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2020-12-12 騰訊網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時代的高速發展讓人們的觀念不斷發生轉變,現如今絕大多數年輕父母不再單純強調知識學習,而是同步培養子女的各項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歐陽娜娜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2011年,年僅11歲的歐陽娜娜就憑藉出色的演奏水準奪得臺灣大提琴比賽的冠軍。面對如此巨大的舞臺,這個小女孩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與自信,得到很多人的讚譽。

後來,這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還先後參加了多項國內外賽事,甚至在12歲的年紀就舉辦了四場巡迴演奏會,向我們展現才華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她的信心與膽量。

其實除了歐陽娜娜以外,還有不少孩子也都在很小的年紀就具備出色的舞臺表現力,這種社會現象讓不少父母認為,孩子在舞臺上表現自我是一種在基本不過的能力。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現實生活當中,相信有不少父母都曾因為孩子缺乏舞臺表現力而擔憂,這類孩子明明具備才能,可一到舞臺上就發揮不好,甚至根本沒有勇氣踏上舞臺。

這種情況被定義為"舞臺恐懼症"。那麼,究竟什麼是舞臺恐懼症?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舞臺恐懼症的出現?

了解"舞臺恐懼症"

舞臺恐懼症是一種恐懼舞臺、在公開表演時會表現出過度緊張的症狀。如果孩子不敢面對舞臺或是在舞臺上表演時很容易出差錯或是表現出過度的緊張,那麼可以確定其患有舞臺恐懼症。

一般來說,舞臺恐懼症主要由兩個原因引起。

1、受家庭環境影響

我們常常把家庭比作孩子成長的溫室、避風港,認為孩子在家庭環境當中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事實上,這個觀點是片面的,只有夫妻恩愛、氛圍和諧的家庭,才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益處。

如果家庭氛圍不好,父母之間經常發生爭吵甚至是打架,那麼孩子將因此變得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自然是沒有勇氣與信心面對舞臺,進而出現舞臺恐懼症。

2、受失敗經歷影響

在電影《中國合伙人》當中,由鄧超飾演的孟曉駿就患有舞臺恐懼症。當時孟曉駿被推舉到大眾面前演講,但由於過度緊張,孟曉駿一句話都沒有講出來。

原來,孟曉駿小時候曾有過舞臺表演經歷,但由於過度緊張曾遭到臺下同學的嘲笑,所以在那之後他便對舞臺產生陰影。

其實有很多孩子也有過類似經歷,初次登上舞臺時沒有得到充分的鼓勵,在發生一些突發狀況時,臺下的觀眾又藉此起鬨,這很容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進而導致其對舞臺極度排斥。

事實上,不論孩子是由於哪種原因對舞臺產生恐懼感,其根本原因都是心理過於敏感。父母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採取"系統脫敏法"。

以"系統脫敏法"應對舞臺恐懼症

系統脫敏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針對上述定義,父母可以採取以下三種舉措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懼症。

1、適當給予鼓勵

要想幫助孩子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光靠其獨自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父母給予必要的鼓勵。

如果孩子有試一試的想法,那麼父母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參與;當孩子在練習表演時,父母要儘可能在一旁陪伴孩子,給予積極的評價,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2、模擬舞臺表演

舞臺表演不同於獨自練習,臺下會有諸多目光注視著孩子,因此出現怯場心理也是無可厚非。

為了克服這種心理障礙,父母可以在家中進行舞臺表演模擬,邀請一些親友一同觀看孩子的表演並給出意見建議。通過模擬舞臺表演,孩子將逐漸熟悉舞臺環境,正式臨場時也就不會過於緊張、慌亂。

3、加強臨場訓練

正所謂"熟能生巧",要想讓孩子徹底擺脫舞臺恐懼症的影響,父母就應該多讓孩子參加舞臺表演。豐富的舞臺經驗能讓孩子逐漸淡化恐懼感,轉而將舞臺表演視為一場普通的練習。

寫在最後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比較極端。為了避免孩子因為舞臺恐懼症產生自卑心理,父母在矯正時應該留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疏導。

我是海馬媽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那麼,究竟什麼是舞臺恐懼症?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舞臺恐懼症的出現?了解"舞臺恐懼症"舞臺恐懼症是一種恐懼舞臺、在公開表演時會表現出過度緊張的症狀。如果孩子不敢面對舞臺或是在舞臺上表演時很容易出差錯或是表現出過度的緊張,那麼可以確定其患有舞臺恐懼症。一般來說,舞臺恐懼症主要由兩個原因引起。
  • 孩子抗拒舞臺,多半是「舞臺恐懼症」,「系統脫敏法」是治癒關鍵
    在百度百科中,對於「舞臺恐懼症」的定義是:「舞臺恐懼症,一種常見的恐懼症,恐懼於舞臺,在公開演講表現緊張。很多人有舞臺恐懼症,但並沒有其他嚴重問題。」所以如果孩子對於舞臺處於緊張狀態,站在舞臺上就會發蒙沒有辦法展開自己的行動的話,就可以確認為孩子患有」舞臺恐懼症「。
  • 想讓孩子不再恐懼演講?用好「系統脫敏法」,3招治癒孩子恐慌
    活動結束之後我找老師諮詢了孩子的情況,老師和我說:「你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患有舞臺恐懼症,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你們一定要去深入分析,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家長們可以利用「系統脫敏法」,就是通過鼓勵讓孩子逐漸接觸恐懼的事物,最後消除對這個事件的恐懼感。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朋友,想擺脫「社交恐懼症」,試試「系統脫敏法」
    久而久之孩子必然會受其影響,認為自己正如標籤上所說的一樣,所以他們會自我否定和懷疑,不敢和他人交往,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有正常交往的能力。如果孩子有了心理障礙,已經處於社交恐懼症之中,那麼還能補救嗎?父母不妨嘗試系統脫敏法,相信能夠順利幫孩子擺脫社交恐懼。
  • 孩子怕生不敢和人交往?對待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可用系統脫敏法
    事實上,孩子怕生不敢見人並不是少數孩子才有的問題,很多孩子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態,簡單的來說就是孩子可能出現短暫的"社交恐懼症",相對於其他孩子來說,他們在和別人交往過程中會比較小心、拘謹,但這並不是嚴重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簡單地給孩子貼上標籤或逼迫孩子去與他人交往,這樣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大大的傷害。
  • 孩子害怕上臺?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家長可以這麼解決
    我們通常把孩子對於舞臺形式的表演、表現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稱為「舞臺恐懼症」,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恐懼的不僅僅是舞臺,還有那個不夠自信的自我。所以,舞臺恐懼症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舞臺的時候會出現的一系列不適應反應以及心理表現,例如緊張焦慮的情緒、手腳止不住顫抖、心跳加速、神經緊繃等。
  • 小孩「社交恐懼」並非心理疾病,根源在家長,試試「系統脫敏法」
    無奈,只好把年幼的孩子託付給自己的父母。然而,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隔代差,往往只照顧到孩子的飲食起居,而忽視了孩子的溝通與教育。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一般都比較寵溺孩子,那麼也會造成孩子無法得到正常的社交,從而使他們慢慢地恐懼社交。
  • 教師招聘-系統脫敏法
    一、考情分析系統脫敏法是心理輔導常用的方法,在教招考試中常以單選題、判斷題的形式來考查。首先常見的出題形式就是在題幹中呈現一個情景描述,讓考生選擇對應的心理輔導方法。其次,在判斷題中會呈現一個描述跟其他易混淆的方法對應起來。因此,在備考過程中,我們要理解系統脫敏法的定義,同時要與易混淆的方法做出區分。
  • 常見的心理治療技術——系統脫敏法 丨通過練習獲得適應性行為?
    系統脫敏法就是教給人們某种放松的方式,然後由弱到強地向人們展示令其感到有威脅的客觀事物或情境,從而使引起人們恐懼或焦慮的客觀事物或情境逐漸喪失其對人們的影響,使得人體逐漸「脫敏」,達到抑制焦慮情緒的目的。
  • 系統脫敏法——克服恐懼和焦慮
    別著急,系統脫敏法來幫您。「系統脫敏法是心理諮詢中用於治療求助者對特定事件、人、物體或泛化對象的恐懼和焦慮的經典技法。」其核心理念就是讓求助者用放鬆取代焦慮和恐懼。可別小看這麼簡明扼要的理念,執行起來可是有具體程序的喔。系統脫敏療法的創建者美國學者沃爾普將其分為三個主要過程:放鬆、等級構建、脫敏。
  • 用「系統脫敏法」解除邪教成員恐懼心理
    當練功者信其謊言投靠門下,教主又擔心謊言被揭穿信徒棄他而去,又加以危言聳聽的手段用「神通」、「功能」監視練習者的一念一行一舉一動,使練功者「上船容易下船難」。法 輪功李 洪志對信徒施與控制的手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而使習練者不敢對「大法」有任何懷疑對「師父」有絲毫不敬。
  • 教師招聘心理學備考:系統脫敏法
    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的治療中,系統脫敏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恐懼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
  • 你真的了解系統脫敏法嗎?馬上Get
    心理輔導的方法在中學教育教學與能力中是一個常規考點,通常是以事例型或是概念型的題目出現,如我們熟知的系統脫敏法,可是小夥伴們,你們真的了解系統脫敏法嗎?系統脫敏法是誘導來訪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裡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的目的。由精神病學家沃爾普20世紀50年代首創。他將條件反射的方法與傑克布松的逐步肌肉放鬆技術相結合,創立了系統脫敏法。其基本原理認為,人和動物的肌肉放鬆狀態與焦慮情緒狀態是一種對抗過程,一種狀態的出現會對另一種狀態起抑制作用。
  • 想要考教師,可你真的了解系統脫敏法嗎?
    菜單欄回復人工「可人工諮詢相關課程,在線答疑哦~心理輔導的方法在中學教育教學與能力中是一個常規考點,通常是以事例型或是概念型的題目出現,如我們熟知的系統脫敏法,可是小夥伴們,你們真的了解系統脫敏法嗎?他將條件反射的方法與傑克布松的逐步肌肉放鬆技術相結合,創立了系統脫敏法。其基本原理認為,人和動物的肌肉放鬆狀態與焦慮情緒狀態是一種對抗過程,一種狀態的出現會對另一種狀態起抑制作用。第一步:排列出焦慮或恐怖的等級層次表。
  • 什麼是密集恐懼症 密集恐懼症的原因是什麼
    密集恐懼症不知道有沒有人熟悉,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在看到很多密集的東西時候會心跳加快呼吸不順。那麼什麼是密集恐懼症,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密集恐懼症?小編今天將為你們介紹密集恐懼症的相關知識。
  • 我們如何治療幽閉恐懼症
    每個都會患有心理疾病,從心理醫學的角度來看,幽閉恐懼症是指,當患者身處一個狹小而密閉的空間中時,全身神經會高度緊張,心理上出現恐懼害怕反應,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噁心嘔吐,暈厥等。對患者來說,幽閉狹小的空間是很恐怖的地方,那麼有什麼方法來緩解幽閉恐懼症呢?具體的看下文吧。 系統脫敏法。
  • 掌握這兩種方式戰勝你的「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有哪些類型?治癒社交恐懼症有哪些方法?這類恐懼症的人他們沒辦法在別人面前打電話、視頻,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更樂意用發消息或者郵件的方式來進行溝通。④赤面恐懼症。「赤面恐懼症」顧名思義,就是在跟人交往時,會不自覺地、不可控地出現臉紅的現象,而當事人覺得自己臉紅這個現象會被人看不起、被別人笑話,從而害怕跟人交流產生了社交恐懼症。
  • 孩子磨蹭不能忽視,想要及時糾正,家長可以試試心理脫敏法
    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孩子內心的節奏被父母打亂了,原本想好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順序也完全變亂了,於是孩子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回自己的節奏,做事自然變得更慢了。長此以往,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產生一種緊迫感,擔心自己會因為做得慢而被別人嫌棄,甚至因此而放棄對許多新事物的嘗試。
  • 不想藥物治療社交恐懼症?那就試試這種「認知行為療法」
    據近幾年的臨床統計數據來看,行為療法在治療各種恐懼症的時候,其治癒率大都在90%以上。下一步才是使用適當的治療方法,如系統脫敏療法。此外,抗焦慮藥物與抗抑鬱藥物能消除患者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有利於行為矯正。接下來以社交恐懼症為例,看一下醫生是怎樣通過行為認知療法來治癒恐懼症患者的。社交恐懼症的特點是患者通常會想像出一些恐懼對象來嚇唬自己。社交恐懼症是因後天條件反射才建立起來的,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經驗。
  • 系統脫敏法在消除心理恐懼上的運用初探
    田漢高(以下簡稱老田)是筆者挽救的一名法 輪功痴迷者,今年55歲,小學文化,農民。2001年4月開始習練法 輪功時,老田被法 輪功宣揚的「練功治病說」所吸引。後來隨著練功的逐漸深入,更痴迷於「法身說」。練功後期,老田發展到對李 洪志頂禮膜拜與絕對崇拜,容不得別人有半點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