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提起「隔代育兒」,很多寶媽就有話要說了,牽扯出很多家庭矛盾來。由於兩代人的觀念不同,在育兒上經常有分歧,老人帶娃通常依靠自己半輩子的經驗,而年輕的寶媽帶娃,接受的是當下先進的理念。
雖然「隔代育兒」常出現一些反面例子,被人們認為老人帶娃不靠譜,但其實也有正面的例子來證明,老人帶娃也可以很成功。
在《超凡小達人》節目上,有一個叫李欣蔓的7歲小女孩,表現出了超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她常被人稱為「最強大腦」、「天才兒童」,節目組為她安排了好幾個高難度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是「微觀辨金魚」,在50條年齡、顏色、大小相近的金魚裡,隨機抽出17號,讓李欣蔓觀察,她僅僅用時34秒完成觀察和記憶,結果成功找出了17號金魚。
第二個挑戰是「微觀辨奶粉罐」,在50罐連條形碼都印刷得一模一樣的奶粉罐中,李欣蔓只用了1分04秒去觀察和記憶,隨後第一個就找到了她觀察過的那一罐。
這些挑戰李欣蔓都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主持人樂嘉感到不可思議,又提出一個「微觀辨白紙」的挑戰。這下沒有任何圖案,只有白白的紙張,李欣蔓又該怎樣觀察和記憶呢?
桌面上擺放21張白紙,隨機拿一張12號白紙,李欣蔓只觀察了3分03秒,就記住了這張白紙,隨後很快地在21張白紙中找到它。
李欣蔓的這種超強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並非天生就有,而是後天培養的,這要歸功於從小將她帶大的外婆。李欣蔓的外婆早在她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去全國各地學習先進的育兒知識。所以,在外孫女出生以後,外婆不是固守傳統的育兒觀念,而是將學到的先進的育兒知識應用到李欣蔓身上。
李欣蔓之所以記憶力和觀察力這麼強,正是因為外婆從小陪她玩各種記憶類的遊戲,比如拼圖、記憶撲克牌以及閃卡遊戲等。
相信不少寶媽都知道「閃卡遊戲」,閃卡是一種印有不同色彩和圖案的紙片,在李欣蔓2歲之前,外婆一遍一遍拿閃卡在李欣蔓面前緩慢閃過,讓她初步辨認,經過不斷的訓練,閃速慢慢地加快,孩子觀察和記憶的速度也在不斷提升,對孩子的視覺發育有很大幫助。
看到這裡,估計有些家長心動了,迫不及待地想買一套閃卡回去給孩子。別著急,父母陪孩子玩閃卡遊戲,要分階段來進行,否則不但達不到良好的效果,還有可能損傷孩子的視力。
0~3月被稱為孩子的「黑白視覺期」。西方新生兒視覺發展研究表明:寶寶通過注視這些輪廓簡潔、黑白對比強烈的圖案,得到適度的視覺刺激,有助於促進大腦發育。
3~6月是孩子的「色彩敏感期」,從黑白視覺向彩色視覺過渡。父母選擇在黑白之上逐漸增加紅藍黃三色點綴的閃卡,緩慢移動卡片,練習寶寶的追視,幫助寶寶認知色彩。
6~12月,寶寶開始認知多彩平面圖形。父母選擇的閃卡,根據3原色的配色原則,配以經典、幾何、數字、卡通動物等形象,幫助寶寶加強分辨力與想像力。
12~36月,寶寶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父母選擇的閃卡,通過角度上的微調處理,增強物體的立體感,加深孩子對空間立體的感知能力。
01
家長手持卡片,在距離寶寶眼睛20~45cm的位置,展示給他看。隨著寶寶年齡增加,可視範圍變遠,卡片離眼睛的距離也逐漸拉遠。
02
一開始,卡片停留在寶寶面前的時間約為10~30秒,家長一邊引導寶寶正面注視卡片,一邊聲情並茂地講解卡片內容,觀察寶寶的反應。
03
最初每天的訓練,父母只給寶寶展示一張卡片,隨著寶寶出生天數增加,數量也逐漸增加。等長大一些,可以隨機抽取卡片讓寶寶辨認。
04
重複訓練可以鞏固寶寶的分辨力和記憶力,但每天的訓練不宜超過10次,每次的間隔最好在20分鐘以上。當然,請別忘了多鼓勵寶寶。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今日話題:你家老人帶娃是什麼樣子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