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全球共同的高頻詞;抗疫,也成為北京大學新生「開學第一課」的關鍵詞。9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學2020年開學典禮變成「抗疫講堂」,作為新生代表,北大元培學院本科新生謝欣穎走上講臺,分享了網上課堂、延遲高考等經歷與感悟,與所有新同學一起開啟了大學的新生活。
疫情期間,她和大家一樣在家上網課、完成作業和備考之餘,卻也忍不住順著網線向世界的另一端張望,「對內心的考驗下,選擇變得格外的耐人尋味,也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堅信人性的本真。」
她說,在這場全世界和病毒的戰鬥當中,有趁著物資緊缺、牟取暴利的不法者,卻也有不計個人安危、馳援武漢的白衣戰士。軍訓期間,北大援鄂醫療隊90後隊員與新生們分享抗疫經歷,令她難忘,她說,這體現出了青年人的拼搏、堅持和勇氣。
「也許未來,我們有幸在某場學術報告會上,試圖回答是怎樣的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才鍛造了北大人國士無雙、中國人堅定的品格,但此刻我確實還沒有能力回答這個問題。」她感嘆,「我只是在他們的身上看到某些共同點,比如堅定的信念,比如在對小我之外的某些東西懷抱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比如在忽略一些東西的同時能夠堅守另一些東西。」
疫情期間,全國4萬多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北大醫學部先後派出400多名醫務人員,以武漢為主戰場,全力救治患者,完成了北大醫學歷史上陣容最強、規模最大、人數最多、作戰時間最長的一次救援任務。北醫三院副院長沈寧也是其中一員。
在武漢66天的抗疫經歷,讓她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對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醫者仁心,和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醫者使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沈寧說,這次戰役也告訴我們。生命的脆弱和健康的重要,面對新發呼吸道傳染病,我們還沒有辦法很快完全了解它打敗它,即便全力以赴,但也不得不面對生命的流逝。她提醒大家,「生命沒有重來,健康不能將就,來日也並不方長。」她希望,青年學子們夠珍惜當下,把握機遇,爭取為祖國健康工作60年、70年甚至80年。
在這場抗疫大課上,北大校長郝平說,德才均備、體魄健全,是北大核心的育人理念,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大家要深刻認識它的內涵,做新時代的北大人。要抱定宗旨,堅定愛國信念;博學慎思,面向時代課題;要堅毅執著,不畏艱難挫折;學以成人,涵育道德品行。
「完全人格也離不開體育,當前疫情仍未結束,大家更要多運動,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做好防疫工作,用健康的體魄讓大學生涯更加充滿青春活力。」郝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