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學者博士後面試攻略普林斯頓教授:我們如何篩選優秀的申請者?

2020-12-11 騰訊網

康毅濱博士現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 Professor of Molecular Biology)及新澤西腫瘤研究所研究員,曾獲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每年,該系大約招收25名博士,其曾負責中國申請者的篩選,故而接觸到很多中國優秀的學生,感慨良多。在採訪中其談及申請材料、面試情況等對篩選結果的影響,提到了很多中國申請者出現的共性問題,值得深思。同時他表述的常春藤名校篩選優秀學者的思路也值得所有訪問學者、博士後申請者參考,以結合自身,揚長避短。

因為採訪內容主要針對博士生的申請過程和篩選,我們將根據採訪內容,結合國外訪問學者、博士後申請材料、流程進行對比分析解析,以免訪學博後申請者被留學申請思路誤導,而在準備階段走彎路。

關於申請材料

記者問:什麼樣的申請者被淘汰?

康毅濱:每年一月底,我就要從系裡抱回一大包資料仔細看——裡面是所有申請普林斯頓生物系的中國學生的材料。每年大約招收25名本科學生攻讀博士,系裡給的「中國額度」3-4個,而收到的申請約有七八十份。4%左右的「成功率」。

每個「申請包」主要有這些材料:本科各科成績單,託福和GRE的考分,個人陳述,以及推薦信。我把它們分成「定量」和「非定量」兩類。我把成績看做是定量材料,而個人陳述和推薦信是彈性材料。每份材料我都看的很仔細,不過彈性部分會告訴我更多的信息。

記者問:「個人陳述」有什麼用?

康毅濱:就是說說你為什麼想成為一個分子生物學家,為什麼想來普林斯頓。

記者問:你看過幾百份「個人陳述」,從裡面看到了些什麼?

康毅濱:中國學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但我能看出來,他們寫的「陳述」經常千篇一律,缺乏特點。

記者問:他們給你什麼印象?

康毅濱:不清楚為什麼要來普林斯頓,或者過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實的自己。還有一些「個人陳述」都是空洞的套話、廢話,比如自己如何熱愛科學,普林斯頓如雷貫耳,很想得到這個機會……言辭華麗,但是我卻看不到一個真實的、鮮活的人。

記者問:真實鮮活的「陳述」是怎樣的?

康毅濱:有個學生是這麼寫的:他以前的專業是電子工程,後來才慢慢發現真正感興趣的是生物。他申請轉了系,儘管絕大多數人反對,因為沒有基礎,讀得有些吃力,但他還是很高興。因為每一學期都會比上一學期進步一些。他的「陳述」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因為它展示了一個人在尋找和實現夢想過程中的困惑和欣喜。去年我們還錄取了一名學生,她在「陳述」中坦率地指出了母校的問題:她很遺憾本科四年沒有接受更為全面的教育。你可以看到她的渴望。

小貼士

不同於博士申請,訪問學者是學術交流職位,博士後是一份工作,故而申請階段導師看重申請者本身已有的研究成果、發表論文、實驗技能、所掌握的數據處理能力、相關軟硬體應用能力,以及個人的研究思路等等。申請時不需要提交學校成績單、雅思託福等外語成績,只需要個人簡歷、自薦信(Cover Letter)。如導師對申請者的背景感興趣,則會提出進一步溝通,如希望申請者提交研究計劃、推薦信、或者約定面試,等等。

因為申請類型不同,知識人網老師也提醒大家,訪問學者、博士後的Cover Letter不同於留學生的個人陳述,而更傾向於「求職信」,除了為什麼選擇對方導師,更應該重點突出能為對方做什麼?提供哪些幫助?促進雙方交流合作等。

關於面試

第一輪篩選,從80份申請材料中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選人」。2月初,康毅濱開始面試申請者。雖然並不直接和申請者面對面,但大洋彼岸傳來的聲音,會告訴他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

記者問:你會問些什麼問題?

康毅濱:主要是看看英文口語能力、科研經歷、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學生的一些背景狀況。

記者問:面試時學生會很緊張吧?

康毅濱:面試大約一個小時,45分鐘說英語,15分鐘用中文。就算英語不是特別好,學生還是可以完整地表達自己的。但大部分中國學生會把它看作一個「考試」,而不是一個「對話」,所以有些會很緊張。

記者問:你聽出了什麼?

康毅濱:有些學生聽得出來他(她)事先在紙上寫好回答,照著念,或者是背出來。還有是「排練過度」,說得非常溜,像演講一樣,但並沒有針對我的提問。

記者問:他們會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康毅濱:那些答非所問的學生,我想可能沒有自己做過真正獨立的研究,或者對自己沒信心。我希望學生是展現一個真實的自我,而不是一個過度包裝的、失去了真實性的「加工成品」。

記者問:或者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告訴他們,說實話是最好的回答。

康毅濱:我們要挑選的,是真的熱愛科學、而且誠實的人。去年,我幾乎是在申請截止前的最後一刻才收到了一個學生的材料,條件很好,我就給他打電話。他老老實實告訴我,雖然他很早就進實驗室,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為什麼,實驗總不是很順利。但他可以很清楚地描述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為解決問題所作出的種種嘗試。表面上看,他的科研並不成功,但我能感受他的認真、誠實、努力,這已經具備了一個科學家、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

面試並不是最終的決定。之後,招收方要在候選人中反覆地掂量、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分數高低往往不是決定因素,而是從細微處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小貼士

面試的目標不是考核英語水平,而是溝通。注意傾聽,理解導師的問題,不要生硬地去背誦準備好的答案,答非所問才是最糟糕的情況。

申請國外帶薪博士後職位,可能需要經過一輪,甚至幾輪的面試。面試時間不固定,主要看與導師溝通的情況。就像採訪中說的,外方導師並不要求申請者英語有多好,主要考察申請者能否正確地表達自己。誠然,世界頂尖的實驗室因為競爭激烈,申請者英語水平良好則更具競爭優勢,但是更多時候外方導師想要尋覓符合職位需求的申請人,即使申請者英語不算流利,他們也願意與申請者真誠有效地溝通,甚至請中國學生學者協助面試。

申請國外訪問學者職位是否需要面試則根據導師的要求,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導師希望與申請者面試後再確定是否給出職位,不過在溝通內容方面則較為輕鬆,通常是一些基礎問題,如為什麼要做訪問學者?你的研究課題是什麼?計劃什麼時候赴職?等等。也有一些導師不需要與申請者面試,僅通過研究計劃等材料溝通便願意給出訪學職位。

對科研的心態及實驗室表現

記者問:分數不重要?

康毅濱:分數很重要,但不是一個絕對因素。申請普林斯頓的學生都是國內名牌大學的尖子,經過高度選擇過的人,智力都沒有問題。我會仔細看每一門的成績,但並不是分數高就能入選,相反,我認為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實力並不相差太遠。錄取與否,智力以外的因素很重要。我們系錄取過一個河南的學生,家在農村,初中就獨自在縣城住校讀書,吃過不少苦。在電話和電郵裡,我感覺到她為人謙和,沒有一些被寵慣的尖子生的趾高氣昂。還有個學生,他會和老師「套瓷」,但不是恭維,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確做過研究,對老師有真正的了解,提問很專業,很深入。這樣的學生,不油嘴滑舌,讓人感覺到懂得認真負責,尊重機遇。但有的學生過於自信,甚至有些傲慢,覺得自己不是去普林斯頓,就能去哈佛,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很難給人留下好印象。

記者問:進入普林斯頓後,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困擾?

康毅濱:來上海之前,我在福建老家待了十多天。每天陪父親、侄子去爬山。讀五年級的侄子告訴我,在他們學校,老師讓每個學生都要在班上找一個「對手」。每次考試下來,贏得多的同學受表揚,輸得多的要被批評。在這樣的氛圍中,班上學習好的同學也不大願意花時間幫助成績不好的同學。

讓我震驚的是,目前中國基礎教育到處可見這樣的「激勵」方式。

普林斯頓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學校,但對最終被普林斯頓錄取的中國學生來說,與其說已經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說真正的競爭剛剛開始。

而這時候,中國教育從小學——不,從幼兒園——就開始灌輸的狹隘的競爭意識,清楚地烙在這些留學生的身上,困擾著他們。

記者問:中國學生到了普林斯頓後,會遇到哪些問題?

康毅濱:有些學生進入普林斯頓後,心態急,享受不了科學研究的樂趣,而把實驗看作「計件勞動」,急於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頭喪氣。有些學生進來後發現,自己辛辛苦苦讀了那麼多年書考上來,但這並不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很迷茫。還有,他們往往在人際關係上會遇到問題,覺得不受歡迎,孤單。

記者問:為什麼會這樣?

康毅濱:普林斯頓相信學習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認識自我,發現自我,找到自己想要什麼、熱愛什麼的過程,但國內教育系統出來的學生,常常是另一種心態:最好一進學校,就有人指定給他(她)一個課題,而且是一個保證可以做出來成果的課題。就像解一道數學題,一定會有答案,做出來了就能拿高分。然後呢,就想靠這個課題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基礎紮實,學習勤奮,上進心強,應試能力強,成績優秀,但缺乏探索精神,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比較弱,功利心比較強。

記者問:其實這是成年人的典型心態。

康毅濱:我們系有過一個中國學生,來普林斯頓不久,我發現他並不真正喜歡研究。後來他告訴我,其實早就發現自己並不熱愛科研,但從小學到大學,他都是第一名,所有的人都指望他考上美國一流大學。他是為了別人的期待考普林斯頓的。

其實這個學生小時候對生物很有興趣,只是後來成人世界把他的實驗成功與否過早地和名利、和事業緊緊聯繫在一起。而在這一行業真正成功的人,往往並不以出人頭地為目的(如果只是為了這些,還有其它很多更簡捷的路可走),而是享受探索的過程,包括其中許許多多的失敗和得來不易的成功。

記者問:你剛才說的中國學生在人際關係上的麻煩,也是功利心造成的?

康毅濱:你看,我小侄子從小就被這麼「教育」,從這樣的思維裡出來的學生,對競爭的理解會很狹隘,認為把別人踩在腳下就是勝利,把別人壓下去就是成功。實驗室是一個團隊工作,有人發表論文,本來是大家一起高興的時候,但一些中國學生往往有些悶悶不樂,似乎別人的成功就意味著自己的失敗。有時科研項目八字還沒一瞥,就想「分家」,好算作自己一個人的成果……有些中國學生特別想快速成名。這樣的心態,學校和家庭教育要負很大的責任。在美國,成績是一個人的隱私,不會公布出來,分數就不會造成那麼大的壓力。他們提倡團隊的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記者問:兩種意義上的競爭,就會產生矛盾。

康毅濱:這樣的競爭意識過強,就會缺乏團隊精神,以自我為中心,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造成和他人關係的緊張。比如,老生周末帶新生開車購物,晚到了幾分鐘會被人埋怨,而新生卻可以理所當然地在超市慢條斯理地貨比三家,讓老生在外面等幾個鐘頭。還有學生問我:為什麼去年邀請他去家裡過節的那些美國人今年不再邀請他了呢……有時候我會想,他們恐怕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問題。從小到大,玩完的玩具,吃完飯的碗筷,換下來的髒衣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幫他們處理好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會覺得理所當然。而多數美國學生的確比較有「公共意識」。實驗室的垃圾通常他們處理得比較多。生物系有許多做後勤工作的員工,包括老鼠房負責日常餵養的工人,運送實驗用品的搬運工和收發員,打掃實驗室的清潔工等。每年到了聖誕節,我們實驗室的美國學生會牽頭一起湊份子,每人出個五塊十塊,買個小禮物送給那些工人,以表示對他們平時工作的感激。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反映出一個學生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將來他在事業上能走多遠。

小貼士

採訪中提及的中國學生、美國學生都僅是一類人的縮影,我們認為個別人員不能代表整個群體,也建議大家不要過於迷信群體形象。不要因為偏見而減少與同胞的聯絡,更不要因為輕信而對生人疏於防範。

通過採訪我們應該明確對科研、對學習的態度,同時意識到應該成為一名什麼樣的學者。正如康毅濱教授在採訪中說的:我們要挑選的,是真正熱愛科學、而且誠實的人;更具體地說,是謙恭勤奮、心懷感恩、善於合作、樂於助人的人。

希望這篇採訪能為大家帶來一些思考,也希望本文中關於訪問學者、博士後申請材料及流程的介紹能給各位申請者提供一些幫助。在這裡祝大家早日申請到理想的職位,向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訪問學者、博士後如何選擇與導師的相處方式?
    訪問學者、博士後如何選擇與導師的相處方式? 如何選擇導師,是眾多出國申請者關注的問題之一。但在和導師面試後,大多申請者就會改變觀念,感覺和導師很有緣分。有的申請者出國後得出結論:不能單純看人種,應該看人品,華裔導師大多也很nice,歐美裔導師中也有「極品」。 一、導師類型 選擇導師不光困惑國內的申請者,在國外也是普遍問題。
  • CSC公派訪問學者博士後聯培申請者如何寫好研究計劃
    研究計劃是CSC公派申請最關鍵的材料之一,評審專家將根據綜合素質、出國必要性、研究計劃可行性等方面,具體考察是否應該給予申請者公派資格。那麼應該如何在研究計劃中真實、全面且合理地展現考察內容呢?各位訪問學者、博士後、聯合培養博士生快來看看吧!一、公派研究計劃在哪裡填寫?
  • 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訪問學者博士後評審標準詳解
    根據選派辦法,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博士後、聯合培養的申請者及其相關文件將統一經由專家評審,擇優錄取。今天知識人網老師為大家詳解國家留學基金委(CSC)的評審標準,只有明確評審的重點,及每項分值佔比,才能真正地了解,什麼樣的公派訪問學者博士後邀請函,更容易通過審批。
  • 出國深造,申請訪問學者和博士後有何差異?
    訪問學者和博士後作為受益較大的兩種出國深造途徑,到底有何差異呢?很多人在申請博士後的時候,都有申請訪問學者的資格,但是在這時候他們往往會因為二者的優劣猶豫不決,該如何選擇呢?51訪學網建議大家,如何選擇任何人只能幫申請者提建議而不能幫其做決定,今天我們也只能為大家將二者的具體異同說出來,讓大家在選擇的時候更清晰的思考。01、博士後和訪問學者之間的聯繫有訪問學者的申請條件是寬於博士後的。
  • 訪問學者、博士後的申請什麼時候開始準備最佳?
    申請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公派訪學出國訪問學者項目,因為它有很多的申請條件限制,更加需要提早開始準備訪學的申請材料和聯繫邀請函。畢竟,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今天,51訪學網的小編為大家梳理一下準備訪問學者以及博士後申請的最佳時間。 01、申請時間 從目前的申請狀況來說,很多的申請者基本上是提前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開始準備的。
  • 自費訪問學者如何過渡為帶薪博士後—訪學篇
    簡介:國外博士後申請難度較大,學術背景薄弱者,如何申請成功?本文回顧了H博士的經歷,先取得美國訪問學者職位,待發出了SCI文章後,繼而申請成功加拿大環境部5.5萬年薪的博士後職位。為敘述方便,我們分為訪問學者申請篇及帶薪博士後申請篇予以介紹背景:申請類型:自費訪問學者教育背景:博士工作情況:待業研究方向:環境、生態學術背景:只有中文文章出國機構:密西根州立大學申請過程:
  • 醫生出國進修(訪問學者、博士後)如何規劃與選擇?
    醫護人員出國進修時都出現了很多疑惑,比如出國進修時長多久為合宜,出國進修能做些什麼,能去哪些國家,可不可以去臨床等等問題,今天51訪問網小編就整理出一篇乾貨,和大家分析下訪問學者、博士後進修時如何規劃與選擇。
  • 「訪學招聘」紐約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
    【訪學招聘】紐約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想要出國訪問學習的小夥伴看過來啦,紐約大學光學超表面和納米光子生物傳感器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Cai實驗室有博士後、研究生和訪問學者/學生職位,研究光學超表面和納米光子生物傳感器。
  • 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知道大家都睡了,你們當中很多同學已經考完了GRE或者託福了,現在有些同學也準備申請大學啦。This is your time to cut a better deal!」Nikola故意在「NOT」上加重了語氣。  其實,我何嘗不知道拿到offer後爭取更好待遇的重要性,但普林斯頓大學是我夢幻中的學術聖地,怎能在這種地方討價還價呢?!這是我的性格。更何況,拿到這個offer實在是驚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工作面試,事先是做好了失敗準備的!
  • 訪問學者申請,如何有效的和國外教授溝通,提高郵件回復率?
    申請訪問學者,和對方完全是陌生人的國外教授溝通,最常見且常用的方式是通過郵件。那麼,第一封郵件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和教授的來往郵件中,申請者首先要學會和國外教授郵件溝通的技巧,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如何來提高訪學申請郵件的回覆率?成功申請理想大學或醫院的訪學職位呢?
  • 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1997年共有兩個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置,但卻有四百多名年輕的博士後科學家申請。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六個面試人。我作為六人中的一員在2月27日最後一個到普林斯頓面試。去世界著名的普林斯頓,心情既緊張又激動,26日一晚上基本沒能睡著,腦子裡一遍遍地全是精心準備的介紹我的科研進展的幻燈片。
  •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其實,我何嘗不知道拿到offer後爭取更好待遇的重要性,但普林斯頓大學是我夢幻中的學術聖地,怎能在這種地方討價還價呢?!這是我的性格。更何況,拿到這個offer實在是驚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工作面試,事先是做好了失敗準備的!
  • 施一公:我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
    Tom 似乎很意外聽到我直截了當的當場回復,竟不知如何反應;他遲疑了片刻,才提醒我,「Well, Yigong, please think it over.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 1997 年共有兩個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的位置,但卻有四百多名年輕的博士後科學家申請。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六個面試人。我作為六人中的一員在 2 月 27 日最後一個到普林斯頓面試。
  • 訪問學者的英語口語應該如何過關?
    出國做訪問學者,如果你選擇的國家是常用工作語言是英語,那麼最重要的第一技能就是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交流能力!英語不過關,就無法與國外的教授、課題組的同事互相交流研究進度及成果分享。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語不過關,一切免談。而且拿到邀請函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面試環節,考驗的也是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即使某些申請者在英語方面逃過重重關卡,也會在異國他鄉因為語言問題,讓你寸步難行,更不要說進行學術交流了。
  • 訪問學者英語口語如何順利通關
    如果你的口語水平不過關,就很難與國外的教授導師、課題組的同事交流研究進度和分享研究成果。今天,斯慕斯麗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提高口語水平以及面試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有很多人就是因為口語成績差被刷下去,沒有拿到公派資格。那麼在申請公派資格之前,就很有必要針對性地強化口語練習。
  • 訪學招聘 |美國麻省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
    訪學招聘 |美國麻省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想要出國訪問學習的小夥伴看過來啦,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界面化學、生物醫學工程、電子工程、神經科學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助理教授Dr. Siyuan Rao現為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電子實驗室Prof.
  • 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做助理教授的日子——與國內年輕PI共勉
    其實,我何嘗不知道拿到offer後爭取更好待遇的重要性,但普林斯頓大學是我夢幻中的學術聖地,怎能在這種地方討價還價呢?!這是我的性格。更何況,拿到這個offer實在是驚喜,因為這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工作面試,事先是做好了失敗準備的!
  • 訪問學者申請指南
    那麼,如何到國外做訪問學者呢?申請條件是怎麼樣的呢?訪問學者在國外主要做些什麼呢?如何拿到國外的邀請函?拿到邀請後怎麼辦?後期籤證怎麼辦理?51小編一一為您解答。 一、訪問學者的經歷對我們有什麼用?
  • 「訪學招聘」美國芝加哥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
    芝加哥大學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想要出國訪問學習的小夥伴看過來啦,美國芝加哥大學免疫學或分子生物學方向正在招收訪問學者、博士後!51訪學網小編每周定時更新最新的訪學招聘信息,感謝關注51訪學。定位信息:我們的實驗室研究和開發針對實體腫瘤的過繼T細胞療法。科學家將從細胞治療發展的分子克隆階段開始開發基因工程T細胞,然後推進到臨床前的體外工作和臨床相關的小鼠模型。
  • 申請訪問學者的推薦信,幾個推薦人合適?
    推薦信屬於申請訪問學者或者博士後項目文書必備的材料之一,是能夠增加申請成功率的信件。推薦信是申請者本人的大學老師、或者教授,向國外導師寫的一份推薦申請者的信件。我們51訪學網來看一下! 了解怎麼寫推薦信之前,我們應該要注意以下這四點: 一定要弄清楚,申請訪問學者是否需要推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