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語言發展慢?一招助你養出「小話癆」

2020-08-29 花生麻麻聊成長

當孩子第一次開口講話時,相信很多家長都是這樣的反應:寶寶終於開口講話了!終於會叫媽媽(爸爸)了!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兩歲還不能連貫說出簡單句子時苦惱焦慮:怎麼還不會講話呢?發育會不會遲緩?

語言發展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心理學家認為所有生理髮育正常的兒童,乃至智力較遲鈍的兒童,都能在出生後4~5年內不經任何正式訓練而順利地獲得聽、說本族語的能力。所以說,語言發展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明白了這一點,我相信也能夠大大緩解那些開口遲的兒童家長的焦慮,但是對於兒童的語言發展我們真的可以做到聽之任之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孩子的語言發展牽動著家長的敏感神經,每一個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伶牙俐齒,那如何抓住孩子語言發展黃金期,養出一個「小話癆」?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在上篇的文章中也提出了幾個方法。今天我們來具體談談如何讓孩子的語言達到「水滿則溢」的效果。

認識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分為語言準備期和語言發展完備期。

1、什麼是語言準備期?語言準備期又稱語言預備階段或前語言期,這個階段是指0-3歲幼兒前期,為語言產生方面做準備的時期。

這個階段又可以細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

  • 0-3個月,無意識的交流階段。此時的嬰兒一開始並無意識自己發出的聲音或者啼哭聲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影響父母的行為。但是父母從一開始就把嬰兒當作交流對象,有意識地對孩子發出的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在這樣的作用下形成了父母與嬰兒的交流環境,嬰兒也懂得用啼哭聲表達自身需求,如餓了,尿溼了等。這是早期的語言準備。
  • 3-9個月,有意識的交流階段。3個月開始,嬰兒的視覺聽覺和心理迅速發展。視覺更加靈敏,注視範圍更廣,對色彩鮮豔的物體表現出明顯興趣,視線也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聽覺方面可以辨別聲音,並且在聽到聲響時,能迅速將頭轉向聲源。此時情緒也會有了發展,會笑和生氣等,具備了基本的交流水平。6、7個月的嬰兒已經能夠跟隨父母的指引,進行有意識的信息傳遞。在前期父母足夠刺激影響下,部分語言發展較快的嬰兒已經能夠蹦出單字,如「爸」,「吃」等。9個月左右的嬰兒已經具備了語言儲備,對於簡單的名詞已經能夠理解,如家裡的物品、小動物等。

  • 9-18個月,單詞階段。約12個月左右,孩子會說出簡單的單詞。這個時期的幼兒往往在一些生活情境中說出單詞表達自己的意思,開始會一個字或兩個字,發展較為緩慢。但接著就會不斷出現新的詞組。疊詞在這個時候也會出現很多,並且這個時期會用手勢、表情、肢體語言等輔助表達自己的意願。
  • 18-24個月,詞組階段。這個時期,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和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認識,詞彙量迅速增加。他們會用單詞和詞組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孩子會運用兩個或者三個不相關聯的簡單詞彙來表達完整句子的意思。如:媽媽、班班,意思是說:媽媽在上班。
  • 24-36個月,早期造句階段。由於孩子身心發展,理解能力增強,生活場景豐富,這個期間的孩子詞彙量明顯增多,會運用邏輯性較強、含有主語謂語的簡單句子。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介詞「上、下」,形容詞「好、壞、多、少」上等等。會模仿大人的語言方式,說一些「超綱」的話,讓人捧腹。至36個月左右,孩子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並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

2、什麼是語言發展完備期?語言發展完備期又稱複合句的過渡階段,是指兒童語言向成年人的完整語言過渡期。這個時期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句子運用階段和完整語法階段。

  • 3-6歲,句子運用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會運用已經掌握的詞彙表達自己意願,簡單描述內心想法,發音正確,掌握了大部分的語法結構形式,學會了組詞成句的規律。而且,他們能夠有一點理解詞語的抽象關係,簡單句逐漸被複合句所代替。有心理學家認為,此時的兒童詞彙已接近成人,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說話儼然像個「小大人」。
  • 6歲至成人階段。5-6歲階段的兒童,仍然在不斷擴充自己的詞彙,完善語言在不同環境中的使用,改善自己的表達方式。6歲左右的兒童表現出個體交流能力和水平的不斷增強。

專家認為,5、6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分水嶺,從此時開始至12歲,語言的發展將出現根本性改變。不僅是句子的複雜化,而且句子的含義和語言的用途向高級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變化是兒童用語言學習閱讀和書寫。

語言並非與生俱來的,從出生到掌握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不盡相同,但是一般都會遵循大體的發展階段,具備語言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而通過以上內容對語言發展階段的認識,對於孩子來說,0-3歲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因為這個階段孩子大腦皮層的語言區特別敏感,更容易對聽到的語音信息進行記錄和整理。同時,孩子自身也迫切地想要掌握更多的語言去表達自己。

所謂關鍵期,指的是孩子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在關鍵期,孩子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容易接收外界的資訊,如果照顧者能適時給予大量刺激,加上孩子本身的潛能,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將會飛快地進步。

如何抓住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

如何抓住孩子語言發展關鍵期?一招幫你搞定!

我們都知道,要讓桶裡的水流出來,先是要把桶裡裝滿水。語言發展也是一樣,想要讓孩子學會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我們就要不斷給孩子輸入語言的「活水」,直到他們「水滿自溢」。那何為語言的「活水」?如何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輸入?

最為有效且實用的輸入就是和孩子多說話。但是親子之間的交流都是一些日常的語言,詞彙量極為有限,如何才能擴充孩子的語言?其實兒童繪本是一個不錯的好幫手,繪本除了有吸引孩子的豐富的畫面,還有精雕細琢的語言,真正是家長與孩子取之不盡的「活水」。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中說:「要增加幼兒的詞彙量,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豐富的詞彙。事實上,建立幼兒閱讀能力的基礎,是從耳朵不斷累積詞彙開始,而不是讓幼兒提早識字、看書。」

  1. 如何選擇有助孩子語言發展的繪本?
  • 繪本的語言重複簡單。0-3歲選擇繪本時,儘量避免太複雜的內容,信息要簡單。繪本的語言要多重複,能夠讓孩子不斷感受到熟悉感。同時,內容要富有節奏感、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兒歌與各類童謠繪本是首選。
  • 繪本的色彩豐富鮮豔。小月齡的孩子要注意選擇色彩豐富的繪本,這樣既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又可以刺激孩子視覺發育。畫風清新明麗,色彩鮮豔的繪本能夠增加親子互動性,促進交流。
  • 繪本的題材要貼近孩子生活。選擇繪本時要符合孩子所處的智力發展階段的特徵,這與成人欣賞文學作品一個道理,有共鳴的讀物才能夠投入其中。比如1歲左右的孩子,喜歡用手和口去探索世界,可以選擇能夠撕咬的布書,硬紙板書或者抓抓拍拍的觸覺訓練書;而2歲之後,孩子開始有了自主意識,身心發展到了新階段,可以選擇生活習慣,性格培養,情緒管理等方面的繪本;2歲半之後,理解能力較好的孩子可以選擇有趣味性,有故事情節的繪本,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想像力,社交能力。

2. 如何陪伴孩子閱讀繪本?

  • 韻律繪本。這類繪本主要包括兒歌和童謠類的,節奏輕鬆活潑,語言富有音韻和節奏感,不僅能朗讀,還能唱和。童詩童謠具有銜接重複性,上句出現,下句還會出現,但是會加入不同詞彙擴充。家長朗讀文字時可以配合節奏,拍打孩子的後背,或者將孩子抱在身上,坐在腿上,讓孩子在律動中感受語言文字。也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打拍子,一邊拍一邊讀。一定要充滿熱情,讓孩子真正融入情境。

把孩子抱在膝上讀書給他們聽時,我們的心情能傳達給孩子,孩子的心情也能傳達給我們。

  • 圖畫繪本。這類繪本會讓有些家長犯難,因為文字太少。教孩子看圖畫書時,家長應該引導孩子仔細欣賞繪本的畫面,從封面、封二、扉頁、正文到封底,仔細閱讀每一幅插畫。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裡說:「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大人要先了解圖畫的意義,親身體驗圖畫書的樂趣,進行親子語言溝通,針對性地提一些問題,與孩子進行深入互動,引導孩子在圖畫當中感受美,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從而使其獲得樂趣。在快樂中感受美,學習語言。這是了解幼兒與圖畫書的關係的最好方法。

  • 故事情節繪本。有故事情節的繪本比較貼近孩子的生活,適合有了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如兩歲以上兒童。這類繪本包括生活習慣、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等,家長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引導孩子將繪本情節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繫,從而培養良好的習慣,增進語言發展。
  • 求知探索繪本。這類繪本充滿趣味性,科學性,可以大大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在帶領孩子閱讀這類繪本的時候可以進行角色扮演,或者進行小劇場式地講解。如經典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當中毛毛蟲長大變成蝴蝶,家長可以提前做一些小的手工,引導孩子認知,多角度促進語言發展。

結語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任何一項技能的獲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通過後天不斷努力習得的,這個過程是長久緩慢的。

孩子的天賦固然重要,家長的循循善誘同樣舉足輕重。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如果能夠及時為孩子輸送充足的「彈藥」,那麼孩子語言發展的這挺「機槍」將更容易射出源源不斷的「子彈」。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分享幾招,助孩子成為伶牙俐齒的小話癆
    導讀:孩子說話晚,口齒不清?分享幾招,助孩子成為伶牙俐齒的小話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變成「小話癆」,別嫌煩,抓住語言爆發期,孩子將來更聰明
    俗話說得好:好人出在嘴上,好馬出在腿上,語言表達能力是我們每個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因為語言不僅能與人交流,更重要的是能增進感情、拉近雙方的距離。相信家長們都會遇到「小話癆」的孩子,他們總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時候真的想把他們的小嘴給堵住。比如,媽媽為什麼小鳥會飛啊?為什麼媽媽會那麼高啊?為什麼我要去上學啊?等等莫名其妙的問題,就像是一個「十萬個為什麼」一樣。有時候連我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為什麼會變成「小話癆」呢?
  • 孩子變「小話癆」?是處於「語言爆發期」,父母有方法輕鬆把握住
    近日在跟嫂子聊天的時候,聽到嫂子一直在吐槽,小侄女最近總是不停的說話,變成了一個小話癆,就是特別愛說話,對任何人都能說得沒完沒了,雖然很多時候說的是廢話,或者人家不予理睬,但她總是說得津津樂道。這樣嫂子覺得自己生了個小話癆,也擔心小侄女以後的成長。
  • 3歲前是語言發展黃金期,寶寶跟著這套繪本學說話,變身小話癆
    孩子說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那可是大事兒,平時沒有什麼攀比心的家長,在小區隨便溜達一圈,回來以後也會比較同齡的孩子,人家寶寶開口了,人家寶寶是不是小嘴伶牙俐齒的。所以說語言發展一直是家長的心口大石頭。我家孩子當時說話就比較晚,可能平時家裡人少,我們和老公出門工作,婆婆一個人在家帶他,動不動就放上電視,讓孩子缺乏交流所以這語言發展得比較慢,所以我非常著急。所以我開始尋找語言啟蒙類的繪本,希望能助娃一臂之力。
  • 孩子喜歡和玩具說話?對待娃的語言發展,父母應該做一個「話癆」
    其實是進入語言敏感期了當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的時候,想必當父母的人都會很開心。而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他們的語言發育要經過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敏感期」。一般情況下,孩子0-1歲是前語言期,只會咿咿呀呀地發出無意義的音節。
  • 孩子開啟「話癆」模式?掌握這3點,輕鬆度過孩子「語言爆發期」
    "學說話的孩子都是話癆!"前幾日姐妹群裡面的媽媽和我們分享了她的孩子毛毛,毛毛今年五歲,是個十足十的小話癆。只要是他清醒著,就會有無數的問題或者自己一個人和玩具假裝對話,哪怕睡前也要小聲地念叨著幼兒星球的語言!"媽媽,我們為什麼要洗臉啊?""媽媽,為什麼那個阿姨闖紅燈呢?""
  • 寶寶語言敏感期,家長做好「聽和說」,輕鬆養出小小演說家
    當孩子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型,並發出牙牙學語的聲音時,屬於他的語言敏感期就開始了。研究發現,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兒童語言學習最重要的時期,這段時間被稱為孩子語言發育的黃金期,而3-6歲則是孩子語言能力提高的關鍵期。
  • 孩子是個話癆,怎麼也被診斷為語言發育遲緩?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人類特有的進行溝通表達的方式和工具。自從有了語言,人類文明的進程就像高速列車一樣飛馳發展。可以說,語言是人類的一種天賦。由於人類本身的特質限制,語言雖然早就被深深烙印在基因鏈中,但仍需要十數年的時間才能被完全掌握。
  • 教你4個小技巧,助孩子能說會道早開口
    孩子還不到三歲,這個時候的寶寶是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的,但是他家孩子就是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了你這句話,也只是蹦出幾個簡單的詞語。比如說想要吃糖,孩子只會說、糖、吃。,你就會發現,孩子可以很清楚地說出一些字,可以很清楚地說出爸爸媽媽的。
  • 麻省理工研究:想養出更聰明的孩子,在嬰兒期,寶媽得做個話癆
    文丨美媽很帥小小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平常「惜字如金」,可自從生了娃,她把自己逼成了話癆。原因很簡單,她想孩子的大腦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小蘭看到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吐槽道,「寶寶還是個小嬰兒呢,她那麼小,能聽得懂你說的話嗎?」
  • 家有「小話癆」別嫌煩,抓住語言爆發期,孩子將來口才好情商高
    「天天就這樣,像一個話癆,每天追著你問這問那,你不回答,他就作天作地,你回答就是沒完沒了,每天下了班,還要應付他,煩死了,他什麼時候才能閉嘴呢?」,即使他不問你,也會在你身邊說個不停,讓很多疲憊的家長心煩。
  • 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說是她家小妞妞最近化身成為了"小話癆",一張小嘴從早上起來就開始嘰嘰喳喳不停,不論是看到什麼還是想到什麼,都會非常積極的表達出來。 我們不難發現,在孩子還處於嬰兒階段時,就會開始注視大人說話的嘴形,並發出啞啞學語聲時,這個時候就開始了他的語言敏感期。
  • 孩子話癆怎麼辦?別嫌吵,可能是開啟"好口才"的第一步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晚上照料孩子進入夢鄉,閨蜜給我發信息聊家常,說了一個最近令她感到有些苦惱的情況。說是她家小妞妞最近化身成為了"小話癆",一張小嘴從早上起來就開始嘰嘰喳喳不停,不論是看到什麼還是想到什麼,都會非常積極的表達出來。
  • 抓住孩子語言爆發期,培養一個「小話癆」
    昨天小可媽媽向我傾訴道:最近看著身邊朋友的孩子一個個都開始開口說話了,小李家的女兒今年2歲半就會唱兒歌了;小張家的兒子最近也開始學習和模仿大人說話,有時候總是會自言自語地說著些什麼;小喬家的那個整天會向小喬夫妻倆嘰嘰喳喳模仿電視上人物說的話……眼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在差不多的年齡都快成了「話癆」,可是自家孩子卻一點想要學習說話的動靜都沒有
  • 孩子變身「小話癆」,建議用「情景式鍛鍊」,才能把握語言爆發期
    導讀:孩子變身「小話癆」,建議用「情景式鍛鍊」,才能把握語言爆發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變身「小話癆」,建議用「情景式鍛鍊」,才能把握語言爆發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是個小話癆?2-4歲是孩子語言爆發期,家長要懂得抓住機會
    比如孩子出生時,寶媽會糾結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孩子月齡小的時候,寶媽會糾結輔食怎麼吃;孩子說話晚了,寶媽會糾結寶寶是不是發育慢了,而等孩子學會說話了,寶媽又會覺得一刻不得清靜。但沒過多久,小韓發現寶寶不知道什麼時候變成了說起來就停不下來的「小話癆」,不論是吃飯時,還是洗澡時,甚至是晚上睡覺前,總會跟媽媽說個不停,有時小韓心煩不想回應,但寶寶就會一直「媽媽、媽媽」地叫著。現在,小韓又開始懷念當初安靜的寶寶了。
  • 讓「沉默小子」變成「小話癆」
    溝通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卡耐基說:「與人相處的學問,在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帶來其他知識所不能帶來的力量,他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處世溝通藝術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能不能與別人很好地溝通,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存質量。
  • 育兒專家:想要寶寶語言能力強,父母必須當「話癆」
    全文約1290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寶寶的語言發育期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出生後8~10個月,是嬰兒理解語言意義的關鍵時期;第二階段在1歲半左右,是嬰兒口語發展期;第三階段在5歲左右這讓一旁的張爸爸忍不住跟著笑,抱著女兒對妻子說:「你看,琴琴聽得懂你的話!哈哈哈這就是我一直和琴琴講話的原因,孩子能聽懂我們的話!」面對女兒和張爸爸的表現,媽媽也是一臉驚訝。
  • 萌娃開啟話癆模式批評爸爸:愛說話的孩子是個寶
    視頻中的男孩,與其說是頂嘴,不如說是一直在吐槽爸爸,儼然一個停不下來的小話癆。「你管我管的很嚴,你還搶我東西吃,一天管我幾次啦?你說我幾次啦?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愛說話,其實好處很多。
  • 紅星美羚羊奶粉育兒小妙招,「話癆」寶寶二三事
    媽媽要理解通常來說,3歲就是寶寶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相比著「不太愛說話」的寶寶,「話癆」寶寶天生的語言能力會較強,能保持較高的說話興致,思維也會相對比較敏捷。所以說話多,說明你有一個能說會道的聰明寶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