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計劃是CSC公派申請最關鍵的材料之一,評審專家將根據綜合素質、出國必要性、研究計劃可行性等方面,具體考察是否應該給予申請者公派資格。那麼應該如何在研究計劃中真實、全面且合理地展現考察內容呢?各位訪問學者、博士後、聯合培養博士生快來看看吧!
一、公派研究計劃在哪裡填寫?
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CSC)公派項目,需在指定時間內,登陸「國家公派留學管理信息平臺」,完成註冊及申報,「研修計劃」是其中必填的一欄,如下圖:
二、研究計劃撰寫要求
1、訪問學者博士後類
(1)擬留學專業(研究課題),特別是擬留學研究方向在國內外研究情況及水平。
(2)擬研修的具體科學/技術問題。
(3)擬選擇的留學國別、留學單位及選擇原因(評述對方國家及留學單位在申請人擬研究方向的國際影響力、研究條件、水平及優勢,申請人及所在單位與對方有無合作基礎及業務聯繫) 。
(4)在擬研修方向上本人已取得的研究基礎,達到本次出國學習預期目標的可行性。
(5)出國學習目的、預期目標、計劃、實施方法及時間進度。
(6)學成回國後的工作/學習計劃及申請人已擁有的相關科研條件。
2、聯合培養博士生類
(1)擬留學專業(研究課題)在國內外研究情況及水平;
(2)擬選擇的留學國別、留學單位及選擇原因(應簡單評述對方國家及留學單位在申請人所從事學科、專業領域的水平、優勢,申請人及所在單位與對方有無合作基礎及業務聯繫);
(3)達到本次出國學習預期目標的可行性,結合本人目前從事的工作及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說明;
(4)出國學習目的、預期目標、計劃、實施方法及所需時間;
(5)學成回國後的工作/學習計劃。
注意:
(1)研修計劃需用中文填寫(專用名稱除外),字數限制在1000-3000字之間。
(2)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申請時還應提交外文聯合培養計劃,即學習計劃(1000字以上),並由中外雙方導師籤字。聯合培養計劃如為英語以外語種書寫,需另提供經國內推選單位審核的中文翻譯件(需加蓋審核部門公章)。該聯合培養計劃與公派申請系統內的研修計劃不同,屬於上傳材料之一。
三、如何寫好研究計劃
寫好研究計劃的重點是切實合理地體現本次出國交流的必要性和研究計劃的可行性。
1、如何體現出國必要性
根據所選研究方向,公派申請者應具體分析該領域國內與國外邀請方的差距。
對於生物醫學、理工科的學者,可以體現在實驗平臺、技術、研究成果等方面;對於人文社科及藝術類的學者,可體現在研究/表演方法、管理/教學辦法、前沿理論知識、國際宣傳、影響力等方面。
申請者需在研究計劃中明確,本研究方向是院校/單位/地區/國家發展的需求,比如依託學校/省市/國家重點發展策略或重點人才培養方向,出臺了哪些相關支持政策等。
2、如何體現研究計劃的可行性
(1)本人潛力資質和單位/院校提供的平臺及支持
訪問學者博士後類:
申請者可通過簡述個人綜合實力及現有研究基礎,特別是主持/參與的在研項目,或以前的研究項目、課題等,證明本人有資格、有能力、有相應研究條件,達成在國外的研究目標。
聯合培養博士生類:
雖然聯合培養博士生還不具備獨立研究的能力,但是依然可以通過現已掌握的知識、技術、研究項目經歷等,證明自身作為優秀學者的潛能,並通過具體計劃和實施方法,證明可以達成出國留學的目標。國內導師與外方導師如已有合作,或即將開展相關學術合作,均可作為申請者學習計劃可行性的支持條件。
(2)外方導師/院校研究機構提供平臺及支持
證明導師及所屬院校、研究機構擁有足夠的學術水平及研究環境,支持申請者完成相關學習/研究計劃。例如導師在該領域已獲得成就、研究團隊在研項目、可提供學術研修機會,如參加研討會、旁聽觀摩教學活動等。
一份令人亮眼的研究計劃無疑是公派申請的重要加分項,而想要寫好研究計劃,選擇一位合適的外方導師則是申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
外方導師的研究方向需要與申請者相匹配,或者屬於前瞻性新興學科或重點交叉領域,如果導師無法提供所需研究環境,那麼申請者也很難達到審批的要求。
距離今年CSC公派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及地方合作項目的申報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今年國家留學基金委重點強調,如要申報公派項目,必須取得外方邀請函,各位公派訪問學者、博士後、聯合培養博士生的申請者們,您們都準備好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