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是幼兒的天性,玩具是童年必不可少的夥伴。
在小孩小的時候,語言和動作還沒有很成熟,那麼這時候玩具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會先對玩具感興趣,然後久而久之,慢慢爸爸媽媽也會加入進來與孩子互動,之後就會懂得與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所以說玩具是小孩子與外界溝通的橋梁。
對於玩具如何挑選,很多家長呢也並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小孩感興趣就買了。下面要講的就是袋鼠"跳跳杆"這個玩具。這個玩具是從日本流行開的,後來傳到中國,但是很多家長都沒注意,就讓小孩玩了,導致小孩胃下垂。下面就來了解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玩具呢?
靈感由來,只圖"刺激"
人們想像力真是豐富,突如其來的靈感帶來的創作也是出其不意。在1920年,有兩個德國人,就從袋鼠身上獲得到了靈感,於是發明了袋鼠"跳跳杆"。它是由一根鋼管,兩個踏板,幾段彈簧組成的。
有了它,就可以不用步行,就可以雙腳踏上去,跳跳就可以走了,就像袋鼠一樣。這個玩具剛上市,就深受很多孩子喜歡,很多小孩就踏著這個"代步工具"去上學。甚至還有警察用它,方便又好玩。
再過了一個世紀,年輕人玩這個就覺得不夠刺激,覺得跳得不夠高,於是就把"跳跳杆"加了幾個大氣壓,再跳起來立馬就覺得又刺激又新鮮。所以"跳跳杆"的價格也因此漲價了。喜歡追求刺激的年輕人,甚至利用"跳跳杆"做極限運動,在空中跳躍翻轉。"跳跳杆"也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小孩們玩的是不亦樂乎,但隨著事故的頻發,不得不讓家長們擔心。
在記者的採訪中,有很多市民認為這個"跳跳杆"不僅能幫孩子鍛鍊身體,還有助於孩子長高,並不覺得有什麼危害。甚至還有些市民認為這是款"減肥神器"!對於這款玩具的評價,也是參差不齊。其中有位市民就說到:"隔壁鄰居家的小孩,有天在廣場玩這個跳跳杆,不小心就摔倒了,還把門牙都磕掉了,還是挺危險的。"
日本淘汰,變成垃圾
原本以為這個"跳跳杆"是我國發明的,其實並不是。早在60年前,就在日本流行開了。不過呢短短流行了一年,就被踢出市場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剛在日本上市時,商家就給"跳跳杆"的定義是:鍛鍊身體。所以當時日本的人們就發現了這款玩具,尤其是小孩,幾乎是扎堆在路邊玩耍。
1956年,由於市民呼聲高,於是就舉辦了"跳跳杆比賽"。當時沒有見過這個人們,正好在這個舉辦場地遊玩,看了後,對"跳跳杆"很感興趣,覺得特別有意思。然後再一次擴大"跳跳杆"的市場。
尤其冬天,很多人都會帶著這個"跳跳杆"出來跳。因為冬天衣服穿得厚實,即便摔倒了,也不會很疼,大家也玩出了很多花樣,這樣的場景在日本的街頭也是隨處可見。由於消費者持續增加,"跳跳杆"的價格也是一直在漲。竟然從580日元漲到了980日元。即便這樣,也有很多人會購買。
當然也難免不了受傷,不過家長們看到孩子平衡感不錯,反應也很靈敏,便也就放心了。可是日積月累後,越來越多的小孩不舒服,到醫院檢查,看到結果後的醫生,很是吃驚,這才丟掉了這個"跳跳杆"。
中國流行,隱藏危害
小孩子們小時候就身手敏捷,反應機靈。所以基本款的"跳跳杆"對於小孩子們玩,都不是什麼難事。起初也並沒有什麼不適,後來有的小孩跟家長說自己不舒服,不想吃飯。大人以為小孩小時候不想吃飯,挑食很正常,也就沒有當回事了。
原來"跳跳杆"給小孩帶來的傷害並不僅僅是摔倒後的碰撞,而是"胃下垂"。日本專家檢查了無數個小孩後,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胃下垂"。剛開始檢查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想到是"跳跳杆"造成的,於是小孩們沒等完全恢復,就又繼續跳,然後又是不舒服,去醫院看,反反覆覆之後,醫生們才發現是"跳跳杆"的原因。
這則事件出來後,很快很多家長都不讓小孩玩了,一夜之間"跳跳杆"就被大家否定了。隨後,就傳到了中國。於是,這個"跳跳杆"又深受中國的小孩喜歡,當時中國家長並不知道日本為什麼拋棄這款玩具,就覺得很好玩,就給小孩買了。
之後,又很快被小孩帶動,"跳跳杆"又再一次迎來市場,再一次"欺騙"更多的家長的錢財。尤其是產品的介紹,說這款玩具可以訓練小孩的協調反應能力,這就更加吸引了家長的注意。此外,"跳跳杆"這種玩具,是不能缺少什麼零件的。如果缺少一個小零件,有點小缺陷,帶來的危害可想而知。此外,有個醫院的骨科醫生告訴記者:"跳跳杆"作為一種新興玩具,在使用的時候應佩戴安全防護裝置,而且要注意不能長時間運動。因這種玩具受到傷害的孩子不計其數,一定要引起注意。
結語:
現在,仍有人在玩"跳跳杆",還是要引起重視。玩具有利有弊,不過這種玩具還是不要玩得好。其次,家長在給小朋友選擇玩具的時候,要慎重選擇,不光要考慮到孩子的喜愛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慮適不適合玩。
好的玩具就好比一個好朋友,不僅能夠帶來快樂,還會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與動手能力,開發孩子的認知能力。玩具雖然對於孩子必不可少,但也不能浪費,要選擇多功能化的玩具。所以,挑選一件好的玩具也是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