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對於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母親的奶水是最好的,也是最有養分的,特別是半歲以內的小寶貝,寶媽的奶水對他們的生長發育意義非常重大,為小寶貝的健康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媽媽的奶水餵養雖然比較好,但是也和小寶貝的個人體質有很大關係,並不是所有的寶媽都可以進行純母乳的餵養。到了特定的非常時期,就應當買適合的奶粉摻和著喂,繼續堅持可能會對小朋友不利。如果遇到這3種情況就不要堅持了,混合著餵才能供得上小朋友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一、寶媽自身的奶水不足。
如果寶媽的乳房沒有奶水外溢的感覺,小朋友吮吸的時候也沒有持續的吞咽聲音,而且小朋友不會去認真的吮吸奶水,鬆開後會大哭大鬧,這就說明寶媽自身的奶水是不足的,小寶貝沒有吃到東西,依然是非常餓的。媽媽在平日裡要多觀察小寶貝,及時的進行一系列措施刺激奶水分泌,要是一直不見效,就不要堅持了,是時候添加奶粉了,在合適的時間添加對寶媽和小寶貝都是有好處的。
二、小寶貝的生長速度比較慢。
小寶貝的胃部容量比較小,每一次吃的都不是很多,一大半的時間都用來睡覺了,通常來講,如果小寶貝的營養攝入是充足的,到了滿月時期會增長五百克以上,要是沒有達到,可能就要考慮是不是沒吃飽或者是不是生病了,只是單純的沒有飽,抓緊添加奶粉就比較重要了。小朋友的生長速度或許看不出來,家長可以定時量體重、量身高,靠數據判斷小朋友到底有沒有吃飽。
三、工作在身,不能及時餵小寶寶的媽媽。
有些寶媽休完產假之後就要趕緊回到工作中,那就代表著沒有時間去餵養孩子,對於一個胃口漸漸增大的小寶貝來說,媽媽不能及時的餵食,胃部得不到滿足,身體各方面的生長就會受到限制,這個時候就應該適當的添加奶粉。
有些小寶貝吃慣了媽媽的奶水之後,突然給他吃奶粉可能會非常不習慣,一開始也是比較牴觸的,寧願餓著也不會去吃奶粉,這種情況就需要一定的措施和技巧。首先就是在添加奶粉的時候,寶媽也一定要堅持著母乳餵養,還是要讓小寶貝吸吮,最好是等小朋友到了一周歲之後,在結束母乳餵養。小朋友吸著吸著母乳就多了,說不定就可以實現寶媽的奶水餵養,有很多寶媽也遇到過這種情況,一開始沒有奶水,後來就有了。
餵奶粉的時候要注意細節,先讓小寶貝適應奶瓶和奶嘴,在兩個物體之間產生適應感,比如先把寶媽的奶水裝到瓶子裡喂,之後在慢慢地用奶粉。餵的時候要抱著小朋友,多進行一些安慰,也可以用玩具來轉移注意力,讓小寶貝在不知不覺中喝下奶粉。多帶著小寶貝玩耍,主要目的是消耗體力,玩得累了餓了也就不挑食了,習慣這種東西,就是慢慢適應就好了。
育兒寄語:
奶水不充分的寶媽,每一次餵奶之前,一定要先餵自己的奶水,等吸吮完在用奶粉進行補充;如果寶媽要去上班,最好是在上班前餵一次奶水,下班之後再來一次,中間的次數就用奶粉代替好了。添加奶粉要注意,太少吃不飽,太多又會造成不好消化,做到兩三個小時不餓的量就可以。不要在小寶寶打嗝的時候喂,容易嗆到;奶粉的牌子不要經常換,畢竟味道還是有稍許差別的,小朋友本來就很敏感,怕會引起更大的排斥;衝的時候注意衛生,順序應該是先倒水再加奶粉,水溫要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