀出眾,然而卻忽略了娃的感受。其實未必,興趣班的選擇上有不少雷區,一旦踩中,小心坑了自己也坑了娃。這3種「興趣班」,不僅浪費錢對娃也不利1、孩子不喜歡的興趣班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既然孩子毫無興趣,又何談「興趣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