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做訪問學者,如果你選擇的國家是常用工作語言是英語,那麼最重要的第一技能就是英語口語和書面語的交流能力!英語不過關,就無法與國外的教授、課題組的同事互相交流研究進度及成果分享。
從某種意義上說,英語不過關,一切免談。而且拿到邀請函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面試環節,考驗的也是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即使某些申請者在英語方面逃過重重關卡,也會在異國他鄉因為語言問題,讓你寸步難行,更不要說進行學術交流了。
所以說,出國做訪問學者,外語是出國的關鍵,這是毋庸置疑,而且必須嚴格對待的。今天,就為大家說一說,英語對訪問學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英語水平,以期達到做學術交流的高度。
01
考試成績起到關鍵作用
很多人因為口語成績被刷下去,沒有拿到公派資格,在申請公派資格之前,有必要針對性地強化口語練習。而且,口語練習還不止針對申請公派資格,在以後的很多環境下都會用到,尤其是在出國放學期間的學術交流,那都是用口語。
網上口語練習資源很豐富,可以從網上搜索一些面試英語口語材料,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修改,並將這些內容講給其他人。最好是找一個懂英語的人,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加以練習,直到流利。
02
面試,用英語表達更是重中之重
在面試的時候,尤其是國外導師要求申請者進行skype視頻面試,或者電話面試,這時候面試者可不要怯場,而且此時能否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基本情況、讓國外大學導師了解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很關鍵。
如果上述情況,申請者自認為英語能力不是很強可以參加出國外語培訓。一些學校會先組織入學分班的測試,建議一定要認真對待,儘可能取得好成績,分到高班。
因為按照有關規定,如果入學成績過低,就要學習兩學期,對一些年紀稍長的醫生來說,時間上消耗不起。另一方面,如果能分到高一級的班級,與強人、高手在一起學習,更能較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
最後,培訓結束考試的時候,一定要設法取得高分,以防有些國外學校要求看成績單。沒有培訓考試的合格證,就無法取得國家的「同意派出函」。
03
出國之後,熔煉自己才是重要的
最後,出國之後,儘可能不要住在華人社區和華人家裡,尤其是講漢語的人家裡,那樣對提升外語能力極為不利。
很多人怕出醜、怕說不好英語而選擇漢語環境,無論是住所還是朋友圈,依舊是國人為主。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一個想實現夢想的人是最不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