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生於1994年、年僅26歲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刷爆手機屏!
網友評論說:我26歲才碩士畢業,人家都副教授了,牛人!
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方面介紹:李晟曼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
勤奮是科研成功的重要保障:
李晟曼講述她整個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持續三年日復一日的實驗,每天兩個實驗室的來回奔波,積澱了今天的成就,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還展示了自己科研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最後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
可以看出,李晟曼在科研上非常用功與努力,才有了後來的成就。
導師更值得肯定與讚賞:
官方信息顯示李晟曼師從吳燕慶教授
看看吳教授的簡歷:
2001.09-2005.07復旦大學微電子學系理學學士。
2005. 08-2009.12美國普度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博士。
長期從事半導體微納電子器件與電路設計與製備,電學測量,微波測量與光電測量。
在化合物半導體砷化鎵,氮化鎵及碳化矽,以及新材料石墨烯,二硫化鉬等研究領域有廣泛經驗。曾經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 Scienc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no Letters, ACS Nano, 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國際頂級電子器件會議IEDM以及器件研究會議DRC等共發表50 多篇文章,包括第一作者Nature一篇與IEDM四篇。過去五年中文章被引用超過2500 次。
在化合物半導體及石墨烯電晶體工作被包括Nature、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IEEE Spectrum 和Science Daily 等報導。曾獲2007年國際半導體器件研討會最佳學生報告獎,2009年度IBM全球博士生英才獎。
名師出高徒!有這樣的名師指導,李晟曼才那麼快脫穎而出!
在今天普遍反應研究生師生關係緊張、把導師稱為「老闆」的情況下,吳燕慶在指導學生方面,應該具有特別之處!
李晟曼的成功給予我們哪些啟示?
(1)選好導師,好的導師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不僅僅在學術上,更是在品格、品性、品味塑造上,都會給予我們很好的幫助與指導。
這也讓我想起自己的導師,記得我初進大學時,就遇到他,被他學識、為人處世的態度所折服,當時他告訴我要多讀書,讀專著,讀別人不願意讀、作者花了十年甚至一生寫的專著,這樣才能有收穫。
(2)要勤奮。對於任何人來說,無論任何時候,勤奮都是最好的捷徑,也是成功的保證。
縱觀那些成功人士,沒有一個不是因為勤奮而獲取成功的,即便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缺少勤奮,也很難有所成就。
(3)愛惜身體。據相關信息顯示,李晟曼的業餘愛好就是打羽毛球,讓自己有個好的身體作保證!
身體是聖堂,再偉大的靈魂,再高尚的心靈,再睿智的思想,都需要身體來安放,所以,善待身體,未來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