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的操場上,一群孩子正在開心的玩著遊戲,他們的笑聲不時的傳到一旁的父母耳中,讓父母也忍不住和他們一起享受歡樂。
可是在一個角落裡,卻有一個孩子緊緊的拉住媽媽的衣角,任憑媽媽怎麼說,她也不願意鬆手。
這個小女孩叫朵朵,上幼兒園中班,平時在幼兒園裡就不喜歡和同學一起玩。
每次都是一個人坐在座位上擺弄著玩具,其他小朋友喊她她也不理,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在外面玩的時候,朵朵也會緊緊的跟在父母身後,特別是在遊樂場這樣人多的場所,朵朵更是著急的想要離開。
她對媽媽說看到人多就緊張,甚至害怕,所再好玩的遊樂項目都無法讓她克服心理恐懼。
很顯然,朵朵患上了"兒童社交恐懼症"。雖然兒童社交恐懼症並不罕見,但是對孩子的身心發育卻依然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01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呢?
它指孩子表面上會特別過分的懼怕與別人接觸,但是內心卻非常願意與別人交流相處,只是害怕被拒絕、怕不被信任,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心理障礙。
簡言之就是排斥跟陌生人交往,一旦有陌生人在,就會感覺渾身不自在。
02兒童社交恐懼症產生的原因?
1、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都非常嚴格,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有所作為。只要孩子的行為和自己預期的有所偏差,父母就會大聲指責,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這自然容易讓孩子心生恐懼,她們不敢表現自己,漸漸變得膽小自卑,甚至連話都不敢說,怕因此被責罰。
也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不允許孩子隨便和不認識的人玩,同時也不給孩子和其他小夥伴接觸的機會,不帶孩子串門,也不歡迎其他孩子來玩。
這勢必會讓孩子的社交欲望一點點被澆滅,以至於到最後徹底消失。
2、在社交中受過心理創傷
當孩子想要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交流時,被對方拒絕,或者禁止孩子加入他們的遊戲。
當孩子每次和其他小朋友接觸時,都會遭到惡意的嘲諷、欺負、當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時,父母就會不分場合的去懲罰他們……
這些都在無意中阻礙了孩子的正常社交,使得孩子本能的對社交產生了排斥。
因為他們在社交中收穫的並不是快樂,而是委屈和痛苦,所以自然導致他們關閉了心門,不願意和他人正常交往。
3、被人為貼上負面標籤
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話對一個孩子一生的影響力。
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冷嘲熱諷,不停的說孩子笨、孩子傻,那麼就等於無形中給孩子貼上了一個負面標籤。
久而久之孩子必然會受其影響,認為自己正如標籤上所說的一樣,所以他們會自我否定和懷疑,不敢和他人交往,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有正常交往的能力。
如果孩子有了心理障礙,已經處於社交恐懼症之中,那麼還能補救嗎?父母不妨嘗試系統脫敏法,相信能夠順利幫孩子擺脫社交恐懼。
03什麼是系統脫敏法?
"系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制法",即當患者面前出現使其產生焦慮和恐懼的刺激時,施加與這些刺激相對抗的刺激,從而逐步消除患者的緊張與焦慮,並不會再對這樣的刺激產生不良的應激性反應。
系統脫敏法訓練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這是它的理論基礎。
巴甫洛夫把狗固定住,然後在每次給狗食物的時候就搖鈴,鈴聲跟食物同時出現,然後狗就會產生唾液,巴甫洛夫稱其為無條件反射。
當經過搖鈴給食物訓練後,即使後來只搖鈴不給食物,狗聽到鈴聲依然會產生唾液,巴甫洛夫稱其為條件反射。
如果強化的次數越多,條件反射將會得到鞏固;如果長時間只搖鈴沒有給食物,慢慢的條件反射就會削弱,直到消失。
系統脫敏法的治療原理就是對抗條件反射。
04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1、幫助孩子建立社交焦慮等級
孩子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很多時候他們雖然會有焦慮,但是卻無法辨別出此時的焦慮嚴重程度。
加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未達到最佳,所以很多時候必須藉由家長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建立最符合他們實際情況的社交焦慮等級表。
比如:
第一等級:準備出門去遊樂場,內心不安,恐懼值為15。
第二等級:去到遊樂場,看到很多小朋友,輕度恐懼,恐懼值30。
第三等級:跟其他孩子打招呼,中度恐懼,恐懼值50。
第四等級:跟其他孩子借玩具,高度恐懼,恐懼值70。
第五等級: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極度恐懼,恐懼值100。
2、訓練孩子全身心放鬆
這裡的放鬆和瑜伽裡的冥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閉上眼睛,放一段優美柔和的音樂讓孩子靜靜欣賞一分鐘左右。
這時家長可以說出一些儘可能充滿陽光和趣味的引導詞,從而達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在這樣的場景中,孩子的身心是完全放鬆的,他們的肌肉會漸漸變得鬆弛。
如果能夠堅持訓練,孩子的內心必然會充滿愛和陽光,性格自然也會開朗起來,不再畏懼與他人交流。
3、幫助孩子進行脫敏訓練
1、想像脫敏訓練
讓孩子提前在腦海裡構造一福畫面,讓他們的思緒從最初的緊張慢慢到有所緩解再到最後的不再恐懼,那麼就意味著孩子已經完全放鬆,想像脫敏訓練就順利完成。
2、現實脫敏訓練
讓孩子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出門,如果孩子想要牽手,那麼不要拒絕,可以陪孩子一起看其他小朋友玩耍。
這時孩子的狀態是自然非緊張的,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和認可。
之後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和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引導孩子加入他們的遊戲中,或者嘗試向他人借玩具,當然也可以用自己的玩具和他人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交往能力必然有所提升。陪在孩子身邊,當他們慢慢能夠感受到交往的樂趣之後,學會適當抽身。
這時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就已經基本被孩子克服,只要父母繼續鼓勵和支持,相信孩子一定會越來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