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我們機構也慢慢迎來上課高峰,每天電話和上門諮詢的家庭也是絡繹不絕。家長們諮詢的問題五花八門,最多的還是說話不清楚。
有的父母問:我家孩子都3歲了怎麼還是說話不清楚啊?寶寶是個話癆,但說了半天我們也聽不懂說的什麼?好不容易能說話了,整天「七飯」「蘋朵」的,到底怎麼辦才好啊?
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說話不清楚就是大舌頭,網上查到的資料也說寶貝應該就是大舌頭。其實,這是對構音障礙的一種誤解。我們平常說的大舌頭的學名叫功能性構音障礙,雖然主訴也是吐字不清、發音不準,可仍與其他構音障礙類型有所區別。要想看孩子是否真是大舌頭,還是要看導致語言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1、 器質性病變
這是因為發音器官異常或功能缺失引起的構音障礙,如先天舌體畸形、舌系帶過短、顎裂、懸雍垂髮育異常、腦癱等。
2、 發育問題
發育遲緩、先天智力低下、自閉症都是造成這類問題的關鍵。這些問題造成的結果有一點與其他構音障礙有所不同,就是語言理解能力的缺失,其他類型的構音障礙是沒有這點擔憂的。
3、 外部環境不良
地方方言對兒童語言發展是有很深影響的,方言中的一些發音和普通話有著本質區別,老人或保姆是看護孩子主力的家庭中尤其明顯。
4、 發育過程的必經階段
兒童的發音都是從不清楚逐漸變清晰的,任何人在剛學語言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張口就是流利的普通話」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是由兒童發育特點決定的。幼兒發音的錯誤比較分散,一般是以輔音為主。這一時期時常會出現家長誤以為孩子有語言問題的情況。
但是,如何判斷孩子吐字不清是否為暫時性的正常現象呢?這是一個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所以,如果家長想要自行評估的話,只能用排除法,把可能導致吐字不準的原因都排除掉。不過,小編還是建議求助專業人士和語言機構,這樣比較保險。
說完病因,最後我們來聊一聊語速的問題。雖然說話速度的快慢一般是由性格決定的,外向的孩子說話會塊一些,內向的孩子則會沉穩一點。但是,這都是基於吐字清晰的根本上,說話再快,如果出現吃字、大腦反應慢的情況,也是需要進行語言矯正的。
確實有一部分家長覺得自家寶貝滔滔不絕、舌燦蓮花,說話「咔咔的」,簡直能領出去當鎮宅之寶炫耀,可當別人聽孩子說話卻一句話都沒聽懂時,不知道還笑得出來嗎?
語速過快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吃字、省略音,二是大腦反應不過來,容易形成口吃。吃字就不用說了,大家聽聽老帝都人都是怎麼說話的就好了:「裝墊兒臺」是「中央電視臺」,「胸柿」是「西紅柿」,但凡是個南方人哪能聽得懂說的是啥?
第二點,有的孩子說話太快,語速倒是提上去了,但卻拋棄了邏輯和語法,無意義詞語過多,重複某些詞彙和句子,說話時常顛三倒四,經常出現說話不過大腦的情況,還會導致口吃的出現。
語言是溝通表達的工具,語速其實不是衡量一個人語言能力的評估因素,只是一個人特點的體現。無論說話快慢,重要的是發音清晰,字正腔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