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終於能清楚說出整句話了!」一位家長在昨天高興地和我們說。
在這之前,孩子嘴裡老是含混不清,剛來的時候,除了媽媽誰也聽不太懂孩子在說什麼。矯正師給寶貝做完語言檢測後,就判斷是比較嚴重的構音障礙。
顧名思義,是一種和構音器官有關的語言問題,是指由於神經病變,與言語有關的肌肉麻痺、收縮力減弱或運動不協調所致的言語障礙。從類型上說,可以分為功能性構音障礙、器質性構音障礙、認知性構音障礙和聽障性構音障礙。
構音障礙會導致孩子說話不清楚、韻律失常、聲調異常、語言表達能力缺失。不要以為說話不清楚是小事情,很多構音障礙是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的,孩子反而會因為察覺到自己與他人的不同,變得沉默寡言、不愛說話。
孩子的語言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從出生開始接收語言信息,逐漸積累詞彙量到可以完整地表達,起碼也要等到3歲的時候。但這並不是說孩子在3歲之前的說話不清楚都是正常現象,一般來說,孩子在19月齡前有說話不清、語序顛倒的情況比較正常,如果沒有超出這個閾值太多也屬正常。
問題在於,如何判斷孩子說話不清楚到底是否屬於構音障礙?
1、 先查生理
無論是哪種語言障礙,病理性因素總是放在第一位的,構音障礙也是如此。家長可以先帶孩子檢查一下構音器官、聽力、發育情況有無異常,像是舌體畸形、隱形顎裂、聲帶異常、腦癱、智力低下、聽力障礙等,如果有問題,就先解決生理疾病,再考慮語言矯正;如果生理上沒問題,那就很有可能是「大舌頭」了。
所謂「大舌頭」就是功能性構音障礙,即無生理問題而出現吐字發音不準確。雖然現在學界仍然對大舌頭的形成原因沒有統一的論調,可大舌頭確實構音障礙中比較難纏的對手。正是由於找不到致病原因,才讓很多專家都感到頭疼。
2、 再看環境
很多時候,一個孩子身上可能有好幾種構音障礙的形成原因,也許這個孩子原本就有顎裂,治好後又趕上全家經常遷徙,後來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聽覺受損……當然了,這只是舉個例子,不過後天環境因素確實是我們不能忽視的。
國內外的不少研究發現,不良的育兒方法和語言環境也許就是造成構音障礙的外在因素:
添加輔食時間過晚,食物過於軟爛
監護人經常說方言,家中各種口音齊飛
監護人的受教育水平不高
家庭舉家遷移,跨越多方言區
我們一般認為環境因素是造成「大舌頭」的罪魁禍首,不過近幾年由於電子產品的濫用、父母的工作時間增加等原因,一些孩子身上已經出現了混合因素,即孩子的構音障礙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3、 最後看心理
心理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影響構音障礙的矯正,而不會直接導致孩子說話不清楚的發生。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是家長帶給他們的。當發現寶貝口齒不清時,父母免不了著急上火,有時候就會把火氣撒到孩子身上。孩子一旦開口說話,家長就會嚴厲指責,不斷糾正,弄得孩子不敢開口,生怕哪裡做得不對讓父母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