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上臺?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家長可以這麼解決

2020-08-28 珠兒媽媽日記

文 | 珠兒媽媽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的孩子害怕在眾人面前發言嗎?許多小朋友在面對外人,甚至是自己的家長時,會表現出非常膽怯而害羞的模樣。

比如問孩子一些問題的時候,他們總會扭捏,不敢說話,就算與關於平常的成績,他們依然會恐懼。要是到了舞臺上,就更別說了,可能連口都開不了。

孩子害怕站上「舞臺」,對此,家長要謹慎。

朋友4歲的寶寶天生聰明,學習東西的速度很快,所以我們都覺得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小小年紀就敢在自己的幼兒園裡做主持,帶領著一幫孩子做遊戲。

這是老師也沒有想到的。相比較之下,孩子8歲的姐姐顯得有些「沒用」,因為姐姐一到舞臺上就容易講話磕巴,參加比賽的時候經常出現意外,讓人不知道該先安慰還是先找問題。

幼兒成長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點,所以孩子們對於舞臺形式的恐懼,並不是沒有原因,這些方面的內容,家長們知道嗎?

一、什麼是「舞臺恐懼症」?

我們通常把孩子對於舞臺形式的表演、表現所產生的恐懼心理,稱為「舞臺恐懼症」,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恐懼的不僅僅是舞臺,還有那個不夠自信的自我。

所以,舞臺恐懼症指的是個體在面對舞臺的時候會出現的一系列不適應反應以及心理表現,例如緊張焦慮的情緒、手腳止不住顫抖、心跳加速、神經緊繃等。甚至嚴重的時候,會因此而呼吸急促,開不了口說話。

《泡沫之夏》中的尹夏沫就有舞臺恐懼症,在公開表演唱歌的時候,她都會閉著眼睛表演,因為一旦睜開眼睛,她看到臺下密密麻麻的人群,聽到嘈雜的歡呼聲,就會不自覺地緊張,進而變得呼吸急促,想要逃離。

這是典型的舞臺恐懼症表現,像極了平常一上臺就緊張的不得了的孩子們。

二、孩子恐懼舞臺的原因

1、對自己不夠自信

很多時候人的恐懼心理都來自於對內在自我的不夠信任。也就是說,孩子們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他覺得有那麼多優秀的人存在著,為什麼是自己呢?因為對能力的不認可和不接受,他會很自然的否定自己,進而在需要勇氣的時候退縮,變得膽怯。

2、害怕被否定

有一種人格叫做「固定型」人格,他們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固定思維裡,習慣性的用拒絕保護自己,因為可能發生的事情或許會帶來不好的結果,所以這類人群總是會先說「不」。

而舞臺恐懼症的孩子當中,正是因為這種恐懼的心理所影響,害怕被否定,不希望接受負面的結果,因此,會拒絕在舞臺上表演,又或者是在表演的時候表現就不安、拒絕的情緒。

孩子的舞臺恐懼症形成於生活之中,不論是對自我的否定還是對舞臺的不自在,都說明著孩子需要做出改變了。

三、巧用「系統脫敏法」,幫助孩子擺脫「舞臺恐懼症」

1、常讓孩子開口說話

許多孩子就是因為在生活中開口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才會遇到問題就害怕,當有一天他需要自己去到舞臺上表達自己的時候,自然就不知道怎麼開口才合適。

所以,生活的鍛鍊少不了,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在一些聚會上、家庭的聚餐上多說話,多表演,鍛鍊膽量和在舞臺上表現的能力。

2、鼓勵孩子多嘗試

學校裡有著豐富多樣的活動,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進行選擇,利用系統脫敏法的關鍵在於,讓孩子們多加嘗試,逐漸在嘗試中找到自我,提升自信心。

因此,家長需要利用好這些課外活動,鼓勵孩子多多參與,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參與過程中,孩子獲得的能力與認知,這是他參加比賽的核心,也是解決舞臺恐懼症的重要途徑。

3、提升自我認知

一個人連自己都接受不了,他的生活必然是困難而艱辛的。

這是因為對自我的認知可以幫助個體解決許多問題,至少在自我接受層面,孩子會對內有更多的自我鼓勵,自我支持等,對自己的認可,是戰勝膽怯式恐懼的方式。

因此,家長們可以在生活中多誇讚孩子,指出其優點和缺點,提高孩子對自己的接納程度。

6-12歲孩子的「舞臺恐懼症」與其心理成長有關,這些方法幫助家長解決該問題。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珠兒媽媽日記,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抗拒舞臺,多半是「舞臺恐懼症」,「系統脫敏法」是治癒關鍵
    隨著現代人們教育意識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長不單單只注重於孩子的學習課業上,也相繼的給孩子開展一系列的特長培訓。逐漸的「擺脫」應試教育是一個好現象,可是在提高發展孩子的其他技能時,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好像別很欠缺表現力。比如在做文藝匯報演出的時候,孩子還有些抗拒舞臺,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舞臺恐懼症」。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2011年,年僅11歲的歐陽娜娜就憑藉出色的演奏水準奪得臺灣大提琴比賽的冠軍。面對如此巨大的舞臺,這個小女孩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與自信,得到很多人的讚譽。 後來,這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還先後參加了多項國內外賽事,甚至在12歲的年紀就舉辦了四場巡迴演奏會,向我們展現才華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她的信心與膽量。
  • "舞臺恐懼症"成了中國孩子的通病,用"系統脫敏法"巧妙治癒
    2011年,年僅11歲的歐陽娜娜就憑藉出色的演奏水準奪得臺灣大提琴比賽的冠軍。面對如此巨大的舞臺,這個小女孩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冷靜與自信,得到很多人的讚譽。後來,這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還先後參加了多項國內外賽事,甚至在12歲的年紀就舉辦了四場巡迴演奏會,向我們展現才華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她的信心與膽量。
  • 家長正確引導,不要讓舞臺恐懼影響孩子的一生
    與很多恐懼症一樣,它也是一種特定情境的恐懼,表現為害怕一個人站在舞臺上,會緊張、焦慮,在有追光燈的情況下更為明顯,會出現出虛汗,臉發白等一系列虛脫前兆。舞臺恐懼症身心皆有症很多父母可能都不清楚舞臺恐懼症到底有怎樣的表現。
  • 孩子有社交恐懼症,家長千萬別忽視,否則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的確,孩子們的世界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為什麼孩子還會患有社交恐懼症呢?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樂觀開朗的性格,對於性格內向膽小容易害羞的孩子來說,會患有非常嚴重的社交恐懼症。,頻繁嘔吐讓家長很發愁小陳夫婦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把孩子放在老家裡,有爺爺奶奶帶著長大,現在小陳夫婦繁忙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手裡都有一些積蓄了,所以決定把6歲的兒子接回來一起住。
  • 想讓孩子不再恐懼演講?用好「系統脫敏法」,3招治癒孩子恐慌
    活動結束之後我找老師諮詢了孩子的情況,老師和我說:「你家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其實是患有舞臺恐懼症,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況,你們一定要去深入分析,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所以家長們不要再強迫孩子在舞臺上表演,我們需要找到孩子恐懼舞臺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擺脫舞臺恐懼。
  • 孩子一緊張就出汗?緩解「人群恐懼症」,可以這樣做
    文|育兒喇叭花(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 有些孩子怕見人,家長往往認為孩子有些害羞。但當孩子見到陌生人性情大變,十分害怕緊張時,家長們也許不知道,孩子可能有「人群恐懼症」了。
  • 面對孩子的「特殊恐懼症」,家長要用特殊辦法解決
    現在的孩子怕的東西是越來越多了,什麼都是害怕的,都是不敢嘗試的,這都是因為父母平時的寵溺,使得孩子什麼都是害怕,性子很是嬌弱的,出現了很多比較特殊的恐懼症。有時候一樣很是普遍普通的事情,但是孩子對於他們都是恐懼的,甚至是引發恐懼症的產生的。孩子恐懼症的類型有很多種,現在講述一下兩種平常的。
  • 為什麼孩子特別害怕某類事物?生物學:多半是陷入「特殊恐懼症」
    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相信有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即便是身為成年人的我們也還是有害怕的東西,比如從小被毛毛蟲嚇到過的人看到毛毛蟲還是會害怕,甚至看到蝴蝶時只要一想到它是由毛毛蟲變出來的也會感覺到有一絲恐懼。孩子們為什麼會對某一類的事物產生極大的恐懼?
  • 孩子看到數學就害怕?芝加哥心理學家指出,這可能是數學恐懼症!
    以上5點,各位寶媽如果您的孩子中了3點或者3點以上,那麼可能是有了「數學恐懼症」,美國芝加哥的心理學家們研究指出數學恐懼症是指對數學的懷有恐懼,它不是一種病,但卻比生病更人焦慮。數學就像一座大山,壓垮一家人的信心。
  • 興宏信母嬰課堂|孩子有社交恐懼症怎麼辦,育兒專家建議這麼做
    作為一位寶媽,在育兒過程中,常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家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膽小,見到別的孩子都躲得遠遠的,家裡來生人了也會躲在自己的房間裡不出來,即使自己的東西被同齡孩子搶了也不吱聲。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孩子年幼膽小的正常表現,接觸的新事物比較少,和其他孩子的交情還不夠多,再長大一些就好了,殊不知,這種無憂無慮就間接害了孩子。
  • 兒童心理學:家長如何幫你的孩子克服恐懼和日常害怕的東西
    一開始,作為家長我們要有同理心和支持感,試著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感受。經常有家長會說:「一隻狗而已你怕什麼啊?」這樣說是不對的,因為此時的目標是幫助你的孩子冷靜下來,因為他們通常真的感到非常害怕,我們輕描淡寫會讓孩子更委屈情緒激烈。
  • 孩子畏懼考試?怎麼調節考試恐懼症?
    恐懼症是一種害怕心理體現出來的疾病,可以有很多種類,比如社交恐懼症,上班恐懼症等,然而在孩子階段當中,他們面臨的就是考試問題,過多的考試產生了孩子對考試恐懼心理,對此,我們應該怎麼幫助孩子調節過來呢?
  • 一上學就頭痛腹痛噁心 孩子裝病?學校恐懼症作怪
    一上學就頭痛、腹痛、噁心……孩子裝病?是學校恐懼症作怪!受訪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心理科主任醫師 汪玲華一上學就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出現頭痛、頭暈、腹痛、噁心、嘔吐等身體不適,但不提上學或在家時又一切正常,不適症狀消失得無影無蹤。近年來,類似的情況在中小學生中越來越多見。
  • 家長控制好「愛的緊箍咒」,讓孩子遠離「上學恐懼症」
    孩子的「上學恐懼症」大多數和家長的教育焦慮有關,從小學到高中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從小學起就給孩子帶上了「緊箍咒」,直至高考順利通過才摘下,中途不停地給孩子念咒語,所以很多孩子都患有「上學恐懼症」。1..初入學校大門的「孫猴子們」,剛一入學就被帶上「緊箍咒」。
  • 孩子害羞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別大意,小心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看到身邊或者舞臺上那些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孩子,有些成年人不禁慚愧,覺得自己活得不如個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有些人比較內向,喜歡安靜和獨處,也有些人外向,性格活潑,喜歡交友和參加集體活動。
  • 6歲前是性格養成期,孩子膽小、內向多半是家長這4種習慣造成的
    ,主持人讓所有小朋友都到舞臺上做遊戲,別的孩子都自己跑上臺,而朋友的兒子也想去,可是卻死死拽住媽媽的衣角,一定要讓媽媽一塊兒去。朋友十分著急,就對兒子說:「你怎麼這麼膽小呀,你看別人都去了,有什麼不敢的」,邊說邊把兒子往臺上推,可是兒子更害怕了,直接藏到媽媽身後,連頭也不敢抬,一步也不肯往前邁了。
  • 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孩子膽小、怕人是表現,看看育兒專家的建議
    我們經常聽到有家長說起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膽小?見到生人就害怕,膽怯,不敢打招呼,別的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也不敢吭聲,該怎麼辦呢?有的家長覺得,也許是孩子年齡太小了,所以才會膽小,加上不知道怎麼與人交往,所以才會怯生生的,並且覺得這種現象等孩子年齡大些了應該就好了。
  • 警惕孩子患上「學校恐懼症」
    沒多久,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薇上課時臉色蒼白、冷汗直冒,讓家長馬上將其送往醫院。媽媽把小薇送到醫院後,小薇的病情又緩解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童神經內分泌專科主任羅向陽教授說,小薇這種情況是比較典型的「學校恐懼症」,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發病率將近1%。兒童當中女孩多見,青少年中男孩亦多見。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朋友,想擺脫社交恐懼症,用好「ICPS四步法」
    孩子不願意交流,在學校裡獨來獨往,不愛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耍,也沒有玩得好的朋友。有時候去到人多的地方,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往家長身邊靠,焦慮緊張,像是特別害怕看到人群,就像患上了社交恐懼症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用好&34;解決孩子的社交恐懼症問題,幫助孩子更好地和世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