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旅遊大省,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繁榮,河南許多遊覽區也列入了前幾名, 例如雄偉壯觀的龍門石窟、風光奇秀的雲臺山、雕刻精美的「清明上河圖」等,在國內外旅遊者中頗受歡迎,今天就來看看河南的香山寺。
香山的名稱來自於佛教經典。佛祖釋迦摩尼出生地迦毗羅衛國都城附近有座山叫香山,佛祖和弟子們經常在香山裡修行,因此,《華嚴經》在排列佛教十大名山時,香山僅次於須彌山,即雪山喜馬拉雅山,是名列第二的佛教名山。
當佛教傳入中國後,香山之名隨之而來,很多地方修建了香山寺,之後便將原來的山也改名叫了香山,北京的香山和洛陽的香山都是如此。在眾多的香山寺中,在這眾多的香山寺中,平頂山香山寺是建築最早的東土「真香山寺」。這裡被稱為是漢化觀音菩薩修成正果的地方。
平頂山香山山峰處於山巒起伏的巴山山脈上,山祖崑崙,脈發秦嶺,來勢浩大,宛如伏龍。其東有大龍山,西有小龍山,三山並列,呈二龍戲珠之勢。香山山峰圓潤,形勢幽美,酷似天竺香山。又沙河與汝水雙澄於南北,前眺低嶺,其勢開闊。這樣的環境,也是建造寺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頂山香山寺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漢代。香山寺有兩件鎮寺之寶,一是北宋書法大家之一蔡京手書的「三絕碑」《大悲菩薩傳碑》,其書法、宗教和歷史價值都是極高的;另一個是觀音大士塔,為北宋年間修建,塔下的地宮中藏有高僧的真身舍利,極為珍貴。
寺廟始建於東漢,後在明清經過修繕。歷史最久的是山頂的古塔。河南的寺廟裡香山寺屬於比較優惠的,也是香火比較旺盛的。後山的舊建築比較有味道,新修的反而沒有老的好。最好看的是後面的平臺上,從那可以看見塔樓和白鴿以及通往後山的一段石砌臺階。
由於地處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戰亂的影響,屢毀屢建。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時盡遭破壞,僧人被趕走,殿堂被拆毀,如今的香山寺建築群除千年寶塔和十幾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後依靠民間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復起來的。
在寺廟中央,有一座千年宋塔,即是周圍都比較聞名、史志文獻有載的觀音塔,名為觀音寶塔,香山寺傳說是觀音菩薩成佛之地,而觀音寶塔碑刻是香山寺三大之寶,聽說這還是一座舍利塔。正因為香山寶塔下面有舍利,靈驗殊勝,所以,香山寺被稱為「真香山」、「大香山」,是名副其實的觀音祖庭、佛教聖地。當代著名高僧說:「我是觀音的弟子,是大香山寺的信徒。」並親筆書寫「大香山」、「觀音祖庭」,進一步確立了香山寺在佛教界的獨特地位。
第一、二層為仿木構塔簷結構,均以青磚疊出簷5到9層,青磚上雕飾著各種花紋圖形,精美絕倫。塔的第二、三層外壁設壁龕五排,共304個龕佛,內置坐佛,其中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共有35尊,姿態各異,雕刻精美,堪稱寶塔一絕,寺院重寶。
香山寺還有現存古的代碑刻14通,其中4通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書法藝術價值、宗教文化價值最高,被稱為「香山寺四大名碑」。這「四大名碑」俗稱分別為蔡京碑、唐國公主碑、劉狀元碑、范文程碑,堪稱鎮寺之寶。主要記述觀音大士塔的創建年代和重修經過及香山寺的氣勢等內容。
香山寺的文化底蘊也是極為深厚的,這裡有著名的「九老閣」。香山「九老」,是指白居易、胡臬、吉皎、鄭據、劉真、張渾、李元爽、僧如滿等九位歷史名人。每年「九九」重陽節,是「九老」固定在這裡聚會之日。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他們登高遠眺,賦詩吟誦。當地人們非常敬重他們,稱他們為「香山九老」。後人為紀念他們,在香山寺建「九老閣」,閣內塑有九老遺像。數百年來,每逢重陽佳節,四方文人墨客常常到這裡登高吟詠,紀念「九老」。
香山寺殿堂樓閣20餘所,齋寮僧舍數百間。寺右前方有塔林一處。佔地40多畝。有梵塔49座,經幢7座,上用印度文、漢文、阿拉伯文、藏文四種文字刻寫。另有靈塔百餘座,高低錯落,形式多樣。還有下屬寺院十六所,莊園五處。「每歲仲春之望,香火大開,四方來遊者,數以萬計」。站在香山寺居高遠眺,新城區景色盡收眼底。
歡迎喜歡的朋友留下你們的印記,點讚,評論,收藏,轉發都可以。關注叮噹,跟我一起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