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的孩子害怕在眾人面前發言嗎?許多小朋友在面對外人,甚至是自己的家長時,會表現出非常膽怯而害羞的模樣。
比如問孩子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會扭捏,不敢說話,就算與關於平常的成績,他們依然會恐懼。要是到了舞臺上,就更別說了,可能連口都開不了。
孩子害怕站上「舞臺」,對此,家長要謹慎。
朋友4歲的寶寶天生聰明,學習東西的速度很快,所以我們都覺得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小小年紀就敢在自己的幼兒園裡做主持,帶領著一幫孩子做遊戲。
這是老師也沒有想到的。相比較之下,孩子8歲的姐姐顯得有些「沒用」,因為姐姐一到舞臺上就容易講話磕巴,參加比賽的時候經常出現意外,讓人不知道該先安慰還是先找問題。
幼兒成長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點,所以孩子們對於舞臺形式的恐懼,並不是沒有原因,這些方面的內容,家長們知道嗎?
我們通常把孩子對於舞臺形式的表演、表現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稱為「舞臺恐懼症」,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恐懼的不僅僅是舞臺,還有那個不夠自信的自我。
所以,舞臺恐懼症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舞臺的時候會出現的一系列不適應反應以及心理表現,例如緊張焦慮的情緒、手腳止不住顫抖、心跳加速、神經緊繃等。甚至嚴重的時候,會因此而呼吸急促,開不了口說話。
《泡沫之夏》中的尹夏沫就有舞臺恐懼症,在公開表演唱歌的時候,她都會閉著眼睛表演,因為一旦睜開眼睛,她看到臺下密密麻麻的人群,聽到嘈雜的歡呼聲,就會不自覺地緊張,進而變得呼吸急促,想要逃離。
這是典型的舞臺恐懼症表現,像極了平常一上臺就緊張的不得了的孩子們。
1、對自己不夠自信
很多時候人的恐懼心理都來自於對內在自我的不夠信任。也就是說,孩子們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他覺得有那麼多優秀的人存在著,為什麼是自己呢?因為對能力的不認可和不接受,他會很自然的否定自己,進而在需要勇氣的時候退縮,變得膽怯。
2、害怕被否定
有一種人格叫做「固定型」人格,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固定思維裡,習慣性的用拒絕保護自己,因為可能發生的事情或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所以這類人群總是會先說「不」。
而舞臺恐懼症的孩子當中,正是因為這種恐懼的心理所影響,害怕被否定,不希望接受負面的結果,因此,會拒絕在舞臺上表演,又或者是在表演的時候表現就不安、拒絕的情緒。
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形成於生活之中,不論是對自我的否定還是對舞臺的不自在,都說明著孩子需要做出改變了。
1、常讓孩子開口說話
許多孩子就是因為在生活中開口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才會遇到問題就害怕,當有一天他需要自己去到舞臺上表達自己的時候,自然就不知道怎麼開口才合適。
所以,生活的鍛鍊少不了,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一些聚會上、家庭的聚餐上多說話,多表演,鍛鍊膽量和在舞臺上表現的能力。
2、鼓勵孩子多嘗試
學校裡有著豐富多樣的活動,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利用系統脫敏法的關鍵在於,讓孩子們多加嘗試,逐漸在嘗試中找到自我,提升自信心。
因此,家長需要利用好這些課外活動,鼓勵孩子多多參與,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參與過程中,孩子獲得的能力與認知,這是他參加比賽的核心,也是解決舞臺恐懼症的重要途徑。
3、提升自我認知
一個人連自己都接受不了,他的生活必然是困難而艱辛的。
這是因為對自我的認知可以幫助個體解決許多問題,至少在自我接受層面,孩子會對內有更多的自我鼓勵,自我支持等,對自己的認可,是戰勝膽怯式恐懼的方式。
因此,家長們可以在生活中多誇讚孩子,指出其優點和缺點,提高孩子對自己的接納程度。
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與其心理成長有關,這些方法幫助家長解決該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珠兒媽媽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