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啼笑皆非!英國軍情五處又鬧笑話,稱中國將「改變氣候」?

2020-12-13 中國軍魂v

編輯:周等

近日,擁有24年間諜從業經驗,並且在今年年中成為英國情報機構軍情五處最新一任處長的肯·麥卡勒姆,面向英國民眾就情報和信息安全問題作出了相關的講話。隨後,英國《泰晤士報》用一則標題為「軍情五處的負責人警告,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威脅(China is our great threat,MI5 boss warns)」的文章,概括了這次講話的內容。

在講話中,肯·麥卡勒姆聲稱,中國、俄羅斯、伊朗三國的間諜行動,正在對英國的國家安全進行挑戰。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相關發言「所謂『中國間諜威脅論』的離奇報導並不新鮮,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但後來大都被證明是子虛烏有」。

在肯·麥卡勒姆走馬上任後,這是他第一次公開地、系統地對英國民眾就軍情五處的相關工作對英國民眾進行介紹。

肯·麥卡勒姆聲稱,目前英國正面臨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威脅。他聲稱,在相關工作中,俄羅斯正在製造「突發的惡劣天氣」,而中國則正在試圖「改變整個氣候」。

西方國家正在炮製「地攤小說」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肯·麥卡勒姆提到的三個「對手」中國、俄羅斯和伊朗,都是目前為止西方國家為自己設置的「假想敵」。

長期以來,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西方世界國家已經發出了太多的沒有依據的無理指責。

無論是此前德國拒絕公開一切細節的納瓦利內「中毒」風波,還是今年5月不少美媒轉載的「非洲政府大樓可能是中共間諜活動的載體」,西方世界國家對包括俄羅斯和中國在內的「戰略競爭對手」潑出的髒水,充滿了自以為是的偏見和地攤小說一樣的幻想,唯獨缺少能夠取信於國際社會的證據。

外交部:「子虛烏有」

針對肯·麥卡勒姆的說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以及相關領域的學者也迅速給出了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中方一貫堅持在相互尊重、互不幹涉內政等原則基礎上同各國發展關係。我們希望有關方面,包括媒體在內,客觀理性地對待和報導有關事件。」

而中國社科院學者趙晨也指出,近期「五眼聯盟」成員對中方發起的一系列不是指責,代表著這些國家的情報機構已經形成了一種以「反華」為主基調的新共識。

事實上,長期以來,無論是「水門事件」還是「稜鏡門」,都意味著,西方世界國家自己,才正是全世界信息安全的重要威脅。部分西方政客,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炮製子虛烏有的「威脅」,企圖將自己的無理指責正當化,是純粹的做賊心虛。

免責聲明:本文由《中國軍魂》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緊跟美國,英國大談敵對國家:中國正在「改變全國氣候」
    緊跟美國,英國大談敵對國家:中國正在「改變全國氣候」 近日,英國軍情五處的上任了新的處長肯·麥卡勒姆,這位新任處長在第一次公開發言時就表示,英國的「敵對國家」就是中俄和伊朗等。但「湊巧」的是,這些國家也是美國認為有「威脅」的,麥卡勒姆和美國總統的出現了相同的想法。
  • 英國軍情五處等機構將招攬普通話專家從事對華情報工作
    英國軍情五處 圖源:Getty【環球時報記者 張繼丹】「英國情報機構將招攬漢語普通話專家從事核心情報偵察工作」,據英國《標準晚報》30日報導,英國軍情五處、軍情六處及英國政府通信總部(GCHQ)三個情報部門將開啟一項專門針對普通話語言學家的招聘項目
  • 英國軍情五處的「打工仔」——墨索裡尼
    卡波雷託戰役英國見自己的盟友是退出的退出,被打殘的打殘,連剛忽悠過來的義大利現在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很是著急。為了讓義大利能堅決地站在協約國一邊,英國情報部門決定在義大利國內找一個好戰分子,為自己鼓吹,做戰爭動員工作。找來找去,英國情報部門發現墨索裡尼這個小夥子不錯,相貌堂堂、能言善辯,更重要的是他手掌握著一個具影響力的媒體平臺。英國軍情五處很快找到了墨索裡尼,並以每周100英鎊的高薪僱傭他為自己工作。
  • 軍情五處獲評英國對同性戀人士最友好僱主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英國僱主評價機構Stonewall發布了年度最佳僱主排行榜。英國軍情五處首次榮登對待LGBT人群(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最友善僱主分榜單榜首。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軍情五處於2012年首次入圍榜單,去年它被評為第七名。今年之所以能夠躍升至榜首,在於它推出了一系列致力於僱員多樣化的政策、舉辦了大量宣傳LGBT知識的活動,並與英國政府通信總部和軍情六處共享了親善同性戀的想法。  軍情五處即英國國家安全局,主管國內安全事務,負責保衛國家安全免遭來自任何方面的威脅。
  • 英國軍情六處未來四年內將實施擴編 或增加上千人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面對日益嚴峻的反恐安全挑戰,英國陸軍情報六局(簡稱「軍情六處」)將在未來四年內實施擴編。據預計,該機構將在2020年擴大40%的人員規模,其麾下工作人員將從2500人增加至3500人左右,新招募人員將涉及網絡技術、信息收集等多個專業領域。
  • 英國軍情六處解僱著名建築公司 總部整修圖紙神秘丟失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7日報導稱,英國軍情六處解除了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整修合同。據報導,繼鮑爾弗·貝蒂建築公司在軍情六處倫敦總部整修工程期間丟失敏感的樓層平面圖之後,英國秘密情報局已解除與鮑爾弗·貝蒂公司的建築合同。報導稱,這些文件是幾周前被發現丟失的,此前這些樓層平面圖從一個安全室中消失了。在整修工程期間,這些文件一直保存在這個安全室中。
  • 新加坡政府網站中文翻譯鬧笑話 令人啼笑皆非
    【環球時報記者 邱明達】日前,新加坡政府部門網站被民眾發現中文翻譯令人啼笑皆非。據馬來西亞東方日報網站報導,現年52歲的新加坡工程師李國樑,在瀏覽新加坡文物局網站時,發現數處中文翻譯錯誤。如將「全國」翻譯成「全美」,地名「Bras Basah」(勿拉士巴沙)翻譯成「胸圍Basah」等。
  • 英國軍情六處新掌門曝光 情報工作方面資歷淺薄
    英國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11月1日迎來了新掌門人——現年53歲的約翰·索沃斯。索沃斯擁有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但他在情報工作方面卻資歷淺薄,不少人對其任命持保留態度。而在索沃斯接受任命不久,他的妻子就將數十張家庭生活照曝光於社交網站,更惹人質疑他的專業素質。
  • 英媒稱中國用「美人計」套取英國特工情報 數人中招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派記者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張怡然】英國《每日星報》1日爆料稱,英情報機構認為,「中國間諜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比極端組織還大。其中,『美人計』和網絡攻擊是他們使用的兩個主要手段。」報導稱,針對「中國間諜威脅」,英國當局已向所有現任和離任的情報機構官員發出「最高機密警告」。
  • 軍情六處招募新人 青睞少數族裔和女性
    提起英國軍情六處(MI6),人們大概首先想到的是007系列影片中的詹姆斯·邦德。為應對世界各地近年來不斷升級的恐怖事件,軍情六處在招募新人過程中,開始青睞女性和少數族裔應聘者。     據英國媒體報導,軍情6處又稱英國秘密情報局,成立於1909年。它隸屬英國外交部,負責對外情報工作。
  • 納粹無聲細菌炸彈計劃毒死半個倫敦,卻毀在軍情五處美女的一個吻
    德國成立了721研究所,研發一種殺傷力很大的細菌炸彈,當時英國收到秘密情報指出德國正在做這項研發,而且接近完成即將派上戰場,首相邱吉爾命令軍情五處處長皮特裡採取 一切手段,阻止納粹的進一步發展
  • 「我是007,這是軍情六處的工作證,你要買保險嗎?」
    他的「簡歷」令人瞠目結舌16歲進入警衛局任要職37歲成為刑警探長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名有著從軍、從警經歷的「國家棟梁」竟是英國軍情六處的特工——代號007?!10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公安分局四平路派出所接到市民張先生報警,稱其在大連西路某商務樓停車場內遭到一男子掌摑,對方聲稱自己是一名「法院法警」。接報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處置,卻只找到報警人張先生。
  • 謊稱軍情六處特工,騙財又騙色的英國頭號詐騙犯,終於認罪了
    而這名「天才」詐騙犯能夠屢屢得逞,關鍵一點是他謊稱自己是英國軍情六處的特工。圖 via SWNS.com儘管相貌堂堂家境也不錯,系列詐騙案嫌疑人阿克隆卻從小劣跡斑斑,是個臭名昭著的「學生詐騙犯」(schoolboy fraudster)。此前他也曾因詐騙坐過多年牢。
  • 厄瓜多駐英大使館發現竊聽器 軍情5處有嫌疑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厄瓜多駐因果大使館內發現竊聽器,厄方呼籲英國當局幫助調查。厄瓜多外長裡卡多•帕蒂諾7月3日對記者表示,厄瓜多駐英大使館內6月14日發現了「間諜麥克風」。該麥克風被藏在一個插座裡的白色盒子內,盒子的一部分還被書架擋住了。帕蒂諾稱,對此「我們表示嚴重關切」。
  • 永遠的邦德走了, 因他火遍全球的軍情六處是個什麼存在?
    原創 小畫君 中國畫報出版社當地時間10月31日,英國著名演員肖恩·康納利去世,終年90歲。肖恩·康納利1930年8月25日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愛丁堡,1962年因在第一部「007」電影《007之諾博士》中飾演詹姆斯·邦德而一舉成名。
  • 英國職業外交官摩爾被任命為軍情六處新負責人
    當地時間29日,英國職業外交官和情報官理察·摩爾被任命為秘密情報局(軍情六處MI6)的新任負責人,英媒指出,摩爾在上任後將加強英國對來自俄羅斯等國間諜活動的防禦工作。據路透社29日報導,現年57歲的摩爾目前是英國外交部現任政治事務主任,他還擔任過英國駐土耳其大使和內閣辦公室副國家安全顧問。
  • 港媒稱英國在香港間諜活動頻繁 破壞不亞於美國
    據報導,由前殖民地遺留下的情報機構D組(Division D),以及回歸前重新組建的直接隸屬軍情六處(MI6)的秘密部門,在回歸十六年進行了大量針對中國的間諜、滲透活動。相較於美國,英國情報機構更懂得「放長線」,更注重「人」的滲透,這也是為什麼英國間諜行為鮮有出事且不易為公眾察覺之原因。但英國間諜對香港的破壞,絕不亞於美國。
  • 「我是007,這是軍情六處的工作證,你要買保險嗎?」
    16歲在警衛局任要職,37歲成為刑警探長,還是英國軍情六處的特工007?男子梁某假冒多種身份,為的只是多賣幾份保險。據楊浦警方介紹,10月16日上午,楊浦公安分局四平路派出所接到報警稱,報警人張先生在大連西路某商務樓停車場內遭到一名男子掌摑,對方聲稱自己是「法院法警」。接報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處置,只找到報警人張先生。
  • 從軍情五處間諜到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有著怎樣的一生?
    綜觀英國報章的勒卡雷訃聞,標題除了稱他為「間諜小說大師」或「出身自間諜的小說家」之類,或是那部著名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作者難免讓人覺得有點欠缺。勒卡雷參與軍情五處和六處的情報工作的時間並不是連續,期間曾在伊頓公學教授法語和德語。在1961年時以筆名為勒卡雷開筆寫第一部小說《召喚死者》。63年的第三部小說《柏林諜影》大獲好評讓他名成利就。
  • 大英帝國的奇葩存在 英國的特工文化
    詹姆斯·邦德老矣,但《王牌特工》橫空出世,英國特工電影後繼有人。說起特工電影,英國若稱第二,無人敢居第一。英國豐富的情報歷史,孕育了不少善寫特工題材的作家,特工電影電視劇也固定成為了影視劇中一個類型。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諾博士》問世,徹底顛覆了特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