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說話發音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因為它和發聲器官的聯繫非常緊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了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對於語言表達能力的影響也很大。說話其實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張嘴閉嘴的過程,一句完整的話需要多個發聲器官的緊密配合才能完成,單單依靠調音區是不夠的,需要他們之間互相配合,才能促使語言的發展和成長。
語言的交流是帶著情感來進行表達的,因此他天然超過了很多東西,但是構音障礙影響著這種語言表達的正常存在,甚至它有可能讓這種富含情感、思想、技巧的交流溝通方式從根本上就消失掉。因為構音障礙的存在,就是影響著發音說話。在眾多的構音障礙類型中,影響最多的問題應該是功能性構音障礙和器質性構音障礙這兩類,前者雖然沒有後者那麼麻煩,但是他更多地出現在學齡前兒童當中,這是語言成長的關鍵階段。
由於功能性構音障礙對於兒童語言發育的影響嚴重,因此醫學界對於構音障礙的研究很多,但很可惜的是目前還不清楚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原因,一般認為是幼兒在學習發音的過程中因某種原因學會了錯誤的構音動作,且形成習慣。特別是2~4歲正處於語言發展時期的孩子,容易造成發音的異常,且此階段孩子大多數不會注意到自己構音異常的狀態,他們仍舊會正常表達。
構音障礙影響說話已經成為了一個固有的認知,但要想改變構音障礙的影響,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我們人類是怎樣進行發聲的:肺部呼出的氣流透過支氣管到達喉頭,引發喉頭中聲帶的顫動。而振動產生聲音,而聲音的大小和高低則是由口腔或鼻腔控制發聲位置所產生影響的。清楚這樣一個發聲過程,才是讓每一個孩子清晰明白地進行表達的依據,一旦這個過程因為構音障礙受到影響,那麼語言的問題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人類的發聲過程是一個怎樣精妙而複雜的過程,在這樣複雜的過程中一旦缺少任意一個環節,我們的聲音就會發不出或者發出的聲音有偏差。而構音障礙恰恰是在發聲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比如唇顎裂的兒童由於面部缺陷而導致氣流無法聚集不能說清楚話。
很多兒童由於構音障礙的存在,從而導致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很不成熟,在和他們對話的時候就可以明顯的感覺到這些構音障礙孩子的思維比正常的孩子要遲鈍一些,不能及時反饋他們聽到的聲音,而且他們的語言邏輯也要比正常的孩子也要弱勢一些,他們的語言表達不夠完整和清除。
很多功能性構音障礙的孩子長大之後在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和同齡人相比較是弱勢一些的,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小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種錯誤的認知。這種認知在他們長大之後就很難更改過來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構音障礙矯正的方法都在提醒著孩子的語言矯正要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的原因。因為孩子一旦成長,語言的發育就會定型。
不管是功能性構音障礙亦或者是其他的構音障礙類型,在影響兒童語言表達的前提下都是一樣的,他們影響著兒童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很多孩子出現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